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50.56 KB
- 文档页数:9
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学校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其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护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制定一套科学的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存储、使用和处理等方面来探讨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危险化学药品的分类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危险化学药品主要包括有机溶剂、腐蚀性物质、剧毒物质、易燃物质等。
根据其危害程度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四类:高毒、剧毒、中毒和低毒。
高毒化学品指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物质,如一些强酸、强碱等。
剧毒化学品指对人体有较强毒性的物质,如某些有机化合物、氰化物等。
中毒化学品指对人体有一定毒性的物质,但相对于高毒和剧毒化学品来说,其毒性较低。
低毒化学品指对人体有较低毒性的物质,如食品添加剂等。
二、危险化学药品的存储危险化学药品的存储应符合一定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品应分区分层储存,以防止混淆和引起事故。
2. 储存区域应通风良好,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对药品造成影响。
3. 应采用专用的柜子或柜子进行储存,柜子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防腐蚀和密封性能。
4. 储存的化学药品应标明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盘点。
三、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操作指南进行,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了解其特性和危险性。
2. 使用过程中应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药品。
3. 操作时需注意避免产生火花、电弧或静电火花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的情况。
4. 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化学药品尽量用完或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切忌乱倒乱丢。
四、危险化学药品的处理危险化学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液、废固体或其他废弃物。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义第01讲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绪论不穿凉鞋、高跟鞋、拖鞋、裙子、短裤。
扎起头发,不佩戴长的下垂的饰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信息卡):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8部分→16部分MSDS:①化学品及企业标识②成分组成信息③危险性概述④急救措施⑤消防措施⑥泄漏应急处理⑦操作处置与储存⑧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⑨理化特性⑩稳定性与反应性⑪毒理学资料⑫生态学资料⑬废弃处置⑭运输信息⑮法规信息⑯其他信息第02讲公共实验室安全和不良实验习惯通风橱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电源、给排水、气体等各种开关和管路是否正常;②打开照明设备,检查视光源及柜体内部是否正常;打开抽风机,听运转是否正常(在低端悬挂A4纸,正常工作→吸进);③检查流量显示器;④挡风玻璃在规定高度下使用(有效运行、防护屏障);⑤使用时每2h进行10min的补风,超过5h开窗,避免室内出现负压;⑥不把设备和药品放在靠近通风橱后面隔板的齿缝开度处和前边缘处;⑦工作时不突然移动挡风玻璃,要缓慢、轻移操作;⑧保持罩框清洁,不在窗框、罩框上放物品;⑨头禁止伸入,禁止橱内存放或实验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排插和电线放入,禁止存放大量试剂,有喷溅则切断电源;⑩禁做国家禁止排放的有机物质和高氯化合物混合实验(当心氯酸);⑪关机前,抽风机应持续运转几分钟,排除废气;用后擦干净柜内外,关闭开关和挡风玻璃。
干燥箱使用注意事项:①外壳接地;②连续工作时间不能过长;③不能用无防爆能力的干燥箱烘易燃易爆品;④隔板物质不能过于拥挤或过重;⑤物品过湿时开大排气窗和鼓风;⑥物品不能放在下方散热板上;⑦玻璃仪器温度降低才能取出;⑧使用中不能常开关门(保持温度)。
第03讲化学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隐形眼镜不可在实验时戴。
近视眼镜不可替代防护眼镜。
口罩:①不挥发的颗粒物,且不含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汽:防尘口罩(普通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超细纤维材料的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和各种有毒有害气溶胶);②较低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以及有害气溶胶(甲醇、石油醚、丙酮):防毒口罩;③较高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三氯甲烷):防毒面具(也可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实验室危险药品(含剧毒药品)保管、领用制度》第一篇:实验室危险药品(含剧毒药品)保管、领用制度实验室危险药品(含剧毒药品)保管、领用制度一、凡有易燃、易爆、腐蚀、毒害等危险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燃烧、爆炸和导致人身中毒、伤亡事故的化学药品统称为危险药品。
危险药品的管理应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应把剧毒药品、危险品贮存于危险品库内,并在库内设一个剧毒药品专柜用于专放剧毒药品。
对危险药品和剧毒药品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危险特性分类、隔离存放和保管。
三、危险品库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设置相应的通风、干燥、防爆、防震、防压、防潮、遮光、防火、防盗等设施。
四、危险药品可单人单锁保管,但必须严格做到防震、防撞击、防磨擦、轻拿轻放,谨防事故发生。
剧毒药品的管理应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验收,双人双锁,双人领用,双本帐册”,领用时必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
五、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危险药品保管、领用制度。
实验教师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
六、对剧毒药品的使用,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应认真做好的领用、使用记录。
