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之作《鲁班经》 现代仅存的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662.73 KB
- 文档页数:10
鲁班工艺证明文件摘要:1.鲁班工艺简介2.鲁班工艺的历史发展3.鲁班工艺的主要特点4.鲁班工艺的应用领域5.鲁班工艺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正文:鲁班工艺是我国古代建筑和木工艺的一项杰出成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鲁班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和木工艺的祖师爷,他的技艺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鲁班工艺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鲁班是古代著名的木匠和建筑师,他的技艺在当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鲁班的技艺传承于后世,逐渐形成了鲁班工艺这一独特的木工艺体系。
在隋唐时期,鲁班工艺达到了鼎盛,许多著名的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等都是采用鲁班工艺建造的。
鲁班工艺的主要特点包括:精细的构件加工、巧妙的榫卯结构、丰富的雕刻技艺和优美的造型设计。
鲁班工艺的构件加工要求精确无误,榫卯结构可以使构件紧密连接,不易变形。
雕刻技艺包括浮雕、透雕、圆雕等,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造型设计注重比例和谐,富有韵律感。
鲁班工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方面。
在建筑领域,鲁班工艺体现在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等方面,如梁、檩、枋、椽、斗拱等构件的制作和安装。
在家具领域,鲁班工艺体现在床、桌、椅、柜等各种家具的制作上。
在工艺品领域,鲁班工艺体现在各种精美的雕刻作品上,如木雕、砖雕等。
鲁班工艺在现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许多传统建筑和家具企业都在努力研究和传承鲁班工艺,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中。
同时,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开展鲁班工艺的研究工作,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支持。
总之,鲁班工艺是我国古代建筑和木工艺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家具尺寸经眼录鲁班经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讲究吉利,吉利事、吉利物,吉祥话等,而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物质载体的经典代表,更是将这种吉祥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鲁班经》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在《鲁班经》中,这些讲的就是中国器具制作中的尺寸讲究。
作为生活实用品的红木家具,一旦离开了它的尺寸讲究,就失去了一件红木家具所独有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于木匠师而言,一件家具的制作,不仅要考虑其材质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家具在不同场景使用时的要求与世俗常识。
其“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大多取自谐音,寓意吉祥。
“凳不离三”“凳不离三”是指制作长条木凳时的尺寸长度一般要一个“三”的数字,如“二尺三、四尺三”等,“三”取自于“桃源三结义”典故,“三”象征忠义,表达的是坐在板凳上的兄弟朋友间的情同手足之情。
春凳一尺=33厘米,1寸=3.3厘米。
椅子的尺寸设计,是最为讲究的,不仅要考虑实用,还要考虑椅子的舒适性,所以对于椅子的坐高、坐深、坐宽都有着科学的考察。
在我国人体坐姿的大腿水平长度平均:男性为445MM,女性为425MM。
GB/T 3326-2016 桌、椅、凳类主要尺寸国家标准GB/T 3326-2016规定:座高为42-48cm之间。
而坐深尺寸一般情况下在40-48cm之间,坐宽一般不小于46cm,但也不宜过宽,以自然垂臂的舒适姿态肩宽为准。
艺盟百胜王世襄款缅甸酸枝南官帽椅论一把椅子的舒适性,私人订制是最佳的选择。
“门不离五”“门不离五”,农村制作门时,无论大小宽窄,其尺寸尾数后一般都要带上“五”数字,象征“五福临门”的吉祥之意。
“床不离七”“床不离七”指的是,农村木匠量家具的尺寸时,用的都是木匠尺,在丈量家具时都会在末尾留上“七”,如“二尺七寸”,“三尺七”,“四尺五寸七”。
“床不离七”不仅体现床的尺寸上,也体现在床的结构上。
艺盟百胜缅甸花梨木新中式双人床如穿樘是七根,床头靠背也是七根。
古代鲁班全木结构建筑工艺【古代鲁班全木结构建筑工艺】一、历史渊源其实啊,说起古代鲁班全木结构建筑工艺,那可是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
鲁班,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工匠大师,他所传承下来的全木结构建筑工艺,堪称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工艺就已经初现端倪。
那时候,人们开始用木材搭建简单的房屋和亭台楼阁。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宋时期,全木结构建筑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
比如说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宋代的应县木塔,这些都是当时全木结构建筑的杰出代表。
在明清时期,这种工艺更是发展得炉火纯青。
像故宫里的那些宫殿建筑,大量运用了全木结构,展现出了无比的宏伟和精致。
说白了,古代鲁班全木结构建筑工艺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它不仅是一种建筑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制作过程1. 材料准备首先呢,要准备好合适的木材。
这可不是随便什么木头都能用的,得挑选那些材质坚硬、纹理直、干燥度好的木材,比如楠木、杉木、松木等等。
就好比我们做饭要选好食材一样,木材就是全木结构建筑的“食材”。
2. 设计规划接下来就是设计规划啦。
工匠们会根据建筑的用途、规模和主人的要求,画出详细的图纸。
这图纸就像是建筑的“蓝图”,里面包含了房屋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等。
3. 加工木材有了图纸,就开始加工木材啦。
工匠们使用各种工具,如锯子、刨子、凿子等,把木材加工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构件。
