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PPT
- 格式:ppt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43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资料A一、填空1、合流制排水系统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三类。
2、比流量分为长度比流量和面积比流量。
3、管网核算条件包括消防时、事故时、最大传输时。
4、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流量可能包括以下3种流量:本段流量、转输流量和集中流量。
5、排水管道平面图上,每一设计管段都应注明管段长度、设计管径和设计坡度。
6、雨水管道在街坊内部最小管径为200mm,在街道下最小管径为300mm7、给水管网布置的两种基本形式: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8、污水管道的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
9、雨水管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5m/s。
10、钢筋混凝土管口形式有承插式、企口式、平口式,顶管法施工中常用平口管。
11、总变化系数K Z是指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与_________污水量的比值。
12、城市规模越大,则污水的总变化系数越(填大或小)。
二、判断题1、巴甫洛夫斯基公式适用于较光滑的圆管满流紊流计算,主要用于给水管道水力计算。
(×)2、海曾-威廉公式适用于较光滑的圆管满流紊流计算,主要用于给水管道水力计算。
(√)3、曼宁公式适用于明渠、非满管流或较粗糙的管道水力计算(√)。
4、巴甫洛夫斯基公式适用于明渠、非满管流或较粗糙的管道水力计算(√)。
5、总变化系数Kz是指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6、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降雨深度。
(√)7、径流系数是降雨量和径流量的比值。
(×)8、排水系统中,既建有污水排水系统,又建有雨水排水系统,称为不完全分流制。
(×)9、相应于最小设计流速的坡度就是最小设计坡度。
(√)10、设计充满度是指排水管道中的管径与水深之比。
(×)11、在同一地区,相应于同一降雨历时的降雨,暴雨强度小的,其重现期较长。
(×)12、当在城市河流的桥、涵、闸附近设置雨水出水口时,应选其下游。
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
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给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水质标准:原水、给水、排放水质标准水输送压力方式:全重力给水、一级加压给水、二级加压给水、多级加压给水给水管网系统类型1.按水源的数目分类(1)单水源给水管网系统(2)多水源给水管网系统。
2按系统构成方式分类1)统一给水管网系统(2分区给水系统(3)安输水方式分类a 重力输水管网系统b压力输水管网系统排水体制:不同排除方式形成的排水系统。
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排水调节池:1可在系统事故时储存短时间排水量,以降低造成环境污染的危险2水量调节池能起到均和水质的作用3调节池可以中和酸碱,均化水质废水排放口:1岸边式排放口:具有较好的防止冲刷能力.2分散式排放口:使废水与接纳水体均匀混合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放在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管道系统内排放的排水系统。
又分为:1)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2)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城市用水量一般包括1居民生活用水量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3公共设施用水量4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量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最高日用水量Q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一天的用水量。
(2)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Qd/24,m3/h(3) 平均日用水量Qad:用水量最多一年内平均每天的用水量(4)最高时用水量Qh:用水量最多一年内,用水量最多一天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的用水量。
日变化系数等于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时变化系数等于最高日的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给排水工程规划任务:1确定给水排水系统的服务范围与建设规模;2确定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措施;3确定系统的组成与体系结构;4确定给水排水主要构筑物的位置;5确定给水排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与水质保证措施;6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和干管布置与定线;7确定废水的处置方案及其环境影响评价;8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技术经济比较给排水工程规划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和法规;2城镇及工业企业规划时应兼顾给水排水工程;3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要服从城镇发展规划;4合理确定远近期规划与建设范围(5)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环境(6)规划方案应尽可能的经济和高效城市用水量:分类估算法、单位面积法、人均综合指数法、年递增率法、线性回归法、生长曲线法给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给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主次明确,先搞好输水管渠与主干管布置,再布置一般管线与设施;3尽量缩短管线长度,节约工程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5保证供水具有适当的安全可靠性;6尽量减少拆迁,少占农田;7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8远近期结合,留有发展余地,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形式:树状网、环状网排水管网布置原则:1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布置排水管网,要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2先确定排水区域和排水体制,然后布置排水管网,应按从干管到支管的顺序布置3充分利用地形,采用重力流排除污水及雨水,并使管线最短、埋深最小;4协调好与其他管道、电缆和道路等工程的关系,考虑好与企业内部管网的衔接;5规划时要考虑到使管渠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方便;6远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发展,尽可能安排分期实施形式:平行式:地形坡度很大的城市、正交式: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具体丰富的布置形式有1正交式2截流式3平行式4分区式5分散式6环绕式窨井:排水管道的连接主要采用检查井和跌水井等连接井方式,统称为窨井污水管网布置的步骤:1划分排水区域和排水流域2干管布置与定线3支管布置与定线 污水支管布置形式1低边式2围坊式3穿坊式给水管网是压力流,排水管网是重力流水在圆管中的流态:层流,絮流,过度流,一般为絮流位能(位置水头):因为流体的位置高程所得到的的机械能压能(压力水头):流体因为具有压力而携带的机械能动能(流速水头):因为流体的流动速度而具有的机械能水力等效简化原则:简化后,等效的管网对象与原来的实际对象具有相同的水力特性。
