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读书心得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
生命如水读后感读了周弘老师的《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
其中不仅仅是对他倡导的赏识教育的思考,更多的,是对生命的解悟。
有一段话说得好:爱是一个系统。
没有爱好孩子,是源于没有爱好爱人;没有爱好爱人,是源于没有爱好自己。
“人是一口气”,爱好自己的人,很和气,气和万事顺;没爱好自己的人,有怨气,有怨气的爱往往会变成“害”。
所以,要从自身——生命的源头开始爱。
我们一旦爱好自己,生命将迸发出爱的能量,它就像镜子一样折射出爱的光芒,照亮周围所有的生命,成就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人生。
是呀,从小我就想,我能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不是一棵小草,不是一只飞鸟,也不是一只甲虫。
我应该感谢生命,更应该珍惜生命。
要爱家人,爱自己,爱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
那怎么样才算爱这一切呢,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小矛盾时,我们要时时记起是他们给予我们宝贵的生命;当孩子惹我们生气时,我们应该明白这是自己创造出的美玉,需要雕琢;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还有处理事情的能力;总之,想开了一切,才是更好的爱自己。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滋养,犹如寒冬里动物之间的相互取暖。
唇齿虽有摩擦,唇齿永远相依;伙伴会有矛盾,而真情犹如唇齿,永难分离。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离开大海就会干涸,就会失去生命力。
团队,才是人生永恒的归宿~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如果每一条小溪都清澈如净,汇聚成河,然后奔流入海,那么整个世界都将成为爱的海洋,家庭美满,团队和谐,温暖无处不在。
一个普通的父亲,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了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这个人,就是周弘~周弘老师在《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中,将生命比作一条河流,无论是哪一段,总有一番不同的魅力。
其实细细想来,孩子不也是正在慢慢成长起来的小河流吗,孩子的成长,如流水一般,也许会猛浪若奔,也许会洄清倒影,也许会水漫金山,或益或害,皆有一番姿态值得我们去品味。
读《生命如一泓清水》有感一个人不论有多么伟大,如果把他的一生拆成每一天,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平淡而琐碎的,但如果一个人有了理想,平淡和琐碎就能够凝聚成伟大。
平庸的人一辈子只拥有琐碎,伟大的人却能用琐碎堆砌成伟大。
生命如一泓清水,源头处没有一点污染。
生命如一泓清水,不流动就会腐臭。
一堆散乱的砖头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做成这件事情,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
解决了上面的两个问题,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金字塔如果拆开了,只不过是一堆散乱的石头;日子如果没有目标地过下去,只不过是几段散乱的岁月。
但如果把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实现自己的某一个梦想,散乱的日子就积成了生命的永恒。
堪培拉公园里的烧烤炉很多人之所以生活中麻烦不断,就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舍不得放弃和放下,不能够做到“去其欲”。
我们常常因为放不下面子和别人吵架,因为犯了错误不愿意道歉和朋友断交,因为眼前利益而失去了对未来的追求,因为执着于自己的观点而错过了接受真理的机会。
而最要命的是,我们往往不能明白问题的源头在哪里,常常抱怨社会、抱怨别人、抱怨命运,很少能够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寻找诸多麻烦和痛苦的原因,从而斩草除根,使自己过上心灵宁静、和谐美满的生活。
人生的地图在走向人生的目的地之前,先为自己设计一张人生地图十分重要。
我们要在地图上把起点标出来,把目的地标出来,把达到目的地的路径标出来,还必须要有应付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懂得如何在原定路径走不通的时候确定新的路径。
人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同样重要的是走向结果的路径的选择。
有人生的地图在手中,走在风雨中你都不会迷失方向,你的一辈子就会比你想象的走得更远,到达的目的地更多,因此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彩。
三文鱼的生命旅程人类生命的进程中,也应该有非常明晰的生命主线。
生命如一泓清水初中生读后感【篇一:《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生命如一泓泉水,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沟万壑汇入大海,因为他明白,想要自己永不干涸,就必须汇入大海中去。
这路上你经历太多,也失去太多,但你还是向前去,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生命如一泓清水,你若不求上进、停滞不,前,那么罪恶的产物必将找到你,把你弄得脏臭不堪,然后一蹶不振,内心越来越懒惰,屈服于他,最终,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的躯壳行走于世间,对于任何事、任何人都漠然了,不给他人希望,也将自己的希望扼杀了。
生命如一泓泉水,身边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支流,有的干净无暇却外表美丽,有的肮脏不堪却又鲜艳的外衣这时就是要考察你内心的时候了,往往是心诚则净。
当你真正成功时,你不会只是一泓清水,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
【篇二:《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少年志高不言败》是俞敏洪在《新东方英语。
中学版》创刊的寄语。
开篇第一句就是“青少年没有失败。
”眼前的哪一个个新东方学子,仿佛没有气馁、没有消沉、没有漠然,眼中燃烧的是斗志之火,不管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
因为俞敏洪又说“同学们,年轻是我们的最大资本,我们赢得起,也输得起,唯一要做到的就是永不言败。
”我是一名年轻老师,我希望我交出的学生也能拿得起放得下,胜不骄败不馁。
