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2T13:27:31.3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张静贤

[导读] 研究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甘肃省红十字会黄河医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给予观察组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方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素(FSH)、孕激素(P)等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激素水平差异不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92%)由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4.08%)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率(15.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放保守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降低激素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活血化瘀方;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肿瘤之一,是由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而成,多发生与育龄期女性,且发病率较高,大多数为良性[1]。该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多于肌层细胞突变有关,临床表现有腹痛、经期延长、腰痛、经量异常增多等,对女性生育能力与健康都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与西药治疗,但是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手术治疗对生殖器官的损伤也较大,因此,现在有研究表明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子宫肌瘤,能够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手术带来的风险,且临床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妇科收治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每例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2],并根据临床各项检查均已确诊。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在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4±3.29)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41±0.92)年;肿瘤体积均在89~400mm2之间。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在23~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62±3.5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71±0.85)年;肿瘤体积均在99~410mm2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肿瘤体积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单纯的西药治疗,口服米非司酮0.5片,一天一次,连续服用两个月。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活血化瘀方保守治疗,方剂组成为:桃仁8g、红花8g、丹皮8g、香附10g、薏苡仁25g、茯苓10g、赤芍8g、桂枝10g、枳壳8g、鸡血藤10g、当归8g、淫羊藿15g、台乌10g。将上述中药用水煎服,每日三次,一天一剂,连续服用两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素(FSH)、孕激素(P)等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月经量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临床疗效指标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退,肿瘤体积完全消失;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退,肿瘤体积经过检查减小50%以上,并得到有效控制;

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退,肿瘤体积经过检查减小25%以上,能够得到控制;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消退,肿瘤体积经过检查没有减小,且更加严重。[3]

整体治疗效果=(痊愈+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统计,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当P<0.05时,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激素水平差异不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与治疗之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一。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中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16篇文章,活血化瘀中药共使用216次。主要的药理作用多集中于改善微循环、抗血栓、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涉及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 祖国传统医药学研究非常重视人体的气、血以及津液的运行情况[1],气停滞不行即为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即为痰湿;血停滞不行即为血瘀。中医学中血瘀证一般是指由于火热、寒凝、气滞以及气虚等因素引起的血瘀致血行不畅。随着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肿瘤、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等药理作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所涉及现代医学包括:血液、内分泌、泌尿、循环、消化以及呼吸等多系统,临床治疗效果理想。现选择近几年临床对活血化瘀中药有关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2013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简称CNKI)内有关活血化瘀中药的研究资料,针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回顾分析。 1.2方法 把CNKI作为主库,检索年限设为2008-2013年,然后输入题目、关键词、主题词等分别检索活血化瘀中药研究方面的文章并逐一下载。把《中国药典》、《中药学》以及《中华本草》作为参考规范[2],针对针对活血化瘀药物对疾病治疗的作用及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主要药理作用。 2结果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类有复方丹参片、心可舒片、血塞通片、地奥心血康、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山海丹胶囊、金泽冠心胶囊、川芎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等;复方丹参滴丸及速效救心丸兼具温通与活血化瘀双重作用。 1.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功能主治: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用于预防:长期服用可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其作用优于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扩张心脑血管,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用于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2.血府逐瘀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适应症状: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3.通心络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4.乐脉冲剂,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本品行气活血,解郁化瘀,养血通脉。 5.海王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或银杏叶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脑梗塞见上述症候者。 6.愈风宁心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功效主治】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等症。【药理作用】主要有降压增加脑及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微循环解痉等作用。【注意事项】该品性凉,胃寒者慎用。