比如说柱子、梁、枋、斗拱等等。
这就像是在制作一个个精美的积木零件。
4. 搭建组装最后就是搭建组装的环节。
工匠们把加工好的构件按照设计图纸,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
榫卯结构可是个神奇的东西,不用一颗钉子,就能让建筑牢固无比。
这就好比我们拼乐高积木,只不过这个难度可大多了。
三、特点1. 结构巧妙古代鲁班全木结构建筑的结构那叫一个巧妙。
榫卯结构的运用,使得各个构件之间能够紧密连接,相互支撑,共同承受房屋的重量。
就像人的骨骼和关节一样,配合得恰到好处。
中国古代的工艺制作和工匠技术有哪些传统中国古代的工艺制作和工匠技术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和技术:1.陶瓷工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时期的彩陶,以及东汉时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等。
2.金属工艺:中国古代金属工艺技术精湛,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唐代的铜镜等。
3.纺织工艺:中国古代纺织工艺有着丰富的品种和技艺,如丝织、麻织、棉织等,以及绣花、印染、缂丝等装饰工艺。
4.建筑工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木结构、砖石结构、土木结构等,以及斗拱、翘角、飞檐等装饰手法。
5.雕刻工艺:中国古代雕刻工艺技艺精湛,如石雕、木雕、玉雕等,代表作有故宫的紫檀木雕、乐山大佛等。
6.造纸工艺:中国古代造纸工艺对世界文化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如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逐渐取代了简牍。
7.印刷工艺:中国古代印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等,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8.火药工艺:中国古代火药工艺发明于唐代,后来发展为火器制造,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9.茶艺:中国古代茶艺讲究泡茶、品茶、茶道等,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对茶叶的品种、炮制、品鉴等有着详细的论述。
10.中医工艺:中国古代中医工艺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如针灸、推拿、中药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传统工艺和技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底蕴。
在传承和保护这些技艺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作品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答案: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作品有仰韶文化的彩陶、东汉时期的青瓷、唐代的唐三彩等。
2.习题:简述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特点。
解题思路:分析中国古代金属工艺的技术特点,如合金比例、制作工艺等。
千古奇书《鲁班经》鲁班经原名《⼯师雕斵正式鲁班⽊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本民间⼯匠的业务⽤书。
《鲁班经》介绍⾏帮的规矩、制度以⾄仪式,建造房舍的⼯序,选择吉⽇的⽅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记录了常⽤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2400多年来,⼈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上。
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劳动⼈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鲁班经》对技术知识的介绍⽐较笼统,但从书中可知古代匠师的业务职责和范围,建筑的施⼯⼯序,⼀般建造时间、⽅位等等。
它所介绍的形式、做法,在东南沿海各省的传统建筑中,⾄今仍可看到某些痕迹;所介绍的家具,很多也可以在这些地⽅见到。
鲁班真尺的运⽤⽅法,民间⼯匠仍在遵循使⽤。
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授和钞本形式薪⽕相传。
由匠师⾃⼰编著的专书甚少鲁班经记载:伏以,⾃然⼭⽔,镇宅地板,抵抗⼀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释解:伏以于鲁班第⼀个徒弟,⾃然⼭⽔是仙境好风⽔蕴涵,其指⾃然⼭⽔仙境之中的⼟地公(神),⾃然⼭⽔同时蕴涵泰⼭可以镇宅,所有的灾难、⼤风⼤浪、雷电⿁怪、⼟地神泰⼭可以抵抗,灾难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然没有灾难,顺应⾃然给家带来好运兴旺发达,(本可以不⽤板,仅地⼀字⾜以,因鲁班乃⽊⼯匠开⼭⿐祖才有其意)。
宋初⽊⼯喻皓曾作《⽊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
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今的⼀部民间⽊⼯⼯⾏业的专⽤书,现有⼏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部书的的前⾝,是宁波天⼀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
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
关于《鲁般营造正式》和《鲁班经》《鲁班经》是一部古代民间匠师业务用书。
该书现存的最早版本,是国家文物局收藏的明万历本,不过,这一本缺失前面二十多页。
其次,是崇祯本,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都有收藏,比较完整。
往后,清代刻本种类很多,直到近代仍广泛流传,还有石印本、铅字排印本等。
《鲁般营造正式》现仅存宁波天一阁收藏的一本,其年代,据天一阁工作同研究志意见,当是明中叶成化、弘治间(公元1465,1505年)刊印。
这也就是1931年赵万里先生在天一阁整理藏书时所发现而向中国营造学社介绍的刻本。
当年,刘敦桢教授对此书进行校订,认为即是《鲁班经》的更早版本,这是因为《鲁班经》包纳了《鲁般营造正式》的基本内容,因此,1)认为前者由后者增编而成。
敦桢师曾指出:“此书总结江南民间建筑经验”,应“调查江南一带实物,访问匠工,推求书中所述各种做法和术语,进而校订文字图样,加以注释,使这部古代匠师苦心努力的著作与2)民间建筑艺术不致沉埋湮没”。
他的愿望,没有来得及亲自去实现。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鲁班经》,他无疑见到这本书,但没有作专节论述。
