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图符号
- 格式:ppt
- 大小:18.28 MB
- 文档页数:103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Cart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方法。
(二)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地图产品输出和地图分析应用技能。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能力、地形图修测能力、阅读和应用各类地图的能力、编绘专题地图的知识等,以此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1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现代地图学的科学概念和发展体系。
(二)理解地图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地图的分类系统和功用。
(三)掌握地图基本知识、地图投影等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地图产品输出、专题地图的编绘制作及在环境资源分析中的应用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地图的特征及定义知识点: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的定义、地图的构成要素第二节地图的功能和分类知识点:地图的功能、地图的类型第三节地图的历史与现代发展(自学)第四节地图的成图方法知识点: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第五节地图学的定义与相关学科知识点: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的学科体系、与地图学相联系的学科本章小结重点: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分类难点: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思考题:地图、地图学的定义;地图的基本特征、分类(按内容分类、按比例尺分类等)及功能;测制地图的方法;地图的构成要素作业:名词解释:地图学、地图、地理图、地形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1、地图具有哪些基本特征?2、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3、地图的分类建议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 2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6学时第一节地球体2学时知识点:地球体的基本特征、地理坐标第二节大地测量系统知识点: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统、大地控制网第三节地图投影4学时知识点:地图投影的概念、地图投影的变形、地图投影的分类、地图投影的选择第四节地图比例尺知识点: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变比例尺本章小结重点:地图投影基本概念和地图投影方法难点:地图投影变化和地形图投影思考题:多圆锥投影的概念;普通多圆锥投影、等差分纬线投影、桑逊投影、彭纳投影的特点和应用;地图投影判别的方法;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变化、表现形式和特殊比例尺作业:名词解释:地图比例尺、主比例尺、变比例尺、地图投影、长度比、长度变形、面积比、面积变形、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概念的影响?2、传统上地图比例尺表现为哪几种形式?3、地图比例尺的作用?4、地图投影变形分布的规律是什么?5、什么是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5、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各类投影有何特点?6、地图投影按构成方式分为哪几类?经纬网的构成有何特点?7、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8、在实际航海中,为什么要把等角航线和大圆航线结合起来航行?— 3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第三章地图概括2学时第一节概述知识点:地图概括的性质、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第二节地图概括的内容和方法知识点: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本章小结重点:地图概况的性质和地图概况的数量分析方法难点:开方根规律的应用思考题:地图概括的概念和意义;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实施地图概括的步骤;.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作业:名词解释:地图概括、简化、移位/位移1、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地图概括中分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在地图概括中简化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在地图概括中夸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第四章地图符号化4学时第一节地图符号———地图的语言2学时知识点:地图符号的特征和功能第二节符号的分类与量表知识点:地理现象的空间维度及其符号化、属性特征度量标准及其符号化第三节符号的视觉变量知识点:视觉变量、视觉变量的组合第四节色彩2学时知识点: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命名、地图用色设计第五节符号与图形的心理感受特点— 4 —知识点:图形视觉的心理效应第六节注记知识点:注记的作用、注记的设计本章小结重点:地图符号的分类和构成符号的视觉变量。
第四章地图符号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
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2.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3.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5.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
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
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6.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7.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
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
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8.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9.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
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
10.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二、名词解释1.分辨敏锐度2.视锐度(视力)3.格式塔心理学4.认知心理学5.视觉变量三、问答题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四、填空题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面状符号、()。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方向、()、()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和()。
7.地图注记分为()、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
8.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垂直字列、()和雁行字列。
习题参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二、名词解释1.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八年级上中国地理知识点中国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逐个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第一章中国地理位置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大国,东部和南部临海,西部和北部和许多国家相接。
它的东经73° 40′ ~135° 05′,北纬18° 05′ ~53° 34′之间。
第二章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分布区域广阔。
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原、东部平原和南部丘陵。
第三章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分为五个分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
每个分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区域性的发展。
