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技术分解教学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59.03 KB
- 文档页数:18
2024全新暖通空调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全新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材的章节包括: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与安装、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具体内容有:1. 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包括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2. 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循环、制热循环、通风换气等。
3. 暖通空调设备的选型: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4. 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包括室外机、室内机、风管、水管等的安装位置和注意事项。
5. 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包括开机、停机操作、日常检查、故障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能识别主要部件。
2. 学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暖通空调设备。
3. 掌握暖通空调设备的安装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安装操作。
4. 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能进行日常的检查和故障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设备的选型与安装、运行管理与维护。
难点: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原理、设备的安装技巧、故障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暖通空调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暖通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备选型、安装方法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暖通空调系统。
5. 课堂讨论:讨论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巧。
6. 板书设计:列出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设备选型、安装方法等关键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组成:制冷剂、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等。
工作原理:制冷循环、制热循环、通风换气等。
上海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工程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暖通空调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2)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3)熟悉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2)具备初步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暖通空调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增强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3)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3.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和运行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暖通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3.实验法:安排实地参观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管理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节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暖通空调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暖通空调课程资料讲义一、课程简介暖通空调是指利用热力学与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设计和安装空气调节设备,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工程技术。
本课程旨在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与运行方案,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1. 空气处理过程:空气处理是暖通空调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空气过滤、加热、冷却、加湿和除湿等过程。
通过合理的空气处理,可以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要求。
2. 空气流动原理:了解空气流动的基本原理对于设计和调试暖通空调系统至关重要。
包括空气流速、风向、风量、风压等参数的计算和调整。
3. 空调制冷原理:介绍制冷循环原理和空调制冷系统的组成。
涉及到制冷剂的选择、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设计等内容。
4. 空调供暖原理:介绍供暖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锅炉、散热器、管道等。
重点讲解水循环供暖和地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5. 空调通风原理:介绍通风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包括送风和排风系统、新风处理和回风处理等。
讲解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三、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方案1. 设计方案:从建筑结构、室内布局、用途等方面出发,制定合理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选择适当的空调设备、管道布局、风口设置等。
2. 运行方案: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制定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案。
