新加坡学前教育概况作业课案
- 格式:doc
- 大小:65.09 KB
- 文档页数:11
大班认识新加坡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大班认识新加坡教案反思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或海报展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标志性建筑。
2. 新加坡国旗和其他相关文化元素的图片或实物。
3. 有关新加坡的简单介绍和故事书籍。
4. 学生的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展示新加坡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新加坡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 展示新加坡国旗,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颜色和图案的意义。
2. 探索(15分钟):- 展示新加坡的图片或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和风景。
- 通过简单的问题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新加坡的了解和想法。
3. 讲解(10分钟):- 通过故事书籍或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新加坡的文化特色,如多元种族、美食和节日等。
- 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4. 实践(15分钟):- 分发绘画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制他们对新加坡的印象,可以是标志性建筑、风景或文化元素等。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绘画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5. 总结(5分钟):-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新加坡的认识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文化。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讨论,学生对新加坡的了解得到了拓展。
他们通过观察和绘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加坡的印象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然而,教学时间可能不够充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绘画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绘画时间或将绘画作为课后作业。
此外,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以促进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学前教育的课程框架》的内容
解读与启示
吕欣雨;祝婕;林云强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4()5
【摘要】新加坡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典范,其课程框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学前教育的课程框架》的发展历程、新变化以及其中课程与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与解读,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
学框架的建设提供如下启示:课程框架需根据实际动态调整,给予发展可控空间;教育内容塑造科学儿童观,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原点;课程内容容纳百川,尊重多元文化并建立文化自信;教学方法需跨越多维,整合各方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吕欣雨;祝婕;林云强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2
【相关文献】
1.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实习手册之解读与启示
2.《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的内容、特色及启示
3.新加坡修订幼儿园课程框架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4.英国学
前教育政策中的家园合作内容与启示——基于《早期基础阶段法定框架》(2021年)的分析5.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塑幼儿园课程框架与内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教育·【摘要】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新加坡政府以课程改革为着眼点及突破口,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本文系统介绍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包括2000年颁布《学前教育的理想成果》,2003年颁布《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2008年颁布《幼儿园课程框架》,2010年在社青体部成立早期儿童研究基金会,2012年基于“iTeach ”原则修订《幼儿园课程框架》并予以实施,2013年成立早期儿童发展署等,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课程改革;教育政策【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3-0054-03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与启示杨伟鹏1*陈南希2(1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2台湾政治大学教育学院,台北)No.3,2018General No.7572018年第3期(总第757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通讯作者:杨伟鹏,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一、新加坡学前教育基本情况目前,新加坡学前教育服务机构有两种类型:儿童看护中心(Child care center )和幼儿园。
儿童看护中心为1.5~6岁的儿童提供全天、半天或其他灵活的看护服务,旨在为忙于工作的父母提供便利。
〔1〕幼儿园主要服务于2~7岁的儿童,至少包括K1(4~5岁,Kindergarten 1)和K2(5~6岁,Kindergarten 2)两个年级。
除此之外,还有游戏小组(playgroup )、N1(2~3岁,Nursery 1)和N2(3~4岁,Nursery 2)。
绝大多数幼儿园提供一周五天的服务。
游戏小组和N1一般每天提供2~3个小时的服务,N2、K1和K2每天提供3~4个小时的服务。
〔2〕从2013年开始,儿童看护中心和幼儿园均受早期儿童发展署(Early Child ⁃hood Development Agency )监管。
新加坡教案大班教案标题:新加坡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地理和历史。
2. 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新加坡华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将能够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加深对新加坡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大班学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地理和历史,并通过多种活动和游戏加深对新加坡的认识和理解。
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入活动、知识讲解、活动设计和总结。
