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监测站今年冬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 PM2.5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微粒,以一种非常显眼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而也引起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我们大家都知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有关。

但是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空气质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大气中的污染物往往不是一种,那么具体怎么评价空气质量呢。

这就涉及到两个名词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API)和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

AQI 与 API 都是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和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指数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里面规定的,这个标准是从 1982 年制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经 1996 年修订而来的,在这个标准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三项。

空气污染指数 API 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通过分段线性函数分别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各项污染物分指数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

这个污染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就是这个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

1/ 7

物。

当污染指数 API 值小于 50 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表 1 污染指数 API 分级限值污染指数污染物浓度 I n TSP SO 2 NO x 500 1.000 2.620 0.940 40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10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表 2 空气污染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对应空气质量的适用范围 0~50 Ⅰ 优可正常活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1~100 Ⅱ 良可正常活动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101~200 Ⅲ 普通 (轻度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特定工业区 201~300 Ⅳ 不佳 (中度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300 Ⅴ 差(重度污染) 健康人除出现较强烈症状,降低运动耐受力外,长期接触会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2019 年 2 月 29 日环境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9)。

2019 年 5 月 21 日环保部下发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省会城市在 2019 年底前对 PM2.5 等 3 项新增指标实施监测,2019 年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等项目的监测,2019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自 2019 年 1月 1 日起全国实施新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从内容上有六个方面的重大调整:

一是取消了三类功能区,在原标准中的三类区是指一些特定的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环境限值较为宽松,新标准将三类区标准收严到了二类区。

二是增设了PM2.5的平均浓度限值和O3的8小时的平均浓度限值,这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三是将污染物项目分为在全国实施的基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的其他项目以及省级人民政府修订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参考的资料性附录项目三类。

四是调整了二氧化氮(NO2)等部分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五是调整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如污染物年平均浓度数据的有效性由原来的每年至少有 144 个日平均值,提高到 324 个,每月至少有 12 个日平均值,提高到 27 个。

六是废止了《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73-88)标准。

同时,为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从而引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比 API 主要有四个方面改进:

一是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国际通行的名称一致。

3/ 7

二是评价因子增加了 O3、CO 和 PM2.5,以更好地体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我国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三是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提出了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保护人体健康的具体建议;四是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00 到当日12:00 修改为 0 点到 24 点,并规定实时发布 SO2、NO2、PM10、CO、PM2.5、O3 小时浓度和 O3 的 8 小时浓度。

AQI 的计算方法和API大同小异,也是先将 6 项污染物浓度分别与相对应的标准浓度值按公式计算,得出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分指数(IAQI)中最大值即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 大于 50 时,IAQI 最大的污染物为首要污染物。