中医内科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医内科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100例由于气虚血瘀导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种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肺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方法,观察组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为73.3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慢性心肺病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60.00%。可见三种疾病中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活血化瘀疗法对多种内科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应用范围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中医;活血化瘀;内科 活血化瘀疗法在中醫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从中医角度来看,许多内科疾病都是由气滞血瘀造成的,例如胃病、心脏病、妇科疾病、肺心病等等,西医理论对这些疾病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灶。中医认为,瘀是导致这些疾病的内在原因,瘀的存在使得人体气血不通畅,久而久之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要想彻底扭转病情,就必须使用活血化瘀疗法。笔者临床过程中做过一些研究,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4年12月,选择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100例由于气虚血瘀导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3岁。病种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心肺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冠心病20例,慢性心肺病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详细检查,确定其符合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对三种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慢性心肺病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各种疾病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治疗组:生黄芪30g,西洋参10g,党参20g,桃仁6g,红花10g,柴胡12g,木香6g,白岌9g,川芍6g,三七粉2g(冲服),鸡内金15g,当归15g,陈皮15g,黄连3g[1]。每天早晚温服,1剂/d,150ml/次。总疗程12w。对照组:使用胃复春片和三联疗法,总疗程12w。 1.2.2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治疗组:当归12g,生地14g,桃仁12g,红花12g,枳壳12g,川芎12g,赤芍12g,柴胡14g,甘草6g,桔梗10g,川牛膝12g,补骨脂14g,玄胡12g[2]。2次/d,水煎服用该药。15d为1个疗程,一共服满2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概述 一、中医传统理化 定义:活血化瘀药是指具有疏通血脉、祛除瘀血作用,用以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功效:疏通血脉、祛除瘀血。 适应证:血瘀证。 按作用程度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类药系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鸡血藤、赤芍等;活血类药系指有作用者,包括川芎、蒲黄、红花、牛膝、延胡索等;破血类药系指有破血消瘀、攻坚作用者,包括水蛭、桃仁、土鳖虫等。 二、血瘀证的本质 1、按中医的认识,血行应“如水之流”,“行有经纪”,如血行失去了“如水之流”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凝而不流”或“血泣则不通”或失去了其“行有经纪”的正常之度,而变为“血不归经”或“离经之血”都属于血瘀证。在临床上主要是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活血化瘀就是使血行失度恢复正常。 中医学认识:血在脉中循行,正常之度时或如水之流,或行有经纪,当血瘀时或血凝而不流,血泣则不通,或血不归经,离经之血。称为血瘀证。 现代认识:研究表明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液流变学异常 血液流变学是一专门研究血液和其组成成分流动变形规律的科学。 血瘀证患者常有“浓、粘、凝、聚”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浓度增高。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及血浆粘度增加。 凝:指血液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由于此种种变化,故血瘀证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2)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循环。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中药药理学:活血化瘀药(1)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近年来,对于血瘀的实质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比较一致的认识是:血瘀证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血液流变学异常。血瘀证的临床表现各异,涉及病种很多,但一般均有血液“浓、粘、凝、聚”的倾向。浓,指血液的浓度增高,表现为血球压积增加,血浆蛋白、血脂等浓度增高等。粘,指血液粘稠,表现为全血和血浆比粘度增加。凝,指血液的凝固性增加,表现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速度加快。聚,指血细胞聚集性增加,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中电泳缓慢,血小板对各种因素(如二磷酸腺苷等)诱导的凝集性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故血瘀患者血液运行不畅,易致血栓形成、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微循环一般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间的微血管血液循环。祖国医学早有“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现代研究表明,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如微血流缓慢和瘀滞,甚至血管内凝血,微血管变形(管襻扭曲、畸形、顶端扩张等):微血管周围渗血和出血;微血管缩窄或闭塞等。 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瘀患者大多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某个器官或部位的循环障碍,血管狭窄或闭塞,血流量降低,如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障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瘀患者肢体循环障碍;缺血性中风的血瘀患者脑循环障碍;慢性肝炎的血瘀患者肝循环障碍。有些血瘀患者还表现心功能异常,如冠心病、红斑狼疮、视网膜中央动静脉栓塞等的血瘀患者都有心脏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等异常。 除上述三种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外,血瘀证同机体免疫功能异常,纤维组织代谢障碍等可能也有一定关系。 活血化瘀药的药理可归纳如下: (1)改善血流动力学: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的作用。22种活血化瘀药对狗股动脉血流量和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见它们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和降低血管阻力,除苏木外,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别。 各个活血化瘀药,扩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种活血化瘀药对股动