教案步骤:1. 导入活动:- 利用图片、地图或实物引入新加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知道新加坡在哪个洲?它是一个国家还是城市?你知道新加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 知识讲解:- 介绍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例如: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城市国家,有着多元文化和美食。
- 介绍新加坡的历史,例如:新加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独立成为一个国家。
- 教授一些新加坡华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例如:新加坡的国名是“新加坡”、问好的方式是“你好”。
3. 活动设计:-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加坡的印象和了解。
- 制作新加坡地图,让学生标出新加坡的主要地标和特色。
-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新加坡的居民,模拟日常生活对话。
- 进行游戏,例如:“猜猜我在新加坡”或“新加坡文化问答”,加深学生对新加坡的认识。
4.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对新加坡的认识和了解。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澄清他们对新加坡的疑惑。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和历史。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对新加坡地理、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程度,可以通过口头问答或书面练习进行评估。
3. 评估学生在游戏中对新加坡的认识和记忆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新加坡华人学生或家长来班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文化。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关于新加坡的视频或幻灯片,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文化和风景。
花园城市新加坡教案幼儿园简介新加坡是个著名的花园城市,拥有众多优美的公园和花园。
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新加坡的幼儿教育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加坡幼儿园的教学方案,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加坡的幼儿教育。
新加坡的幼儿园教育教育目标新加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社交、情感、语言、认知、运动、艺术、科学、社会常识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模式新加坡的幼儿教育采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即通过各种实际经验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学习。
幼儿园的教师会引导幼儿通过有结构的、自然的和有意义的活动来学习。
教学内容新加坡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社会常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内容:语言新加坡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会通过故事、歌曲、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数学新加坡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注重理解和认识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会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科学新加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注重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师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创造力。
艺术新加坡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教师会通过绘画、音乐、手工等形式来提高幼儿的艺术能力。
体育新加坡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会通过游戏、体操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体育水平。
社会常识新加坡幼儿园的社会常识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教师会通过生活技能、游戏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社会常识水平。
教学评估新加坡幼儿园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综合评估的方式,即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社会常识等多个方面的能力和表现。
同时,也会注重评估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
总结新加坡幼儿园的教学方案注重幼儿的体验式学习和全面发展。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注意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解析作者:张乐虹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3期【摘要】学前教育课程的好坏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文从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入手,对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解析,旨在通过了解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进步与完善。
【关键词】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22-01本文是基于笔者在新加坡P幼儿园的执教经历,结合新加坡教育政策解读和与当地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下完成的。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由新加坡教育部MOE和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CYS共同负责。
教育部负责学前教师资格和学前教育课程的考核和培训,MCYS担负颁布运营许可证与监督的责任。
在新加坡,学前机构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隶属政府的幼儿园,包括人民行动党(PAP)幼儿园、全国职工会幼儿园(NTUC)、建筑发展局(HDB)幼儿园等。
第二种类型是隶属教会的幼儿园。
第三种类型是私有幼儿园。
笔者所任职的P幼儿园(2014-2017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幼儿教育运营商。
②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决定着教育的品质。
本文从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组织与实施等方面介绍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
