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射频直采数字接收机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7.77 KB
- 文档页数:1
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软件无线电技术(SDR)作为一种新型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SDR技术的核心,应用越来越广泛。
DSP 有高速运算能力,对信号的采样、处理效能很高,更适合于数字信号的处理。
本课题旨在研究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研究和设计一个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能够达到较高的接收信噪比和更好的性能,实现高速度和高效率的数字信号处理。
例如,通过改变软件的信号参数,可以实现各种通信标准的接收,如GSM、WCDMA或LTE等。
该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应用于无线电通信、机载遥感等多个领域。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将基于DSP开发一个数字信号处理软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硬件原理和基本原理;2)研究DSP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了解DSP的信号处理原理;3)实现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功能。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实现对上述内容的研究:1.对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原理进行研究,了解其模块结构和主要的功能模块,确定DSP在其中的应用。
2.深入研究DSP的信号处理原理,了解DSP的工作模式、算法和接口,并学习在不同的应用中如何使用DSP。
3.根据DSP的性能特点、代码结构和处理能力,设计和实现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能够满足通信标准的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
在分析和熟悉DSP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实现,达到以下预期目标:1.了解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硬件原理和基本原理,能够熟悉其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DSP在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应用方法,能够熟悉DSP的信号处理原理。
3.实现基于DSP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尽可能满足通信标准的接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合成孔径雷达(SAR)是现代雷达技术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应用。
它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成像雷达,拥有快速获取三维成像数据的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海洋、地质等领域。
在SAR雷达中,数字接收机是其中最关键的装置之一,它也是目前SAR雷达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SAR数字接收机通常是采用硬件实现,但其通道数量受到硬件资源的限制,因而无法满足更高分辨率、更宽带宽甚至多波束等要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SAR数字接收机,即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的SAR数字接收机。
该技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接收信号进行数字化,通过分析变换算法实现目标成像,具有通道数量可扩展、信号处理灵活等优点。
因此,开展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SAR数字接收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SAR雷达技术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SAR数字接收机,实现对接收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和目标成像。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对SAR技术和数字接收机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传统硬件实现数字接收机的不足之处。
2. 建立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SAR数字接收机的数学模型,包括信号数字化、目标成像算法等方面。
3. 设计、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SAR数字接收机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
其中包括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数据采集和成像显示等方面。
4. 对所设计实现的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包括分辨率、灵敏度、目标定位精度等方面。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突破传统SAR数字接收机通道数量受限的瓶颈,实现对高分辨率、高带宽的接收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和目标成像。
2. 加深对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雷达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的理解,提高软件定义雷达技术的研究水平。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 利用先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SAR数字接收机通道数量可扩展、信号处理灵活的特点。
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成为了通信技术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软件无线电技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技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处理和解码,使得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大大提高。
在这其中,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
一、系统概述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由无线电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解码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三部分组成的。
其中,无线电信号接收模块主要负责接收各种无线电信号,信号解码模块则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实现信号的解码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则用于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和分析。
二、系统原理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其原理主要基于无线电波的传输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无线电信号接收模块通过使用射频前端芯片,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再通过模数转换器将中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信号解码模块分为信号解调和解码两个部分。
信号解调部分是将数字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解码部分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解码,生成有用的信息。
数据采集模块将解码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实现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三、系统特点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适用范围广。