腰椎间盘退变疼痛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得

腰椎间盘退变疼痛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得 发表时间:2015-05-07T11:56:22.66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强[导读]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疼痛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疗法。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李强 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河南嵩县 471400 【摘要】目的治疗腰椎间盘退变腰痛。方法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选用活血化瘀、逐瘀解痉。通经止痛、温通血脉、搜风祛湿、补气养血等药物。清除腰椎间盘退变的失活组织及异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结果辩证准确,切中病机,效果明显。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腰椎间盘退变疼痛在某些方面优于其他疗法。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腰痛;中医活血化瘀【中图分类号】R71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18-01 腰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成人到30 岁以后,椎间盘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髓核的粘多糖蛋白复合体开始减少,趋向胶原化。其水分含量不断下降,从而引起髓核体积的皱缩。纤维环玻璃样变,韧性丧失,产生不同薄弱环节,致椎间盘弹性,膨胀性减弱,髓核体积缩小,椎间盘变窄,纤维环松弛变扁,在重力增加载荷作用下纤维环向周围膨隆---即椎间盘膨出;纤维环脆性增加,其薄弱处发生断裂或裂隙,若反复损伤或压缩负荷力加大,髓核通过裂隙疝出内层纤维环,外层纤维环完好,推挤着部分纤维环凸向椎间盘轮廓之外---称椎间盘突出;当纤维环全层发生破裂,髓核或部分纤维环及软骨板一起疝入椎管内---即椎间盘脱出。 活血化瘀可用于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症的不同阶段,但疾病不同的阶段,所选取的药物和用量应有别。初发急性期,常选用小剂量的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温通血脉。病情相对缓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腰痛日久,屡次复发,可活血化瘀配合搜风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莪术,水蛭,全蝎,蜈蚣等。 病案1 王某,男,45 岁,农民。2009 年10 月5 日初诊。腰痛,迄今7 月,起因已忘却。检阅前服药方,有主发散风湿者,有主温补肾阳者,无效果。目前,腰痛时轻时重,轻则酸楚沉痛,重则状如锥刺,不敢仰卧,大便经常干燥。脉象沉涩,舌苔白薄,质暗有瘀血点。 辩证治疗:“腰为肾之府”,痛如椎刺,不可仰俯,是为血瘀腰痛之侯。脉来沉涩,舌有瘀斑,皆属血虚有瘀之象。发散风湿,耗散津液,反助血瘀益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补之足以为害也。今遵王清任身痛逐瘀汤合张寿甫活络效灵丹,复方调治。 处方:当归12 克,桃仁9 克,红花6 克,赤芍9 克,乳香,没药各6 克,丹参25 克,生地18 克,怀牛夕12 克,生大黄9 克,水煎服。 10 月8 日二诊:上方连服3 剂,腰痛非但不减反而痛甚,惟大便转润,其色黑褐,脉仍沉涩。便润色褐,腰痛甚,是血活瘀化之兆。以待瘀化络通,自获效果。 10 月15 日三诊:上方连服6 剂,腰痛十去六七,俯仰较前灵活,大便变黄。上方既效,继予原方三剂。 10 月18 日四诊:继服上方3 剂,腰已不痛,惟腰间尚感酸楚,仍以原方加减。 处方;当归12 克,丹参18 克,骨碎补9 克,狗脊12 克,川断18 克,炒杜仲12 克,桑寄生18 克,鸡血藤25 克,怀牛夕12 克,水煎服。 患者又服6 剂,诸症均愈。 病案2 吴某,女,58 岁,农民,2011 年2 月24 日初诊。腰痛,发生于24 年前产后受冷之后,多年来时常发作,病情有增无减,夜间比白天为剧。此次发作已5 天,疼痛难忍,转动困难,经牵引、推拿、按摩、服用西药抗风湿止痛药,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外观痛苦,面色灰暗,体型偏胖,腰背前弯,难易挺直,转动亦难,坐下切脉后,难易站起。懒言声微。舌质暗红,脉沉弦,手末冰冷。证属产后着寒,血瘀腰痛。治于行血袪瘀,兼解风湿。处方:白芍25 克、桂枝12 克、当归15 克、鸡血藤15 克、没药9 克、莪术9 克、水蛭6 克、全蝎6克、蜈蚣2 条,甘草6 克。服三剂。 2 月27 日二诊,腰部疼痛基本解除,腰已能挺直转动,呈喜悦外观,惟腰腿酸软无力。前方加黄芪30 克、川牛夕20 克,6 剂调理而愈。 按“腰为肾之府”与生育关系密切,患者发病于产后血虚受冷,风湿之邪侵入肾经,血脉受其痹阻,故腰剧痛;夜间气血流行较缓慢,故夜比昼痛甚。本病主为血瘀兼挟风湿,故治以活血化瘀,逐瘀痛络为重点,兼搜风除湿,解痉止痛。当归、白芍、鸡血藤、桂枝补血活血、温通血脉为主药;没药、莪术、水蛭行血消瘀、通经止痛;全蝎。蜈蚣祛风除湿、逐瘀解痉;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药中病机,剧痛重疾,顿得祛除。后期气虚血瘀,加入黄芪、牛夕补气和血。扶正祛邪。体会:腰椎间盘退变疼痛是神经受直接机械性损害,钝性压迫,继发“无菌性炎症”。其病理改变无非是循环改变,渗出,组织变性,细胞侵润和粘连形成。清除失活和坏死组织,清除血瘀或异物,无疑是有效的措施。中医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清除失活、坏死组织,改变组织变性,缓解组织粘连。“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运用中医理论,辩证准确,用药合理,确能收到明显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的病理改变,药理机制确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活血化瘀中药学上划分为四类