一、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目标是课程的起点和归宿,在课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003年,新加坡制定了《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以下简称《幼儿园课程框架》),并于2012年进一步修订完善。
③《幼儿园课程框架》指出,在学前教育阶段应培养幼儿成为一个是非观正确,适应性强,有恒心和毅力,自信,能积极学习,可以有效为团队贡献的新加坡公民。
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力求成为终身学习者。
④完成学前教育阶段后,孩子们可以:区分对与错,乐于分享,具备与他人沟通的技能,有寻求知识的欲望和好奇心,能够倾听和表达自己,有自我意识,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喜欢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爱家人,朋友,老师和学校。
新加坡中国学前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基于两国课程纲要的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新加坡和中国的学前教育课程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基于两国课程纲要的对比。
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情感发展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和中国在学前教育领域都拥有各自独特的理念和实践,因此,通过对比两国的课程纲要,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异同,进而为两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将首先概述新加坡和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两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特点。
然后,本文将重点对比两国课程纲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两国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异同,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教育背景。
本文还将对新加坡和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两国课程纲要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为两国的学前教育改革提出建议,以促进两国学前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新加坡和中国学前教育领域的决策者、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两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纲要概述新加坡的学前教育课程纲要,通常被称为“21世纪框架下的学前教育课程”(简称“21世纪框架”),是新加坡教育部制定的一套全面的学前教育指导方针。
该框架旨在确保学前儿童在新加坡的教育环境中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
课程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课程结构上,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纲要采用了“五大领域”的划分方式,包括语言与沟通、数学与逻辑思维、社会与情感发展、身体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创新。
新加坡学前双语课程特点及启示———以某机构绘本课程为例李明慧巢虹玉(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中图分类号:G6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26-0074-02教改教法摘要随着学前课程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学前双语教育已在中国引发了热潮。
本文结合个人现场实践,通过介绍新加坡双语课程在目标、内容、师资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得出对我国学前双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双语教育学前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Preschool Bilingual Courses in Singapore:A Case Study on Picture Book Course of an Institute//Li Minghui,Chao Hongyu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ur-riculu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ducation,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has triggered a boom in bining with individual field practice,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bilin-gual courses in Singapore in terms of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es, contents,teachers and the environment,this paper concludes its enlightenment to preschool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Key words Singapore;bilingual education;preschool education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为主的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家。
《培育幼儿:新加坡学前课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培育幼儿:新加坡学前课程》研究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是引导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以其独特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优秀的教师团队和资源丰富的教育环境独树一帜。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加坡学前教育的特点、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实施方式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为推进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1.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计;
3.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和评估机制;
4.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优势和局限性;
5. 新加坡学前教育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借鉴。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综合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新加坡学前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同时对新加坡的幼儿园进行访谈和观察,以便更为全面地掌握新加坡学前教育的情况和特点。
研究意义:
