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6
有限空间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一、定义1、有限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和城市(包括工厂)的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及场所,以及农村储存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的井、窖等。
2、引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的过程称为窒息。
3、毒物侵入机体引起全身性疾病称为中毒。
4、有限空间内氧的浓度应保持在19.5% - 23.5%。
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1、作业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2、作业前进行30分钟以上通风,设置风机或风管进行空气置换;3、利用便携式氧浓度分析仪测氧,氧浓度达到19.5%以上后再进行作业;4、现场安全警示隔离、悬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制定落实应急防护措施、设专人监护;5、作业人员穿戴工作服、配戴防护口罩、现场配置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经现场培训合格后作业;6、有限空间内照明电源使用36伏安全电压;7、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腰部系好安全绳索,交监护人控制,一旦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监护人立即将受伤人员拽出,如无法拽出要立即穿戴好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迅速将伤者救出,采用人工呼吸先期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8、如发生触电事故监护人迅速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立即将受伤人员拽出,如无法拽出要立即穿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迅速将伤者救出,如触电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使伤者就近卧于硬板上或地上,采用人工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现场急救。
9、迅速拨打医疗急救电话送医并向总经理汇报。
10、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条款:受限空间作业实施危险告知、条件准入,条件具备作业,不告知、条件不具备不作业。
三、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危害: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能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硫化氢:如清理、疏通下水道、化粪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一氧化碳: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破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气体泄漏等。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安全是重中之重。
大家都知道,有限空间就像一个封闭的箱子,里面可能藏着很多危险。
比如,氧气不足、毒气积聚,甚至是设备故障。
我们必须对这些潜在风险有清晰的认识。
工作前的准备很重要,大家都要有安全意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与特征1.1 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那些进入后不容易逃脱的地方。
比如,地下管道、储罐、船舱等。
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这些地方风险极高。
空间狭小,空气流通差,稍不注意就可能出事。
1.2 有限空间的特征这些地方通常有几大特征:空间小、进出不便、环境复杂。
大家想象一下,进入一个密闭的地方,里面的空气可能不是很好,氧气浓度低,甚至会有有毒气体。
这种环境下,必须特别小心。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2.1 氧气不足在有限空间里,氧气是个大问题。
氧气不足,人的意识模糊,甚至失去知觉。
想象一下,四周都是封闭的墙壁,你的呼吸越来越困难,心脏也开始加速。
这种体验,绝对让人毛骨悚然。
2.2 有毒气体有限空间里,常常会有各种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有时候是看不见的,有时候是无味的。
比如,氢气、二氧化碳等,悄无声息地来袭。
大家一定要注意,一旦闻到不对劲的气味,立刻撤离。
2.3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也是一个大隐患。
比如,通风设备出问题,空气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这种情况下,及时检查设备是关键。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设备突然停了,四周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
三、安全培训的重要性3.1 培训内容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安全培训不可忽视。
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危险、应急措施、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
3.2 应急预案大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
比如,遇到危险时如何快速撤离,如何使用呼吸器等。
这些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不能马虎。
提前演练,可以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不慌张。
四、结论有限空间作业虽是必要,但安全绝不能被忽视。
做好准备,了解风险,保持警觉,才能在这个看似平常的工作中,确保每个人的安全。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内容1. 认识有限空间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有限空间的事儿。
可能有人会想,有限空间这玩意儿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封闭、狭小的地方,比如地下管道、储罐、罐车,甚至是某些地下室。
想象一下你挤在一个小房间里,门窗都被锁上了,空间又窄又闷,这就是有限空间。
你要知道,这些地方虽然小巧,但危险可不小!2. 为什么有限空间那么危险你可能会问,有限空间有什么可怕的?嗯,问题在于这类空间不仅狭小,而且通风不好,空气不流通。
想象一下,如果这里面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气体浓度升高,你可就麻烦了。
而且这些地方常常藏着一些咱们平时看不到的危险,比如毒气、有害气体或者缺氧。
也就是俗话说的,“人命关天”,所以我们得特别小心。
2.1 气体泄漏说到危险,气体泄漏绝对是个大问题。
你知道的,有时候我们在工厂、仓库里干活,这些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气体泄漏。
一旦发生泄漏,气体迅速扩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就会下降,容易让人窒息。
这就像是你突然被堵在一个没有新鲜空气的小房间里,没几分钟你可能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有生命危险。
我们得时刻关注气体的泄漏情况,及时通风,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2.2 缺氧和有毒气体再说说缺氧的问题。
有限空间里氧气少,咱们的身体就没法正常运转。
你有没有过在狭小地方待久了,感觉头晕脑胀,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这种情况下,身体里的氧气被消耗得很快,很可能会让你一阵儿晕眩,严重的甚至可能会昏倒。
而有毒气体的话,就更麻烦了。
有些气体虽然不一定能看见,但它们会慢慢侵蚀你的健康,导致各种病症,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威胁到生命。
3. 安全措施和应对方法哎,听了这些是不是觉得有限空间有点吓人?不过别担心,只要我们知道怎么做,就能大大降低危险。
首先,进入有限空间之前,一定要做好检查。
检查这些地方的通风状况,看看空气是否流通,气体浓度是否正常。
就像你在吃饭前得检查菜肴是否安全一样,进有限空间之前的检查可是绝对不能少的。
3.1 使用安全设备接着,咱们还得配备好安全设备。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内容1. 为什么有限空间安全这么重要?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有限空间的安全。
说到有限空间,你可能会想到那些狭窄得像口袋一样的小地方,比如地下管道、密闭的仓库,甚至是那些没开窗的机房。
哎呀,这些地方虽小,却隐含着大危险!所以,了解如何在这些地方保持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2. 什么是有限空间?2.1 定义与特点有限空间,听名字就知道,这里地方很有限。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入口狭窄、通风不良、可能有有害气体的地方。
你别小看这些地方,虽然面积小,但风险大。
比如说,有的地方可能会积累有毒气体,有的地方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氧气,让你像游泳时呛水一样憋得慌。
记住,有限空间就像是个看不见的陷阱,不小心的话,可能会让人措手不及。
2.2 常见的有限空间实例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这有限空间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来,举几个例子给你们解解馋。
地下管道,哎呀,那个地方真是狭窄得让人喘不过气。
还有那些深井,深得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让人有种掉进去永远也找不到出口的感觉。
再比如,某些仓库,进去之前,你得先看一下有没有足够的空气流通,不然进去后像个被捂在棉花里的人一样难受。