活血化瘀中药 活血止痛药: 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等 主要治疗血瘀气滞痛证 温经散寒的常用药物 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等.活血花瘀的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赤芍.水蛭. 活血止痛散:本品为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土鳖虫、自然铜(煅)。 本品为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5克,一日2次。 活血通经止痛散跌损 【处方】三棱、莪术、黄柏、黄连、青皮、赤芍、紫苏、香附、柴胡、乳香、红花、苏木、菖蒲、千里马。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冲心,气紧急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名称:安息香 类别:开窍药 药用部位:干燥树脂 药材性状:本品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 在夏、秋季割胶。收集的液体树脂放阴凉处,自然干燥。 性味归经:平;辛、苦;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开窍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心腹疼痛,产后血虚,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1.5g;或入丸、散。 丹参、三七禁忌:气虚不足、阴虚火旺者慎服。 (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等 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苏木,骨补碎,血竭等 主要治疗骨折损伤,瘀肿疼痛 (4)活血逐瘀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止痛活血化瘀中药药方大全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有哪些,什么中药活血化瘀,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养生网就这个问题咨询了中医养生活血化瘀方面的专家,今天主要为大家讲解活血化瘀中药和活血化瘀的食物。 活血化瘀的中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材,中医主要用于治疗血瘀证。按活血化瘀中药作用特点不同,可分为养血活血中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中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中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中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等。 惊蛰怎么养生惊蛰吃什么 惊蛰节气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要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那么惊蛰从养生角度来说吃什么好呢,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春笋、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辟谷是什么意思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惊蛰节气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表现: 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湿体质人的明显特征。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1.环境调摄 在阴雨季节,避免湿邪侵袭;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里。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2.饮食调节 应该多吃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包菜、蚕豆、洋葱、紫菜、海蜇、荸荠、白果、枇杷、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饮料、酒类之品,且每餐不宜过饱。 痰湿体质的养生方法3.体育锻炼 痰湿之人,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散步、慢跑、各种舞蹈、球类等活动,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松弛的皮肤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养生小贴士 无论你属于何种体质的人,只要坚持有目的的保健养生,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延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的人。 惊蛰节气血瘀体质的养生方法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162455)

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临床运用 一、活血化瘀药的定义及主治范围 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而性温,辛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降,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物善于走散通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并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行失畅、瘀血阻滞之证。 (一)瘀血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瘀血,是血运失常,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它既包括积存于体内的离经之血,也包括血行不畅,留滞于经脉及脏腑中的血液。 1. 瘀血的形成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于血脉,使经脉拘急挛缩,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2. 瘀血致病的特点 (1) 疼痛:瘀血停积于经脉或脏腑组织中,致气血运行受阻而不通,不通则痛。瘀血引起的疼痛,以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痛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征。 (2) 出血:瘀血形成后,可阻滞于脉中,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造成出血。古人有“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之说。瘀血造成的出血,以血色暗红、紫黑或夹有血块为特征。 (3) 肿块:外伤肌肤造成的瘀血,多表现为局部青紫肿胀;瘀血在体内积久不散者,则多表现为癥积,按之固定不移。 (4) 皮肤粘膜青紫:常见唇舌紫暗,有瘀斑瘀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等,为血瘀局部,或瘀血阻滞,气血不得流通,局部失养所致。 (5) 舌脉之变化:舌质紫或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

目前公认的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是:1986年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 注: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 现代认为多种疾病可纳入血瘀证范畴。 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各类脉管炎等; 神经精神系统:脑中风,脑外伤,慢性头痛,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疾病,精神分裂症; 血液系统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癜,再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高粘血症等; 消化系统:溃疡病,胃炎,消化道出血,慢性肝炎,肝纤维化;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原反应等;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血尿等; 免疫系统:硬皮病,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代谢系统:高脂血症,糖尿病神经血管并发症等; 结缔组织系统:灼伤及外伤性皮肤瘢痕,角膜瘢痕等;

