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QCC案例
- 格式:pptx
- 大小:129.60 KB
- 文档页数:37
品管圈(QCC)PPT案例分享二•品管圈(QCC)基本概念与原理•优秀品管圈(QCC)案例展示•QCC活动组织与实施步骤•问题解决技巧与方法应用•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品管圈(QCC)基本概念与原理品管圈定义及发展历程品管圈定义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发展历程品管圈活动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在科技界,还扩展到企业界。
20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QCC活动目标与原则活动目标提高员工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活动原则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联系实际;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注重效果,持续改进。
提高员工参与度和工作积极性通过QCC活动,员工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改进过程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QCC活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QCC活动,企业可以优化流程、减少浪费、降低不良率等,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QCC活动强调持续改进和团队合作,可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营造积极向上、持续改进的工作氛围。
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效率营造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QCC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价值优秀品管圈(QCC)案例展示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成果经验总结案例一:提高生产效率类QCC 活动01020304针对生产线存在的效率问题,组织QCC 小组进行分析和改进。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生产浪费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QCC 小组的努力,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
案例二、管理型QCC:提高员工内部沟通效率和效果QCC圈名:快乐号成立时间:2003年7月1.QCC圈队概况(见表3-153)。
2.圈队介绍及分工。
(1)辅导员:S(人力资源总监)。
工作职责:负责领导、支持和协助团队的活动开展,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和资源安排。
(2)圈长:W(总经理助理)。
工作职责:负责协调、分配和监督各圈员的工作,对对策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3)圈员:G、D、U、N、L、X(相关部门负责人)。
工作职责:负责相关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记录;负责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
3.选题理由。
2003年上半年,经总经理会议安排工作任务达50项,所有工作均需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共同完成,在无客观原因下,及时完成率为70%(效率),工作有交率为85%(效果),工作未能达到规定的效率和效果,经初步分析,原因在于部门与部门工作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为此我们组建了快乐号QCC品管圈,让大家全心投入,快乐地工作,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效率与效果。
4.活动主题及目标。
活动主题:提高员工内部沟通效率和效果。
活动目标:将工作及时完成率从70%提高到90%,工作有效率从85%提高到95%。
工作及时完成率和有效率在活动前及活动目标值对比如下(见图3-126):活动前现状活动目标图3-1265.活动计划及实际进度表(见表3-154)。
表3-154表示计划完成时间6.现状调查和数据收集整理。
(1)工作及时完成率(效率)和工作有效率(效果)统计。
对从2003年1~6月总经理会议安排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有效性统计,统计情况如下(见表3-155):表3-155从上表3-155看出,2003年1~6月平均及时完成率为70.9%,平均有效率为85%,每月工作及时完成率差距较大,有效率差别不大。
每月工作及时完成率和有效率用柱状图对比如下(见图3-1272003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图3-1277.原因分析和确认。
全体圈组成员开会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用因果图表示如下(见图3-128):经圈组全体成员投票表决,确定下列主要原因:(1)部门主管组织和领导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