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空间安全作业常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9.79 MB
- 文档页数:66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常识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1、【检测】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5ppm)。
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2、【危害评估】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3、【通风】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防护设备】生产经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前言本厂成立了由总经理任组长,各部门主管为成员的安全、卫生、环保委员会,简称“安委会”,并配备了两名兼职安全主任。
厂内一切有关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环境卫生、个人健康及劳动保护、应急处理等,均在“安委会”领导、监督下执行。
新员工进厂一律要经过职前培训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且以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年度培训。
消防安全方面,我们本着“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每月都要全面有效的检查消防设备,每3个月进行一次消防组成员防火训练,每半年进行一次全厂性消防演习,切实做好消防工作。
一、安全环境与5S开展生产,首先要营造一个安全环境。
我们要求的安全环境,必须做到:1、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区域分明,无任何火种火灾隐患。
2、安全通道及紧急出口畅通无阻。
3、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及安全标识等保持有效。
4、各种配电线路良好。
5、机器设备依规定保养,活动部件有防护装置。
6、化学物品、危险物品依规定隔离摆放并明确标识,废弃的危险物品按规定处理。
做好5S,是获得安全环境的前提。
5S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模式,首先由日本丰田公司建立并推行,继而发展到全世界。
5S是由5个日文词汇的罗马拼音第一个字母组成的,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1、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并将不要的物品清除。
2、整顿:将必要的物品定位、定量放置好,便于拿取和放回,排除“寻找”的浪费。
3、清扫:彻底清理工作场所的垃圾、污垢、异物,发现问题点。
4、清洁:重复地做好整理、整顿、清扫,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包含防止伤害的对策及对成果的维持。
5、素养:遵守规定的事项,并养成习惯。
二、机械安全1、机器设备摆放要合理。
2、配电线路要良好,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3、活动部件要装防护装置并处于良好关态。
4、安全制动控制开关要经常做检修保持有效。
5、机器设备要保持清洁,依规定做好保养。
有限空间安全培训资料安全教育常识一、有限空间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三)有限空间分为三类:1.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3.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封闭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常识封闭空间作业安全意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它对于维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封闭空间指的是那些有限的、没有适当的通风和出口,且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挤压风险、高温等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如果对安全常识缺乏了解,就可能面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风险。
因此,掌握封闭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常识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封闭空间作业的定义和特点是必要的。
封闭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的工作空间内进行的任务,这些空间通常没有足够的空气交流,并可能存在毒气、灰尘等危险物质。
这种作业环境的特点是狭窄、暗淡、通风不良以及可能存在有毒气体。
封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其次,了解封闭空间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在封闭空间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缺氧、高温、有毒气体、挤压风险等。
缺氧是封闭空间作业中最常见的危险,当空间内氧气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会导致头晕、虚弱甚至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高温环境也是一个常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导致中暑、晕厥等症状。
还有一些封闭空间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如果吸入过多,会引发中毒反应。
挤压风险也是封闭空间作业中常见的危险之一,当工作人员进入极狭小的空间时,可能会被夹住或被物体压迫。
针对封闭空间作业中的潜在危险,有一些重要的作业安全常识需要牢记。
首先,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入封闭空间之前,应对空气质量、温度等进行测试和监测,确保空间内的安全条件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了解和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例如救援方法、应急通信设备的使用等。
其次,穿戴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封闭空间作业中,员工应穿戴适宜的安全防护服、手套、鞋子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免受潜在危险因素的伤害。
合理选择适宜的防护装备不仅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还能减轻潜在危害对员工的伤害。
此外,合理规划和管理封闭空间作业也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措施。
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范本作为一家企业或组织,为确保员工在密闭场所进行作业时的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程序。
下面是一个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管理程序范本,供参考:一、管理目标和原则:1. 确保员工在密闭场所作业期间的健康和安全。
2. 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法规和标准。
3. 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4. 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密闭场所作业安全的意识和知识。
5. 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程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二、责任和职权:1. 管理层负责制定和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其有效实施。
2. 安全主管负责监督和检查密闭场所作业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员工有责任遵守安全规定和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安全问题。
三、安全规定和程序:1. 密闭作业前的准备:a. 确保密闭场所符合作业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
b. 对作业人员进行密闭场所作业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和应急措施。
2. 密闭作业期间的安全控制:a. 确保密闭场所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b. 建立进入密闭场所的登记制度,记录作业人员姓名、时间和任务。
c. 确定密闭场所内的作业区域和通道,防止堵塞和混乱。
d.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面具、防护手套等。
e. 定期检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确保适宜进行密闭作业。
f. 确保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处于适度的休息状态,避免过度劳累。
g. 实施紧急救援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响应能力。
3. 密闭作业后的清理和总结:a. 清理作业现场,恢复密闭场所的正常状态。
b. 记录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措施,为今后的改进提供参考。
四、事故的处理和报告:1. 发生事故时,立即停止作业,并保护好现场。
2. 及时报告事故,包括事故原因、伤害程度和应急处理情况。
3. 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4. 给予伤害员工必要的救治和补偿,确保其权益得到保障。
五、培训和教育:1. 为作业人员提供密闭作业安全培训,包括作业规定和注意事项。
附件8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为指导和帮助有限空间作业单位有效开展有限空间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
本大纲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的对象、目的、要求、培训内容、课时安排、考核标准和考核要点。
