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共关系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11
2.国共关系一、选择题1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2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3“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建立黄埔军校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
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二、非选择题5 以下图示展现了国共两党已走过的80余年的风雨历程,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图示反映了国共关系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历程。
( )(2)在A和C时期,国共两度携手,共赴国难,参与了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 )(3)国共关系由B到C的变化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 )(4)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印证了D时期两党之间的对抗。
( )(5)上述图示揭示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 )6 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专题五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专题概述从1924年至今,国共关系错综复杂。
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由长期的对立关系到渐趋缓和,现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呈现出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文化交融的局面。
知识清单时期关系特征起止时间原因结果国民革命时期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七一五政变两党在该阶段反帝反封的纲领基本一致①成立黄埔军校;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时期分裂1927年七一五政变~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①十年内战;②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抗日战争时期合作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①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合作宣言书~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要矛盾线,抗战胜利;②台湾光复解放战争时期分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共及全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而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美国的支持,美国想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重庆谈判失败蒋介石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民族解放;给人民带来灾难;祖国不统一改革开放前长期对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9年阶级利益不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预和影响,综合国力不够强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大改革开放后渐趋缓和1979年至今根本原因是大陆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海峡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强,有力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拓展延伸1.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仍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国共关系的轨迹: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3.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1)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分裂根源)(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变化主要依据)(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4.启示:(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总结归纳国共关系的演变国共关系的演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20世纪初国共两党的成立起,到现代中国的建立,两党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合作与冲突的过程。
本文将对国共关系的演变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早期合作与共同斗争(1921-1927)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开始合作,共同致力于打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主要以抗击北洋政府为目标,如1922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发起抵御反动势力的运动。
此外,两党还积极发展工人和农民运动,进行大规模的罢工和土地革命。
然而,该阶段合作中也出现了摩擦和分歧。
1927年的“四一二事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两党关系由合作转向对抗。
第二阶段:武装斗争与分裂(1927-1937)四一二事变后,国共两党进入了武装斗争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建立了红军,进行了长征等重要战役,而中国国民党继续执政,并展开了对共产党的镇压。
在这一阶段,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并出现了军事冲突和分裂。
尽管两党有时进行了合作,如抗日战争期间,但整体上国共关系处于对立状态。
第三阶段:抗日合作与国共内战(1937-1949)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抗日战争。
这一阶段的国共合作结构相对稳定,两党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共同对抗侵略者。
然而,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再次陷入对立。
国共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国民党被迫撤退到台湾。
这一阶段的国共关系可以说是最为激烈和决定性的。
第四阶段:长期对立与和解(1949-现在)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国共两党的权力重新分配。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民党掌握了台湾地区的政权。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两党之间基本处于对立状态。
中共发起了反右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削弱了国民党的影响力,而国民党则通过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来恢复实力。
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共两党关系备课人:黄仁静 审核人:相飞军一、复习目标要求1、 严格依据课标、考纲要求内容拓展复习2、加强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力求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加强识记效率,拓展学生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现实生活,力求贴近与时政热点,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二、复习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做好引导、点拨,理清复习思路,精讲精练,注重方法指导,及时查漏补缺。
三、复习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史四、复习过程1、知识网络结构- - - - 1、知识结- - - -- - - - -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等13人。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务(反帝反封建)成果:(1)1924年,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2)1926年,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军尤其是由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连克敌军(丁四桥、贺胜桥战役)。
北伐胜利进军。
结果: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进入到十年内战时期。
3、十年内战时期的国共关系: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统治的第一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而后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攻,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工农红军第四军。
其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蒋介石从1930-1934年连续发动了五次围剿,最后由于左倾错误导致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