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6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如新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
(2)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3)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2.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 教学反思与改进(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
(2)开展教学改进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评价活动,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
4. 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2)鼓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支持。
5. 教师培训与交流(1)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跟踪教师专业发展。
四、活动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3.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校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扎实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教育创新,落实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进一步搞好校本课程的研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的综合实力。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教育与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市教育局教研室工作思路,坚持教科研创新,深化课程改革,强化校本教研,优化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努力把城东学校建设成为创新型学校。
二、工作重点1、常规教学的检查落实;2、编撰九年级中考复习资料,以教研促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3、搞好校本教研,创城东新特点;4、小学部申报新的课题,并做好中学部政治、数学课题的申报工作;5、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第___届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三、主要工作:1、提高全体教师对教研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提高我校的教研水平,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规范管理,提高认识的工作方针。
2、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如。
走出去,虚心学习外地经验,进行参观培训等;请进来,请外校外地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或有专长的老师来我校讲课、讲座、传经等。
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时,要为教师提供一切方便,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带动全体教师利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教学服务。
3、实施名师带动战略,培养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
学校将选拔业务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选派有经验、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
认真落实上级教研部门的各项教研活动。
配合和宣传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评比活动。
4、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搞好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以课改为契机深入搞好教研工作,以教研为突破口搞好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将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___的各项教研活动,领导深入教改第一线,亲自___、领导、参与教改,争取使教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5、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献计献策,苦干实干。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决定开展校本研修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研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二、活动目标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六、活动内容1. 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前沿教育理念。
2. 教学实践(1)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教研活动(1)成立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4. 教学反思(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2)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案例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5.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班、教育硕士等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七、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10月)(1)制定校本研修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对象等。
(2)成立校本研修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2. 实施阶段(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1)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指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开展的一种专业研究和交流活动。
它是一种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方式,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具有以下的意义。
校本教研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校本教研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们可以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交流与合作,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校本教研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校本教研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改进。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们可以深入研究学校教育教学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教师们可以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调整,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此外,校本教研也能够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
校本教研可以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们可以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师们也可以通过校本教研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出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们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的发展与改进,同时也能够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本教研工作,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将其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校本教研活动的意义、实施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课程资源。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4. 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校本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心得的平台,有助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三、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策略1. 明确校本教研活动的目标。
校本教研活动的目标应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应制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内容、形式、考核等,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3.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4. 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5. 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应形式多样,如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6. 加强校际交流。
学校应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教研交流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四、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教师参与度不高。
对策: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教师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 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对策: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创新性的教研活动,提高活动效果。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