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的设定,以及设备的运行控制策略。
3. 节能方案: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
包括采用高效设备、优化运行参数、建立智能控制系统等方法,提高系统的能效比,降低能耗。
4. 维护方案:讲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更换滤网、润滑和维修等内容,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四、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1. 住宅应用:介绍住宅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点。
包括公寓、别墅等不同类型住宅的特点和需求。
2. 商业应用:介绍商业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求。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掌握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
2.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3.熟悉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
4.掌握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条件。
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3.能够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暖通空调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重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系统设计和应用实践。
具体内容包括:1.暖通空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如空调器、供暖设备、通风系统等。
2.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制冷、制热、通风等过程。
3.空调和供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要求,如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等。
4.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和环保要求,如能源利用效率、排放标准等。
教学大纲将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安排和进度规划,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暖通空调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暖通空调系统的具体设计和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暖通空调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暖通空调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暖通空调》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135031总学时:72学时(讲课66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4.5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预修要求: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创造建筑物热、湿、空气品质环境的技术,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涵盖了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从事准业工作所需的主要专业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后,能具有一般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冷热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2、掌握各种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和调节方法;3、掌握系统中主要设备、构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特性和选用方法;4、了解建筑节能、暖通空通自动控制、暖通空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技术。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教学。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工作原理、分类。
重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含义;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4、采暖通风与空气技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冬季建筑的热负荷,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湿负荷,新风负荷及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重点:热负荷、冷负荷和湿负荷的计算。
第一节: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第二节:冬季建筑的热负荷第三节:夏季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第四节:室内热源散热引起的冷负荷第五节:湿负荷第六节:新风负荷第七节:空调室内的冷负荷与制冷系统的冷负荷第八节:计算举例第三章全水系统 6学时(讲课6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全水系统的末端装置,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水采暖系统的作用压头,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热水采暖系统的失调与调节,全水风机盘管系统。
1、2、3、4、5、6、7、暖通空调技术考试整理P1)空气调节的任务采用技术手段保持某一特定空气的空气参数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P4)湿空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般称其为湿空气。
P5)大气压力的换算B P g P q,P g V m g R g T , F q vR g287J/ kg?K , & 461J /V ,水蒸气V qm g1,水蒸气V g比容:干空气V gm q R q T;kg?K ;V ;;m gV(P6)湿空气的密度P g密度:干空气gm q 丄乩0.003484BT0.00134空。
