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马工程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一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理论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从政治学角度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这主要涉及国家与法的学说,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关于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又说:“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述观点抓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本质,但内容过于狭窄。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特点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思想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不是孤立地阐发政治思想,而是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阐发其政治思想的。
思想家们往往以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伦理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自然,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归结为治国平天下。
因此,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作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
刘泽华先生认为,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和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
首先是关于政治哲学问题。
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先秦诸子中的多数,为了充分和深入论述他们的政治思想,特别注意哲理性的认识。
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特点一、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二、政治与哲学相结合。
三、强调人文主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一、思想形成期:先秦时期二、思想发展期:秦汉隋唐时期三、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四、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时期五、思想转型期:步入近代社会时期六、思想变革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章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第一节商代西周社会的政治特点●商代西周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是君主专制制度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家长的绝对权力演变为君主权力,由于这一原因中国早期国家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商代西周时期,血缘关系依然起着维系国家的纽带的作用,特别是到了西周时期,形成了一套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在西周初期,宗法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安定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商王朝控制着当时国家的中心地带。
●在土地占有形态上,商代西周实行土地公有制度。
第二节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一、祖先崇拜的观念☐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渊源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祖先崇拜的观念。
商代的祖先崇拜有着较为明显的政治特征。
从现有的甲骨文材料来看,还没有被统治的平民祭祀祖先的记载,这说明现实社会的政治等级决定了祖先的等级,在血缘关系的纽结下发展起来的祖先崇拜,已经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成为统治阶级实现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起来的王权至上观念☐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人们已经萌发了君主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的观念。
《尚书·盘庚》三篇载盘庚向百姓、贵族训话时自称”予一人”,在实际上,是一种把君主置于民众之上的观念。
在解释君主权力的至上性时,盘庚把君主权力的来源一方面归之于天,另一方面归之先公先王。
由于君主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所以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君主的意志。
☐商代王权至上的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三节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天命不常•即上天授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一)天命是可知的•(二)天命与民情是一体的,只有通过民情才能洞悉上天的意志•周公说:“天畏棐枕,民情大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