对策:建立教研成果转化机制,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加强教研成果的宣传推广。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指在学校内部,由教师自主发起、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法1. 明确教研主题(1)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师应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研主题。
(2)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教研主题。
(3)遵循教师兴趣:尊重教师个人兴趣,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长选择教研主题。
2. 组建教研团队(1)教师自愿参与: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加入教研团队。
(2)合理搭配:根据教研主题,合理搭配团队成员,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明确分工:明确教研团队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制定教研计划(1)确定教研目标:根据教研主题,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确保教研活动有的放矢。
(2)制定教研方案:制定详细的教研方案,包括教研内容、时间安排、活动形式等。
(3)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教研活动时间,确保教研活动有序进行。
4. 开展教研活动(1)讲座与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案例分析: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分享,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3)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4)教学研讨:围绕教研主题,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等。
(2)反馈与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引导教师进行改进。
(3)总结与推广:对优秀教研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6. 持续改进(1)定期评估: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什么是校本教研,它包括哪些重要环节?答: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本质上是行动研究,它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并借助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校本教研一般有以下六个环节:(1)、陈述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
开展校本教研之初,教师首先应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并结合理论学习向同伴或专业人员陈述你所发现的问题。
问题陈述出来后,通过集体研讨、相互启发,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2)、制订方案。
校本教研不同于专业的纯理论研究,在制订方案时重在考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策略步骤要心中有数,认真、仔细地规划设计。
(3)、寻求合作。
相互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方案制订好以后,第一项任务就是寻求合作。
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行教师,也可以是专业人员。
通过合作,一来可以得到他们的配合、支持,二来如果他们也在关心同样的问题时,彼此可以共同探讨,共享成果。
(4)、采取行动。
实施过程中要随时随地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研究资料,以证明你确实已经开始努力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一纸方案。
研究资料可以包括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学生作业、学生考卷、活动照片、课后反思、教学随笔、日记等等。
(5)、评价效果。
行动结束以后,需要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而不是急于公布研究成果。
效果不是预设的,不能刻意选择特定材料往预先期望的效果靠拢。
效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生成的,留有许多讨论的空间,应该允许不同的人对效果发表不同的意见,重视并尊重、接纳并包容不同的观点。
只有这样,你的观点、结论才会更让人接受,研究成效也才会更让人认可。
(6)、发表成果。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最终也需要发表研究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接受人们的审视。
什么是校本教研一、校本教研的意义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室为研究场所,以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是校本的最重要的体现,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的纽带。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
所以,校本教研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保障。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有利于学校推进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教师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有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新的问题和困惑,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二、校本教研的任务校本教研本着“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学方式的改变,立足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原则,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同时使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通过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1、校本教研流程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
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内部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它是指教师基于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需求,通过合作探讨、研究课堂教学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校本教研的主要特点包括:
1. **定制性**:校本教研是针对学校自身教学实践和需要展开的,能够更直接地解决学校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 **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共同参与和推动的,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关注实际课堂**:校本教研关注的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展开。
4. **合作研究**: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倡导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从集体智慧中寻求改进和提高。
5. **促进教学改进**: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帮助学校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推动教学改革
和创新。
校本教研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促进学校教学制度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校本教研的八种活动形式校本教研是指教师们依托学校自身资源,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的一种形式。
通过校本教研,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第一种形式:教师交流会教师交流会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之一。
教师们可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定期的教师交流活动。
在交流会上,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经验和困惑,并相互交流探讨解决方法。
第二种形式: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一种有效的教师教学交流方式。
选择一位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并进行记录和反思,有助于其他教师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种形式:教师合作备课教师合作备课是指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协调,共同研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合作备课,教师们可以集思广益,减轻备课的负担,同时也可以分享和传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第四种形式:小组研究小组研究是指由几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共同选定一个教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五种形式: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一种针对某个特定教学问题或挑战,教师们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索的方式。
教师们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实地调研、文献梳理、数据分析等工作,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第六种形式:教学调研教学调研是指教师们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