总之,凡是有这些特点的地方,咱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3. 如何保障有限空间的安全?3.1 安全检查要做到位安全检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无聊?但说真的,这一步可是保护你自己和他人安全的关键。
检查之前,先了解一下那个有限空间里面会有些什么危险。
这包括有毒气体、低氧环境、甚至是可能的火源。
就像你去做饭之前要先检查冰箱一样,了解清楚才不会烹饪出不希望看到的“意外”。
安全检查可不是走过场,必须要认真细致,特别是那些你看似普通的地方,可能隐藏的危险反而更多。
3.2 佩戴必要的保护装备说到保护装备,这就像你上战场之前穿盔甲一样重要。
有限空间里,常见的保护装备有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等。
呼吸器,别小看了这个小东西,它可是你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生存的“救命稻草”。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目录CONTENTS•有限空间定义与特性•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理•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意识与行为规范01有限空间定义与特性0102有限空间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污水井、管道、储罐、地下室、隧道、发酵池、化粪池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或多人作业的空间。
溺等。
度较大。
02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氧气不足的情况,导致人员窒息。
氧气不足有毒气体气体爆炸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对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过高,可能引发爆炸事故。
030201气体危害有限空间通常空间狭小,可能限制人员行动和救援。
空间狭小有限空间内温度变化可能较大,影响人员舒适度和安全。
温度变化有限空间内湿度过高可能导致人员呼吸困难和健康问题。
湿度过高物理危害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人员健康造成威胁。
生物危害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的风险,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机械危害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辐射源,对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辐射危害其他危害0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安全制度与责任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安全培训与教育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定期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考核,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合格的安全素质和操作能力。
安全防护设备与器材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实际情况,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设备与器材,如空气呼吸器、氧气检测仪、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确保安全防护设备与器材的质量合格、功能完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
04有限空间事故应急处理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资料2.在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检测,确认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可进行作业;3.检测应包括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等方面;4.检测应由专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知作业人员。
二)通风1.通风是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2.通风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3.通风设备应正常运行,通风时间应足够,通风量应符合要求;4.通风口应设置在有限空间进出口附近,以保证通风效果。
三)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防护服、安全带等;2.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备通讯设备,以便及时联系外界;3.作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有限空间作业技能,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
四)应急预案1.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流程和应急措施;2.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3.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四、结语有限空间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同时,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安全。
2.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以及有毒气体浓度值进行检测。
最低限度应检测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和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mg/m3)。
3.在未经过检测合格的情况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4.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5.在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并记录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信息。
二)危害评估1.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2.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3.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2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和GBZ2.1-2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培训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安全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更关乎到大家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
有限空间,像是封闭的罐子、管道或者地下室,听起来并不危险,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确保大家都能平安无事。
一、有限空间的定义1.1 什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指的是那种通风不良、进出不便的地方。
比如那些密闭的储罐、混凝土井坑,甚至是一些不常用的地下室。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黑乎乎的小房间,四周都没有窗户,空气流通紧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限空间。
它们虽然小,但问题可不少!里边可能聚集有毒气体,缺氧,甚至还有其他各种风险。
一定要小心为妙。
1.2 为什么有限空间存在危险?一说到危险,大家可能会疑惑,有限空间不也就是一个空间吗,怎么会有那么多问题呢?其实啊,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可能非常糟糕。
像一些化学物质挥发后,可能就会在小空间里聚集。
你想想,空气不流通,再加上缺氧,后果可不堪设想。
而且,有限空间里一般也没有足够的光线,视野受限,做事容易出错。
这些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二、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2.1 评估风险说到准备,大家一定得做到位。
首先得对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
要认真考虑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相关设备的状况。
这一步可得仔细点,别心浮气躁。
比如,使用气体检测仪,确保空气里没有可怕的气体。
同时也要检查设备是否靠谱,确保安全。
2.2 制定安全计划搞清楚风险后,制订一个详细的安全计划是极其重要的。
安全计划就像一张地图,让我们知道该怎么走。
计划里需要包括进入和撤出的步骤、应急措施、用什么设备,甚至谁负责什么。
这种事情可千万不能马虎,制定好计划后,还要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
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才能保护好自己和队友。
2.3 个人防护装备别小看个人防护装备,好的装备可以拯救一条命。
进有限空间作业时,一定要穿戴好安全帽、护目镜、手套以及适合的防护服。
什么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俗一点讲,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的分类有哪些?第一类是密闭或半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在有限空间的作业都称为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有哪些危险性?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中毒。
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窒息。