Tg q R g T R q T标准条件下(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20C),可近似取(P6)湿空气的含湿量dP qd 0.622 —P(单位:kg/kg)(P6)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
P q d B P q—100% ? -F q?b d b B P q?bp q?b――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P7)焓的计算干空气的焓:100%Pa (pl—100%。
d b100% )。
h g C p?g ?t,单位kJ/kg ,定压比热c p?g31.2kg / m。
(单位:g/kg)1.005kJ/ kg?°C,可近似取 1.1。
水蒸气的焓: 湿空气的焓: h qhc p?q?t 2500,单位kJ/kg,定压比热C p?g?t 2500 c p?g?tdc p?q 1.84kJ/ kg?C。
1.01 1.84d t 2500d kJ/kg。
8、(P9)热湿比线热湿比: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
h hd单位为kg/kg , 1000——d dQ,Q为热量的变化(单位为kJ/h),W(1)推平行线法①确定当前空气状态,进而查得其他状态参数。
Q。
W d单位为g/kg 。
W为湿量的变化(单位为kg/h )。
②求热湿比③使用h—d图中的线标尺通过作图作出过某状态点的热湿比线。
《暖通空调》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2150804课程名称:暖通空调学时/学分:64/4关联课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概论》;《通风工程》;《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建筑环境学》。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开课教研室: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教研室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本门课程所用教材分为为《供热工程》和《空气调节》,选定绪论、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室内蒸汽供热系统、集中供热系统、热水网络的水力计算、热水供暖系统的集中运行调节、蒸汽供热系统管网的水力计算与水力工况、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空气的热湿处理、空气调节系统、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空气的净化与质量控制、空调系统的测试与调整等14部分内容,共64学时,4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论文、课堂提问、课下作业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3)贺平,孙刚.供热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4)陆亚俊.《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期刊《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技术》《建筑节能》《工业建筑》《四川建筑科学研究》《建筑知识》《建筑结构》《建材发展导向》《暖通空调》《Builing Environment》《Indoor Air》3.网络资源(1)方修睦.暖通空调网络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网络课程.(2)魏庆梵.暖通空调教学视频.清华大学,资源共享课.(3)银符考试题库.新乡学院,党政机构,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辅资源库,银符考试题库。
1、2、3、4、5、6、7、暖通空调技术考试整理P1)空气调节的任务采用技术手段保持某一特定空气的空气参数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P4)湿空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的,一般称其为湿空气。
P5)大气压力的换算B P g P q,P g V m g R g T , F q vR g287J/ kg?K , & 461J /V ,水蒸气V qm g1,水蒸气V g比容:干空气V gm q R q T;kg?K ;V ;;m gV(P6)湿空气的密度P g密度:干空气gm q 丄乩0.003484BT0.00134空。
Tg q R g T R q T标准条件下(压力为101325Pa,温度为20C),可近似取(P6)湿空气的含湿量dP qd 0.622 —P(单位:kg/kg)(P6)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
P q d B P q—100% ? -F q?b d b B P q?bp q?b――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P7)焓的计算干空气的焓:100%Pa (pl—100%。
d b100% )。
h g C p?g ?t,单位kJ/kg ,定压比热c p?g31.2kg / m。
(单位:g/kg)1.005kJ/ kg?°C,可近似取 1.1。
水蒸气的焓: 湿空气的焓: h qhc p?q?t 2500,单位kJ/kg,定压比热C p?g?t 2500 c p?g?tdc p?q 1.84kJ/ kg?C。
1.01 1.84d t 2500d kJ/kg。
8、(P9)热湿比线热湿比: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
h hd单位为kg/kg , 1000——d dQ,Q为热量的变化(单位为kJ/h),W(1)推平行线法①确定当前空气状态,进而查得其他状态参数。
Q。
W d单位为g/kg 。
W为湿量的变化(单位为kg/h )。
②求热湿比③使用h—d图中的线标尺通过作图作出过某状态点的热湿比线。
(2 )辅助点法1000」,」,假定 d 、 h ;d d 1000作辅助点 C , h e h Ah , d e d A d ;连接AC 并延长,便得过 A 点的热湿比线。
9、( P12~14)三种温度的转换(1 )湿球温度t s :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 温度。
(2) 露点温度t L :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会出现结露现象。
10、( P14~15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11、( P16)混合原则(1 )三个平衡① 质量平衡:G A G B G e② 能量平衡:G A h A G B h B G e h e ③ 湿量平衡:G A d A G B d B G e d e(2 )两点规律① 当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混合时,混合点在过两种空气状态点的连线上。
② 参与混合的两种空气的质量比与 e 点分割两状态连线的长度成反比,取 e 点使其接近空气质量大的一端。
(3) 混合原则公式G Ah e h BCBG Ah e h BCBG B h e h ACAG Bh Ah eAe Ge h A h BAB , G eh Bh ABA12、 (P20)室内空气计算参数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温度湿度基数和空调精度。
