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的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9
版式设计的历史工艺美术运动18C在英国率先发起的工业技术革命,以工厂制取代了之前手工工场制,成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显著标志。
然而工业化的批量生产同时也导致了工业产品的粗制滥造及社会整体设计水平的下降,因此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迅速兴起,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改革精神的艺术家,如威廉·莫里斯、察尔斯·马金托什和C·F·A沃塞等。
其中被后人誉为“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更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与美观性结合,他认为“美就是价值,美就是功能”。
以莫里斯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家们创造了以后许多设计家广泛运用的编排构图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将文字和曲线花纹拥挤地结合,将各种几何图形插入和分割画面等等。
威廉·莫里斯莫里斯设计的《吉奥弗雷•乔梭作品集》扉页威廉莫里斯个人设计主张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神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设计思想的影响。
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评家,他通过极富雄辩和影响力的说教来宣传其思想,在反对工业化的同时,拉斯金对建筑和产品设计提出了与若干准则,比如“师承自然、忠实于传这些思想引导莫里斯走上了艺术与设计道路。
在游历法国之后,莫里斯了他的设计生涯。
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书籍内页莫里斯对于新的设计思想的第一次尝试是对他的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
为了给“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
这是19世纪后半叶出现于英国的众多工艺美术设计行会的发端。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
另外,在印刷、书籍装帧设计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讲究版面编排,强调版面的装饰性,通常采取对称结构,形成了严谨,朴素,庄重的风格。
他的设计多以植物为题材,颇有自然气息并反映出一种中世纪的田园风味,这是拉斯金“师承自然”主张的具体体现,对后来风靡欧洲的新艺术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设计革新运动的思想领袖,拉斯金将产品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罪于机械化批量生产,因而竭力指责工业及其产品。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变迁
讲授内容:
1、版式设计在西方的发展
2、版式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版式设计在西方的发展
二十世纪以来,欧洲、美国、德国、日本的版式设计蓬勃发展。
自十九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运动时期版式设计的中心人物威廉姆·莫里斯为开端,从他所开始极力推崇展示版式设计之美的生活与艺术相融合的设计原则,到表现人类内心情感的德国表现主义版式设计;从二十世纪初追求机械动力主义和速度感的意大利未来派版式设计风格到在俄罗斯兴起的具有革新意义并成为现代版式艺术起点的构成主义运动;从强调编辑、排版理性化的包豪斯理念到潜意识关注周围世界的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从流行于法国艺术大师们独行其道的新艺术运动到将版式设计原有形式的解体,注入动感的物化新形态版式的创造;从动荡的六十年代欧美的设计加以最具创造性的语言关注现实生活的大事件、强化内容要素的波谱艺术到进入极限抽象意境的版式设计的流行,现代版式设计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大量信息,也可提供品味、欣赏、收藏,是具有独立文化艺术价值的实体存在。
第二节版式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版式设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所赞叹。
自“五四”运动以来,日本、西欧的装饰和版式设计被引进国门,使中国在原有悠久的版式设计艺术的基础上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新的以商业和文化内容方面为主体的版式设计有了很快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它们从更广泛的角度体现出作者对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的认识与运用。
日、韩等国与中国邻壤,他们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并结合本国文化而发扬光大。
版式设计发展历程
版式设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籍装帧和印刷技术的普及。
在古代,由于印刷设备的限制,书籍的版式设计主要集中在封面和边注的装饰上。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一些先驱者开始探索不同的版式设计方式,如使用不同大小的字体,调整行间距和段落间距等,以提高可读性和视觉效果。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印刷和出版业迅速发展,版式设计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师开始尝试更复杂的排版方式,如多列排版,引入插图和装饰等。
同时,一些版式设计的原则被提出,例如对齐、层次和重复。
到了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版式设计迎来了一个
重大的转变。
传统的印刷技术被数字化的排版和设计工具所取代,设计师们可以更快速和灵活地实现各种创意。
同时,与此同时,一些新的版式设计理论和方法也出现,如瑞士国际风格和骨架网格系统。
这些理论和方法强调了简洁、清晰和功能性。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版式设计再次
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网页设计和移动应用的出现,对版式设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例如响应式设计,以适应不同屏幕尺寸和分辨率。
同时,新的数字化设计工具不断涌现,为设计师提供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版式设计从古代的装饰性布局演变为现代的功能和
美学并重的设计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版式设计还将不断发展和演变。
版面设计笔记一、版面设计的历史发展与风格的变迁注重:图形、文字、版式对画面进行分割、组织、按排的线条称为骨骼,它分为线骨骼、潜在骨骼。
二、东方古代书籍和印刷的编排设计中国的书籍装帧由于纸张和木板印刷技术上的原因造成了书籍的许多装饰线条,这些线条不仅分割画面使图形和文字按照其功能组合,同时也有着装饰画面的作用。
中国的书籍方法从封面到扉页从正文到插图、灵活多变即保持了书的整体性;又容纳了内容如形式的多样(中国画是有满的特点)封面、封底、封籍、扉页(过渡页)三、西方中世纪古代书籍印品编排设计的发展与演变西方世纪的平面设计主要体现在各种手工书写和绘制和宗教书籍上,当时由于纸张的制造技术还未从中国传到欧洲,人们主要运用十分珍贵的羊皮纸进行书写,在设计上,手工绘画的书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许多书籍运用了金银等贵重材料,如在染成深紫红色的羊皮纸上运用金色和银色描绘各种花卉或在人物背景上用金色或银色描绘各种图案或风景。
