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后感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后感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后感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后感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

后感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读后感近日拜读付祥老师的《管理就是定制度,走流程》一书,其中的理论和案例,结合我们实际的工作体会,特别是公司战略不能落地,执行中大打折扣;员工总有人在“坐、等、靠、要”,不能主动自发地完成工作感触颇深。付老师认为究其原因,就是管理的方法不正确或不到位,即管理者没有明确出来到底怎么去“管人”还是“管事”。

管好人、厘清事,简单来说就是“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制度是用来约定管人的规范,让我们有据可依,员工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好的制度必须是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并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性化的”。流程是用来约定做事的规范,是公司所有业务驱动的脉络,它将相关的信息数据根据一定的条件从一个部门输送到其他部门,得到相应的结果以后再返回到相关的部门或人。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就老师的一些论点,谈谈我的感想。

一、制度既要科学又要合乎情理,这样才能顺利执行

一线员工是为制造企业创造利润的直接资源,制造企业的制度执行者是各职能部门,受众包括所有企业职员,其中大多数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凡制度的制定之初,管理者或可采取类似听证会的形式,发出意见征求启事,收集并归纳广大基层员工的意见,再此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行业规范,制定出既符合公司利益,又兼顾员工诉求的制度。这样做的好处是基层员工间接参与了制度的制定,管理者也规避了自身视角的局限性,制定出来的制度更全面,更人性化。我们常见的制度如人事制度、财务制度、采购制度、仓储管理制度等等都是跨部门实施的,更需要由多个部门的负责人,资深职员参与制定,要尽可能的完善,减少制度中的漏洞。

制度一旦颁布就要严格遵守执行,不能朝令夕改,给人以不严谨的直观印象,从而对制度产生怀疑,影响其执行效果。这就要求管理者和执行者的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好头,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努力营造一个积极的,严肃的工作环境,上行下效,从而推动制度顺利实施,而不是阻碍制度实施,成为新制度推行的绊脚石。

好的制度应以结果为导向,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执行。一个好的方法是提前制定一个实施计划,可以将大的目标细分为中、小目标,领导按大、小目标授权不同的执行者,助其推动具体的工作。当每个中小目标按计划完成了,即推动了整体目标的达成。在执行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从小事做起,只有做好了琐碎的基础的工作,才能推进整个工作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流程是各业务部门协同运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科学合理的流程能够将管理者从烦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也有助于员工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明确工作的顺序及需要达到的标准。这无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也是公司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基础。

流程的梳理是个持续的过程。从最初的无流程到有流程,从流程执行中的冲突到跨部门流程再梳理,各职能部门立足现实工作,抓住关键业务节点,取消不必要或重复的环节,对症下药,不断精简和优化,绘制出明确清晰的流程图,指引各部门工作分工,跨部门工作协同互动,从而达成公司方针,将订单任务落实到整个企业链条。

公司这两年来高速发展,组织架构横向和纵向扩增明显,各个部门职能更加细化,给流程建设也带来了更多的课题。从16年初开始推行的Cost Down,几乎整个公司各职能部门都参与进来,围绕降低成本这个目标梳理了各部门内外的主业务流程,也互相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经过多轮会议讨论,共同制定了改善计划,并在每周、每月进行成果报告。这个活动持续进行的一年以来,各部门规范了很多程

序文件和流程图,对整个公司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作直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制度和流程执行中,难免会有一些阻力,有些来源于业务本身,有些来源于执行者本人。管理者应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各执行人互相监督,管理者进行公正的考核,并兑现承诺,可以积极促进制度和流程的落地。

*** 2017/8/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