近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所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成就》,也列有《鲁班经》一项,所加解说为:“总结我国南方民间建筑经验”。
但未加论证。
以上,是过去关于《鲁班营造正式》和《鲁班经》的研究和评价的大致情况。
可以说,工作还处在开始阶段。
本文不是全面的研究论述,而只是对两书的性质、源流、学术价值,发表一些粗浅见解,以为引玉之砖而已。
一、《鲁班经》的编集情况实际上,《鲁班经》不是对《鲁般营造正式》的“增编”,也不是“改编”,而是名符其实的“新编”,它从性质和要求上完全不同于《鲁般营造正式》。
看一下《鲁班经》的组成情况是很有趣的。
如果拿它和现存的明代其他一些书籍作一比较,就会发现,这本书确是“汇编”而成,换句话说,是从其他书籍摘抄而成,《鲁般营造正式》不过是这些供摘抄的底本之一。
工匠之作《鲁班经》:现代仅存的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工艺资料核心提示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
全书有图一卷,文三卷。
《鲁班经》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王世襄先生评价《鲁班经》说:“它是现今仅存的、出于工匠之手、图文兼备、有关木工的一部古籍……是有关古代家具仅存的一份重要材料,对明代家具研究者来说,更是一部必读之书。
”《鲁班经》,托鲁班之名,传鲁班木作之艺与木作之道,是木匠的经书,也是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必读书。
举凡研究建筑和家具的学者,如刘敦桢、陈增弼、艾克、王世襄,都对此书非常重视,细致钻研并撰写文章解读、推荐。
王世襄先生说:“如果说关于房屋营造的传世图书有《营造法式》、《工程做法》那样文图对照、卷帙浩繁的煌煌巨著的话,关于家具,有文有图的古籍,恐怕只有这薄薄一册的《鲁班经匠家镜》(即《鲁班经》)了”。
陈增弼先生则说:“《鲁班经》是研究明代家具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应当很好进行整理、发掘,使之为今天的家具设计生产服务。
”古建筑的典籍,举世公认的是宋朝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鲁班经》则属于民间木匠的职业用书,是记载古典家具制造的硕果仅存的一部古籍。
《鲁班经》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古典家具的制作高峰,当时绘制、雕刻图式的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书中清晰地描绘了三十四种家具的形状,几乎涵盖了全部明代家具的内容。
因此,这本书对我们今日研究古典家具和指导家具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南康家具网 w w w . c n j j . c om《鲁班经》为明代家具研究提供的重要信息The Signifi cant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Luban Scripture for The Study of Ming Style Furniture.■高峰 Gao Feng(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与设计系,江苏苏州 215104摘要:明万历刊本《鲁班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工工具用书,其中它对明代民间家具制作式样、技术规范的图文记载,为我们进一步明确明代万历时期长江中下游我国南方地区明代家具的品种、形制、规格和装饰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鲁班经;明代家具;重要信息中图分类号:TS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260(201206-0036-04Abstract: Luban Scripture is the most earliest woodworking tools book conserved in Chinese modernperiod.It was published in Wanli years in Ming dynasty,and there is much records of folk furniture pruduction patterns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by diagrams or texts. This book provides the signifi cant information of the Ming style furniture’spatterns,classes,size and decoration in the southern middle and lower Yangtzi river valley at that time.KeyWords: Lu ban Scripture ;Ming —style Furniture;Important Information现在刊行的《鲁班经》又名《鲁班经匠家镜》。
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一本民间匠师的业务用书。
全书有图一卷,文三卷。
《鲁班经》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基本内容《鲁班经[1]》对技术知识的介绍比较笼统,但从书中可知古代民间匠师的业务职责和范围,民间建筑的施工工序,一般建造时间、方位等等。
它所介绍的形式、做法,在东南沿海各省的民间建筑中,至今仍可看到某些痕迹;所介绍的家具,很多也可以在这些地方见到。
鲁班真尺的运用方法,民间工匠仍在遵循使用。
我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
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
鲁班经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释解:伏以于鲁班第一个徒弟,自然山水是仙境好风水蕴涵,其指自然山水仙境之中的土地公(神),自然山水同时蕴涵泰山可以镇宅,所有的灾难、大风大浪、雷电鬼怪、土地神泰山可以抵抗,灾难被家地板抵抗了家庭自然没有灾难,顺应自然给家带来好运兴旺发达,(本可以不用板,仅地一字足以,因鲁班乃木工匠开山鼻祖才有其意)。
留存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
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鲁班经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1465年~1505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
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
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
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
实木定制的鲁班工艺
实木定制鲁班工艺(Lu Ban craft)是一种传统的木工艺技术,源自中国古代的鲁班文化。
