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16-17学年上期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3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金色花》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等词语。
2、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了解散文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熟读背诵诗。
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二、题解《金色花》:三、走近作者:《金色花》的作者是(国籍)文学家(人名)。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诗集《》、《》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四、了解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五、美文美读(一) 初读知情1、初读成果(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nì)笑沐(mù)浴祈(qǐ)祷罗摩衍那(yǎn )(2)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在文中划出)(3)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
注意语速、节奏、重音,读出感情。
2、品读课文。
(认真品读,品出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调皮、得意、骄傲。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7 散文诗二首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诗歌,探究难点;最后比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
3.重视鼓励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补充。
方法指导: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应根据上下文,结合语句原意,从词语的使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揣摩词句的意义,并从鉴赏的角度进行评价。
这里适合从词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角度切入,着重从该词表达的情景分析。
素材积累:穿越生死的母爱河南省郑州电视台主持人邱园园因癌症去世,留下了刚满百天的宝宝。
在2014年春天的孕检中,邱园园被发现患有恶性肿瘤,为了保住胎儿,她执意拒绝接受化疗。
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年轻的生命,如果非要你做出抉择,你选择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说,孩子可以再要,为何不珍惜生命呢?可邱园园却选择了要孩子,面对病魔的折磨,她宁可不化疗,采取保守治疗,这是多么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啊。
都说母爱是世界最伟大的,或许只有经历的人才会体会那种感动。
但母爱是最无言的,不需华丽的言语,往往一个抉择,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足以感天动地,让世人落泪。
尽管这个孩子早产了两个多月,出生时也只有三斤多,但这毕竟是邱园园用生命换来的。
之后在孩子出生的当天,医生就给邱园园实施了手术,切除了癌变组织,但因为癌细胞已扩散,邱园园还是在孩子出生百日之后告别了人世。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能拓宽阅读面,课外阅读一些表现母爱的诗篇。
重点难点1、赏析散文诗,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2、学习和借鉴两首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资料助读1、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
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
2、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3、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后来受到《飞鸟集》的影响,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这就是《繁星》、《春水》。
课前导读1、给下面带点的词注音嗅.匿.笑祷.告花瑞.梗.攲.斜荫.蔽罗摩衍....徘徊..菡萏..那沐浴2、查字典解释词语匿笑:祷告:沐浴:花瑞:亭亭:徘徊:攲斜:荫蔽:3、查资料,完成文学常识泰戈尔()冰心()4、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金色花》?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堂导学一、阅读第一首诗1、“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怎样表现的?2、“我”为什么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 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4、“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二、阅读第二首诗1、课文重点是写雨中的莲花,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23、文中的“我”感动于哪个情节?为什么?4、““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5 心中的雨点”象征的是什么?怎么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天空下的隐蔽?6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7 散文诗二首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学巨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赞颂及思念之情的!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一课时金色花一、新课导入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
下面我们就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曲。
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iù):闻(气味)。
匿.笑(nì):偷偷地笑。
匿,隐藏。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mùyù):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沐浴..2.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文朗诵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两首》课上导学案【学习目标】1. 学习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领悟散文诗对母爱的歌颂,进而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从一首现代诗或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课文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 检查搜集的作者及作品情况。
散文诗小常识:三、学习《金色花》1. 作者简介2. 听读课文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做到情感融合;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
做到语速适宜;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3. 初读感知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4. 文中“我”与妈妈进行了几次嬉戏?5. 从文中故事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妈妈)?请大家用这样的句式来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从文中这句话(这几个词)中,感受到这是一个的孩子(妈妈)。
6. 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7. 篇末,妈妈见到孩子说“你这坏孩子”?妈妈真的是在骂他吗?8. 美读指导(1)旁白:喜悦、舒缓、温馨、深情;(2)对话:注意各自语气,读出母子之爱。
9. 再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注意各自语气,读出母子之爱。
10. 拓展延伸泰戈尔经典语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
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四、学习《荷叶·母亲》1. 作者介绍。
2. 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3. 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而动的?4. 文中写到作者三次看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5. 语言品味(1)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2)旁边的一个大荷叶,被风吹了,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6. 作者将自己比作红莲,从文中看,她们之间的相似点在哪里?7.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8. 作者是借助荷叶来歌颂母亲,这种写法叫什么?9. 文章大意10. 拓展(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导学案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背诵全文2.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欣赏、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能力..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2知识链接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了解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学法指导: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本文选自《》..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祈()祷罗摩衍那()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4.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 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应读出母亲和我怎样的感情呢?(老师提示,学生分析,学生展示朗读)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怎样的感情呢?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5、“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呢?(3、4、5学生分析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思考作批注:1、文章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语言概括..2、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三、语言品析(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批注在句子旁边..)1、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四、小结这是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调皮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捎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须臾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达标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⑴.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笑,却一声儿不响..⑵.我要悄悄地开放花bàn( )儿,看着你工作..⑶.走到做dǎo( )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 )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⑷.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有成了你的孩子..2.《金色花》作者(国名),193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3.3.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A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 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4.“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朗诵时应读出“妈妈”的语气..“我不告诉你,妈妈..”朗诵时应读出“孩子”的语气..5.《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品味这一句的妙处..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诗选2 nì mù qǐ yǎn3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4 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调皮、得意、骄傲..2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和我的调皮可爱..3 嗔怪、担忧、焦虑、欣喜,4 爱怜,责怪5 调皮,撒娇默读课文..