第二篇: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学校教学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危险、剧毒药品的采购危险、剧毒药品的采购由学校化学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参照《福建省中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提出申购计划。
在做计划时,应严格控制易分解、易变质、剧毒等药品的一次采购量。
申购计划应由教研组组长审核,报请学校领导批准。
药品的采购一般由学校将计划报市教育局电教馆统一集中采购,特殊情况由学校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向正规经销商采购。
二、危险、剧毒药品的管理与使用1、学校应建立危险、剧毒药品账册,从购进、入库、领用、使用、处理都必须及时、准确作好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初中化学实验室剧毒药品的使用安全须知
一、可能产生的危害
1.摄入微量剧毒药品即可使人致残或有生命危险。
2.剧毒药品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二、预防措施
1.购买剧毒药品必须向学院、实验室管理处和学校保卫处申请并批准备案,经过公安部门审批,使用“剧毒物品购买使用许可证”,通过正常渠道在指定的化学危险品商店购买。
2.剧毒药品管理实行“五双”制度,即两人管理、两人使用、两人运输、两人保管和两把锁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3.剧毒药品保管实行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
管理人员调动,须经部门主管批准,做好交接工作,并将管理人员的名单报保卫处备案。
4.剧毒药品使用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器具,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5.实验产生的剧毒药品废液、废弃物等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丢弃、掩埋或水冲。
废液、废弃物等应集中保存,由学校统一处理。
6.剧毒药品使用完毕,其容器依然由双人管理,在学校统一进行报废处理时上交,由学校管理部门在剧毒药品使用许可证上签字,证明己经处理完毕。
7.学生使用剧毒物品必须由教师带领。
临时工作人员不得使用剧毒物品
8.剧毒物品不得私自转让、赠送、买卖。
如果各单位之间需要相互调剂,必须经系、教务处和保卫处批准。
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化学实验安全防护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安全防护一、防毒(一)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
1.如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2.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3.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
(二)防毒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2.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4.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5.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应妥善保管;6.实验操作要规范,离开实验室要洗手。
二、防火1.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阀门关好;2.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易燃,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切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集聚引起火灾;3.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氢化物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宜与水直接接触;4.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水、沙、泡沫、CO2 或CCl4 灭火器灭火。
三、防爆(一)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1.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2.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
(三)防爆措施1.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中学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前言中学实验室中常用到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一些危险剧毒药品。
这些药品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实验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的安全使用,中学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中学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制度内容1.危险剧毒药品的标识和管理1.危险剧毒药品须经过特殊的标识,并且贴有明确的标签;2.危险剧毒药品存放的地点必须明确,不能与其他药品混放;3.存放危险剧毒药品的柜子必须保持干燥、防潮,防止其产生化学反应或发生爆炸。
2.危险剧毒药品的使用1.使用危险剧毒药品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2.实验中必须佩戴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清洗干净器材,并清理干净工作台。
3.3.事故处理流程1.如果发生药品泼溅、吸入或误食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用清水冲洗、立即送往医院等;2.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向校医报告,并进行详细记录。
制度要点1.解决应急情况。
对于危险剧毒药品,学校应当建立完整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不测情况。
2.组织相关培训。
学校应当组织化学老师、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室助理等相关人员进行药品使用、存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同时,还要对进行危险剧毒药品实验的学生进行详细的安全讲解和操作指导。
3.定期检查。
学校应当定期对实验室中危险剧毒药品进行检查,确认药品是否存放恰当、固定和正确,以及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结语危险剧毒药品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制度和要求。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危险剧毒药品进行科学管理、使用及归档,确保实验室工作安全稳定进行。