因此,我会努力得对班级学生讲解失败的意义所在,让他们明白浅显的“失败是成功之母”背后深刻的含义;我也会给孩子排名,但不是成绩的排名,而是学习态度的排名,尤其奖励那些成绩不够好,但是学习态度有所转变的孩子,让孩子知道如果你在班级中是第一名,我会恭喜你,因为你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但一定要谦虚,要更加被地努力;如果你在班级里是最后一名,我更要祝贺你,你的生命会因为勇敢地超越别人而变得更有活力。
【篇三:读《生命如一泓清水》有感作文】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总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
而这次终于在一周之内静静地读完了一本好书,这本书是来自俞敏洪老师的《生命如一泓清水》,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来自俞敏洪老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生命如一泓清水》读后感水,有静态的,有流动的,生命亦是如此。
——题记当书名映入眼帘的时候,心里觉得这只是本枯燥乏味的散文书。
读下来却发现不是这样的。
俞敏洪以其细腻的文笔将他的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发人深省,尤为。
全书总共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生命如一泓泉水,很意外,作者没有大幅度的说道理,而是运用二十多个小故事来阐述对生命的热情和崇拜,暖心而动人,潜移默化的给人以启示。
其中一堆散乱的砖头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散乱的砖头是最常见的,也是我们往往忽略生活细节的代表,然而“父亲”却用它堆起了新房,从一堆砖头到一座房子,“父亲”实现了他的梦想。
希望是无限的梦,正是因为他一直怀揣着这个希望,他才会一步步,一点点的持续捡砖头,不怕冷嘲乐讽,追逐着并实现了他的梦想。
而“我”在父亲的启示下,也勇敢的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我想正是这种过程,表达了生命如清水般的鲜活。
书的第二部分是家的感觉。
看到这个小标题不禁让人扪心自问,家的感觉是什么?那时候脑海里就迸发出这几个词,温暖,舒适,欢乐。
而整个章节是作者对家人的情感倾诉,字里行间对家人充满了感谢和爱意。
“我”从父亲那懂得了成功需要积累,从母亲做事上学会了持之以恒,从妻子没有怨言的照顾家庭懂得了奉献,从女儿那得到了奋斗的力量。
家,是每个人的源泉,是每个人坚强的后盾,三人行,必有我师。
从家人身上,我们取长补短,不断修善自身,怀着一颗感谢的心,努力的汇入到社会这条大河流。
“新东方的日子”和“在路上——梦想之旅”是书的第三四部份。
前者主要是俞敏洪的演讲,对话,致辞。
后者主要表达了创立开展新东方过程。
耐心的读完后,你会获得一份信心,对生活的信心,油然而生一种向往,对未来的向往。
看完书后,想到了自己,步入大学后,生活的节奏没有高中那么紧凑,日子过的也没有了目标。
每天都浑浑噩噩的度过,下定决定拾起慵懒,确立目标努力后,生活的风格发生了转变,变的有节奏,每天都会感觉到很充实,虽然在追逐目标的道路上有些艰辛,但成功的甘露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读《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有感偶然间读到《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一书,被书中一种无声无息的情感所撼到,进而在心录的交流中收获一种全新的感受,书中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话语让自己不由的反思。
最让我叹服的是周弘老师总结的赏识教育四步曲:信念——态度——方法——习惯。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点点滴滴的小事情,映出了教育的大道理。
1、信念一个字——行让缺点开花的小秘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
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不要一味抱怨,多给孩子信心。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临时带了2年级一个班几个月的课,刚接了没几天,有位家长就找到学校反映孩子怎么也不来上课,实在没法“又”来请老师了。
当时的我不了解情况,脑中也就没有好孩子坏孩子之分,到家后只是好奇地询问他不上学的原因,那孩子说昨天的作业写了装在衣服口袋里,妈妈洗衣服给洗了,怕没作业到学校挨批评。
我信以为真的安慰他的父母:看孩子多爱学习,多重视写作业,这次不交作业我也不怪他,以后你们洗衣服要多检查。
随后拉着孩子就去学校,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那孩子再没逃过学,没落过作业。
过后听听其他老师讲述他的“历史”,真对当时的“糊涂”而欣慰。
2、态度两个字——骄傲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饱含热泪地去欣赏他、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永远骄傲!3、方法三个字——太好了教育孩子,说到底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定会出现!一次闲聊中,同事讲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一件事,相信所有的家长都遇见过:下班回家,儿子和几个小伙伴正在屋里玩,入眼一片狼籍,连墙上都不能幸免,便生气喊“墙上这是谁画的?”谁都不吭声,好一会儿子才说“不是我,是妈妈”。
他就更生气了,居然还说谎!恰好邻居有事过来,打断了他的脾气,邻居跟他说了几句话后指着墙上的画感叹:“哇,这是谁画的,真漂亮!”,他儿子颠儿颠儿的跑来“叔叔,我画的我画的,这儿还有呢”,拉着邻居的手去看床单上的“杰作”,还乐滋滋的讲解那些画的内容呢!相同的事情,不同的态度,不一样的结果,你更愿意看到哪一种呢?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父母对孩子的所有表现的评价永远是:太好了!而现在,在“都怕输在起跑线上”而“恨铁不成钢”的父母眼中,对所有孩子的评价往往是:太糟了!只有一字之差,却充分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在逐渐“变质”。
生命与水读后感生命与水读后感(一)今天我们学了《生命与水》这篇课文,这片课文讲了人体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水我们也活不成。
我学了《生命之水》的文章后,从那里知道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现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又离不开水.地球将失去美丽的蓝色,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做些什么呢?水是那样的珍贵,那样的重要,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那会怎样呢?可想而知,我们会干渴难忍,甚至死亡。
地球将变成沙漠。
如果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忘了带水,他能坚持几天呢?没有了水,一切生命都会结束。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我们应该从平时做起。
