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精品
- 格式:docx
- 大小:14.61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第1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古代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西欧庄园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单元:欧洲古代文明;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五单元:步入现代;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链接传送门:第一单元主要包括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三个部分。
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制度、建筑等三者的文明代表。
另一方面,需要对某一领域的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链接传送门:第二单元学生应关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成就,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链接传送门:第三单元要了解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建立、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欧洲封建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等基本史实,认识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链接传送门:第四单元主要讲述日本和阿拉伯帝国在封建时代的发展历史。
学习的时候可以回顾一下中国的古代史来加深印象。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五单元:步入近代链接传送门:第五单元,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了解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文学复兴的史实,分清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时间和航路,简单了解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链接传送门:第六单元学生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了解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及相应的历史作用。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链接传送门: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非常重点的内容,需掌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重要成就以及影响和启示。
其次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第一国际运动。
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
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用于九年级新生暑期预习。
部编版:七上历史《1—8课电子版教材》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微课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微课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微课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第3课远古的传说》
历史常识必备,送给即将踏入初中的孩子。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部编版:九下历史《期末易混易错14条》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下历史《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部编版:九上历史《期末易错易混归纳》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1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18、世界格局的演变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思维导图就能够帮助学习者在接受知识的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者以及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生动的描绘,从而对记忆更加深刻,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3]。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1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在绘制单元思维导图或者新课思维导图的时候,学生都要先把全部的内容知识进行浏览,然后找出关键词,再将本单元或者本课相关联的知识点根据关键词进行串联和分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科学的知识架构体系。
2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氛围。
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大多数历史课堂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贯使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筛选关键词的时候,能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将一个大的历史事件概括成几个字,这个过程是十分有趣的,学生就会感到快乐和成就感。
3有利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集中学生的思维,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这一状态,它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