《给水排水管网》期末复习资料1.城市用水量分类(1)居民生活用水量;(2)公共设施用水量;(3)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4)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量,主要指道路和绿地浇洒用水量;(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2.用水量表达(1)平均日用水量:即规定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量除以用水天数。
该值一般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2)最高日用水量:即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3)最高日平均用水量:即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h,得到的最高日小时平均用水量。
(4)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用水量最高日的24h中,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3.清水池用于调节给水处理水量与管网中用水量之差。
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1)根据24小时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2)凭经验估算。
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小时用水量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的供水线。
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城市清水池调节容积,可凭经验,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
4.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水质标准和三个水质变化过程三个水质标准:原水水质标准、给水水质标准、排放水质标准。
三个水质变化过程:(1)给水处理:即将原水水质净化或加入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用户用水:即用户用水改变水质,使之成为污水或废水的过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废水处理:即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之达到排放水质标准的过程。
5,水在输送中的压力方式有:(1)全重力给水;(2)一级加压给水;(3)二级加压给水;(4)多级加压给水6.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水量输送;(2)水压调节;(3)水压调节7.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考试资料+课后习题答案给水用途: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市政消防用水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给水系统:保证城市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给水管网:将经过给水处理后的水送到各个给水区域的全部管道分质给水:利用相同或不同的水源,经过不同的水处理过程和管网后,将不同水质的水供给各类用户。
分压供水:由同一泵站内的不同水泵分别供水到水压要求高的高压管网和水压要求低的低压管网。
给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水量保障、水质保障、水压保障子系统:原水取水系统、给水处理系统、给水管网系统、排水管网系统、废水处理系统、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水质标准:原水、给水、排放水质标准水输送压力方式:全重力给水、一级加压给水、二级加压给水、多级加压给水管网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水量输送、水量调节、水压调节给水构成:输水管、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及水量调节设施排水构成:废水收集设施、排水管网、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废水输出管、排放口生活用水量标准:包括居民家庭、浴室、学校、影剧院、医院等的生活及饮用水量。
与地区、设备水平、生活习惯、供水方式、等有关。
一般按每人每日所需的生活用水量确定。
最高日用水量: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用水最多的一日的用水量。
最高时用水量:一天内用水最高一小时内的用水量。
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Kh):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用水量变化曲线: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的曲线,表现了当天用水量的变化。
排水系统:合流制、分流制连续性方程:对任一节点来说,流向该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
能量方程:表示管网每一环中各管段的水头损失和等于零的关系比流量:干管线单位长度的流量沿线流量:干管的流量,于比流量与管段长度的乘积。
分配流量:利用求出的节点流量对各管段进行流量的分配。
折算系数:把沿线变化的流量折算成在管段两端节点流出的流量,即节点流量的系数。
《给水排水管网》期末复习资料1?城市用水量分类(1)居民生活用水量;(2)公共设施用水量;(3)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4)消防用水量;(5)市政用水量,主要指道路和绿地浇洒用水量;(6)未预见用水量及给水管网漏失水量。
2.用水量表达(1)平均日用水量:即规定年限内,用水量最多的年总用水虽除以用水天数。
该值一般作为水资源规划和确定城市设计污水量的依据。
(2)最高日用水量:即用水量最多的一年内,用水量最多的一天的总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依据。
(3)最高日平均用水量:即最高日用水量除以24h,得到的最高日小时平均用水量。
(4)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用水量最高日的24h屮,用水量最大的一小时用水量。
该值一般作为给水管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3.清水池用于调节给水处理水量与管网屮用水量之差。
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1)根据24小时供水量和用水量变化曲线推算,(2)凭经验估算。
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小时用水暈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拟定泵站的供水线。
缺乏用水量变化规律资料时,城市清水池调节容积,可凭经验,按最高FI用水量的10%-20%估算。
4?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关系给水排水系统的水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水质标准和三个水质变化过程三个水质标准:原水水质标准、给水水质标准、排放水质标准。
三个水质变化过程:(1)给水处理:即将原水水质净化或加入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用户用水:即用户用水改变水质,使之成为污水或废水的过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3)废水处理:即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Z达到排放水质标准的过程。
5,水在输送屮的压力方式有:(1)全重力给水;(2)一级加压给水;(3)二级加压给水; (4)多级加压给水&给水管网系统和排水管网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1)水量输送;(2)水压调节;(3)水压调节7.给水管网系统的构成:输水管(渠)、配水管网、水压调节设施(泵站、减压阀)及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