同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师生应当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药品使用中的风险,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实验室化学物品安全处理方法实验室化学物品的安全处理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本手册提供了一般实验室化学物品的安全处理方法,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安全规范进行。
1. 化学品分类与标识化学品应按照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并使用规范的标识进行提示。
常见的化学品分类包括:- 爆炸品- 压缩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 遇水反应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2. 化学品储存化学品应按照其类别和危险性进行储存,储存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远离热源和火种- 防止阳光直射- 通风良好- 防潮、防泄漏各类化学品应存放在相应的储存容器和设施中,如防爆柜、冰箱、阴凉柜等。
3. 化学品取用取用化学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 使用合适的工具,如滴定管、移液器等,避免直接用手接触。
- 标签朝外,防止混淆。
4. 使用与处理使用化学品时,应在通风柜或其他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化学品的泄漏和排放。
- 严格按照实验规程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操作。
- 遇到意外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上级。
5. 废弃物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应按照其类别和危险性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固体废弃物:按照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并交由专业处理机构处理。
- 液体废弃物:经过沉淀、过滤等处理后,方可排放。
特殊危险废弃物需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6. 事故应急预案实验室应制定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分类和分级- 应急组织架构和职责- 应急措施和流程-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7. 培训与宣传实验室应定期开展化学品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加强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
本手册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实验规程。
如有疑问,请咨询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得好好唠唠一个特别严肃但又非常重要的事儿——常用剧毒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就像在悬崖边走路,一个不小心,那可就掉进万丈深渊了。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在一家化学实验室工作。
有一次,他跟我说起他们实验室里用到的一种剧毒物品——氰化钾。
听到这个名字,我当时就吓了一跳,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剧毒物啊!小李告诉我,他们对待氰化钾那可是小心翼翼的,就像捧着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
他说,在使用氰化钾的时候,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位。
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得穿上最坚固的铠甲一样。
那得戴上专门的防护手套、护目镜,还得穿上防护服。
这可不能偷懒,要是氰化钾不小心沾到皮肤上或者进到眼睛里,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我就问他:“那要是不小心洒出来一点怎么办呢?”小李一脸严肃地说:“那就像发生了一场小型灾难,得赶紧按照严格的处理流程来。
首先得疏散周围的人,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试剂去中和它,再小心翼翼地清理干净。
”再说说农药里含有的一些剧毒成分吧。
我老家有个邻居,张大伯,他种了一辈子地。
以前他对农药的使用可没那么谨慎。
有一次,他在用一种含剧毒成分的农药时,就像平时一样随意。
我就跟他说:“大伯,这农药可毒着呢,您可不能这么不当回事儿啊。
”他还满不在乎地说:“这么多年不都这么过来了嘛。
”我就跟他讲:“大伯,这剧毒农药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毒蛇,你不注意它,它就会咬你一口。
您要是不小心沾到手上,然后再吃东西,这就相当于把毒药往嘴里送啊。
”大伯听了我的话,后来就变得特别谨慎了。
在使用农药的时候,他会穿上长袖衣服、戴上手套,喷完农药还会仔仔细细地把手洗干净。
咱们再聊聊那些工业上用的剧毒物品,像汞。
汞这种东西啊,看着亮晶晶的,还挺好玩儿。
可千万别被它的外表迷惑了。
我有个同学在一家工厂实习的时候,就见到过汞。
他说刚开始看到汞的时候,还想拿手去摸一摸呢。
还好旁边的老师傅及时制止了他,老师傅说:“这东西就像恶魔,一旦碰到你,就可能钻进你的身体里,让你生病。
易制毒化学品操作规程实验室各人员应认真研究关于易制毒化学品的知识,掌握危险物品的安全防护知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科研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经常接触浓酸、浓碱的人员应戴胶皮手套及工作帽。
2.严禁直接接触剧毒物品,不准在使用剧毒物品的场所内饮食。
3.严禁用嘴品尝识别化学药品,如需用鼻子嗅,需将装有化学药品的器皿远离鼻子,用手轻轻扇动,闻其味即可,严禁用鼻子直接接触器皿嗅别。
4.用水稀释浓硫酸时,必须耐热中操作,必须在内先注入水而后缓慢地将浓硫酸注入内,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并带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因此在操作时必须带手套和口罩,以免吸入酸性气体,灼伤呼吸道。
若将盐酸等常用药品溅在皮肤上时,要立即用大量活动清水冲洗最少15分钟以上。
6.乙醚属于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可将其长时间敞口放置于实验台上,否则遇明火或电火花即可发生剧烈爆炸。
若不慎接触到皮肤或溅入眼睑,应用大量活动清水或心理盐水冲洗,并及时就诊。
7.氯仿对光敏感,有麻醉性,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有致癌可能性。
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因此需避光保存,操作时要戴防毒面具、口罩、手套或其他防护设备。
8.甲苯是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易挥发液体,易燃,其蒸气有毒,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操纵时要注意佩带安全防毒面罩,避险其与明火直接接触。