该系统可适用于几乎所有的通信信号接收及数据采集,包括载波、数字信号等。
2、信号采集高精度。
系统采用高速、高精度的采样器,能够对信号进行高效率的采集和处理。
3、软件调控灵活。
系统的控制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和修改,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
四、应用领域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用于气象探测、地震监测、无线电侦听等领域。
同时,也可以在航空航天、通信、军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通信信号接收与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
目录目录 (1)摘要 (3)ABSTRACT (4)第一章绪论 (5)第一节GPS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5)第二节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概况 (6)第三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8)一、课题背景 (8)二、主要研究内容 (9)一、课题意义 (9)第二章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GPS接收机研究 (10)第一节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系统设计构架 (10)第二节软件无线电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11)一、射频转换(RF到IF) (11)二、中频AD/DA (11)三、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11)四、算法软件实现 (12)第三节GPS软件接收机的设计原理 (12)第四节软件接收机中频数据处理的核心算法 (14)一、C/A码信号捕获 (14)二、C/A码信号跟踪 (15)第五节本章小结 (16)第三章基于NMEA-0183码的分析与研究 (17)第一节GPS定位数据NMEA-0183码的介绍 (17)第二节基于WINDOWS API的串口通信研究 (20)第三节定位精度因子的分析 (21)第四节多通道信号的接收质量分析 (23)第五节天空卫星视图的分析 (24)第六节相对位置移动轨迹的跟踪研究 (26)第七节本章小结 (27)第四章实验与结果分析 (29)第一节基于NMEA-0183码应用软件的程序实现 (29)第二节实验结果分析 (37)第三节本章小结 (46)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47)参考文献 (48)摘要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和地球空间测绘上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用户通过GPS终端设备获取GPS定位数据,实现导航定位的应用。
软件无线电(SDR)作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一项突破性关键技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无线电世界的个人计算机”。
它是无线通信领域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使用软件无线电思想构建的GPS软件接收机,在开放性和可重配置性上有着传统接收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接收算法研究和后续优化有着重大研究意义。
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中频数字接收机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成为了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其中,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可重配置性、高速性、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在无线通信、航空导航、雷达探测、天文观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课题主要针对FPGA中频数字接收机技术进行研究,该技术是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核心之一,实现了从中频信号采样到数字信号输出的全过程,并且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处理,如滤波、解调、解扰等。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中频数字接收机原理和设计方法研究。
2. 采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仿真和调试中频数字接收机。
其中,将涉及到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础知识,如数字滤波器、数字混频器、数字相移、解调器等。
3. 基于FPGA实现中频数字接收机硬件平台。
4. 针对中频数字接收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其中,主要包括接收机的灵敏度、动态范围、频率合成精度等指标的测试。
三、研究意义该课题的研究对于推进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中频数字接收机技术,可以:1. 实现无线电接收机的数字化,提高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可重构性和灵活性,使得通信系统的升级变得更加容易。
2. 通过优化设计,能够实现更高精度、更高速率、更低功耗,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的目的。
3. 该技术能够应用于无线通信、航空导航、雷达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建立中频数字接收机的模型,研究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采用Verilog语言进行中频数字接收机的设计、仿真和调试。
3. 基于FPGA平台,实现中频数字接收机硬件。
4. 对接收机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五、进度安排本课题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1-2周):深入学习软件无线电、FPGA、数字信号处理等相关基础知识。
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硬件无线电设备大多是采用硬件电路设计实现的,其功能和性能都由硬件电路决定,而且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实现较为复杂,调试和升级也比较困难。
采用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设计实现,可以将无线电接收机的一些功能和处理过程通过软件实现,从而降低了硬件的设计和开发难度,同时也可以实现更灵活的功能和更优秀的性能。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无线电接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原理,包括信号采集、数字化、中频处理和信号解调等部分。
2.对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主要模块进行设计和实现,包括RF 前端模块、基带数字化处理模块和信号解调模块。
3.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对系统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带宽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主要技术路线如下:1.进行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原理研究,包括信号采集、数字化、中频处理和信号解调等内容。
2.针对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原理,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中包括RF前端模块、基带数字化处理模块和信号解调模块等部分。
3.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对系统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带宽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从而得出系统性能的优缺点和现实应用的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课题的预期成果是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无线电接收系统,主要创新点如下:1.采用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设计方案,实现无线电接收机的灵活性和性能优化。