《中药学》学习笔记:活血化瘀药之郁金

中药学》学习笔记:活血化瘀药之郁金 《药性论》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 et C.Ling 、姜黄C.longaL .、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S .G.Lee et C.F.Liang 或蓬莪术C.phaeocaulisVal .的块根。生用,或矾水炒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本草汇言》:郁金,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药也。其性轻扬,能散郁滞,顺逆气,上达高巅,善行下焦,心肺肝胃气血火痰郁遏不行者最验,故治胸胃膈痛,两胁胀满,肚腹攻疼,饮食不思等证。又治经脉逆行,吐血衄血,唾血血腥。此药能降气,气降则火降,而痰与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而归原矣。前人未达此理,乃谓止血生肌,错谬甚矣。 【功效与应用】 1.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胁、腹痛。本品味辛能散能行,既能活血祛瘀而止痛,又能行气解郁而达疏泄肝郁之效。善治肝病,临床常与丹参,柴胡、香附、木香等配伍同用。用于妇科,治妇女经行腹痛、乳胀,配柴胡、山栀等同用,如《傅青主女科》宣郁通经汤。用于内科,治胸胁疼痛,配丹参、延胡、杏仁等以疏肝宣肺,活血止痛;治胁下癥积,配鳖甲、莪术等以化瘀消癥。 2.化痰解郁开窍,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痰闭之证。本品辛散苦 泄,入心经,能解郁开窍,且其性寒,兼有清心之功。治湿温病湿浊蒙闭心

窍者,配菖蒲、山栀等。治癫狂、癫痫痰火蒙心者,配白矾,如白金丸。 3.利胆退黄,用于肝胆湿热证。本品性寒入肝胆经,能清热利胆退黄。治肝胆湿热黄疸,配茵陈、山栀等;若湿热煎熬成石之胆石症,常配金钱草等以利胆排石。 4.清热凉血,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及妇女倒经等出血证。本品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常配生地、丹皮、山栀、牛膝等同用。 【处方用名】川郁金、广郁金(为姜黄、广西莪朮或莪朮的块根,长于行气解郁)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郁金,以功效为名,则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郁。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调经,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衄。至于黄疸之症,用之能利胆退黄,配合应用,亦有一定功效也。香附与郁金皆能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临床上每每配伍,而香附药性偏温,止痛之力较佳;郁金性偏寒凉,止痛之力较缓,且能化痰湿、凉血热、利胆退黄也。 【方剂举例】 白金丸(《医方考》)郁金、白矾。治失心癫狂。 治心悬急懊痛:郁金半两,黄芩一两,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一两,大腹皮一两(锉)。上药,细锉和匀。每服一分,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熬服。(《圣惠方》郁金饮子) 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忍者:附子(炮)、郁金、干

老中医教你活血化淤的方法

老中医教你5种方法活血化淤 15克,绿豆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先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洗净的海带、绿豆、甜杏仁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至熟,去玫瑰花,加入红糖调味即成。每日食用1次,连续食用20天~30天。适宜粉刺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者。 补血健脑、活血化淤的红糖 。性平,味甘。具有润肺生津、和中益脾、补血健脑、活血化淤、强身健体等作用。但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忌食。 红糖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在每百克红糖中,含蛋白质0.4克,碳水化合物93.5克,钙90毫克,铁4毫克,维生素B2 0.09毫克,烟酸0.6毫克以及一定量的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锰、锌等营养物质。 红糖中所含的矿物质铁,是构成红血球的重要成分,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红糖中所含的葡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祖国医学认为,红糖具有补血、健脑、御寒、强身、

活血、化淤、生新等作用。主治胃寒脾虚等症,特别适宜产妇食用。 在吃红糖时,1次不要食用过多,最好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再食用,这样既可避免杂质入口,又可消毒,有利于消化吸收。 现为行经第1~2天或经前1~2天发生小腹疼痛,待经血排出流畅时,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且经血颜色暗,伴有血块。患者可取完整带核鲜山楂1000克,洗净后加入适量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烂熟,加入红糖250克,再熬煮10分钟,待其成为稀糊状即可。经前3~5天开始服用,每日早晚各食山楂泥30毫升,直至经后3天停止服用,此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即可见效。此法也适合月经不调、中医辨证为血淤者。 活血化瘀、养肝护肝的食品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调节人体血量分布;肝能调节情绪,分泌排泄胆汁,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养肝护肝22字法则 初春寒冷干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初春时节,寒气较盛,少量饮酒有利于通经、活血、化

活血化瘀的中药

活血化瘀的中药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药》的内容,具体内容:活血化瘀是一个中医方面的名词,指的就是那些服用之后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功效的药材。常见的有很多,例如当归、红花、益母草以及桃仁等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女性方,希望能帮到...活血化瘀是一个中医方面的名词,指的就是那些服用之后能够疏通身体中的血脉,去除淤积血瘀功效的药材。常见的有很多,例如当归、红花、益母草以及桃仁等等。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女性方,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当归 中医方面认为当归性温,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活血以及补血的作用,另外女性出现月经不调或者是痛经的情况服用当归也能够很好的缓解。除此之外,当归还具有降低血脂以及血压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扩张周血管的大小,增加冠脉中的血流量,对于一些心律失常的情况有着很好的疗效。第二: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调节月经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压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够很好的扩张身体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还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第三:赤芍 赤芍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凉血止痛的作用,另外服用赤芍之后能很好的增强身体中的冠脉血流量以及输出量,对于体内的微循环调节作用也