9.丙酮易挥发,有特殊的辛辣气味,人体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操纵时应避免接触明火。
并戴防毒口罩和手套。
10.高锰酸钾有毒且有一定的腐蚀性,实验时应戴橡胶手套以作防护。
其见光易分解,故需避光保存于阴凉处,严禁与易燃物、金属粉末、还原剂、硫、磷等同放。
11.手上有伤口,不准沾染化学药品。
装置玻璃仪器或折断玻璃管时,必须戴手套进行。
12.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应先用烧杯夹将其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防止其液体突然沸腾烫伤人。
实验室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实验室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1、操作危险性化学药品请务必遵守操作守则或遵照老师操作流程或进行实验;勿自行更换实验流程。
2、领取药品时,该确认容器上标示中文名称是否为需要的实验用药品。
3、领取药品时,请看清楚药品危害标示和图样;是否有危害。
4、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强酸强碱性、高腐蚀性、有毒性之药品请必定要在特殊排烟柜及桌上型抽烟管下进行操作。
5、有机溶剂,固体化学药品,酸、碱化合物均需分开存放,挥发性之化学药品更必需放置于具抽气装置之药品柜。
6.高挥发性或易氧化的化学品必须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
7.避免独自在实验室做危险的实验。
8.如需进行无人监护的实验,应考虑实验装置的防火、防爆和防水,并打开实验室的灯,在门上留下紧急处理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的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9、做危险性实验时必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有两人以上在场方可进行,节假日和夜间严禁做危险性实验。
10、用有害气体做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11、做放射性、激光等对人体有害的实验时,应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12.请根据分类清楚地标记废液或过期液体或废物。
禁止将用药后的废弃物(液)倒入洗手池或沟渠中,应在专用收集容器中回收。
夏季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注意事项夏季实验室安全知识1.实验室内必须存放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放置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指定专人管理,全体人员要爱护消防器材,并且按要求定期检查更换。
2.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氢气、氮气、氧气等。
)存放在实验室必须与火源和电源保持一定距离,不得随意堆放。
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严禁烟火。
3.不得乱接乱拉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严禁用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电源开关箱内不得堆放物品。
4.电气设备、线路、插头和插座应定期检查并保持良好状态。
如果发现火花、短路、发热、绝缘损坏和老化,必须通知电工进行修理。
电暖器、电烤箱等设备应由人断电。
5.使用电烙铁,要放在非燃隔热的支架上,周围不应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拨下电源插头。
人员在监测时,保证监测结果的同时尽可能使用更少的试剂,并且对所使用的试剂进行准确地记录,对于保质期外未使用完或者失效的试剂,要进行妥善保管或交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1.2 易燃易爆类很多的化学品在独自使用的情况下不具有较强的易燃易爆特点,但是会容易受到其他化学品的干扰和作用,会在一些化学试剂的作用下自身的稳固性被打破,容易发生易燃易爆的危险。
在一定的环境监测实验中,往往会用到一些易燃易爆类的化学品,所以针对此类危险的化学品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控。
很多易燃易爆炸的化学品会使用特定的隔绝光的棕色瓶进行保管,避免因为阳光的照射而导致自身的稳定性降低。
不仅如此,搭运过程的颠簸同样会导致化学品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运输人员或者实验人员都应该按照规定流程使用并且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如氢气、乙烷等常用的易燃易爆气体的管理更需重视。
氢气主要用于提供燃气,而乙烷作为主要用于原子吸收。
当前实验室中的氢气已经改变了旧有的钢瓶装载、运输方式,转换为氢气发生器,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氢气发生器的安装应该更多地推广至各化学实验室中。
乙烷气体在装载运输中也要多加注意,在搬运使用乙烷气时需保证避免碰撞,乙烷气瓶上须装有缓震橡胶圈;储存时尽量远离实验室,防止阳光暴晒;定期检查气瓶和输出管道的安全性。
1.3 氧化性腐蚀类氧化性腐蚀类的化学品往往容易和其他化学物质反应,产生较为强烈的化学反应。
举例来说,过氧化氢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水就会发生爆炸,氢氧化钠对人体眼睛更危害是十分大的。
这类物质在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将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因素进行隔绝处理。
在这0 引言在环保部门、高等院校和石油、化工、冶金、有色等与化学产品相关的工业企业中,均设有环境监测实验室或相关业务研究科室。
这些实验机构在日常监测、科研、教学业务中往往到危险化学品。
这些化学物品在使用、贮藏、运输和生产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守安全法规和工艺要求,如不规范使用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剧毒品操作规程
《剧毒品操作规程》
在化学实验室和生产厂家中,常常需要操作剧毒品。
由于剧毒品具有极强的毒性,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对人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制定严格的剧毒品操作规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操作剧毒品的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剧毒品的性质、危害和安全操作方法。
在操作剧毒品时,必须戴上特制的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所有操作必须在密闭的操作室内进行,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剧毒品接触到人体或外界环境。
其次,对于剧毒品的储存、运输和处置也需要进行规范。
剧毒品必须存放在专门的储存柜内,禁止与其他化学品混放。
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泄漏或意外事件。