第四章中国的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常的地图符号有山峰、河流、道路、建筑物等等。
学生们应该熟悉各种类型的地图符号,并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
第五章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气候温度多样,南北方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气候划分为五大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由于中国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所以自然灾害时常发生。
常见自然灾害是地震、台风、旱灾、洪灾、雪灾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等。
第七章中国的节能环保节能环保是中国的国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步实现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化,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普通市民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植树造林、减少使用塑料袋、节水、垃圾分类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积极参与的环保行动。
本文的目的在于为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工具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国家,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
地图学复习第四章1,地图符号的概念地图符号:表示地图信息各要素空间位置、大小和数量质量特征,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是地图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特点。
2,地图符号的概念地图符号是符号的子集,它具有可视性(指实地图)。
它用一种物质的对象来代替一个抽象的概念,以一种易为心灵了解和便于记忆的形式,把制图对象的抽象概念呈现在地图上,从而使人们产生深刻的印象。
3,地图符号的功用1)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具有别的符号所有的基本属性——约定俗成。
2)综合概括: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归纳、分类分级而制订的抽象的概念化的地图符号,实质上就是对地理事物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制图综合。
3)空间模型:可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模型,以再现或塑造无法观测的地理现象,以供量算和比较,进行各种分析和研究。
4,地图符号的分类(1)按空间分布状态点状线状面状体状(2)按比例关系分类依比例符号——用轮廓线(实线、点线或虚线)表示真实位置和形状,在轮廓线内填绘其它符号、注记或颜色,以表明该地物的质量与数量特征,不依比例符号如点状符号半依比例符号如线状符号按符号结构变化特征划分,可分为组合结构与扩张结构两种符号类型。
5,地图符号的基本变量P154静态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1)形状变量2)尺寸变量3)方向变量4)颜色变量5)密度变量6,视觉变量的感受效果1)整体感2)等级感3)数量感4)质量感5)动态感6)立体感7,地图符号的量表系统1)定名量表:只处理空间信息或数据的定性关系而不处理其定量关系的量表系统。
2)顺序量表:是将客观存在的物体或现象按某一标志排成序列,表现为一个相对等级的量表系统。
3)间隔量表:利用某种统计单位对顺序量表排序的量表系统。
4)比率量表:是以数据起始点为基础,按某种比率关系排序且能反应比率变化的量表。
8,地图注记的概念地图上的文字与数字总称地图注记。
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与地图符号相配合完成地图的信息传输功能与作用。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见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富豪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2、看图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地形图的组成要素有数学要素(大地控制、缩小程度、地图投影)、地学要素(内容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号、图例图标、文字说明)★3、试述地图的功能及应用领域信息载负与存储功能,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4、按照地图表示内容可划分为几类?按比例尺进行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按照地图表示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又可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专题内容可进一步氛围自然地图、人文社会经济地图等★按照比例尺可划分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万≥1:100万)、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1:100万)★5、现代地图学的定义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学信息传输与地学数据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的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发放的综合性科学。
★6、现代地图的作用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产业及城乡规划的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决策管理的有力帮手国家疆域版图的重要表现形式7、在地图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熟知几种典型地图、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最古老的地图是距今4700年前苏美尔人绘制的地图中国裴秀提出“制图六体”: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方邪迂值(地形欺负、倾斜缓急、山川分布走向)西方地理学之父:古希腊埃拉托色尼第一次计算了地球曲率和周长托勒密是西方古代地图学的奠基人★(论述题)8、现代地图学与地学及相关学科的关系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是基础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笔记第一章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1.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图符号中国位于东亚地区,是跨越东经73度26分至135度05分、北纬18度03分至53度33分的巨大国家。
中国地图上的符号:- 陆地:山地、高原、平原、丘陵- 水体:河流、湖泊、海洋- 交通:公路、铁路、机场、码头1.2 中国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中国地貌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气候:中国属于亚热带和温带- 水系:黄河、长江、珠江是中国三大经济带- 自然资源:是中国的宝贵财富1.3 中国的地理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大气污染严重-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球暖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城市2.1 中国人口分布和人口增长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于西部地区。
同时中国人口总量成为全球最多的国家之一。
2.2 城市化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2.3 城市与农村中国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
虽然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获利却有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3.1 中国的经济特征中国采取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
3.2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3.3 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行开放政策,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商务关系。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4.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称为一年。
4.2 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4.3 四季变化的原因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离太阳近的地方夏季温度高,远离太阳的地方会有冬季。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