刷好牙,洗好脸,水龙头要及时关掉,不能让水哗哗的白白流着。
用过的水不要随便倒了,可以用来冲马桶,浇树,浇花..如果发现小朋友们玩水,要及时制止..要让他们懂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了《生命与水》这篇课文,这片课文讲了人体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水我们也活不成。
我学了《生命之水》的文章后,从那里知道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现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又离不开水.地球将失去美丽的蓝色,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地球上真正能够利用的谈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
约占了地球总水量的0.26.非常的少所以我们要保护水源,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让清澈纯净的水永远流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吧!生命与水读后感(二)我喜欢看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水生命之源》里面写了关于与水的重要,大约的意思是:“水是生命之本,人类一但离开了水将无法生存。
可见人离开了水,将面临灭绝,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老人与海这本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同时也是属于学生们写读后感最爱用的材料之一。
下面为大家搜集的3篇“老人与海读后感700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在奋勇抗争,如同面对命运莫测的人生,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
《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有感木村中学刘荣格在听了大山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又拜读了他的学生周弘的书《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
不仅对周弘产生了一种深深地敬意:一个普通的工人变成一个家庭教育专家,一个失聪的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人才。
周弘的不幸在于他的女儿聋哑。
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
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地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用自己的心让孩子“听”到了全世界最美丽的声音——父亲爱的呼唤。
周弘老师认为:方法不是最主要的,态度决定一切,如果永远对孩子有希望,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缩小他们的缺点,这里的忽视,不是真正意义的视而不见,而是要经常赞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唤醒他们沉睡的进取心,让孩子自己感觉到是个好孩子,再用他内在的优点来激励他改掉缺点,这种忽视恰恰是在重视,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变“失败是成功之母”为“成功是成功之母”!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被扼杀,从而达到一般情况下似乎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但是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凡入圣”的目标,更不是为了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的代价来给家长的脸上增光。
因此,赏识也应当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
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让他来不及骄傲。
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材”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地位。
赏识教育在把做人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
“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
周弘老师的《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让我受益匪浅。
每每翻看,总有一种常看常新的感觉,更有了一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身体力行的标杆和指南。
信念:一个字——行。
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不要一味抱怨,多给孩子信心。
态度:两个字——骄傲。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都应该饱含热泪地去欣赏他、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这个万物之灵而永远骄傲!方法:三个字——太好了教育孩子,说到底,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问题不见;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定会出现!习惯:四个字——花苞心态。
好的理念,还需重复千遍,才能内化为信念。
在家里我是一位母亲,孩子正处于上高中的关键阶段。
在学校,我是一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
但平心而论,比对周弘老师的育人观念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周老师说:“现在的父母分三种,就好比种庄稼的农民。
第一种:不会种,但是庄稼活的很自然;第二种,是种庄稼的高手,就像袁隆平;第三种,是不会种,却偏要去种,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种的人。
家长分三种,老师又分几种呢?是不是有许多只爱学生的优点(成绩好)不关心学生在其他反面的发展,只管庄稼高不高,不问庄稼黄不黄的呢?现在的孩子的需求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原来能吃饱,就是爱孩子了,后来能吃好也是爱孩子的重要表现,可是,时代发展到现在,如果还仅仅以吃好喝好来作为衡量爱孩子的标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需求。