空调温度t n =空调温度基数+空调精度(室内温度允许波动范围)相对湿度 切=相对湿度基数+空调精度(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 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空调可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
(1) ( P25)舒适性空调:一般不提空调精度要求。
(2) ( P26) 工艺性空调:满足温湿度基数和空调精度的特殊要求,兼顾人体的卫生要求。
13、( P25) PMV — PPD 指标(3)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指标:—K PMV < 1, PPD ~ 26%。
14、( P28~29)室外空气计算参数(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0h 的干球温度。
(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1)加热过程( h 0 )设备: (2)冷却过程(h ) 设备:(3)等焓加湿过程( 4.19t s )设备: (4)等焓减湿过程设备: (5)等温加湿过程设备: (6)冷却干燥过程设备:电加热器、表面式空气加热器表面式冷却器(湿空气表面温度》露点温度) 喷水室、喷淋式 固体吸湿剂 喷蒸汽表面式冷却器(湿空气表面温度< 露点温度)(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天的日平均温度。
(4)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1天的日平均温度。
(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15、 ( P34)得热量与冷负荷(1 )得热量:在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
(2) 瞬时冷负荷:为了维持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自室内取走的热量,也 即在单位时间内必须向室内空气供给的冷量。
(3) 二者的关系① 冷负荷与得热量有时相等,有时则不等。
② 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
16、 ( P55~58)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夏季送风状态过程 (1)夏季送风状态过程(2)冬季送风状态过程冬季室内余热量往往比夏季少得多,有时甚至为负值,而余湿量则冬夏 17、( P60~61)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及设备类型冬季送风状态过程Q h N h 01000W(单位:kg/s )d N d般相同。
18、(P61)空气热湿处理设备的分类(1)接触式热湿处理设备包括喷水室、蒸汽加湿器、高压喷雾加湿器、湿膜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以及使用液体吸湿剂的装置等。
特点: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直接与空气接触,通常是使被处理的空气流过热湿交换介质表面,通过含有热湿交换介质的填料层或将热湿交换介质喷洒到空气中去,形成具有各种分散度液滴的空间,使液滴与流过的空气直接接触。
(2)表面式热湿处理设备包括光管式和肋管式空气加热器及空气冷却器等。
特点: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不与空气接触,二者之间的热湿交换是通过分隔壁面进行的。
根据热湿交换介质的温度不同,壁面的空气侧可能产生水膜,也可能不产生水膜。
19、(P67)挡水板由多折的或波浪形的平行板组成。
当夹带水滴的空气通过挡水板的曲折通道时,由于惯性作用,水滴就会与挡水板表面发生碰撞,并聚集在挡水板表面上形成水膜,然后沿挡水板下流到底池。
(1)前挡水板:为了挡住可能飞出来的水滴,使进入喷水室的空气均匀,又称"均风板”。
(2)后挡水板:使夹在空气中的水满分离出来,以减少空气带走的水量(过水量)。
20、(P69~70喷水室的热交换效率(1)全热交换效率E(冋时考虑空气和水的状态变化)t2t s1t s2 t w2E 1绝热加湿过程: E 1t1t s1t s1 t w1(2 )通用热交换效率E'(只考虑空气状态变化)匚'1 t2 ts2绝热加湿过程:E' 1t2上(此时E' E)t1 t s1t1t s121、(P75)双级喷水室空气先进入I级喷水室再进入II级喷水室,而冷水是先进入II级喷水室,然后再由II 级喷水室底池抽出,供给I级喷水室。
空气在两级喷水室中能得到较大的焓降,同时水温升也较大。
(I级喷水室:降温降焓,II级喷水室:减湿减焓)特点:(1)被处理空气的温降、焓降较大,且空气的终状态一般可达饱和。
(2)I级喷水室的空气温降大于II级,而II级喷水室的空气减湿量大于I级。
(3)水温提高较多,甚至可能高于空气终状态的湿球温度,即可能出现t w2 t s2。
22、(P77~78)表面式换热器的构造与安装(1)光管式表面换热器:换热面积小,风侧阻力较小,传热效率低。
(2)肋管式表面换热器:由管子和肋片构成,增加换热面积,设备小型化。
①皱褶式绕片管:将铜带或管带用绕片机紧紧地缠绕在管子上,既增加了肋片与管子间的接触面积,又增加了空气流过时的扰动性,因而能提高传热系数;增加了空气阻力(Re较大),而且容易积灰,不便清理。
②光滑式绕片管:不带皱褶,用延展性好的铝带绕在钢管上制成。
导热性好(Re较小),强度不佳,成本比钢高。
③串片管:将事先冲好管孔的肋片与管束串在一起,经过胀管以后制成。
生产效率高,肋片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④ 轧片管:用轧片机在光滑的铜管或铝管外表面上轧出肋片。
轧片管的肋片和管子是一个整体,没有缝隙,传热性能更好,但是轧片管的肋片不能太高,管壁不能太薄。
⑤ 二次翻边片:管孔处翻两次边,增加空气流过时的扰动性(提高 Re ),生产工艺复杂。
(3)表面式换热器的串联与并联 ①并联(通过空气量多) ②串联(需温降大)23、( P82~83)表面式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1) 全热交换效率 E g (同时考虑空气和水的状态变化)t 1 t 2E g -------------------- (又称为表冷器的干球温度效率)t 1 t w1(2) 通用热交换效率 E'(只考虑空气状态变化)E' 1 七2 t s2t l t s124、( P99~101)常用加湿方法与设备(1 )等温加湿(喷水蒸汽)将G kg/h 状态为1的空气,加湿到状态W G d 2 d 1 kg/h 。
常用设备:干蒸汽加湿器、电热式加湿器、电极式加湿器。
(2 )等焓加湿(喷水)压缩空气喷雾器是用压力为 0.03MPa (工作压力)左右的压缩空气将水喷到空气中去。
常用设备:高压喷雾加湿器、湿膜加湿器、超声波加湿器、离心式加湿器。
25、 ( P102~103)冷冻除湿机(1 )使用场合:既需要除湿又需要加热的地方。
(2 )优点:使用方便,效果可靠。
(3 )缺点:使用条件受到一定限制,运行费用较高。
(4) 冷冻除湿机的制冷量: Q O G h 1 h 2 kW (5) 冷冻除湿机的除湿量: W G d 1 d 2 kg/s (6) 冷凝器的排热量: Q k G h 3 h 2 kW26、 ( P105~106)用硅胶处理空气的方式(1) 1 T 2 (表面式冷却器、喷水室喷冷水)要空气温升湿(3)27、(P107)常用液体吸湿剂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钙等盐类的水溶液和三甘醇等有机物质。
28、(P 1 1 4~1 1 5)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1)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全分散系统(局部机组)。
(2)按负担室内负荷所用的介质种类: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
(3)按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