若 IAQI 最大的污染物为两项或两项以上时,并列为首要污染物。 IAQI 大于 100 的污染物为超标污染物。

表 3 空气质量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指数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及表示颜色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及表示颜色对健康影响情况建议采取的措施 0~50 一级优绿色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 51~100 二级良黄色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101~150 三级轻度污染橙色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151~200 四级中度污染红色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项。 1、分级 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2014年9月1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指数[1]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规定: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对应于空气质量的六个级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越明显。[2] 空气污染指数为0-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优。此时,空气质量令人满意,基本无空气污染,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51-1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良。此时空气质量可接受,但某些污染物可能对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健康有较弱影响,建议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101-150,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轻度污染。此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2] 空气污染指数为151-200,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中度污染。此时,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建议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练,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为201-300,空气质量级别为五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重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普遍出现症状,建议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2] 空气污染指数大于300,空气质量级别为六级,空气质量状况属于严重污染。此时,健康人群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建议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2] 2、区别 AQI与原来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有着很大的区别。 AQI常识普及版 AQ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SO2、NO2、PM10、PM2.5、O3、CO等六项;而API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是老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的污染物仅为SO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batement of Nuisances Regulations (Air Quality), 1992 - Summary Ambient standards for air pollutants are set out in these regulations. Part A. -- Gasses Pollutant Chemical Formula Concentration Time period (in milligrams per cubic meter) ?Ozone - O3 - 0.230 0.5h; 0.160 24 hours ?Sulfur Dioxide SO2 - 0.500 0.5h; 0.280 24 hours; 0.060 1 year ?1,2 Dichloroethane CH2ClCH2Cl - 6.0 0.5 hour; 2.0 24 hours ?Dichloromethane CH2Cl2 - 6.0 0.5 hour; 3.0 24 hours ?Toluene C7H8 - 10.0 24 hours ?Tetrachloroethylene C2Cl4 - 5.0 24 hours ?Trichloroethylene C2HCl3 - 1.0 24 hours ?Hydrogen Sulfide H2S - 0.045 0.5 hour; 0.015 24 hours ?Styrene C8H8 - 0.100 0.5 hour ?Formaldehyde CH2O - 0.100 0.5 hour ?Carbon Monoxide CO - 60.0 0.5 hour; 11.0 8 hour ?Nitrogen Oxides(as NO2) NOx - 0.940 0.5 hour; 0.560 24 hours Part B --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Pollutant Chemical Formula Concentration Time period (in milligrams per cubic meter)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 0.300 3 hours; 0.200 24 hours; 0.075 1 year ?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 - 0.150 24 hours; 0.060 1 year ?Vanadium (in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 V 0.001 24 hours ?Sulfate Salts SO4 - .025 24 hours

2012国家环保部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2]11号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 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 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努力消除公众主观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二、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我国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确保各地有仪器、有人员、有资金,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确保按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提出如下要求:

2016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6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6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7天优、187天良、104天轻度污染、35天中度污染、13天重度污染,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58.5%。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为14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105微克/立方米、63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8毫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90百分位数为168微克/立方米。 同比,主要污染物SO2年均值与上年持平,NO2年均值上升1.9%,PM10、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2.8%、1.6%。CO日均值超标率与去年持平(均未超标)。O3日最大8小时值(按点位平均方法)超标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持平。

二、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成都市各区(市)县计算结果及排序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6年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统计表序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1 简阳市 4.42 2 都江堰市 4.74 3 蒲江县 5.16 4 大邑县 5.29 5 邛崃市 5.30 6 金堂县 5.39 7 龙泉驿区 5.54 8 彭州市 6.02 9 锦江区 6.19 10 崇州市 6.22 11 天府新区 6.26 12 青羊区 6.35 13 新津县 6.37 14 青白江区 6.41 15 高新区 6.50 16 成华区 6.51 17 金牛区 6.59 18 温江区 6.67 19 武侯区 6.86 20 双流区 6.92 21 郫都区7.09 22 新都区7.29 【说明】

空气质量指数AQI详细评价准则

空气质量指数详细评价准则 目录 1概念定义 2有关信息 3指数超限 4内容规定 5区别 6评价方法 介绍 AQI计算与评价过程 7发展现状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2011年12月,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监测到高达522ug/m3的PM2.5瞬时浓度,对应的空气质量指数已经超过上限值。这也是继2010年11月21日后,美使馆监测到的PM2.5瞬时浓度的第二次“爆表”。 1概念定义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大。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等六项。[1]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定义为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简称IAQI)。 [2]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2有关信息 2012年上半年出台规定,将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AQI共分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直至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当PM2.5日均值浓度达到1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到200;当PM2.5日均浓度达到250微克/立方米时,AQI即达300;PM2.5日均浓度达到500微克/立方米时,对应的AQI指数达到500。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六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常规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引用宁波滕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通检测)第ZTE20170535号)中常规数据检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5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置 表 本项目 HQ3 地表水监测点位 噪声监测点位 地下水监测点位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2)监测项目 TSP、PM10、SO2、二氧化氮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4月2日,共计监测7天。4)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2-2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3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4 环境空气日均值检测结果