许多图案装饰华美刻画细腻,文字运用了各种装饰字体。
画面上十分注重文字和图形的色调对比特别是图案运用了植物的曲线组合,形成了一种色调匀称的肌理。
版式设计的形式:古典版式、网格版式、自由版式。
1.古典版式特点:文字与插图较为居中,周围大面积留白体现秩序美(主要用于画册)2.网格版式特点:整个版面以网格展现(主要用于报纸杂志)3.自由版式特点:首先由大卫·卡森沿用自由版式,代表作品《机关枪》四、工艺美术运动版式设计理论的形成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工艺美术运动。
歌特风格的特点:复杂的矛盾和折衷的倾向巴洛克风格的特点:华丽、奢华五、新艺术运动与装饰风格对编排设计的影响新艺术运动源于法国,但在欧洲其他国家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德国的新艺术被称为“青年风格”,在奥地利则以“维也纳分离派”著称。
新艺术运到主张“新”提倡向生活学习、向自然学习在风格上强调装饰性象征性,在平面设计的完美性层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中国版式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金石文。
在这个时期,版式设计主要应用于雕刻在石头和金属上的文字和图案。
这些雕刻作品以其精美的线条和复杂的纹饰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于印章、铭文和碑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版式设计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唐朝(618年至907年)、宋朝(960年至1279年)和元朝(1271年至1368年)时期,版式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探索在纸上进行版式设计,并开始使用木刻版技术。
这项技术使用刻在木板上的文字和图案,然后轻轻涂上墨水并印在纸上。
这种方式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简便和效率,也为版式设计的普及提供了便利。
明朝(1368年至1644年)时期,版式设计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书籍和印刷品。
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以主题文字和图案的排列和组合为特点,注重平衡和和谐的布局。
许多重要的版式设计家和书法家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如著名的文化名人赵孟頫和牛子牛。
清朝(1644年至1912年)时期,传统的版式设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同时,清朝的版式设计也受到了西方印刷术的影响。
西方的印刷术带来了新的印刷技术和设计理念,从而为中国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时期,中国版式设计开始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版式设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得版式设计的制作过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与此同时,西方的设计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中国的版式设计,从而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多样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现代的中国版式设计以其创新性、多样性和独特性而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关注和赞赏。
总结起来,中国版式设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金石文到现代的数字化设计,每个时期都为版式设计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版式设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并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书籍版式设计历史沿革书籍版式设计是一项古老而重要的艺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早期书籍的版式设计主要以手工雕刻和印刷为主。
这种方式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因此书籍的制作数量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宋代,中国的版式设计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活字印刷术的使用,不仅使得版式设计更加灵活性和创造力,还使得书籍更容易被大众所接触和传阅。
在欧洲,版式设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5世纪的欧洲,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书籍成为重要的载体。
版式设计的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版式设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例如由艺术家乔凡尼·巴蒂斯塔·卡利的设计的书籍《神智的图书馆》。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版式设计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机械化。
19世纪,蒸汽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的书籍制作成为可能。
同时,排版技术的进步也为版式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时期的版式设计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排版的美感和艺术性。
20世纪,版式设计经历了大量的创新和变革。
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学派在版式设计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方法。
他们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几何形式的设计。
此后,瑞士的国际风格也对版式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张以形式和功能为导向。
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版式设计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到了21世纪,版式设计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出版物到数字媒体,版式设计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和变革,版式设计将继续进化和发展。
中国版式设计的发展历史一、早期的排版中国的版式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印刷术发明。
在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技术的出现使得排版更加方便快捷。
当时的版式设计以文字为主,注重文字的布局和字体的选择。
在纸张上,人们使用方形的字块进行排列,形成整齐的文字布局,这种排版方式被称为“格式排版”。
二、近代的变革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版式设计开始受到西方设计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平面设计风格进入中国,版式设计开始注重整体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性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版式设计更加多样化,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图案和装饰元素,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
