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大木作

  • 格式:pdf
  • 大小:3.62 MB
  • 文档页数:3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大木作

大木作

指木结构建筑中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同时也是建筑比例、形体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基本构件的认识

柱、

梁、

枋、

檩、

2)平板枋(宋称普拍枋)

•平置于阑额之上,是用

以承托斗拱的构件。

最早见于西安兴教寺唐

玄奘塔,宋辽开始使用渐多。•断面变化:

由扁宽变高窄,明清时

宽度已窄于额枋。

•角柱处变化:从不出头

到出头,出头形式有垂

直截割或刻成海棠纹。

3)雀替(宋称绰幕枋)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以缩

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或)在额枋之下,

由柱内伸出,承托部分额

枋的构件。

(清)雀替的长度定为

该间面阔的四分之一,各

开间的雀替取相同的高度,为柱径的四分之五,厚为

柱径的十分之四。而长度

随面阔递减。

雀替的种类:

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

替、花牙子

2、梁(宋称梁或栿)

宋朝按梁所承椽数命名; 清朝按梁所承檩条数命名。

直梁5:4或6:5

明栿(露明)3:2(直梁、月梁)草栿(不露明)3:2清

七架梁

六椽栿五架梁四椽栿三架梁

平梁

双步梁乳栿单步梁(抱头梁)剳牵

4、椽

椽为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按位置可分为

飞檐椽(宋称飞子)、檐椽、花架椽、脑椽、

顶椽(用于卷棚顶)。

椽子首尾钉在

上下两条檩上。每

一条水平长度即檩

的间距,称为一椽

或一架、一步架。

椽子截面圆形,

如有飞檐,即在檐

椽上钉截面矩形的

飞子。

其他构件的认识

1、瓜柱(宋称蜀柱或侏儒柱)梁上架叠梁或承檩所用的短柱。 最初瓜柱仅用于脊檩下,其它部位用驼峰或短木加斗拱承叠梁。元时,开始用方形的短柱。

2、驼峰

形如骆驼之背,在“彻上露明造”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为上下叠梁间的联系物。

3、叉手和托脚

叉手

一般在支撑脊槫的侏儒

柱两侧,加强稳定性。

托脚 支撑平槫的斜向构件。唐宋用;明清不用

4、替木

支持在栌头或令拱上的短木以承托梁枋(冠木)。

二、斗拱

斗拱为柱与梁檩间的过渡构造。由斗、拱、昂、组成。

斗,“盛米的斗”;

拱,“肘形的短木”;

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

起杠杆作用。”

1、斗拱各部分的认识

斗拱构成:

栌斗上置相互垂直

的拱,拱两端再置小斗,

斗上再置拱。

1)栌斗(大斗)

斗拱下面最下层的大斗。

斗口、斗耳、斗平(斗腰)、

斗欹(斗底)

栌斗上置向外伸出互相垂直的两只拱。

泥道拱(正心瓜拱)平行于立面的横拱。

华拱或卷头(翘)垂直与立面向外出跳的拱。2)出挑的部分(华拱、昂)

华拱用单、双层。一层为单抄,

两层为双抄。

华拱再向上用昂出跳。

向外伸出一华拱或一昂称为“一跳”。

华拱与下昂是斗拱前后出跳的主干。

3)横向伸展的部分

(泥道拱、瓜子拱、慢拱、令拱)

在华拱与昂所组成的层次上,

再承托一系列平行与泥道拱的横拱。•瓜子拱(瓜拱)

华拱或昂上的横拱,第一层横拱。•慢拱(万拱)

泥道拱或瓜子拱上的第二层横拱。•令拱(厢拱)

位于最外一跳上,在外承撩檐枋(挑檐檩),在内承平棊枋

(天花枋)。

令拱不再向上发展,

中间以伸出的“耍头”作为构图结束。

4)小斗

•散斗(三才升)横拱两端的小斗•交互斗(十八斗)

华拱或昂头上的小斗

•齐心斗(槽升子)

华拱与横拱等交叉中心上的山形横

拱中间的小斗

5)其它构造衬方头、华头子、枋

跳头上置横拱,为“计心造” (明清常用),

不置横拱为“偷心造”(唐宋常用)。栌斗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横拱的

叫“单拱”,两层拱的称“重拱”。

外檐出三跳,六铺作单抄双下昂柱头铺作,第二跳偷心。

2、斗拱的称谓

一组斗拱称为一朵(一攒) 。

外檐斗拱、内檐斗拱。

柱头斗拱(宋称柱头铺作,清称柱头科)

柱间斗拱(宋称补间铺作,清称平身科)

转角斗拱(宋称角铺作,清称角科)

柱头斗拱:承托梁,受力斗拱;柱间斗拱:没有梁架,间接受力•人字拱

人字拱,即叉手,作补

间铺作。出现在汉末至

唐时期。

清代规定斗栱挑出三斗口称为一拽架。

清式斗拱各向内外挑出一拽架称为三踩,

三踩斗拱即沿进深方向(正心瓜拱在内)列三排横拱;

各向内外挑出二拽架称为五踩,进深方向列五排横拱;

各向内外挑出三拽架称七踩,挑出四拽架称九踩.依此类推。

三、古代“模数”制:材分制和斗口制

1、宋代 材分(fèn)制:

斗拱或素枋用料的矩形截面尺寸为一材,材的高宽比为3∶2。•材高分为15等份,材宽分成10等份,每一份写为1分º

即材高15分º ,宽10分º 。

•栔:补充尺寸,为上下栱间的距离,高6分º,宽4分º

•足材=1材+1栔=21分º

材和栔:表示一种比例关

系,而不是具体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