它强调对实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精湛的木工技艺,注重细节和工艺的完美结合。
实木定制的鲁班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 材料选择:鲁班工艺注重选择优质的实木材料,如红木、柚木、榉木等。
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且耐久,适合制作高品质的家具和艺术品。
2. 手工制作:鲁班工艺强调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
木工师傅经过多年的训练和实践,掌握了精细的切割、雕刻和拼接技术,能够将木材处理成各种复杂的形状和结构。
3. 细节处理:鲁班工艺注重细节的处理,精工细作。
木工师傅在制作过程中,借助工具和手工技巧,将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致,如雕刻纹饰、镶嵌装饰以及磨光抛光等。
4. 定制化:实木定制的鲁班工艺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
根据客户的要求,木工师傅可以根据空间尺寸、风格偏好和功能需求,定制出独一无二的家具和艺术品。
实木定制的鲁班工艺体现了对木材和工艺的尊重和追求,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代
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家居装饰中,它成为了一种高品质和独特性的象征。
实木家具工艺质量要求与操作程序第一部分材料加工1.1下料1.1.1严格遵守下料工艺操作规程1.1.2加工前应检查板材的含水率,仔细核对板材和下料的加工尺寸,方法和质量要求,明确后方可进行下料加工.加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多次复查,避免差错.1.1.3不同规格的板材下料后不得堆放在同一料台上,以免造成下道工序加工困难和混乱现象.1.1.4下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生产流程表的加工尺寸,做到准确无误,分批分类叠放整齐,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边角余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合格率应达到97%.1.1.5下料工必须经过培训,应熟知木材的各种常见缺陷及其对木材材质的影响.1.2手压刨:1.2.1手压刨操作者在接到上道工序的产品时,首先应检查无误后方可加工,同时检查刨刀是否锋利.1.1.2手压刨加工出的产品应笔直,平滑,规格标准一致,殘茬深度在0.3mm之内,交角必须保证90度,无戗茬.1.2.3加工好的部件按规格分类摆放,同时检查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对不合格件应及时选出.1.2.4手压刨加工的产品合格率应在98%以上.1.3冲锯:1.3.1锯边前要仔细核对部件与生产流程表是否相符,准确无误后方可加工.1.3.2确保锯边质量,避免差错,调机后加工第一件产品是,主副机手应分别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加工,并在加工中多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控制质量事故.1.3.3锯边的质量要求符合工艺规定,准确直角,大小锯路一致,误差在0.2mm之内,锯面应平滑,无崩口,锯痕,同时检查上道工序的产品质量,对不合格产品应及时选出.1.4自动刨:1.4.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1.4.2质量要求直角,平滑,规格标准一致,薄厚正负误差在0.2mm之内,同时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选出.1.4.3加工好的部件,应按流程表分批分类叠放整齐.1.4.4自动刨加工质量应在98%以上.1.5开齿指接机:1.5.1开齿机主机手在开齿过程中终须对上一道工序下来的料进行检查,发现端部带有活节及较硬纹理时应给予挑出,避免加工后出现崩齿.1.5.2指接前的料必须挑选,原则是按树种,薄厚宽窄,颜色及缺陷情况进行分类摆放. 1.5.3指接料必须按照生产任务单所规定长度来进行定长指接,按需求生产.1.5.4对于选料过程中发现的有死节,夹皮或钝棱等缺陷要挑出.送到下料锯或单片锯截除后再进行选料插接.1.5.5指接完的料不允许再上下料锯加工.1.5.6指接后的料合格率为98%以上.1.6拼板:1.6.1原材料经两面刨选出厚度一致的板材,下料锯除去木材中的节子,腐朽等缺陷,开齿机将水线,腐朽等缺陷选出后进行指接,拼板.1.6.2拼板要注意色差,弦向,均匀涂胶,涂胶量为250-300g/m2,胶与固化剂的配比为100:15,对板材施加10-15kg/m2的压力,时间在40分钟左右.拼后放置2-4小时方可进行下一步加工.1.7四面刨:1.7.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1.7.2四面刨主机手首先审阅生产任务单,按要求调整机器,调好后用废旧部件试机,主副机手应对试件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加工.1.7.3针对不同的树种,材质调整适当的进料速度,避免戗茬,在加工过程中应对上道工序下来的料进行检查,对薄厚不均,宽窄不一的料要选出,避免损坏刀具.1.7.4四面刨两面吃刀量为3mm以内,加工误差要求正负0.2mm之内,要求加工面平整,光滑,无戗茬.1.7.5合格率为98%以上.第二部分精加工2.1精截:2.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2.1.2仔细核对生产流程表和部件规格尺寸,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2.1.3为确保精截的加工质量,符合工艺流程,避免差错,首先检查锯截面是否方直,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加工时合理选料,避免不合格件流到下道工序.2.1.4精截的加工质量,锯截面应平滑,整齐,无崩口,锯痕等缺点,并在加工过程中多次检查,以防跑尺.及时发现问题,并报质检人员进行处理.2.1.5加工好的部件,必须按生产流程表分批分类摆放,不得多批多类混放,合格率98%以上.2.2立铣:2.2.1立铣加工精度高,主机手终须经过严格挑选,由具有识图能力和设备调试能力及有实际经验的员工充当.2.2.2仔细核对图纸部件加工尺寸和要求,需要按型加工的部件必须按照图纸尺寸要求,由专人做好标准模具,加工前应用旧部件试机,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部件加工.并在加工中多次进行复查.2.2.3进料速度要适当.刃具要锋利,不可猛推猛拉,采用送料器加工时,送料器的压力要适当.台面清洁,防止压出伤痕,划痕,造成质量事故.产品试加工时,工艺复杂的部件应请质检员,工段长等检查核实.2.2.4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和加工工艺规定,加工面准确,平滑,无崩口无毛刺,部件要合理摆放,合格率98%.2.3排钻:2.