我想,只有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才会转而追求物质。
可是,很多家长认识不到这一点,所以就出现了“让孩子吃得越好,喝得越好,心里越不平衡”这样的怪圈,为什么孩子一上学,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变得不幸了呢?周老师说“主要是父母的爱出现了偏差,他们对于孩子的爱,不是全部的,而是有选择的爱,爱孩子的优点长处,现在的家长是爱恨交加。
”是的,就如周老师说的,想想孩子在学说话时、学走路时家长对孩子的爱,再对照着孩子长大上学时家长所给予孩子的爱,我们就会发现爱的偏失了。
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
而周弘的书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孩子成长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怎样发现这些潜力,怎样把这些潜力释放出来?他以他的实践,从一个角度做了回答:从赏识入手。
赏识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为人父母的本能。
所谓“孩子是自己的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自己种的花草怎么看都觉得美,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一位心理学家到一所中学做调查,他让学生每人说出自己的优点。
想不到谁也说不出来。
这位专家以为孩子是不好意思说。
再三启发动员,孩子们还是说不出。
当然孩子不可能没有优点。
而这位专家又换了一种方法,让同学们互相说他人的优点,果然就说出了不少条,问到被说的同学也都基本能被认可。
而为什么他们自己说不出呢?这位心理学家找同学们了解情况,他们说平常听见父母说的话净是:“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你看某某的孩子那一点多好!”“我小时候比你强多了!”等等的话。
很少或者基本上没有听到过父母说孩子有什么优点。
在一片责怪、不满之声中,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优点了。
一般来说,父母没有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的。
对孩子的指责、不满主要是从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又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开始的。
人各有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某些方面的短处,也必然有某些地方的长处。
然而要把所有的优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可是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
如果人都想“出人头地”别的人怎么办?
现在大家重视教育是好现象,但是人们又对教育有着种种的误解,其中之一就是以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出被教育者的不是,就是不断的敲打。
所谓“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其实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在大自然中,人同其他动物相比,没有马跑的快;没有鸟飞的远;没有鱼会游泳……如果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天天自责,认定自己是劣等生物,人类早就完蛋了!所幸,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就不这样做的。
人发挥了自己制造工具的能力,从而发展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合群能力,终于成为了万物之灵,成为主宰地球的主人!
周弘的不幸在于他的女儿聋哑。
周弘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地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
在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他都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让孩子在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不断地体会着成功的喜悦!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而现在有的家长和老师对赏识教育也有着或多或少的误解。
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
这是不能含糊的。
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尤其是不可只讲一个片面。
孩子的成长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身上的缺点和弱点的克服只有调动和依靠孩子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且克服缺点和弱点的目的正式为了发扬长处和优点。
忘记了这个目标,孩子就会感到一无是处,失去前进的信心,结果是缺点和错误也难以得到克服。
实际生活是非常复杂的。
有些缺点和错误之中往往包含有合理的内容。
有时长处和优点可能暂时未能找到正确的表现形式。
这些都要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地加以体察!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赏识,可以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创造条件使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被扼杀。
但是它绝不是无限夸大孩子的潜力,为孩子设置“超人目标”,更不是让孩子付出太苦太累来为家长脸上增光。
因此,赏识应该恰如其分,有多少说多少。
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愿望,让他来不及骄傲。
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材”长的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作用,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每一个人站在自己应该有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才能和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融入到社会整体的努力之中去,就会汇成历史前进的浩浩荡荡洪流,人类的幸福就会与日俱增,这是确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