思考作批注:1 与妈妈捉迷藏、给妈妈送去芳香、为妈妈投下影子、给妈妈带去惊喜..2全文借助金色花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三、语言品析(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批注在句子旁边..)1 “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2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3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4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达标检测1(1)匿(2)瓣(3)祷xiù(4)luò2 印度《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3 D4爱怜,责怪调皮,撒娇5 妈妈称他为“坏孩子”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孩子的娇憨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荷叶·母亲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2.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3.体验人间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能力..学习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美好的母子情..学习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知识链接作者介绍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在她的《繁星》《春水》等许多作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冰心原名,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冰心以宣扬“”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2.(1)给下列字注音并蒂()花蕊()菡萏()徘徊()攲斜()荫蔽()荫庇()梗()粳()姊妹()(2)解释下列词语菡萏:攲斜:徘徊:亭亭: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其表达方式是什么?2.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3.品读课文,理清层次送莲(1)——忆莲()——看莲()——悟莲(),4.研读赏析层次之美(完成表格)5全文的文眼是什么?6.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7.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8.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9.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三、拓展延伸仿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四、练习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你是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白的?B、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C、一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雪铁龙、吉利英伦……等应有尽有..D、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默写本文的主旨句..参考答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 谢婉莹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往事爱的哲学2 (1)dì ruì 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bì yìn bì gèng j īngZǐ(2)菡萏:荷花攲斜:倾斜,歪斜..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亭亭:高洁美好的样子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抒情议论2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3 送莲(1)——忆莲(2、3)——看莲(4—7)——悟莲(8、9),4.研读赏析层次之美(完成表格)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6 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7 寄情于物、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写法..8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是快乐,在失望时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9 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曲终见主旨,总结留一笔想象无穷,把母爱推向高潮..三、拓展延伸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当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提供一个安定的家..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四、练习1 B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 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匿.( )笑 祷.( )告 菡萏..( ) 徘徊..( ) 荫.( )蔽 攲.( )斜 姊.( )妹 罗摩.( )衍.( )那 分歧.( )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 、文学家:1913年获 奖:著有诗集《 》《 》《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 《金色花》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散文诗两首学案【预习课导学】(自习20分钟)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这两首散文诗相关的文学常识。
自主积累:将文中重点的字词摘抄至摘抄本上注意其音、形、义。
自我感悟:通过朗读,体会人间的至爱亲情。
预习步骤:第一步:了解作者泰戈尔及冰心的相关常识,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作者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两篇散文诗的内容。
2、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探究课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散文诗的有关知识,理解积累“祷告、菡萏、徘徊、攲斜”等词语。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诗文基调,理解两首散文诗的思想内容。
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验人间至爱真情,学会理解母亲,孝敬母亲,感恩母亲。
【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文体知识介绍: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7散文诗二首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
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合作探究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双向细目表第七课《散文诗二首》主备人:蒙娟审稿人:《金色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难点)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重点)课时预设26课时第一部分:预习导学一、预习内容(一)认知前提【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及背景资料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摩吉多塔拉》《邮局》,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
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金色花》一诗选自《泰戈尔诗选》。
《金色花》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2.认识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能给读者以美和想象。
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的细节,形式上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二)新知认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匿( nì)笑沐( mù)浴倘( tǎng )若膝( xī)盖嗅(xiù)觉罗摩衍( yǎn )那 dǎo(祷)告花bàn(瓣)2.解释下面的词语:(1)匿笑:偷偷地笑。
(匿笑,指偷偷地笑,悄悄地笑,不让人发现地笑;窃笑,指偷偷表现幸灾乐祸、暗自欣喜而不明显表于面部,侧重指暗中讥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沐浴:洗澡;借指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三)课文认知这首散文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内讨论。
)课文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四)熟读全文,根据文章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散文诗二首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撒娇)(4)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我们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学生表演读、评点。
(朗读指导:轻重快慢、抑扬顿挫、感情处理,体态语言等)3.深情描述,品味画面美。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2.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美。
4.深入探究,挖掘想象美。
我们已经感受了诗歌的语言美,品味了诗歌的画面美。
这些美都源来自诗人的神奇表达。
泰戈尔的写法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问题,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美的根源所在。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人、老人?)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喜爱、憎恶?赞美、贬抑?)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
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人们←→花儿母亲←→孩子)小结:新奇的想象,美妙的表达。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母亲喜爱孩子、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表达实在美妙!)5.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
你读了这篇文章,是否也觉得我们要为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作些什么呢?我们用有创意的作业,来表达我们一颗感恩的心!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三、反馈检测阅读课文,完成习题:1.《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2.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的什么心理?为什么? |4.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6.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7.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答案:1.表现孩子对母亲的爱。
第7课母爱如莲自荫蔽化作金花昵母亲——《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任务群】任务一:读故事猜想人物任务二:品读·概括画面知写法任务三:研读·把握关键明主旨任务四:诵读·读出诗意韵味任务五:比读·感知散文诗特点【学习过程】用声音传递亲情,用视频感恩母爱。
在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拟举办以《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为蓝本的诵读活动,并录制短视频,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读故事猜想人物1.请同学们读下面故事,猜想故事中的世纪老人是谁?她的朋友又是谁?并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物。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地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魂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任务二:梳音晓义夯基础2.自由读两首散文诗,在课文中标注下列词语读音,并理解词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
沐浴.(yù):洗澡,洗浴。
祷.(dǎo)告:祝告鬼神,以求福佑。
《罗摩衍.(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蒂.(dì):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把儿(bàr)。
姊.(zǐ)妹:姐姐和妹妹;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菡萏..(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