新加坡学前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对其他国家的学前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研究可以促进新加坡学前教育经验与中国学前教育相结合,推进中国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提高中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加坡幼教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新加坡幼教: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教案目标:
1. 了解新加坡幼教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2. 掌握设计适合新加坡幼儿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发展。
教案大纲:
I. 引言
A. 介绍新加坡幼教的背景和重要性
B. 解释教案的目标和内容
II. 新加坡幼教的特点和教育目标
A. 解释新加坡幼教的核心理念
B. 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III. 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
A. 利用游戏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B.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资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C.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比较和问题解决的活动
IV. 语言发展的教学活动
A. 使用故事、歌曲和谜语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B. 提供语言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进行交流和表达
C. 引导幼儿进行字母和词汇的学习和认读
V. 社交和情感发展的教学活动
A. 创建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B. 教授幼儿解决冲突和管理情绪的技巧
C.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VI. 教学评估方法
A. 介绍新加坡幼教的评估方式和工具
B. 解释如何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C. 提供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反馈方法
VII. 结语
A. 总结教案的要点和重点
B. 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的重要性
C. 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探索新加坡幼教的最新发展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了解新加坡幼教的特点和教育目标,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
通过这个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适合新加坡幼儿的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加坡学前教育概况个人书面作业1、对新加坡托儿所及幼稚园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并针对这两种办学模式提出个人见解(1)相同点:执照要求:向商业注册局注册,也要向所属相关机构申请营业执照。
目前,儿童早期发展局(ECDA)监督幼儿中心在新加坡的设立并定期巡查核对,给予执照更新。
学生、老师:学生:一般身心健康的幼儿、身心特殊的幼儿、环境特殊的幼儿老师:都有资格要求,确保照顾及教育幼儿的老师们每位具备专业的水平师生比例:2至18个月 1 :518个月至30个月 1 :830个月至3岁 1 :123岁至4岁 1 :154岁至7岁 1 :25护理活动:在日常入园活动中,都需要提供安全、卫生的护理环境,关注幼儿的生理需要,给予全面的照顾教师培训:都必须要具备相关学前教育资格,如参加:幼儿保育课程(CIT、HCIC、ACEY、FCECCE),学前教育课程(CPT、DPT、DPL)以及相关急救课程、特殊教育课程等管理层资格要求:两种教育机构对管理层的资格要求也相同。
如对园长的学历要求必须是5科“O”水准,学前教育双大专文凭(DPT、DPL)课程设计:都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设计教学计划与课程模式。
要涵盖两大部分的均衡课程:学术型范畴(语言、数理、艺术、社会、健康)和三位一体的全面涵盖(知识、技能、情感)环境布置:凡是幼儿直观感受到得皆是幼儿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及自然界得大环境,包括学校里的小环境。
教室的布置,各种资源的投放都要在幼儿身心发展基础上实施。
同时,物质环境要考虑安全和卫生元素,精神环境则要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气氛教材教具:都应该选择能满足幼儿生活、游戏、学习及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具,能吸引幼儿兴趣且必须考虑幼儿的安全,使用安全材质的教具(2)不同点:(3)、个人见解针对幼儿园与托儿所的不同运作模式,我个人更倾向于托儿所的办学模式第一,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投入职场,幼儿缺乏看管,托儿所能提供全天的作息时间,而且能为幼儿提供更专业的护理照顾和身心发展,适合幼儿家庭的现实情况。
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的学前教育课程大全解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的学前教育课程是以新的教学方法来制定和实施课程。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从全面和概念上理解学前教育并更深层次理解什么能够使教师更有效进行教学的视角。
现在新加坡教育网就为你介绍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的学前教育课程的介绍。
一、课程目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洞悉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迎接挑战,并有机会成为能力卓越的学前教育实践者和领导者。
二、申请条件要申请成为新加坡幼稚园的华文老师,最先的条件是考取拥有新加坡教育部以及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所联合成立的学前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 (PQAC)制定的华文幼儿老师资格证书。
即便该名老师在中国幼儿师范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专业,来新加坡也必须先进修这一课程后才拥有新加坡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三、课程设置学前教育原理与实践、儿童发展与实习、课程实际和教学法、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发展、幼儿的安全\健康和卫生与营养、家庭与社区、教育实习指导四、课程前景南洋现代管理学院-学前教育系幼教师范专业是获得新加坡教育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Ministry of Education-MSF)所联合成立的学前教育资格认证委员会 (PQAC)认证的培训学院。
在南洋现代管理学院学习考获新加坡政府PQAC的教师资格证书后,可申请加入新加坡当地的幼儿园成为中文幼教老师。
新加坡政府预计幼教业未来五年内将扩招3000教师,于2017年增建200所幼儿园,因而毕业后就业发展前景良好。
同学们经过一年半(18个月)的学习之后,也可以选择不参加工作,继续深造学习一年即可考取巴拉瑞特大学学前教育本科学士学位。
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以高素质教育而闻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经过新加坡教育部正式注册批准及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资质认定的国际教育学院。