2.通过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行性,为软件无线电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软件无线电接收数字中频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软件无线电是指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射频前端到中频处理的信号处理过程。
相比传统无线电,软件无线电具有灵活性、可重配置性和高性能的优势,成为了现代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数字中频接收机是软件无线电中的一种典型方案,实现了信号的数字化和处理,并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各种分类、分析和解码方法。
本文将从数字中频接收机的设计和实现的角度,研究软件无线电技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和探讨数字中频接收机的实现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提高软件无线电的能力和可靠性,从而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分析数字中频接收机的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详细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并阐述数字中频接收机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
同时,基于MATLAB和Simulink软件,实现数字中频接收机,进行仿真和实际测试。
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 数字中频接收机的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2)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流程;(3) 数字中频接收机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4) 基于MATLAB和Simulink软件的数字中频接收机仿真和实际测试。
预期目标:(1) 理解数字中频接收机的实现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算法;(2) 掌握数字中频接收机的硬件设计方法;(3) 能够基于MATLAB和Simulink软件实现数字中频接收机,并进行仿真和测试;(4) 完成可行性研究,为后续设计和应用提供支持和建议。
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1) 数字中频接收机的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2) 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和优化;(3) 数字中频接收机硬件设计的实现和测试;(4) 创新网格化设计方法,提高数字中频接收机的可重构性和稳定性。
5. 研究计划第一年:(1) 对数字中频接收机的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开展研究;(2) 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并进行性能测试;(3) 探讨数字中频接收机硬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在FPGA中的实现方法。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射频直采数字接收机研究鲁长来;倪文飞;夏丹【摘要】针对L波段一次航路监视雷达(PSR)的应用需要,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的一种射频直接采样数字接收机方案,分析论证了该体制接收机的性能水平情况,并与当前应用的模拟超外差两次下变频结合低中频采样数字接收机进行对比,总结了本方案的应用优势,给出了实验验证结果.【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年(卷),期】2018(047)003【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L波段;射频直接采样;数字接收机【作者】鲁长来;倪文飞;夏丹【作者单位】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88;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88;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肥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0 引言软件无线电概念[1]的提出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理论发展和电路器件水平提升,软件无线电的工程化应用研究也在深入推进。
当前L波段一次航路监视雷达系统采用的是常规超外差两次变频接收机,在30MHz低中频频率进行信号带通采样数字化接收处理,从长远来看,该雷达系统对接收机设备存在升级换代、新技术推广、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路小型化高集成、配套功能多样化、软件化配置程度高等诸多新的应用需求。
借助于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在L波段200MHz工作带宽内实施直接射频采样数字化,然后再进行基于大规模高速FPGA的功能可配置实时接收处理,形成雷达的全程I、Q数字回波信号,最后通过光纤接口传输给雷达系统服务器进行软件化信号处理,基本可以达到接收机硬件平台化、软件可配置、功能可扩展的软件无线电目标。
1 设计参数1)接收频率范围:1200MHz~1400MHz;2)接收跳频步进:1MHz;3)接收跳频时间:小于2μs;4)瞬时动态:不小于65dB;5)总动态:不小于90dB;6)信号带宽:2MHz;7)接收灵敏度:优于-109 dBm。
一种基于射频直接采样的短波软件无线电收发机的设计赵子强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12(0)12
【摘要】随着数字化理论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速的中频数字化收发机的实现已经成为可能.在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基础上,文中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短波软件无线电收发机系统,其中重点研究了中频处理单元的设计以及算法实现,最后通过硬件制作和算法实现对方案进行了验证.
【总页数】3页(P210-211,205)
【作者】赵子强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
【相关文献】
1.软件无线电直接射频采样的高速ADC系统研究 [J], 彭安金;陈向东;古天祥
2.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分析及其应用 [J], 张文广;薛磊;蔡晓霞
3.基于射频直接采样的短波软件无线电台的设计及实现 [J], 陈健;王鑫;李建东;傅丰林
4.软件无线电的直接射频采样ADC系统研究 [J], 彭安金;李凤保;古天祥
5.软件无线电直接射频采样的低速高效ADC系统研究 [J], 彭安金;李智;古天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是一种创新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用软件代替传统的硬件电路实现无线电通信。
与传统硬件无线电相比,SDR的灵活性更高,成本更低,同时也更适合于数字信号处理。
因此,SDR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扩频技术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字调制技术,具有抗干扰、提高安全性、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等优势。
传统扩频接收机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硬件电路,而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则可以在软件中实现,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开展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研究,并探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基于SDR的扩频数字接收机可以使无线通信系统更加灵活和高效,从而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该技术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简化系统结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的实现方法和性能优化方案,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扩频数字通信系统的基础原理和技术特点;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设计和实现;3. 扩频数字接收机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方案探究;4. 对比分析不同实现方式的各自优缺点;5. 系统应用场景的探讨和研究。
