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结构零部件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29
[例7-1]某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b×h=300×500mm,柱计算长度l0=6m,轴向力设计值N=1300kN,弯矩设计值M=253kN·m。
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求所需配置的A's及A s。
[解]设a s=a's=40mm ,h0=h-a s=500-40=460mm。
由所选材料查附表查得:C20混凝土,f c=9.6N/mm2,α1=1.0 ,纵筋为HRB335级,f y=f'y=300N/mm2,ξb=0.55 。
由于l0/h=6000/500=12>5,应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l0/h12<15,∴ξ2=1.0。
e0=M/N=253x106/1300x103=194.6mme a=20mm或h/30=500/30=16.67mm,取e a=20mme i=e0+e a=194.6+20=214.6mmεe i=1.122x214.6=241mm > 0.3h0=138mm属大偏心受压情况,e=εe i+h/2-a s=241 +500/2-40=451mm,A s及A's均未知,代入基本计算公式(7-6)、(7-7)求解。
由式(7-7)及引入条件x=x b=ξb h0,有:再按式(7-6)求A s最后选用232+228, A's=1069+1232=2841mm2, A s选用225(982mm2),箍筋选用φ8@300(例7-1图)。
例7-1图[例7-2]一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b×h=300×600mm,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N=1200kN,弯矩设计值为362KN·m,柱的计算长度l0=4.5m,混凝土用C30,(α1=1.0,f c=14.3N/mm2),纵筋为HRB335级(f y=f'y=300N/mm2),ξb=0.55 ,设已知受压钢筋为420 ,A's=1256mm2,求所需配置的受拉钢筋A s[解]设a s=a's=35mm ,h0=600-35=565mme0=M/N=362000/1200=301.67mme a=20mm或h/30=600/300=20mm,取e a=20mme i=e0+e a=301.67+20=321.67mm > 0.3h0=0.3x565=169.5mm故属于大偏心受压。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习题集第一章高分子聚合物结构特点与性能一.填空1、根据聚合物分子链结构特点,聚合物分为三种类型:﹑和。
2、线型聚合物随温度变化有三种物理状态:﹑和。
3、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包括:﹑﹑﹑。
第二章塑料的组成与工艺特性一.填空1塑料的组成为和。
塑料主要特性决定于前者,而后者又有多种类型,包括、﹑﹑﹑﹑等。
2塑料按合成树脂的分子结构及特性分和。
按塑料的用途分为﹑和。
3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
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
二.判断1、填充剂是塑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2、在塑料中加入能与树脂相容的高沸点液态或低熔点固态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增加塑料的塑性﹑流动性和柔韧性,并且可改善成型性能,降低脆性。
﹙﹚3、不同的热固性塑料其流动性不同,同一种塑料流动性是一定。
﹙﹚4根据热固性塑料的固化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的成型条件下,交联反应完全结束,也就达到固化成型了。
﹙﹚5热塑性塑料的脆化温度就是玻璃化温度。
﹙﹚6不同的热塑性塑料,其粘度也不同,因此流动性不同。
粘度大,流动性差;反之,流动性好.﹙﹚7对结晶性塑料,一般只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晶,结晶度大,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和电性能好;结晶度小,则塑性、柔软性、透明性、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大。
因此,可通过控制成型条件来控制结晶度,从而控制其使用性能。
﹙﹚8对于热敏性塑料,为防止成型过程中出现分解,一方面可在塑料中加热稳定剂,另一方面可控制成型温度和加工周期。
﹙﹚9第三章塑料成型工艺及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一.填空1、注射成型工艺包括:﹑﹑。
其中完整的注射过程包括:﹑﹑﹑﹑﹑﹑、。
2、注射成型需要控制的温度参数有:﹑和。
二.判断1、压缩模塑成型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的成型,也可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
﹙﹚1.模压热固性塑料时通常需排气1~2次,目的是排除水分﹑挥发物和化学反应产生的低分子副产物。
﹙﹚2.塑件的退火处理温度一般控制在相变温度以上10~20℃或低于热变形温度10~20℃。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上半年教案)第一章:机械零部件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1.2 教学内容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一般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评价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步骤。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机械零部件设计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部件设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分析的能力。
第二章: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会运用基本原则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可维修性等)。
各原则的定义、内涵和应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详细讲解各基本原则的定义、内涵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各原则的应用。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原则的理解。
设计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基本原则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第三章:机械零部件设计步骤3.1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学会运用设计步骤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
3.2 教学内容机械零部件设计的一般步骤(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分析与评价等)。
各步骤的意义、内容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详细讲解各步骤的意义、内容和注意事项。
设计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设计练习。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设计步骤的理解。
设计报告:评估学生运用设计步骤进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第四章: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4.1 教学目标了解可靠性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中的重要性。
掌握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4.2 教学内容可靠性基本概念。
机械零部件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如故障树分析、可靠性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