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息,常见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引起的氧气缺乏。
爆炸。
有限空间内聚集的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其浓度一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就会引起火灾、爆炸。
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的66条安全管理知识1.2014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五必须五严禁”内容:一是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是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三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四是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五是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安全培训资料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
安全教育常识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一)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三)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
1.一是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二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三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一)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内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比较常见的有:
1.硫化氢。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粪便池、窑井、污水池、地窖等作业容易产生硫化氢。
2.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设、道路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煤气渗透到有限空间内或附近民居内,造成一氧化碳积聚,以及在设备检修时,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
3.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防腐涂层作业时,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的挥发,造成有毒物质的浓度逐步增高等。
(二)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1.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矿井、地窖、船舱、冷库等场所内部,二氧化碳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2.惰性气体。
工业上常用惰性气体对反应釜、贮罐、钢瓶等
容器进行冲洗,容器内残留的惰性气体过多,当工人进入时,容易发生单纯性缺氧或窒息。
氮气、甲烷、丙烷也可导致缺氧或窒息。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
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点击等。
—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一)检测
1.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通风、后作业”的原则;
2.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 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20mg/m3 );
3.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4.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
5.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
(二)危害评估
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
2.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3.危害评估应依据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三)通风
¥
a)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
b)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四)防护设备
1.应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3.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
(五)呼吸防护用品
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
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2.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六)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1.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2.应急通讯报警器材;
:
3.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4.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5.应急照明设备;
6.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
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
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氧气含量应
在18%以上,%以下。
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
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
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
技术操作规程。
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36伏以下的安全灯,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
护器。
5.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
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
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
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
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
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
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
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
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
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4.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15.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反应塔、储罐、锅炉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
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
16.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
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
17.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
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场所。
有限空间安全知识(三)
人员防护及应急救援
1、有限空间含有易被眼睛或皮肤吸收,或可吸入肺部
等的危险物质时,进入有限空间必须穿戴封闭式防护服。
2、在对有限空间进行初次气体检测或不确定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时,进入者必须穿戴正压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
3、有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如配置应急氧气袋(2-3L)2个,一旦人员出现窒息、中毒现象,可以及时输氧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4、当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不得强行作业。
5、发生事故应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有效、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
6、应急救援器材应放置在作业现场,保障应急救援要求。
7、急救药品应完好、有效,应急箱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
紧急情况下,按以下的优先顺序采取救援:
1、进入者采取自救。
2、救援者应在空间外部对进入者进行施救。
3、救援者进入有限空间对进入者进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