四、预期成果1. 实现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原型,并进行性能测试;2. 对比分析不同实现方式的各自优缺点,并提出优化方案;3. 探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扩频数字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行性;4. 撰写论文,发表学术论文。
五、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和资料分析;2. 硬件环境搭建,软件框架设计;3. 系统实现和性能测试;4.数据分析和性能优化。
基于数字变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电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及。
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当前广泛使用的无线电接收机皆为硬件实现的,存在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如可重构性差、性能受限、维护困难等问题。
而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建立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调制、解调、滤波、频率转换等基础信号处理操作,灵活性高、可配置性强,可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基于数字变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旨在探索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新型无线电接收技术,实现高效灵活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基于数字变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设计:根据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字变频原理,设计并实现一个完整的数字变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系统,包括接收机前端、信号处理和用户界面等部分。
2. 系统性能评估及优化:对所设计的数字变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比较不同算法和硬件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1. 基础理论学习:首先对软件无线电接收技术、数字变频技术等基本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掌握。
2. 系统设计与实现:根据上述理论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完整的基于数字变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系统,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算法以及用户界面等多个方面。
3. 系统性能评估及优化: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对所设计的数字变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进行性能测试和参数优化,比较不同算法和硬件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1. 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数字变频的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系统,可以完成基本的无线电通信任务,同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稳定的性能。
2. 对所设计的数字变频软件无线电接收机进行性能测试和优化,获得具有较高性能和稳定性的系统设置和实现方案。
3. 提出一种新型无线电通信技术,为未来的无线电通信领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频广播接收机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调频广播接收机是现代通信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接收机,它可以接收0.1 MHz到1.8 GHz范围内的广播信号。
目前许多传统的调频广播接收机存在着一些局限,例如:价格较高、占用空间大、功能单一等等。
为了满足现代人对于调频广播接收机更高的要求,软件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调频广播接收机的成本,同时还可以使其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大。
因此,本课题选取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调频广播接收机设计,实现低成本、小体积、多功能的调频广播接收,并探究其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为现代调频广播接收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设计目标本课题旨在设计一款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调频广播接收机,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调频广播信号的接收和解码,并将信号转换为可播放的格式。
2. 实现对接收到的调频广播信号的解码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多种操作,例如调频广播的解码和录音等。
3. 实现对接收信号的分析和显示,例如对主要信号的频谱显示,以及探测和分析调频广播信号。
4. 确保系统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以便于移动。
三、设计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调频广播接收机原理研究:调频广播接收机的原理及其适用范围,幅度调制和频率调制的区别,锁相环(PLL)的应用。
2. 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SDR技术的基本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软件无线电的实现方法和技术路线。
3. 调频广播信号解调技术研究:调频广播信号的解码和录音技术、信号的分析和显示等技术。
4.硬件设计:根据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调频广播接收机的原理以及目标需求,选取合适的芯片、模块和外设等,进行硬件设计与开发。
总之,本课题将会着重解决如何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调频广播接收机原理、相应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会对相应的硬件平台设计、软件平台架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究。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射频直采数字接收机研究
鲁长来倪文飞夏丹
【摘要】【摘要】针对L波段一次航路监视雷达(PSR)的应用需要,提出了基于
软件无线电设计思想的一种射频直接采样数字接收机方案,分析论证了该体制
接收机的性能水平情况,并与当前应用的模拟超外差两次下变频结合低中频采样数字接收机进行对比,总结了本方案的应用优势Z给出了实验验证结果。
【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
【年(卷),期】2018(047)003
【总页数】5
[关键词】L波段;射频直接采样;数字接收机
0引言
软件无线电概念[1]的提出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经过这些年的技术理论发展和电路器件水平提升,软件无线电的工程化应用研究也在深入推进。
当前L波段—次航路监视雷达系统采用的是常规超外差两次变频接收机,在30MHz低中频频率进行信号带通采样数字化接收处理,从长远来看,该雷达系统对接收机设备存在升级换代、新技术推广、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路小型化高集成、配套功能多样化、软件化配置程度高等诸多新的应用需求。
借助于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在L波段200MHZ工作带宽内实施直接射频采样数字化Z 然后再进行基于大规模高速FPGA的功能可配置实时接收处理,形成雷达的全程I、Q数字回波信号,最后通过光纤接口传输给雷达系统服务器进行软件化信号处理,基本可以达到接收机硬件平台化、软件可配置、功能可扩展的软件无线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