非常的非常不错。如果出现了中毒、惊厥、疼痛等情况,服用赤芍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一般情况下赤芍的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15克之前,千万不能够超量服用。 第四:丹皮 丹皮也具有很好的活血祛瘀以及凉血等作用,进入身体之后能够很好的降低毛细血管的黏稠性,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抑制体内血小板的淤积,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另外,日常服用丹皮还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另外抗菌、止血还有解热、镇痛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五:丹参 丹参也具有很好高的养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很好的调整心率情况,并且增加冠脉血流量。除此之外还能够抗变态反应,对于身体非常的有好处。 第六:红花 红花具有很好的止痛祛瘀以及活血通经的功效,服用之后能够有效的减慢心率,同时增加血液流量,并且对于血小板的凝集情况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使用量应该控制在3克到10克之间。 第七:山楂 山楂不仅仅只有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消食作用,同时他活血化瘀的作用也是非常不错的。服用山楂能够很好的降低血压以及血凝,除此之外抗菌、镇静以及强心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山楂服用千万不能够过量服用,否则对于身体也是没有好处的。 第八:川穹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成本-效果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17T14:33:51.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3期作者:金明吴力强 [导读]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 【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片的经济学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依据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合适的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其成本-效果比率。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A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97,高于B组的2.28。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血瘀证的疗效与中药饮片相当,而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药配方颗粒所需的治疗费用更高,但其冲服更为方便,故中药配方颗粒适合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患者应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活血化瘀类;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成本-效果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210-02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其在目前疾病治疗中仍有效。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往的中药饮片煎煮流程较为复杂,大部分年轻人均不会选择中药煎煮,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低。近年,由于中药提纯工艺以及炮制工艺的发展,中药配方颗粒应运而生,患者只需用开水冲泡颗粒制剂即可服用,简单方便。但这同样引发了许多患者的争议,中药配方颗粒的疗效与费用是否与传统的中药饮片相似?为此,本研究以活血化瘀药为例子,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形态中药的成本-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8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肾科以及门诊等科室收治的中医辩证为血瘀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选用药物剂型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0例患者采用中药配方颗粒进行治疗,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29~80岁,平均(59.20±5.16)岁;B 组30例患者则应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有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8.59±5.5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中医辩证为血瘀证,A组选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药方(1袋以10g为准):川芎2袋、丹参2袋、当归1袋、牛膝1袋、桃仁1袋、红花1袋、大黄1袋,配方颗粒均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每天1剂,开水冲服颗粒制剂后饮用,连服2周。B组接受中药饮片治疗,药方:川芎20g、丹参20g、当归10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大黄(后下)6g,饮片均购自苏州天灵有限公司,每日1剂,水煎煮,连服2周。 1.3 评定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两组的成本及效果。①治疗效果评价:显效:病患的临床症状较用药前比较基本消失或显著缓解;有效:病患的症状较用药前有好转;无效:用药前后病患的症状无改善。②成本确定:成本是指某一治疗方案治疗某病时所消耗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隐形成本[1]。因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难以计算,本次研究考虑病患支付的中药费用(直接成本),且为使研究结果有参考价值,本次统计的费用以2019年1月的标准价格来计算。成本-效果比=直接成本/治疗总有效率,该数值越少,说明该药物或治疗方案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所付出的治疗费用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所得的计量数据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χ2=0.218,P=0.640),见表1。

