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2-例题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78.50 KB
- 文档页数:17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
自溶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多用途食品配料,为探讨外加中性蛋白酶的方法,需作啤酒酵母的最适自溶条件试验,为此安排如下试验,试验指标为自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取含量越高越好。
因素水平表如下:
试验结果如下,试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使产量为最高的条件。
A B C e df df df df ====3-1=2
2A A A SS MS df =
=45.422.72=,2B B B SS MS df ==6.49
3.232=, 2C C C SS MS df =
=0.310.1552=,2e e e
SS MS df ==0.83
0.4152= 因为22
2C e MS MS <,所以因素C 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并入误差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
因素A 高度显著,因素B 显著,因素C 不显著.本试验指标越大越好.对因素A 、B 分析,确定优水平为3A 、1B ;因素C 的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几乎无影响,从经济角度考虑,选1C 。
优水平组合为311A B C 。
即温度为58℃,pH 值为6。
5,加酶量为2。
0%.。
正交试验设计实例分析正交试验设计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试表验,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1]。
对于多因素、多水平的问题,人们一般希望通过若干次的实验找出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和最优搭配条件,用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实验,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同时又能得到基本满意的实验效果。
因此,这种方法在改进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条件及研发新产品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
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在使用该方法时,有些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作者以姜黄素的提取为例具体阐述这一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实例: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优化其提取工艺时,首先应确定正交试验需要考察的因素和水平。
尤本明等[2]考察了三个因素,因素A(作为溶媒的乙醇浓度)、因素 B(溶媒的量)、因素C(渗漉速度),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
试验设计时,一般还应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这点不可忽视。
根据以往经验可知,本例中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忽略,故采用 L9(34)正交表来安排试验(见表1)。
该表共有4列,将因素 A 、B 、C 分别安排在正交表的第2、3、4列上,第1列为空白列。
在试验前,各因素及水平在正交表中的位置必须交待清楚,以确定各次试验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2 .直观分析法:表1中的 K1、K2、K3分别表示在各因素各水平下姜黄素提取量的总和,K分别表示在各因素各水平下姜黄素提取量的平均值。
由于有时会遇到各因素水平数不等的情况,因此,一般用提取量的平均值大小来反映同一个因素的各个不同水平对试验结果(提取量)影响的大小,并以此确定该因素应取的最佳水平。
用同一因素各水平下平均提取量的极差R(极差=平均提取量的最大值-平均提取量的最小值)来反映各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提取量)影响的大小。
极差大就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极差小就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