从监测结果可知,奉化区空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4.2.2特征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参考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奉化市巨新铸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数据,委托浙江中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实施了现状监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2)监测项目 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5年5月28日至2015年6月3日,共计监测7天。 监测频次:连续7天,每天4次,具体时段为02:00、08:00、14:00、20:00,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监测期间同步进行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观测。 4)监测分析方法 见表4.2-6。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6 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崇明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简介-上海崇明

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建设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的通知》(沪府[2010]15号)(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在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要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崇明生态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举全市之力,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可落实、可评价、可持续的支撑保障体系。建立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生态岛建设绩效管理正是其中重要的保障内容。 为了满足《纲要》中生态环境类相关指标的跟踪评估要求,并考虑到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及长远发展需要,更好地跟踪、监测和评估生态岛建设对崇明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及影响。2010年4月,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会同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水务局以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以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监测能力为基础,依据目前已经颁布的环境监测规范及国内外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等要求,共同编制了《崇明岛生态环境预警监测及评估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建立生态岛建设跟踪评估机制,开展系统全面的评价,定期向社会发布,接受群众监督。按照“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格局、水文水质、环境空气、声环境等指标一年一评

价,对土壤环境、地下水、生态系统等指标三年一评价。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十个方面: 一、水环境质量监测 1、围绕“一环二湖十竖”的水系格局,设置26个地表水监测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其中市级河道8个,区县级河道10个,村镇级河道3个,明珠湖2个,北湖3个;监测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13项,区域特征因子氯化物、悬浮物2项,明珠湖、北湖加测透明度和叶绿素a。 围绕饮用水源地安全,对涉及本岛的30个水厂设置29个监测点位每月监测一次,监测重点项目11项、一般项目13项,饮用水源补充因子5项,全年加测一次80项饮用水源特征因子。 2、为了及时跟踪水环境质量的变化,提升水环境质量监测手段,在明珠湖和北湖各增加1个在线自动浮标站;监测项目包含水温、pH、溶解氧、叶绿素a、氨氮、硝酸盐氮、电导率、盐度和浊度等,在崇明西部(崇西水闸附近)、城桥水厂(老滧河取水口)各设置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含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盐度、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等;待东风西沙水库建成后再增加1个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点,以监控水源水质,保障水源安全。 3、根据上海市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及崇明岛水文网站建设规划,在现有5个水文监测站的基础上,改建堡镇、南门2个水文监测站,新建牛棚港、北沿、东滩、东风西沙、城桥、跃进水闸、北八滧7个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编制说明 一、制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室内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主要是因为:(1)人们每天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呼吸的空气主要来自于室内,与室内污染物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均多于室外。(2)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趋增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在室外空气污染的基础上更加重了一层。(3)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由于其中央空调换气设施不完善,致使室内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室外,造成室内空气质量的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污染,来源于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来源主要有消费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建筑和装饰材料以及个人活动。如(1)各种燃料燃烧、烹调油烟及吸烟产生的CO、NO2、S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2)建筑、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甲醛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氡及其子体等。(3)家用电器和某些办公用具导致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污染和臭氧等化学污染。(4)通过人体呼出气、汗液、大小便等排出的CO2、氨类化合物、硫化氢等内源性化学污染物,呼出气中排出的苯、甲苯、苯乙烯、氯仿等外源性污染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流感病毒、结核杆菌、链球菌等生物污染物。(5)室内用具产生的生物性污染,如在床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等。 室外来源主要有(1)室外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通过门窗、孔隙等进入室内。(2)人为带入室内的污染物,如干洗后带回家的衣服,可释放出残留的干洗剂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将工作服带回家中,可使工作环境中的苯进入室内等。 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缺乏系统的标准,为了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切实提高我国的室内空气质量,在借鉴国外相关指标、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现有的标准,特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本标准中条文的依据 (一)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表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依据 污染物名称标准值依据 二氧化硫SO20.50 mg/m1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氮NO20.24 mg/m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一氧化碳CO 10 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氧化碳CO2室外浓度以上 1260 mg/m3 8 h ASHREA 62-1999 氨NH30.20 mg/m3 1 h 前苏联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H245-71)臭氧O30.1 6mg/m3 1 h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监测站今年冬天,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 PM2.5 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小微粒,以一种非常显眼的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而也引起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 我们大家都知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有关。 但是空气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空气质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此大气中的污染物往往不是一种,那么具体怎么评价空气质量呢。 这就涉及到两个名词空气污染指数(简称 API)和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 AQI 与 API 都是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和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指数分级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的。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里面规定的,这个标准是从 1982 年制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经 1996 年修订而来的,在这个标准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三项。 空气污染指数 API 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通过分段线性函数分别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各项污染物分指数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 这个污染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就是这个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染 1/ 7