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2.3.2仔细检查核对部件生产流程表和图纸尺寸,材料同所加工的部件,材料,尺寸是否相符,明确后方可进行加工.2.3.3为保证加工质量,要求刀具必须锋利,压板或台面必须保持清洁,无木渣或铁钉及其它物,以防压坏部件,造成损失.2.3.4主机手调机时应用旧部件进行调机,在加工第一块部件时,应认真检查核对,新产品或加工工艺复杂的部件应请质检员,工段长等检查核实,部件在加工到5件左右时应再一次检查,加工中应多次检查.2.3.5钻孔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加工尺寸和工艺要求,无误差,孔深孔位标准一致,部件摆放整齐,合格率99%2.4砂光:2.4.1主机手应所加工料的树种和部件表面质量要求选择适宜的砂带.2.4.2对于需要砂光的部件要顺纤维方向送料,避免横向磨削,出现横向条痕.砂光的单位不能过大,否则将留下沟纹.2.4.3加工前要认真选料,加工中要多次检查,加工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刨痕,戗茬,锯痕等缺陷,如须立刨或二次砂光加工的个别种类部件,应留出足够的加工余量.第三部分组装3.1打磨3.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部件要轻拿轻放.3.1.2打磨是整个家具外观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对待此项工作,勤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质检验员处理.3.1.3打磨要求表面光滑无硬棱,无刀痕,无砂痕,死角,沟痕,打磨时保持原有的部件弧度和曲度,将不合格部件及时选出,单独存放.3.1.4加工好的部件必须按照流程表分类摆放整齐,合格率99%3.2装配:3.2.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3.2.2加工前应保持工作台面干净,不得有钉头,沙粒,木屑等杂物,并做到加工中及时清扫以免刮花,刮伤部件,出现质量事故.3.2.3安装木塞时应选优质木塞,涂胶均匀,以保证质量,安装螺丝时,必须用专用工具,主意将杂物擦净.3.2.4装配质量要求符合图纸工艺规定,牢固,平整,严密,无伤痕,无锤印.3.2.5加工好的部件应合理摆放,以免压伤,合格率100%3.3组装3.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3.3.2组装时,首先检查各个部件之间的产品代号,是否统一.加工质量是否合格.工作台要清洁,每个孔位必须涂好胶,部件颜色搭配安装,木塞不允许有腐朽,死节等缺陷,以保证产品质量,整套部件安装后必须牢固.3.3.3加工好的部件必须配套摆放,合格率100%3.4试装3.4.1钻孔位检查:孔位,孔径,加工精度.3.4.2非钻孔部件:部件规格,材料品种,级别,加工精度.3.4.3立铣部件规格,加工面,崩口,曲面加工中的经线等.3.4.4按加工单顺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试装,检查组装质量,各间隙误差正负0.5mm结构牢固.3.4.5不合格品分析原因,及时反映给质管人员处理.第四部分油漆4.1选料:4.1.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4.1.2油漆前所有部件,经专职人员筛选,发现有加工质量问题的部件及时选出交修补人员处理.4.1.3选料时必须认真做好油漆前准备工作,对有压痕,划痕和戗茬的部件应打砂纸和补泥处理(按每批图纸质量要求为准)4.1.4选好的部件应分批分类整齐摆放,以免碰伤部件.影响产品质量.4.2喷漆:4.2.1严格遵守油漆工艺流程.4.2.2油漆是整个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也是直接决定整个家具外观质量的关键,必须认真抓好此项管理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4.2.3喷漆前一定要吹净灰尘,油漆质量要求漆面结实光滑,纹理清晰干净,边角整齐,无流油,破油,气泡,粗纹,伤痕,发白等现象,走枪均匀,不漏不流,底漆与面漆性质必须一致.4.2.4油漆着色时颜色要和封样要求一致,不得有花色,过深,过浅,着色不均等现象.涂料(油漆,色浆,稀料)应严格执行配比标准.4.2.5产品加工后应按步骤,分批分类摆放整齐,合格率98%4.3油漆打磨:4.3.1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 部件要轻拿轻放4.3.2打磨是整个油漆质量的关键之一.应认真做好油漆前的准备工作.保持台面清洁,防止划伤部件.4.3.3打砂纸时,要轻打细磨,打细,打全,砂纸的目数应按每遍油漆后的要求使用.不得擅自使用.以免影响油漆质量.对不合格的部件要及时选出,以免影响产品配套.4.3.4加工好的部件应分批分类摆放,做好喷漆前的准备工作,合格率100%4.4二试装:4.4.1检查项目:1)部件装配方向,质量,木塞孔是否施胶.2)组装部件应检查其精度,铁钉,木条装配情况,螺丝帽是否下沉3)喷漆是否有色差,光洁度等.4.5备料:4.5.1逐件检查是否漏打配件,铁钉,木螺丝有无下沉.4.5.2板面尤其是门,台面,抽屉面有无损伤,油漆情况.4.5.3备料时,数量要检查,发现严重损坏要找质检员处理.4.6包装:4.6.1包装前的所有部件必须经过备料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进行产品的试装工作,准确后方可包装.4.6.2部件需用吹塑纸铺垫或包严,包装箱四角均用泡沫垫角挤实.4.6.3部件不少包,不多包,不错包.4.6.4每十块核对一下部件数量(包括配件包)发现问题及时手拆包查找.4.6.5包装的产品应100%合格.同时进行拆包试装,完全无误后方可入库.榫卯结构的研究中国家具之榫卯结构讲解三碰肩,又名棕角榫,其做法通常是将要支撑的立柱顶端处开长短两个榫头,两侧为榫肩,靠里面为直角平肩,在需要支撑的面板上开出相应的卯眼,靠外面的卯眼上面挖出一块和梯形格角一样的缺口,两根木枨榫对卯眼一扣即可连接。
“鲁班尺”在古建筑中的魅⼒,令⼈为古贤的天才智慧叹为观⽌孔⼦⽈:“⼯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地理风⽔之学,须有⼀个精确的罗经和鲁班尺。
鲁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时期鲁国⼈,著名⼯匠家,被后世尊为中国⼯匠师祖。
中国流传着不少鲁班对建筑及⽊⼯等⾏业贡献的传说,许多被认为是他设计的⼯具及建造法则⼀直沿⽤⾄今,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劳动⼈民智慧的象征。
⽊⼯师傅们⽤的⼿⼯⼯具,如⽊钻、推刨、曲尺、墨⽃等,据传都是鲁班在实践中得到启发⽽不断研究发明的。
《墨⼦.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以曲尺量度直⾓、平⾯和长短甚⾄平衡线。
古时候当⽊匠在制作门窗家具和神案的时候,所使⽤的⼀种长⼀尺四⼨四分的尺⼦上不仅有尺⼨,还标明有趋吉避凶的⽂字寓意,后⼈称其为“鲁班尺”⼜叫“⽂公尺”。
有故事传说:“鲁班和⽂公都是有名的能⼯巧匠,但鲁班总是技⾼⼀筹,令⽂公⾮常嫉妒。
⼀次,两⼈奉命各⾃率众修建宫殿。
⽂公趁⼈不注意,将鲁班⽤来丈量长度的尺⼦锯短,⼀尺半变成⼀尺四⼨⼀分。
当鲁班的徒弟们⽤这把尺⼦将⽊料裁切完毕之后,才发现长度不对。
时间紧迫,材料⽤尽,鲁班急中⽣智,把不⾜的长度⽤⽯墩代替,结果更加坚固、美观。
国王⼗分满意。
当⼈问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时,鲁班笑答,全靠⽂公送的尺⼦啊!从此⽂公⼼服⼝服,这把尺⼦也就⼀直流传了下来”。
后来鲁班尺中⼜融合了“丁兰尺”和⼨、厘⽶,作为度量、矫正的⼯具。
由于其融⼊了特殊的风⽔⽂化、建筑⽂化功能,千百年来在各⽅⾯建造中被⼴泛应⽤。