常用中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含义 凡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作用较峻烈者又称破血药。有的书说它通利血脉,消散瘀滞为主要功效,是把活血化瘀进一步细化,瘀血可以是血管方面的原因,可以使血液方面的原因,瘀血即可在血管、血脉内部,也可在血管、血脉外部。现在认为活血是作用,化瘀是效果,实质不一定。又分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活血消癥药。这个分节是不成熟的,困难的,是相对人为的,多数活血化瘀药,尤其是常用的典型的作用强的,放在哪一类都可以,疼痛的、外伤的、妇科病的瘀血证或腹内的癥瘕结块都可用,如丹参、郁金、川芎、红花、桃仁都是常用的,前面的大黄、牡丹皮、赤芍药这些也一样,通经、调经、消癥、疗伤都可以。只能在某一节就1-2味,如自然铜,只是活血疗伤,跌打损伤,续接筋骨。瘀血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要细化。要清楚某一各药放在某一节,其它的瘀血也可用。 二、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药均能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主治各种瘀血证。活血化瘀,变化的情况有三种,一是简化活血化瘀、消瘀血;二是变化动词,活可改形、化可改消、形、散,作用强的叫破血逐瘀;三是在活血化瘀的方面联系主要效果;长于止痛的叫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长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的叫活血通经或活血调经;长于治疗跌打损伤的叫活血疗伤;长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癥积叫活血消癥、活血化积,有的用于疼痛,用于活血消痈、活血消肿、活血通痹等等。主治就是瘀血证,在内外妇儿科都有,月经失调(经期延长、经量减少、经色加深兼有疼痛,经行腹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内科胸痹,瘀血阻滞心脉,现在主要是冠心病;骨伤科跌打损伤;外科疮痈等,临床表现瘀血一是疼痛,不通则痛,气无形不能结块,能结块者必有形的瘀和痰,癥瘕结块,很多都是瘀血,有的出血,经久不愈,淋漓不尽,甚至有瘀血块,另外疮痈的红肿疼痛、痹证的疼痛、顽固的失眠、皮肤的粗糙、皮肤甲错、面色黧黑、头发枯脆等都可与瘀血有关。 对活血祛瘀药,按其作用强度的不同常有不同的称谓。如“和血”、“和营”多指活血作用较弱,药力平和;“活血”、“化瘀”、“祛瘀”、“消瘀”较“和血”、“和营”作用强,然力量强度又不及“破血”、“破瘀”、“逐瘀”等功效。后者活血化瘀作用强,药力峻猛。当然,药物活血作用的强度是相对的,如剂量多少可改变其强度。由于本章药物数量较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今按其作用特点和主治的不同,相对地将其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及破血消癥药四类。 瘀血证可按瘀滞程度的不同,有血郁、血滞、血瘀、血结之分。由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活血化瘀药主治范围很广。如多种妇科瘀滞证(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心腹瘀血疼痛、癥瘕痞块、跌打损伤以及风湿痹证,痈肿疮疡等。活血化瘀药对上述病证,通过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作用而获得调经、通经、止痛、消癥、消肿、通痹等间接功效。某些活血化瘀药尚可活血通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性脉管炎等。 三、性能特点 药性无规律,偏温偏寒都有。前面学的多是偏寒,如大黄、赤芍药、牡丹皮、大血藤、败酱草。但这一章的都是偏温的,偏寒的只有郁金、丹参、益母草等。药味都辛,能行能散,真实滋味的苦,就引入了苦能破血,就是化瘀的意思,所以又标苦味,又有根据咸入血,又强调咸味,但最重要的是辛味。归经心主血脉,肝藏血,心主血脉和肝藏血的功能失调,尤其是肝,恶血不归于肝。 根据辛能行的五味理论,及寒凝是引起瘀血的重要原因的病理特点,活血化瘀药多为辛

中药学题库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 一、填空题: 1.川芎的功效是____ 2.延胡索的功效是____ 3.郁金的功效是____ 4. 姜黄的功效是____ 5.乳香的功效是____ 6.丹参的功效是____ 7.红花的功效是____ 8.桃仁的功效是____ 9.益母草的功效是____ 10.牛膝的功效是____ 11.鸡血藤的功效是____ 12.骨碎补的功效是____ 13.马钱子的功效是____ 14.莪术的功效是____ 15.穿山甲的功效是____ 16.活血化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四类。 17.具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的药物有____。 二、简答题: 1.川芎为何称为治头痛要药? 2.牛膝“引血下行”功效的主治病证有哪些? 3.比较桃仁与红花功效主治异同。 4.简述姜黄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三、论述题: 1.试述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 2.试述郁金与姜黄的功效和应用有何异同。 3.试述牛膝的性味、功效与应用。 4.试述丹参的功效及应用。 四、选择题: 1.具有行气解郁作用的药是:( ) A.川芎 B.丹参 C.桃仁 D.红花 2.治肝郁气滞,气血失调,胁肋疼痛,以何药为宜?( ) A.红花 B.川芎 C.桃仁 D.丹参 3.何药被誉为治头痛要药?( ) A.川芎 B.郁金 C.丹参 D.延胡索 4.下列哪项是川芎的功效?( ) A.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B.活血上止痛,消肿 生肌 C.活血行气,止痛 D.破血祛瘀,行气止 痛