新加坡南洋现代管理学院的学前教育课程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欲知更多新加坡留学详情,请关注新加坡教育网!原文摘自:/college/nanyanginstitute/News/show/2156.html。
幼儿园新加坡主题教案背景介绍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家,一直以来在全球教育领域都备受赞誉。
其教育制度以严谨、高效、科技化的特点而闻名,培养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幼儿教育也是新加坡教育制度中的一部分,其主题教学法更是备受关注并得到普及。
主题教学法是针对幼儿园阶段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它强调将学习内容围绕一个具有趣味性且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主题展开,加强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主题教学法也注重多样化的教学体验和互动式的学习方法,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标与重点本次主题教学针对幼儿园大班进行,主题为“小小观察员”,旨在通过观察不同的事物,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
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幼儿细心观察、主动思考、勇于探究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特点、生活习性等;•能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分析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学习采集、整理、描述信息的基本方法,如图表、文字、图片、口述等;•开展绘画、手工、游戏等活动,提高幼儿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加深幼儿对生物学、数学、绘画等科目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周:生物小达人本周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昆虫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引导幼儿参观动物展、动物园等,观察并记录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辅助幼儿进行小型报告的演讲。
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具、图片、幻灯片等展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周:我是小观察员本周幼儿将从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关于世界周遭丰富多彩的事物。
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进行认知衔接和课程整合,如和数学、语言等课程进行有机衔接的学习。
同时,让幼儿动手实践,制作一些采集和整理信息的工具,如观察报告册、观察日志等。
第三周:我会画图在前两周的学习中,幼儿已经了解了很多丰富的事物,本周将引导幼儿将所学所见的事物通过画图的方式作为可视化信息进行呈现。
新加坡学前教育概况个人书面作业1、对新加坡托儿所及幼稚园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并针对这两种办学模式提出个人见解(1)相同点:执照要求:向商业注册局注册,也要向所属相关机构申请营业执照。
目前,儿童早期发展局(ECDA)监督幼儿中心在新加坡的设立并定期巡查核对,给予执照更新。
学生、老师:学生:一般身心健康的幼儿、身心特殊的幼儿、环境特殊的幼儿老师:都有资格要求,确保照顾及教育幼儿的老师们每位具备专业的水平师生比例:2至18个月 1 :518个月至30个月 1 :830个月至3岁 1 :123岁至4岁 1 :154岁至7岁 1 :25护理活动:在日常入园活动中,都需要提供安全、卫生的护理环境,关注幼儿的生理需要,给予全面的照顾教师培训:都必须要具备相关学前教育资格,如参加:幼儿保育课程(CIT、HCIC、ACEY、FCECCE),学前教育课程(CPT、DPT、DPL)以及相关急救课程、特殊教育课程等管理层资格要求:两种教育机构对管理层的资格要求也相同。
如对园长的学历要求必须是5科“O”水准,学前教育双大专文凭(DPT、DPL)课程设计:都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设计教学计划与课程模式。
要涵盖两大部分的均衡课程:学术型范畴(语言、数理、艺术、社会、健康)和三位一体的全面涵盖(知识、技能、情感)环境布置:凡是幼儿直观感受到得皆是幼儿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及自然界得大环境,包括学校里的小环境。
教室的布置,各种资源的投放都要在幼儿身心发展基础上实施。
同时,物质环境要考虑安全和卫生元素,精神环境则要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气氛教材教具:都应该选择能满足幼儿生活、游戏、学习及身心发展的教材教具,能吸引幼儿兴趣且必须考虑幼儿的安全,使用安全材质的教具(2)不同点:(3)、个人见解针对幼儿园与托儿所的不同运作模式,我个人更倾向于托儿所的办学模式第一,随着时代发展女性投入职场,幼儿缺乏看管,托儿所能提供全天的作息时间,而且能为幼儿提供更专业的护理照顾和身心发展,适合幼儿家庭的现实情况。
第二,结合新加坡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的特点,政府又推行精英政策,要求幼儿从小在大集体中浸润,更能培养出全方位综合性人才。
第三,与幼稚园相比,个人认为托儿所的教育模式更适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中学、在玩中学,而不是为学而学,几个小时的集中式学习效果也许不如长期集体环境的熏陶。
第四,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更适应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更快适应,良好过渡。
2、归纳新加坡幼儿教育的设置与实践内容,由此对新加坡幼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发表个人见解(1)、新加坡幼儿教育硬件设置标准:托儿所:地点:一定要设置在地面层,一切建筑与格式都须按照社会与家庭发展部(MSF)的准则进行,凡事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安全。
室外硬件设施:要有游乐设施的安置,远离油站、大路和其他危险地方室内硬件设施:至少要有3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每位幼儿要有3平方米的生活空间。
每间托儿所都要有厕所、冲凉房、厨房、进食和休息的设置安排;此外还要有办公室、放置床褥、玩具、用具、教学材料、清洁用具的储藏室,每一间托儿所一定要有照顾生病儿童的病室幼稚园:地点:教育部(MOE)规定要远离市场、戏院、工厂和喧闹的地方室外硬件设施:整体建筑物须有至少2个分开的出口,每一间课室必须有两个向外开的出口,园内不可有拉动门、玻璃门,所装置的门必须是安全的。
室内硬件设施:每一间课室一定要有47平方米的面积,音乐与活动室不能小于70平方米;厨房面积为9平方米,若有烹煮者要求约18平方米托儿所或幼稚园都不能有玻璃展示架或壁橱;电源的开关与电器的装置必须是幼儿摸不到的;地板要考虑防滑元素,特别是厕所;幼儿的马桶、洗脸盆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身高体型;为了卫生条件厕所一定要有洗手液及纸巾;一定要有基本的药箱以备幼儿的小意外发生(2)、新加坡幼儿教育软件设置标准:幼教人员从业资格:园长:5科`O`水准,学前教育双大专文凭(DPT、DPL)合格老师:5科`O`水准,学前教育教导大专文凭(DPT)助理老师:4科`O`水准以下学前教育课程文凭(CPT、L1),幼儿保育与教育初级文凭每所幼儿园的四位合格老师中要有一位是大学专科文凭持有者幼儿园的均衡课程:学术性的范畴:语言,数理-科学、数学,艺术-美工、音乐,社会、健康三位一体的全面涵盖:知识、技能、情感幼儿园的常规生活安排:入园、离园,集体、分组、个人活动,上课、游戏,餐点,盥洗如厕,睡眠,间隙转换(3)、新加坡幼儿教育的实践内容:家园合作的作用及意义: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家园合作能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互补。