教师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七种形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检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并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八种形式:教学展示教学展示是指教师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和学生作品,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No life without hopeGood afternoon,ladies and gentlemen,I am honored to speak here,sharing my opinions with you.As to the topic”Things we can‟t lose in life”,people actually diverge in views.And my idea is”There will be no so-called life without hope”.I guess some of you may argue that”Look at the beggars in the street,I don not think they have hope,but they are alive.”Yes,that is exactly what I want to declare at the beginning.I mean life,not living,not even to mention surviving.From my perspective,life contains not only just physically alive,but spiritual satisfaction.So why do I think hope is indispensable in life?To start with,everything except for hope can be taken away,only hope can be rooted in our heart forever.You may put love in the first place,but love never just happens,if you don‟t nourish it with time,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you may lose it.You may value your dream highly,but if you have no money,you may fail to realize the dream”The world is so big that I want to have a look.”You m ay regard freedom as your ambition,but if you have your beloved to care about,you can never attain the absolute freedom.However,when you find that hope will never abandon you,it willaccompany you wherever you are ,remind you of your original dream life and inspire you to pursue your dream life.In addition,a person who has hope must be fulfilled and satisfied.That‟s because 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ies,a person armed with hope will be optimistic to overcome them;when faced with success,a person armed with hope will see the temporary success as a stair leading to his dream life.When a person can be calm and smile to rain or shine,he will definitely be joyful.Hope is a signpost when we are in confusion,guiding the way forward for us; Hope is a ray of sunshine at dawn, penetrating the darkness and bringing us warm; Hope is a clear spring in the desert, letting us see the hope of life.In the end,I‟d like to share my favorite sentence with you.It‟s a quotation from a famous film<The Shawshank Redemption>,”Hope is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I wish that we all should maintain our hope,never let our hope dims,instead,let our hope lightens up our life.校本教研,教师为啥不爱你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这项教研工作对学校的健康发展,对教师本人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可谓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可是,广大高中教师却一直是对它兴趣寡淡甚至一点儿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观察、调研和思考,笔者认为,这几个原由绝不可忽视:第一,应试主义正主宰着学校的教育和教学。
这个认识似乎有点儿不够新鲜了,但笔者就是要问,既然这个认识“不新鲜”,那为什么“应试主义”还那么“繁荣昌盛”,为什么还能够绝对主宰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呢?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我们都在揣着明白地做自欺欺人的空头文章,都在一边高吼“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基”的漂亮口号,一边在扎实彻底地做“应试主义”统帅一切的伪教育。
我们预设了那么多惊人醒世的研究课题,创作那么多人本教育的漂亮论文,打造了那么多“素质教育示范校”,原来都是在搞一种教育假设,都是为了通过形式和表象上的验收、评比,都是为了混个高一级的职称,在与时俱进地沽名钓誉。
为此,我们很有必要真真切切地看一看现实真相。
请看绝大多数高中学校的实况直播: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应试”两个字在做,都必须服务于应试,这理所当没有升学率就没有学校的一切,甚至也就没有学校未来。
这句话压倒一切,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任你什么人都绝对不可绕越,最好做到超百分之百的程度。
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至少有以下三种倾向十分严重。
一是教师只为分数而教。
很多教师只晓得教学生如何在考练中得高分,仅仅是手拿一本必须要有答案详解的练辅资料或考辅资料,用最原始、最省心智的办法在压着、箍着学生去死练死考,获取高分。
教师们长期不读书,不反思,不研究,甚至十几年、几十年连一本专业研究刊物都不订阅。
你要询问原因,他们就这样回答:首先,学校唯分数是优,只重视升学率,只盯着“211”“985”,清华和北大之类高校。
学校领导都鼓励我们这样压着、箍着,甚至背着、抱着学生死教死练,反复循环——这样做也确实容易出高分。
其次,学校的考核评价非常实在,直奔主题,一切都拿分数来说句话,高考升学率上不去,就等于什么工作都没有做。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工作,谁敢怀疑这样的教学行为和考核举措,那就等于没有责任心甚至是不务正业!再次,也是最可悲的,学生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教法,只知道等待、依靠和被支配,根本就不想自主学习。
长期这样做,学生会形成依赖性格、被动人格,会没有创新能力,危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这道理谁都懂,但哪个还会去考虑这个。
哪位老师若不识时务,真的去搞什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之类的教改研究,结果往往是被严重边缘化,甚至连自己的学生都会认为老师是在唱高调,整天生活在理想主义的幻境之中,不身败名裂就算万幸了!最后一点,学校大环境是如此分数至上,教师们也就都竞技般的压着、箍着学生去死教死练。
你不这样做,课余的时间和空间也就属于别人所教的学科了。
年复一年,日又一日,就这么瞄着高考的模式,照本教照本练,照本考照本讲评,高耗低效地反复折腾,谁还有工夫和精力去读书,反思,写教研文章啊?二是校本教研仅仅是一块应付检查和评级的招牌。
现在的教研工作,在一些高中学校实质上已经成了学校工作的一个点缀。
准确点儿说,教研工作就是学校应付“素质教育”之类检查和评级过关检查的一块招牌。
学校申报所谓的省级、市级课题,也大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和评级的,并不真是为了引导、推进和提升教师教学的,更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没有什么关联。
一些课题从正式开题起就束之高阁了,只是到了中期检查和到期结题时才想起来做做“研究”。
当然,大家都懂的,走走门路、搞搞关系最终都是可以过关的。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应试教育来就彻底不要了。
再有,一些学校的领导观念陈旧,根本就不思“目中有人”的教育,骨子里奉行的都是急功近利的“应试主义”。
有时,面子上他们也抓抓教科研工作的,却热衷于玩教育概念,做面子文章,甚至还不惜动用学校公共资源来造势、贴金。
这样的“形象工程”,不但没有激发起教师们搞校本教研的热情,反而强力地激发了教师们对教科研的反感和蔑视!三是集体盲视“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本”“教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会学习和生活”等先进的教学观念。
在这样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教学环境下,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大都认为只有得到了高分数,让学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才是最务实、最负责任的教育。
至于“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本”“教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会学习和生活”之类的观念,都一律是超现实的理想主义,好听不中用。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在一些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认为校本教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花瓶”,至多在学校评级、教师评职称时有点儿用。
就是真有几位当真的教师,也往往会因为气候与环境等因素而惨遭失败。
学生考试成绩稍不理想——哪怕均分仅仅低于平行班零点几分,都会首先遭到自己苦心培育的学生的群起而攻,甚至还会遭到家长和校领导的白眼甚至唾弃。
其境况,真可谓极其尴尬和难堪!很多高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认为,教育要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要培养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个性化、主人型、创造型人才,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都不如响当当的高考升学率来得实在!第二,教师的绩效工资几乎就不指向教科研。
种种原因之下,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学校教育,由被动而成主动,已然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甚至竟认为这样的教育就是最真实、最有生命力的教育——哪个还会搞那种费力不讨好的校本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