物。 当污染指数 API 值小于 50 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表 1 污染指数 API 分级限值污染指数污染物浓度 I n TSP SO 2 NO x 500 1.000 2.620 0.940 40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10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表 2 空气污染指数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对健康的影响对应空气质量的适用范围 0~50 Ⅰ 优可正常活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1~100 Ⅱ 良可正常活动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101~200 Ⅲ 普通 (轻度污染) 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特定工业区 201~300 Ⅳ 不佳 (中度污染) 一定时间接触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300 Ⅴ 差(重度污染) 健康人除出现较强烈症状,降低运动耐受力外,长期接触会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2019 年 2 月 29 日环境部和国家质监总局联合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9)。 2019 年 5 月 21 日环保部下发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省会城市在 2019 年底前对 PM2.5 等 3 项新增指标实施监测,2019 年在 113 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等项目的监测,2019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自 2019 年 1月 1 日起全国实施新标准。

2017年全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7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7年,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35天优、200天良、89天轻度污染、16天中度污染、20天重度污染、2天严重污染, 达标天数比例64.9%。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PM2.5浓度分别为11微克/立方米、53微克/立方米、8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1.7毫克/立方米,O3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90百分位数为171微克/立方米。 表1 2017年年成都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 同比,空气中主要污染物PM10、PM2.5、NO2、SO2浓度和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3.7%、9.7%、1.9%、21.4%、5.6%;臭氧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上升,上升幅度为1.8%;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64.9%,同比上升4.4个百分点(上年为60.5%)。 二、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成都市各区(市)县计算结果及排序情况详见表2。 表2 2017年成都市各区(市)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统计表 【说明】