就幼儿园教育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她们经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
作为家长来说,他与孩子之间存在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
家园合作能使家长从老师这里得到比较专业的育儿意见,老师也能及时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
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教育的最大优势,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例如: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家园没有做到互动、沟通的话,就会出现"幼儿园抓的严、家庭放的松"的情况。
只有教师与家长取得沟通,两者形成互动,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对孩子进行该方面的教育、培养,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
所以说,家庭与幼儿园间建立起的分享和支持性的合作关系,能够增强彼此的力量,确保幼儿最优化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确保了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一个开放、尊重和友好的家园关系能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如:相处的人、地位、行动方式、权威模式、物质环境的变化;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幼儿园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建立密切的亲子关系,改进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幼儿园通过家园合作方式从中受益。
对幼小衔接问题关注的意义: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在教学要求、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在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
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
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所以,幼小衔接问题并不仅仅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还包括孩子们上小学之前的心理、行为和习惯的适应及准备等方面。
关注好幼小衔接问题,让幼儿在大班阶段,开展一些相适宜的活动,让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尽快消除幼儿升入小学后产生的不适应,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保障小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根据你对新加坡幼儿教学现状所了解的情况,谈谈新加坡幼儿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优势:社会重视:新加坡由于领土狭小,自然资源缺乏,“人”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
政府推行精英政策,即由精英人才治理国家,由精英人才管理各行各业,同时致力于提高国民素质,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与他国竞争。
因此,政府非常重视教育。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未来新加坡人。
双语教学:新加坡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从小对儿童进行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教育,使儿童通过课程受到多元文化的熏陶,因此双语教学成为每个幼儿园的“自然”特点,使得新加坡公民更具社会竞争力。
幼儿课程多元化:按在园时间的不同编班:一日课程、半日课程、周末课程、临时课程。
按年龄编班:2至18个月、18个月至30个月、30个月至3岁、 3岁至4岁、4岁至7岁等等按语种不同编班:以英语和汉语教育的课程方案为主。
按课程内容不同编班:学前教育机构为儿童提供了不同特色的课程方案。
如:学前学后托管中心、特殊学校、语言中心、才艺班、激励课程班、露营活动和假期文化营等等,也为不同需求的家长和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不足:虽然有纲领性政府指导文件,但新加坡的幼儿教育课程设置不够系统,过于零散,教师在处理课程的过程中随意性太大。
由于场地狭小、气候炎热等原因,造成在新加坡幼儿教育活动中,室内活动较多,室外活动较少;集体活动较多,个人活动较少;教学活动较多,游戏活动较少等等,不利于儿童兴趣爱好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新加坡精英教育的理念使基础教育过早地对学生进行选拔分流,幼儿园在这种导向的作用下,也倾向于知识性学习,容易混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界限,助长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倾向。
幼儿园间师资水平差异很大,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教师流动性大,不稳定。
保育员和教师的分界线不清晰。
教师培训中,琴棋书画涉猎较少。
3、根据新加坡政府主管部门的学前教育课程相关政策,谈对新加坡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对个人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新加坡政府主管部门推出了学前教育NEL框架和I-teach教学原理: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NEL框架):六大课程领域,旨在让孩子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审美与创意表现:享受美术、音乐及运动活动;能通过音乐及动作表达思想和情感;能通过实践和想象进行美术、音乐及动作的创作;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世界感兴趣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能通过简单的探索发掘事物发生的过程及原因;语言与文学:会倾听并从中获得信息;读懂文字内容,享受阅读过程;能通过对话、绘画、标记、符号及传统甚至是自创文字与人交流;运动技能发展: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在大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控制、协调和平衡能力;在小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控制和协调;具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早期数学:认识并使用简单的运算和规律;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应用;认识并运用生活中基本的图形和简单的空间概念;社会和情绪发展:建立自我意识;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行为;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和差异;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和建立关系;为自身的行为负责。
课程目标及意义:旨在培养幼儿在各领域的学习及适应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幼儿完成学前教育后应该:1)拥有学习的能力,创新型思维,用于探索未知的世界;2)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判断各种选择,并做出正确决定;3)能够与持有不同文化背景,想法及观点的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