如⼈们建造庙宇、祠堂、屋舍和制作家具等等⽅⾯,从整体到每⼀个部位的⾼低、宽窄、长短,都⽤此尺度量⼀下,在保证协调美观的前提下,⼜要求得与吉利尺⼨相和合的平安吉祥寓意,在欣赏和享受新建造物的同时、⼼理上也得到极⼤慰藉!我们可以从现存的⽆论是皇庭官府、还是富宅民院或城池桥梁等等看到,那⼀座座美观⾄极的古建筑、有些甚⾄是我们现代⼈根本⽆法想象的建筑技能,真的是不得不为先⼈们的聪明智慧⽽叹为观⽌!⼀、鲁班尺长度的规格标准古⼈使⽤的鲁班尺和时下流⾏的鲁班尺是否相同?众说风云。
【民间故事】英德客家的鲁班经介绍鲁班经是英德客家人心中的传统文化瑰宝,据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工匠鲁班所编纂的木工技艺之经书。
相传鲁班经记载了各种木工技艺和工艺细节,无论是木匠还是木雕工艺师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与知识。
据传,鲁班经的编纂、整理和补充历经千年,是从古代木匠和木工艺师留下的技艺积累和实践经验中总结而来,因此鲁班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木工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宝库。
在客家人中,鲁班经不仅是木工技艺的宝典,更是一部包含着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
鲁班经通过讲述不同的木工故事和鼓励传统美德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其中最为著名的故事之一是“鲁班挂锤”,这个传说故事讲述的是鲁班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遵守合同的故事。
传说中,当鲁班在为一位富豪设计、建造房屋时,由于计划和富豪的契约出现了分歧,富豪没有按照鲁班的建议来进行建造,结果房屋因承受不了重负而倒塌。
富豪却始终没有认为是自己的错,反而诬陷鲁班,说他没有按照契约设计建造。
面对这样的冤屈和不公之事,鲁班不愿意屈服于富豪的诬陷和压力,选择了“鲁班挂锤”,以此表明自己的清白和正义。
据说,在鲁班去世后,他的木工铁锤一直挂在房梁上。
有时候,当房子受到动荡或震动时,锤子就会下落,意味着鲁班的正义既不会消逝,也不会被掩盖。
相传这个故事一直传承至今,并且成为了英德客家人心中的正义和坚持信仰的代表。
鲁班的精神在客家人中被奉为最深刻、最高尚的文化特质之一,同时也是当地木工匠的传统精神,是他们执着追求的信仰和追求。
鲁班经是英德客家人精神和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展现出的纯朴、深情、慈悲和坚韧的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在当代的客家人文化中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和传承,期待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成为更加鲜活、丰富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鲁班工艺技术鲁班工艺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木工手艺,起源于战国时期,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在中国工艺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班工艺技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设计、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鲁班工艺技术的核心是木结构的拼接和装饰,主要包括榫卯和纹饰。
榫卯是指通过将木材进行配合,使零件之间结构紧密,牢固可靠。
纹饰则是在木制品表面进行雕刻、刻画,以增加其美观和艺术价值。
鲁班工艺技术所采用的木材多为优质的竹木和硬木,经过精心加工和雕刻后,制作出各种家具和建筑构件。
鲁班工艺技术在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优雅文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件,如斗拱、檐口等,这些木构件采用了榫卯结构,通过精确的配合和拼接,使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固,富有美感。
同时,通过纹饰雕刻,使得这些木构件更加生动、立体,呈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除了建筑中的应用外,鲁班工艺技术在家具制作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班工艺技术制作的家具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曲线的柔美,同时注重结构的牢固和舒适性。
在家具的制作过程中,木材的选择和雕刻是至关重要的。
制作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纹理美和耐用性好的木材,然后进行精细的切割、拼接和雕刻,最后上漆和抛光,使得家具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
鲁班工艺技术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作为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代表之一,鲁班工艺技术通过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誉和喜爱。
许多国际友人在中国游览时,都会购买一些鲁班工艺品作为纪念品或礼物,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鲁班工艺技术以其独特的造型设计、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木工技术的瑰宝。
它在古代建筑和家具中的广泛应用,体现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鲁班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将继续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交流。
记载鲁班造榫卯的史书
鲁班,又称鲁班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匠工匠,传说中他是中国古代最伟大
的木工大师之一。
据史书记载,鲁班在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他的木工技艺被后人称为“鲁班术”。
史书中记载,鲁班擅长使用榫卯技术,这种技术是木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连接
方式。
榫是指在一个木料上凿一个榫眼,榫眼的形状为方形、圆形等,然后将另一个木料上的榫通过榫眼,使两个木料连接在一起。
卯则是指榫眼的对应部分。
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可以使木料更加牢固,结构更加稳定,是木工中常用的连接方式之一。