5.治疗肝经有热,经前腹痛,宜选用:( ) A.川芎 B.郁金 C.乳香 D.莪术 6.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是何药的功效?( ) A.川芎 B.乳香 C.丹参 D.郁金 7.下列哪项一般不宜使用川芎?( )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 D.阴虚阳亢头痛 8.疮疡溃破久不收口,何药常与没药研末外敷?( ) A.川芎 B.乳香 C.延胡索 D.丹参 9.何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身体各部位多种疼痛?( ) A.延胡索 B.桃仁 C.益母草 D.水蛭 10.治疗湿温病,湿浊蒙蔽清窍,胸脘痞闷,神志不清,宜选:( ) A.红花 B.郁金 C.川芎 D.虎杖 11.治疗肝郁化热,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宜选:( ) A.川芎 B.郁金 C.益母草 D.丹参 12.何药有利胆退黄作用?( ) A.川芎 B.郁金 C.延胡索 D.乳香 13.下列哪项是姜黄的功效?( ) A.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D.活血祛瘀,利尿消 肿 14.何药能行气血、通络止痛,善治风湿臂痛?( ) A.姜黄 B.郁金 C.丹参 D.没药 15.下列哪项是莪术与三棱的共同功效?( ) A.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B.活血止痛,消肿生 肌 C.活血祛瘀,祛风止 痛 D.行血补血,舒筋活 络 16.下列何药善于消癥散结?( ) A.莪术 B.乳香 C.川芎 D.姜黄 17.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首选:( ) A.丹参 B.郁金 C.延胡索 D.益母草

最新活血化瘀中药方

日常活血化瘀中药方案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温经通络散寒化淤,.驱散阴寒凝滞之邪,使经脉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热之” ,“血得温则行”之义。寒为阴邪,最能收引经脉,凝滞气血而导致气血淤滞。这里的寒凝包括两个方面: 1、是外寒客络,阳气受困; 2、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生。 在临床应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则时,应当分清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和补阳益火活血化淤之 法。 常用药物: 1、温经通阳如桂枝、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炮姜等;补阳壮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芦巴、仙茅等; 2、活血化淤常选性温的川芎、当归、红花、乳香、五灵脂、骨碎补、天仙藤、急性子、川续断等。 方剂举例: 1、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右归饮合桃红四物汤等。 适应证: 1、温经通阳活血化淤运用于外寒客于脉络之血淤症,主要表现除有血淤表现外,另见局部苍白、发凉、疼痛得热则缓,舌淡或紫,苔白润,脉沉细或沉紧。常见于动脉的闭塞、狭窄、或痉挛性疾病,此类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状为主。 2、补阳益火活血化淤法运用于除有上述表现外尚有腹胀便溏,腰膝发冷,小便频数或不利,阳痿遗精,脉沉细等,常见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后期,由于内外之寒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临床表现错杂,应分清主次,辨证论治,酌情配伍用药。

二、祛湿活血化淤 即用燥湿或渗湿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祛除湿邪,促使血活淤化。湿为阴邪,其 性黏滞,易阻气机而致脉络阻滞而血淤。湿邪有外侵或内生之分,病理过程中又有寒化和热化之别;且与脾之运化,肾之温煦有密切的关系。从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来看,外湿多从热化,所以具体应用祛湿活血化淤时,又要区分清热利湿,健脾温肾利湿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 1、清热利湿,如赤茯苓、车前子、淡竹叶、汉防己、泽泻等;健脾利湿,如茯苓、薏苡仁、苍术、白术、赤小豆等; 2、温肾化湿,如益智仁、肉桂、桂枝、乌药、威灵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渗利水湿 者, 3、性寒凉之益母草、马鞭草、虎杖、半枝莲、穿山龙、木通、落得打等, 4、性偏于温之泽兰、天仙藤等,性平之刘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剂举例: 1、五神汤,三妙丸加减,五苓散加减,苓桂术甘汤加减,萆?分清饮加减。 适应证: 1、清热利湿活血化淤法适用于湿热淤证,主要表现为除有血淤证象外,见患部肤红灼 热、水肿或疮面湿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 2、健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下肢水肿,全身倦怠,脘腹胀满,大便溏稀,舌苔白腻,脉濡缓等,见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栓形成恢复期。 3、温肾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肾虚湿淤证。主要表现为患肢水肿,肤冷,全身畏寒,舌 淡,苔白润或白腻,脉沉弱等。常见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期以及下肢静脉性疾病后期。由于内外湿互为,湿性重着,缠绵难祛,一所以临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 4、湿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湿同类而有异,治疗上还应选用祛痰之剂,如温化寒痰的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