1、培训对象具备有限空间作业上岗基本条件的从业人员,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2、培训目的通过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掌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具备与从事有限空间作业活动相适应的安全操作、自救互救、应急处置等知识和技能。
3、培训要求3.1应按照本大纲规定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3.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3.3实际操作训练中,应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3.4注重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与安全操作技能综合培养4、培训内容4.1安全基本知识4.1.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职责4.1.2有限空间作业基本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定义与分类——其他相关基本概念4.1.3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与风险分析——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有限空间风险分析——有限空间常见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4.2安全技术基础知识4.2.1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操作要求——有限空间作业操作程序——不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有限空间内典型危险作业4.2.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防坠落用具- 2 -——其他防护用品4.2.3事故应急处置——应急救援的原则和方式——紧急救护与事故救援常识4.3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分析4.4 实际操作技能4.4.1作业前准备——作业审批——设置警示设施——安全交底——安全检查4.4.2气体检测——气体检测设备的选择——气体检测设备的检查——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设置方法——气体检测设备的操作——气体浓度的读取与记录——关机——检测结果的评估4.4.3防护用品的选择及佩戴——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正确使用防坠落用具——正确使用其他个体防护用品4.4.4应急救援——自救过程——无需进入的救援——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被解救人员的安置与急救措施5.课时安排(附后)6.考核标准6.1考核的分类和范围6.1.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内容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工作场所内部空间狭小,并且进出口有限的一种作业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作业人员容易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例如缺氧、有毒物质、有害气体、机械设备等等。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十分重要,能够使作业人员了解作业环境的特点和潜在的危险,并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和应急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一、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特点有限空间作业环境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狭小:有限空间通常都是相对狭小的,不方便作业人员进出和活动。
这就使得作业人员在空间内的行动受到限制,增加了作业的困难。
2. 进出口有限:有限空间的进出口通常只有一个或者很少几个,这就导致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很难迅速逃离。
3. 缺氧或有毒气体:由于空间狭小,通风不好,容易导致空气中缺氧或者积聚有毒气体。
这些缺氧和有毒气体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4. 机械设备:有限空间中常常存在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管道、容器、管道接口等。
这些机械设备可能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5. 高温或低温:由于有限空间的通风不好,很容易导致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作业人员带来身体不适。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容易受到以下危险因素的影响:1. 缺氧:有限空间中由于通风不好,容易导致空气中含氧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正常呼吸需求,造成缺氧窒息的危险。
2. 有毒气体:由于有限空间通常存在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作业人员一旦吸入或接触这些有毒气体,可能会导致中毒或死亡。
3. 爆炸和火灾:有限空间作业中,如果遇到易燃易爆的物质,如燃气、液体燃料等,一旦发生泄漏或点火,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 机械设备伤害:有限空间中的机械设备,如管道、阀门等,可能存在破裂、漏气、滑落等危险,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作业人员的伤害。
5. 高温和低温:有限空间的通风不好,可能导致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给作业人员带来体温失调,进而引起中暑或冻伤等危险。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一、什么是密闭空间?什么是密闭空间密闭空间是指进出口狭小、空气不流通或流通不畅以及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而容易引发危险事件的场所。
常见的密闭空间包括反应罐、储料罐或容器、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设施、密闭仓库、船运货舱、隧道等工作场所。
通常以下场所存在封闭空间:污水处理厂、造船厂、炼油厂、化工厂、电厂、造纸厂、钢铁厂等。
密闭空间的特征存在潜在的危险物质,可能使进入者窒息,而且不宜察觉。
内部结构复杂或狭窄,被困后施救困难。
密闭空间发生事故的一般情形高温天气。
气温较高时,挥发性毒物的挥发量加大,可能导致中毒、窒息、中暑等。
雷雨天气,天气阴沉,气压低。
在这样的天气下会通风不畅,在罐内容易发生窒息、中毒;暴雨天气在下水道还可能发生淹溺。
作业过程中突然出现易燃气体遇明火发生燃烧和爆炸。
如清理下水道时搅动沼气外泄,遇人吸烟发生燃烧事故;电焊作业时遇泄漏煤气发生爆炸等。
防护用具选用不当。
防护用具的性能、使用范围不满足要求,发生异常情况时,防护用具起不到作用。
二、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的危害单纯缺氧窒息空间狭小通风不良,或者在狭小空间进行耗氧作业如气焊等,使空间内氧气水平降低,不能及时补充时常发生单纯缺氧窒息事故。
气体中毒或窒息作业中产生或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或惰性气体导致中毒或窒息,有些气体具有气味能刺激皮肤、眼镜、鼻子和咽喉比较容易察觉,如:氨气、硫化氮、二氧化硫等。
某些气体没有气味和刺激性,不容易发现,这是最危险的,如:一氧化碳、甲烷。
火灾和爆炸空气中的氧气与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等混合,容易引起火灾或爆炸。
在密闭空间使用溶剂清洗水来污垢或渣滓,有机物质分解,也可能生成可燃气或蒸汽。
火星、点火或静电火花能引起易燃易爆气体或蒸汽的点燃或爆炸。
其他伤害机械和电气的危害。
空间狭小,容易造成擦伤、电击或灼伤等。
环境的危害。
环境过热或过冷等容易引起中暑、冻伤等。
噪声和放射性的危害。
噪声会损害听力,放射性的设备如电焊机会产生弧光危害。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2. 2014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3.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五必须五严禁”内容:一是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是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四是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是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4. 涉及或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简称“有限空间四类人员”)要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
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的培训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
未经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管理和作业。
5.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有限空间作业的班组,每季度应组织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及时完善作业标准。
6. 有限空间主要分为三类:即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地上建(构)筑物。
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矿井、特殊情况下的围堤和挖掘作业视为有限空间。
公司重点管控的“三类有限空间”是指: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有限空间;涉及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有限空间。
7. 采用管道送风时,强制通风引风区应设置在远离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异常释放的区域,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保证风源安全可靠;凡需要通风的有限空间,缺少在线通风设备设施时,应配置专门的风机、风管等通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