在史书记载中,鲁班制作的木工产品以榫卯结构为主,其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
设计深受人们的称赞。
据说,鲁班曾经制作了一把可以自动踢球的木雀,这在当时可谓是一项神奇的技艺。
除此之外,鲁班还制作了各种工具、家具等木制品,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鲁班家具”。
鲁班的榫卯技艺不仅在木工中有所体现,还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史书中记载,鲁班曾经参与了许多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他的榫卯技艺被应用于建筑的梁柱连接、楼梯的搭建等方面,为古代建筑的稳固和美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鲁班造榫卯的技艺在中国古代的木工和建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木工技艺不仅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也在后人的口口相传中广为传颂。
鲁班的榫卯技艺不仅是一种连接方式,更是一种艺术,代表了古代中国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关于鲁班书的内容鲁班书,又称《鲁班拆榫与施工秘籍》、《鲁班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建筑工艺书籍,记载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与技术的精髓。
本文将从鲁班书的起源与背景、内容概述、影响与价值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古籍的意义和价值。
一、鲁班书的起源与背景鲁班书的作者为古代中国的著名建筑家鲁班,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时的一位传奇人物,被尊称为“中国木工之神”。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工艺师,他身世低微,但却以高超的木工技术而闻名于世。
鲁班不仅精通木工技艺,还善于设计和施工,并且传授知识给人们。
鲁班书的创作时期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虽然现存的鲁班书并非鲁班本人所著,但其中所记载的内容得益于鲁班的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
这本书对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一直流传至今。
二、鲁班书的内容概述鲁班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建筑设计、木工技巧、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书中主要记载了鲁班本人关于木工技艺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这些内容对于古代的建筑工匠们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后世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首先,鲁班书详细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原则与要点。
书中强调空间规划、力学原理、材料选择等重要内容,这为古代建筑师提供了准确的设计思路和实用的设计方法。
其次,鲁班书重点记录了木工技巧和仪器的应用。
鲁班善于运用斧锯、刨刀等工器具进行木材的切割、雕刻和加工,他总结了大量实用技巧,并将其系统记录于书中。
这些技巧涉及到木材的选择、切割方式、连接方法等等,极大地提高了古代建筑工匠们的技术水平。
最后,鲁班书还介绍了建筑的施工工艺与流程。
书中清晰地描述了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基础建设、墙体搭建、屋顶处理等等,这为古代建筑师们提供了细致的作业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建筑工程。
三、鲁班书的影响与价值鲁班书作为一本古代建筑科技专著,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古代影响深远,传承了千余年,而且对后世的建筑学研究与实践也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工匠之作《鲁班经》:现代仅存的中国古代家具制作工艺资料
核心提示
鲁班经原名《工师雕斵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或《鲁班经匠家镜》,午荣编,成书于明代,是一本汉族工匠的业务用书。
全书有图一卷,文三卷。
《鲁班经》介绍行帮的规矩、制度以至仪式,建造房舍的工序,选择吉日的方法;说明了鲁班真尺的运用;记录了常用家具、农具的基本尺度和式样;记录了常用建筑的构架形式、名称,一些建筑的成组布局形式和名称等。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王世襄先生评价《鲁班经》说:“它是现今仅存的、出于工匠之手、图文兼备、有关木工的一部古籍……是有关古代家具仅存的一份重要材料,对明代家具研究者来说,更是一部必读之书。
”
《鲁班经》,托鲁班之名,传鲁班木作之艺与木作之道,是木匠的经书,也是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的必读书。
举凡研究建筑和家具的学者,如刘敦桢、陈增弼、艾克、王世襄,都对此书非常重视,细致钻研并撰写文章解读、推荐。
王世襄先生说:“如果说关于房屋营造的传世图书有《营造法式》、《工程做法》那样文图对照、卷帙浩繁的煌煌巨著的话,关于家具,有文有图的古籍,恐怕只有这薄薄一册的《鲁班经匠家镜》(即《鲁班经》)了”。
陈增弼先生则说:“《鲁班经》是研究明代家具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应当很好进行整理、发掘,使之为今天的家具设计生产服务。
”
古建筑的典籍,举世公认的是宋朝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鲁班经》则属于民间木匠的职业用书,是记载古典家具制造的硕果仅存的一部古籍。
《鲁班经》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古典家具的制作高峰,当时绘制、雕刻图式的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书中清晰地描绘了三十四种家具的形状,几乎涵盖了全部明代家具的内容。
因此,这本书对我们今日研究古典家具和指导家具生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鲁班经》的大致内容
《鲁班经》全称《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又名《鲁班经匠家镜》、《鲁班造福经》。
原书为故宫所藏,最早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到了崇祯时期又有新刻本,署名“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司正午荣汇编,局匠所把总章严集,南京御匠司司承周言校正”。