三、现代的多样化进入20世纪后半叶,中国版式设计迎来了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版式设计的创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排版和图像处理,使得设计更加灵活多样,创意无限。
在现代的版式设计中,设计师们注重整体的平衡和美感,通过布局、色彩和字体的选择来表达设计的主题和意图。
他们使用各种设计元素,如线条、形状、图像和文字等,来打造独特的版面效果。
同时,设计者还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通过版式设计将信息以更直观、更易理解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与西方设计风格相比,中国的版式设计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如山水画、篆刻字体、中国画等,常常被运用到版式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中国风格和韵味。
这种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也为版式设计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创意。
五、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前,中国版式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媒体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版式设计需要适应不同的媒体平台和屏幕尺寸,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同时,设计师们也面临着创新的压力,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版式设计经历了从简单的排版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
从古代的格式排版到近代的艺术化设计,再到现代的多样化风格,中国版式设计不断创新与发展。
版面设计风格的演变(上)了解版面设计的风格演变是很必要的,因为在这些风格演变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版面设计的方法,这些风格在现代的设计中仍然是存在和发展着的。
现代设计的发展从欧洲开始,我们主要从欧洲的版面设计发展谈起。
而关于现代版面的发展 ,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约翰内斯.古登堡约翰内斯.古登堡约翰内斯.古登堡,约1400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界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约翰内斯.古登堡研究出了特别的作为字母的合金和铸造法。
古登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
金属活字的出现,导致了可以把文字和插图进行比较灵活的拼合的方式,这就是现代意义上“排版”的雏形。
英文称为“Topography”,这样,设计充满了变化性和灵活性。
欧洲最早的利用排版方式设计、带有插图的书籍出现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采用古登堡金属活字印刷,加上木刻插图拼合印刷出版书籍,这种方法在当时德国很流行。
15世纪末,德国城市纽伦堡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印刷工业中心。
。
1498年,丢勒为《启示录》一书作了15张极其精美的木刻插图,描绘生动,线条丰富,黑白处理得当,构图紧凑,成为这个时期德国艺术登峰造极的代表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版面设计(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平面设计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设计上的一个特点是对于花卉图案装饰的喜爱,这个时期的家具、建筑、抄本都广泛地采用卷草花卉图案,文字外部全部用这类图案环绕。
科学书籍和宗教书籍同时盛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业的特点。
玛努提斯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印刷和平面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籍,比较少用插图,集中于文字的编排。
比较讲究工整、简洁,首写字母装饰是主要的因素,往往采用卷草环绕首写字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版面设计(2)法国印刷的发展16世纪,被称为是“法兰西”版面设计的黄金时期。
法国的平面设计主要是来自意大利威尼斯设计的影响。
论版式设计发展史作者:赵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期摘要: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有限的版面面积内进行视觉表达,表达的内容要符合审美,结合点、线、面的平面设计方式,通过视觉要素,把文字、图形与其它要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美观又实用的版面。
设计版面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和艺术风格。
版式设计已是现代设计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专业的版式设计更是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关键词:版式设计;版式设计构成;发展史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060-01版式设计作为现代设计艺术,并不单纯以设计作为目的,设计是为了将信息更好的传递,体现主题内容的思想,增强信息的理解力。
看起来,版式设计只是编排,事实上版式设计已将版式设计技术和艺术统一。
版式设计发展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
每一种阅读媒介的产生都会有版式设计的新变革。
一、版式设计概述版式设计是一门艺术学问,文字是版面设计的基础元素,字体、字号和字距的不同排列组合,就能使人得到不同的心理感受。
文字在出现雕版印刷以前,一直以手抄的形式出现。
这局限了文字的传播,直到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字体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直到今天,宋体字也是最适合设计与印刷的字体之一。
选择合适的字体进行版式设计至关重要。
初学版式设计者缺乏经验,总以为字体使用种类越多,设计元素就显示越丰富,导致版面杂乱不齐。
一般情况下,同一版面使用不能超过两三种字体,字号、粗细与颜色来进行区别就可以了。
现代设计喜欢自由编排,以不规则的排列组合形式,没有规律可循的,版式整体给人以自由欢快或新奇诡异的组合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版式设计一定要注意文字阅读的舒适。
版面切换做到风格统一。
二、版式设计发展史版式设计的发展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史进步成长的。
版式设计发展是非常漫长的历史。
大致可分为九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早期人类文献中的版式设计早期,人类将各种符号、图画作为语言编排,伴随着人类新文明,三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就创造了原始的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