而剧毒品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特殊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对于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也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一旦发生剧毒品泄漏或人员接触,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剧毒品操作规程》是对剧毒品操作过程中安全的保障,它规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个人防护要求、储存运输要求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只有严格
遵守这些规程,才能有效地防范剧毒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健康和生产安全。
中学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中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师生安全的基础。
其中,剧毒药品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中学实验室危险、剧毒药品的安全管理,下面将从实验室的布局与设施、剧毒药品的存放与管理、实验操作与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实验室师生的安全。
一、实验室的布局与设施1. 实验室布置合理,设施完善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实验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
实验台、试剂架、药品柜等设施要摆放整齐、稳固,并与其他实验设备有合理的间隔。
确保学生操作时的安全和便捷。
2. 实验室通风良好实验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流通。
使用剧毒药品时,更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药品的挥发对人体的危害。
3. 安全出口设置合理实验室内应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畅通。
在紧急情况下,师生能够迅速撤离,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二、剧毒药品的存放与管理1.设立专用药品柜针对剧毒药品的存放,应设立专用药品柜,并进行标示。
同时要定期检查柜门锁是否正常,确保药品的安全与密封。
2.合理分区存放将剧毒药品与其他试剂进行分区存放,并做明显标示。
以免混淆使用,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3.登记药品进出每一瓶领用或者存放剧毒药品时,都要进行登记,明确药品的使用情况和归还时间,确保药品的可追溯性和管理的严谨性。
三、实验操作与安全防护1.建立实验操作规范教师要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流程,明确剧毒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严禁未经许可单独进行实验。
2.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应穿戴好实验室规定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防护眼镜等。
特别是在接触剧毒药品时,要注意佩戴符合标准的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3.应急处理准备充分实验室内要配备紧急处理的相关设备,如喷淋器、灭火器等,并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理。
4.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清理使用过的容器和工具,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重点实验室常用剧毒物品安全使用知识一、剧毒物品有哪些危险性剧毒物品系指进入人体,在极短时间内,能引起人体局部或全身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质。
一般在生物试验中,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0m g/kg,经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2mg/L 的毒物均属剧毒物品。
无机剧毒物品多为含有氰基——CN、汞、磷、砷、硒、铅等化合物。
有机剧毒品多为含有有磷、汞、铅、氰基、氨基、卤素、硫、硅、硼等化合物。
生物碱为含有氮、硫、氧的碱性有机物。
剧毒物品毒性剧烈,少量或极少量进入人体内即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
剧毒物品进入人体被吸收主要有经消化道吸收,经呼吸道吸收,经皮肤粘膜吸收,血液直接吸收。
许多的剧毒物品还有易燃,易爆,腐蚀等特性,如四乙基铅、硫酸、二甲脂等遇明火,高温时能燃烧;锇酸、苯乙酸汞等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氰化物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混合时反应剧烈甚至引起爆炸,氰化物与酸接触,能生成剧毒易燃的氢氰酸气体;ALP 化合物与水作用能放出易燃的极毒磷化氢气体。
二、剧毒物品使用的规定(一)、剧毒物品使用的要求1、各有关学院各单位内部要明确责任分工,指定一位学院负责人负责剧毒物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各学院、各单位的第一把手是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院长是该院剧毒物品管理人,履行审核、安全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和组织业务培训及提出对违反安全规章制度人员的处理意见的职责。
各实验室主任是该室剧毒物品安全负责人,对本室安全保管、使用剧毒物品负责。
各有关学院科研秘书是剧毒物品保管、使用情况的统计人员,履行危险物品业务统计职责。
2、剧毒物品须由经过公安机关业务培训的人员使用,使用人员要了解所接触剧毒物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防护方法,持证上岗。
3、使用单位要具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及防护用具。
4、使用单位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及剧毒物品消耗记录。
17种实验室常见剧毒化学品17种实验室常见有毒化学品1.DMSO: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
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
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
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
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
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
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DNA。
溴化乙锭用标准302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
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锭分子。
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
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染料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