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是描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的无量纲指数,综合考虑了各项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 2、计算综合质量指数时,CO取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值,O3取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的第90百分位浓度值。 3、排序是按照各区(市)县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由小到大排列;如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相同,则名次按达标天数比例由大到小排序。 4、2016年6月起,简阳市纳入全市排名。 5、2016年和2017年数据以国家最新认定为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____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 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 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 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 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发表日期:2010/11/26 来源:中大网校[在线考试] 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3.2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知识点: 3.2.1监测布点要求 (1)设置依据: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②地形复杂性;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2)监测点位数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 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3)公路、铁路等项目 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4)城市道路项目 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3.2.2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测布点: (1)一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2)二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需要进行2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 (3)三级评价项目 a) 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4)城市道路评价项目 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 (5)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_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B 3095-199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引用标准 GB/T 15262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 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 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 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 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 定义 3.1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3.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 3.3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3.4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3.5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 3.6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3.7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的自动“测-控”系统。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系统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式。湿法的测量原理是库仑法和电导法等,需要大量试剂,存在试剂调整和废液处理等问题,操作繁琐,故障率高,维护量大。该法以日本为主,但自1996年起,日本在法定的测量方法中增加了干式测量原理,湿法现已处于淘汰阶段。干法基于物理光学测量原理,使样品始终保持在气体状态,没有试剂的损耗,维护量较小。干法以欧美国家为主,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 1 系统的结构 干法监测子站主要由样品采集、空气自动分析仪、气象参数传感器、动态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条件保证系统等组成。 1.1 大气污染物自动分析仪 SO2自动分析仪:基于SO2分子接收紫外线(214 nm)能量成为激发态分子,在返回基态时,发出特征荧光,由光电倍增管将荧光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压/频率转换成数字信号送给CPU进行数据处理。当SO2浓度较低,激发光程较短且背景为空气时,荧光强度与SO2浓度成正比。采用空气除烃器可消除多环芳烃(PAHs)对测量的干扰。 NOx自动分析仪:NO与O3发生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在返回基态时发射特征光,发光强度与NO浓度成正比。NO2不与O3发生反应,可通过钼催化还原反应(315℃)将NO2转换成NO后进行测量。如果样气通过钼转换器进入反应管,则测量的是NOx,NOx 与NO浓度之差即为NO2。 O3自动分析仪:利用O3分子吸收射入中空玻璃管的254 nm的紫外光,测量样气的出射光强。通过电磁阀的切换,测量涤除O3后的标气的出射光强。二者之比遵循比尔-朗伯公式,据此可得到O3浓度值。 PM10自动分析仪(β射线法):仪器利用恒流抽气泵进行采样,大气中的悬浮颗粒被吸附在β源和盖革计数器之间的滤纸表面,抽气前后盖革计数器计数值的改变反映了滤纸上吸附灰尘的质量,由此可以得到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对自动分析仪的自动校准通过动态自动校准系统完成,该系统包括动态自动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标准气源。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各主要大气自动分析仪的技术条件要求,表1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验收DASIBI公司产品时的验收标准。美国EPA对自动分析仪的性能指标要求(40 CFR PART 53)见表2。 表1 DASIBI公司产品的验收标准 指标 SO2 NOx O3 CO PM10 24 h零漂<±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各台仪器间的平行性≤±7% 24 h标漂<±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线性度<±5 ppb <5 ppb <5 ppb 0.5 ppm 响应时间(t90) 5 min 5 min 2 min 2 min 重现性 5 ppb 5 ppb 20 ppb 0.5 ppm 流量范围 300~800 ml/min 250~700 ml/min 1.0~3.0 L/min 1.0 L/min (16.7±1%)L/min 表2 美国EPA对大气自动分析仪的技术性能要求 性能参数 SO2 NO2 CO 光化学氧化剂 量程(ppm) 0~0.5 0~0.5 0~50 0~0.5 噪声(ppm) 0.005 0.005 0. 50 0.005 MDL(ppm) 0.01 0.01 1.0 0.01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1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评价级别及区域环境特征,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布设一览表 4.1.2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为环境空气中的SO2、NO2、TSP和PM10。 4.1.3 监测时间及频率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9月23日~29日进行,连续监测7天,同时记录了监测时的气象状况(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现状监测因子及频率具体见下表4-2。 注:每次监测的同时观测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4.1.4 监测分析方法 具体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分析方法及检出限 4.1.5 评价方法 采用标准指数法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i=Ci/Si 式中:Pi——i污染物的单因子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 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4.1.6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中SO2、NO2、PM10、TSP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具体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表4-5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一览表

4.1.7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监测报告,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见表4-5。 根据表4-5监测数据分析可知,监测点的环境空气的SO2、NO2、PM10、TSP、监测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表1二级标准。 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监测断面布设 本次环评监测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功能、方位和污染源的距离)的布设见表4-6及图4-1。 表4-6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表 4.2.2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 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由邓州市环境监测站2014年9月23日~25日进行,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率见表4-7。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 则与技术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相对应,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 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 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指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 质量保护区。 按GB3095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一类环境空气质 量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和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3.1.1 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

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3.1.2 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 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以及一、三类区不包括的地区。 3.1.3 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三类区) 指特定工业区。 3.2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按GB/T14529的规定,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 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 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 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 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3.3 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指因国家政治、军事和为国际交往服务需要,对环境空气质 量有严格要求的区域。 3.4 特定工业区 指治金、建材、化工、矿区等工业企业较为集中,其生产过 程排放到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且其环境空气质 量超过三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并无成片居民集中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