《鲁班经》属集体汇编,集房屋营建、木工操作、家具制造、日用器物摆放之技术性的知识和木匠施工的吉时凶日、风水咒符、阴阳五行等内容为一体,涵盖广博,是木匠的全程“操作指南”。
全书共分四卷,其中文三卷、图一卷。
简介如下:
卷一的内容,从“人家起造伐木”始到“凉亭水阁式”止,以韵文口诀和诗歌的形式,叙述了堂屋、小门、门楼、厅堂以及王府宫殿、寺观庙宇、祠堂凉亭等各种建筑的建造法,并介绍了木匠从伐木备料、起工破木到动土平基、画样起屋、上梁拆屋以及砌地面等做工时应遵循的法则和注意事项,同时还介绍了鲁班尺、曲尺的规格、图式和使用方法。
万历本《鲁班经》卷二家具部分之“鼓架式”插图
卷二从“仓敖式”始至“牌匾式”终,介绍了建造仓廒、殿角、钟楼、桥梁、牛栏、马厩、猪栏、鸡鸭鹅栖等附属建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另外,本卷从“屏风式”开始,便是讲家具和木器制作的内容,分别介绍了“屏、轿、床、桌、椅、凳、镜架、面架、花架、鼓架、箱、柜、烛台、香炉、香几、茶盘、火斗、浴板、招牌、牌匾、推车、手水车、踏水车等家具和木器的制法。
万历本《鲁班经》卷二家具部分之“大方扛箱样式”插图
万历本《鲁班经》卷二家具部分之“衣箱式”插图
卷三又名“鲁班经相宅秘诀”,介绍了房屋朝向、选位吉凶和相宅的72个例子。
其构成都是一张图附加一首诗的形式,图是画了房屋的形状和位置,诗则是对所画各种房屋形状和位置的解读,图文并茂,读起来非常清晰。
例如本卷的第一张图,是画了一张把门造得很高的房子,看过去就觉得有点别扭,所附诗曰:“门高胜于厅,后代绝人丁。
门高胜于壁,其法多哭泣。
”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得这些知识容易吟诵、便于记忆。
卷四的内容为附录,有“秘诀仙机”、“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和“鲁班秘书”,介绍了一些符箓、咒语和许多镇物图形的应用。
如有“鹤神方位”、“喜神方歌”、“工完禳解咒”、“瓦将军”、“泰山石敢当”等内容,这些内容特别为民间人士所重视。
万历本《鲁班经》插图
神秘的“鲁班尺”
《鲁班经》中介绍了一种尺子,叫“鲁班真尺”,通称“鲁班尺”,也叫“门光尺”,是古代木匠奉为金科玉律一般的工具,直至今日,仍见于用传统方法修建房屋之时。
这种尺子很神秘,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鲁班经》的深刻和伟大,因此本文也略做一番介绍。
“鲁般(班)真尺”一则在《鲁班经》中的原文是:“按鲁般尺乃有曲尺一尺四寸四分,其尺间有八寸,一寸准曲尺一寸八分。
内有财、病、离、义、官、劫、害、本也。
凡人造门,用依尺法也。
假如单扇门,小者开二尺一寸,一白,般尺在‘义’上。
单扇门开二尺八寸在八百,般尺合“吉”上……皆用依法,百无一失,则为良匠也。
”
文中所说的“鲁般尺”,一尺等于曲尺的一尺四寸四分,之所以也称“门光尺”,是因为古人认为按此尺丈量并确定门户,可以避凶趋吉、光宗耀祖。
这种尺分为八寸,自成一种衡量
单位,以八寸为一尺,每寸都有名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吉)”,每“寸”又另分五格,每格用红字或黑字写上各种星相的名称,是专门用来量定裁度门窗的一种用尺。
古人极为讲究门窗的建造,认为这是房屋风水的一个关键所在,而测量门窗开设的方位长短,则必需用“鲁班尺”来衡量最为合适。
同为明万历年间专讲住宅堪舆的名著《阳宅十书》中记载说:“海内相传门尺数种,屡经验试,惟此尺为真。
长短协度,凶吉无差。
盖昔公输子班,造极木作之圣,研穷造化之微,故创是尺。
后人名为‘鲁班尺’。
非止量门可用,一切床房器物,俱当用此。
”鲁班尺是木匠祖师爷鲁班“造极木作之圣,研穷造化之微”后所创,因此使用鲁班尺安造门窗,历来被木匠们奉为圭臬。
这把鲁班尺,匠心独运,造极精微,其中容纳有“五行、八卦、洛书、九星、紫白”等术数理论,在今日看来,是一把极具神秘色彩的尺子。
三四十种家具的研究
《鲁班经》卷二的最后部分记载了包含屏、床、桌、椅、凳、箱、柜、香几在内的三十四种家具,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可说是研究明代家具难得的第一手图文资料。
王世襄先生1980年曾在《故宫博物院院刊》上专门登过一篇名为《<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的万字长文,对这些家具条款,逐条校正其中的错字、漏字,并详细解释其术语和考证其家具源流。
在这篇极具学术价值的文章中,王世襄先生评价《鲁班经》说:“它是现今仅存的、出于工匠之手、图文兼备、有关木工的一部古籍……是有关古代家具仅存的一份重要材料,对明代家具研究者来说,更是一部必读之书。
”王世襄先生在文中还从八个方面讲述了《鲁班经》中的家具材料的可贵之处,例如:“它记录了古代工匠叙述家具造法的、成套而又一定程序
的语言”、“开列了多种家具名称及其常规尺寸”、“讲到了家具部位、构件、线脚、雕饰及工艺造法的名称、术语”等,此不一一赘述。
另一位研究古典家具的学者陈增弼先生也非常推崇这份材料。
他说:“(《鲁班经》)插图这样集中,家具形象这样写实,图面这样精美,在古代的文献中都是罕见的……《鲁班经》中的家具资料,对研究明代家具的断代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鲁班经》关于家具的描述,绝大多数是关于家具构件的尺寸的记载。
这些尺寸不同于一般不会操作的文人笔记中有关家具尺寸的记载,它是从家具生产中总结出来,通过文字的记载用来指导木工的生产实践的,因此是非常实际的,是可信的。
”
《鲁班经》的其他篇章,都或多或少带有风水堪舆、阴阳五行等如今看来已难以理解的内容,而卷二从“屏风式”始至“牌匾式”止所记载的这三十四种家具,则相对整洁明了,多只是记载制作家具的尺寸和造法。
如禅椅式中说:“一尺六寸三分高,一尺八寸二分深,一尺九寸五分深(大)。
上屏二尺高,两力(扶)手二尺二寸长。
柱子方圆一寸三分大。
屏,上七寸、下七寸五分,出笋(榫)三寸(分),斗枕头下。
盛脚盘子,四寸三分高,一尺六寸长,一尺三寸大,长短大小仿此(注:括号文字系王世襄校正)。
”木匠们完全可以按照这个尺寸的记载直接制造出一款禅椅来。
因此,许多学者甚至认为,《鲁班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这三十四种家具的内容。
结语:
《鲁班经》是一部汇编的书,也是一部深奥的术数类书籍,其中阴阳五行、风水堪舆、八卦符咒之类的内容,难读难懂,我们今天一般的学者甚至已无法窥其堂奥。
这本书以鲁班作为书名,是对书中内容的自信和重视,也是对鲁班的尊敬。
木匠奉鲁班为祖师爷,是把鲁班尊为圣人。
除了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外,鲁班的事迹和言论在诸如《墨子》
和《孟子》等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并称其为“公输子”,他与墨子、孟子坐而论道,确然一派圣者的风范。
古代诸子百家中并没有“匠家”之一称,鲁班传承不成其为一家,然而因为他创造工具、建造房屋、制造家具和兵器,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依从道家的阴阳五行的术数推演而来,因此人们通常是把鲁班认作是道家人物。
古人书籍,基本不离“道”与“德”之两字,即便是术数类的书也莫不如此,都要做到有经可据、有典可查,因此今日的人们若想真正读懂《鲁班经》,既需要有超越时代的价值观视角,也需要对我国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学说有相当程度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