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技术讲义
- 格式:pptx
- 大小:361.89 KB
- 文档页数:15
新能源专业—太阳能目录1第一节太阳能概述2第二节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和特点3第三节太阳能资源的测量4第四节光资源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光资源评估01 太阳能概述1 太阳能原理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
在太阳内部进行的由“氢”聚变成“氦”的原子核反应,不停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太阳能。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
2 太阳能利用分类1、光伏板组件。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由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薄身固体光伏电池组成2、太阳热能。
现代的太阳热能科技将阳光聚合,并运用其能量产生热水、蒸气和电力。
3 人类利用历史人类利用太阳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只有300多年的历史近代太阳能利用历史可以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在世界上发明第一台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算起。
该发明是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使其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
20世纪的100年间,太阳能科技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0)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太阳能研究的重点仍是太阳能动力装置;第二阶段(1920-1945)在这20多年中,太阳能研究工作处于低潮,其原因与矿物燃料的大量开发利用和发生第二次世界大(1935-1945)有关,而太阳能又不能解决当时对能源的急需,因此使太阳能研究工作逐渐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1945-196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年中,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已经注意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正在迅速减少,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从而逐渐推动了太阳能研究工作的恢复和开展。
第四阶段(1965-1973):这一阶段,太阳能的研究工作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处于成长阶段,尚不成熟,并且投资大,效果不理想,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因而得不到公众、企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新能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知识交流与分享前言“工程造价”一词在很多人看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首先,它是目前在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设置的一个专业,一般专科院校称为工程造价专业,本科院校称为工程管理,某些院校的自考专业称为建筑经济管理。
是工程管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其次,项目建设中工程造价指的是一个单独核算的建设项目从开工至投产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不同的参建方,工程造价又有相对不一致的理解,乙方所谓工程造价可能只考虑成本加利润,甲方则要考虑建设成本、各种税费及财务费用。
今天,主要与各位分项一些新能源项目(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过程中总结的一些认知与理解。
一、工程造价很简单,工程量乘以单价大家结合以前的经验体会下,各建设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都是如此,我们所说的工程造价(投资)是工程数量乘以单价得来,工程造价管理也是核定工程量与单价。
比如:项目建议书或投资估算阶段,没有图纸、没有具体工程量,可以用容量与千瓦造价指标;施工图预算阶段,是图纸工程量与综合单价;施工过程中的工程签证也是,不能简单的签认某一项增加或减少多少钱,而是应该签认增加或减少多少工程量,单价依据合同。
二、工程造价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可能会存在一种理解,工程造价只是由计经人员负责。
新能源项目工程总造价或总投资,包括设备购置费、建安工程费、项目建设用地费、前期费、项目单位建设管理费、生产准备费等。
一个建设项目要做到“经济适用,造价合理”,需要项目工程各个部门、各位专业工程师的积极参与。
三、工程造价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现在,所有的产品都有“全寿命周期”或“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新能源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简单的分为规划、立项、设计、基建、运行、维修保养、回收再用处置等。
工程造价体现在投资估算、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优化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合同进度款管控、竣工结算与决算、项目后评价等。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就是在以上不同的阶段,在时间变迁、市场变化基础上,根据客观实际,使工程的实际造价在预期造价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确保建安工程价格的合法合规、公平合理。
GB/T 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宣贯讲义第1部分标准制定(修订)情况简介一、目的和意义发展电动汽车是解决交通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接口是实现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其技术内容的统一和规范,是保证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
接口标准作为体现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实践经验总结,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加快制定完善的充电接口标准,可以进一步规范和支撑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并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将引导广大消费者加深对电动汽车的了解,加快电动汽车市场化的步伐。
本标准的制定将提升现有接口方案的充电功率,改善控制导引顺序,保证充电安全性。
二、任务来源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与示范运行,电动汽车迅速发展至产业化和市场化阶段。
但电动汽车充电难,充电基础设施不配套,是推广电动汽车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国务院的国发[2012]22号文件《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中,要求开展充电设施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2014年4月,国家标准委组织召开四部委联席会议,商讨加快推进和落实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设施标准化工作。
会议决定实施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五项标准的修订,以及开展一系列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
GB/T 20234.2—2011《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的修订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修订计划号为20141714-T-339。
三、编制原则及编制过程根据GB/T 20234.2-2011发布实施以来实际应用经验,结合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将GB/T 20234.2的备用针扩展为三相充电,提高充电额定电流;在不影响互换性的基础上,修改优化交流充电接口的部分结构参数和公差,提高充电接口的安全性;和GB/T 20234.1、GB/T 18487.1的修订进行统筹协调。
浅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段付德【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速,《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也逐渐成为汽车工程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考核措施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文章主要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相关知识点,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18【总页数】3页(P34-35,45)【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研究【作者】段付德【作者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2目前新能源汽车代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最近几年来,世界各国与汽车生产厂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分析进行研发。
我国从战略上进行考虑,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来改变我国石油能源紧缺的现状,实现当前汽车尾气污染的减小,改善我国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等问题[2]。
至2010年,我国科技部,财政部确定在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城市开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并提出了三年内“十三城”千辆的相关计划。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汽车生产高校都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课程,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并将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结合,合理分配课堂讲授与实践的教学比例,打破以往的教学环节规范。
对于课本上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利用教师讲解重点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对于直观性较苦难的知识点,可以直接的在学校实验室进行授讲,对照实物进行相应的内容讲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学习到关键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知识点的难点,来时可以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并详细的进行举例[1]。
比如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学习,任课老师可以对照燃料及电池发动机系统实验平台,直观的向学生进行讲解空气供给氢气系统,散热系统以及加湿系统等,并且还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个零件的形状以及零件的结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