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大学语文麦琪的礼物
- 格式:ppt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30
•••••••••••••••••麦琪的礼物教案四篇麦琪的礼物教案四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麦琪的礼物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麦琪的礼物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作品巧妙的构思:引人人胜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
2.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领悟重要语句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崇高善良的人性,纯洁,高尚的爱情。
尊重他人的爱,学会去爱他人。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人性美,人情美。
二、学法引导读作品一想问题一总结思想内容一品评艺术特点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清情节,把握思想内容,体会精巧的构思。
2.难点材料详略处理,以及重要语句的分析。
3.疑点故事的结局是—种遗憾还是—种美?4.解决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复述故事,在把握小说情节。
通过设计问题发挥想像补充略写材料,比较作者详略处理的好处。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略六、师生互动设计1.学生熟悉课文,复述故事情节2.讨论分析:①圣诞前夕,德拉给杰姆买礼物的标准是什么?而家境的介绍对情节收展有何作用?②文中是怎样带有夸张手法介绍杰姆夫妇,两样特别引以为像的东西?③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杰姆收到德拉送表链的过程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欣然与感慨?④小说为什么只写了德拉买礼物的全过程,而只字末提杰姆买礼物的过程呢?3.总结归纳主题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2、掌握小说主题(二)教学过程:1.介绍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初中学习过的作品有: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俄国)《变色龙》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终其—生,共创作了三百余篇短篇小说,若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它都体现了作家对健康的人性与健康的社会的强烈向往与追求!它歌颂着小人物在贫困生存中的善良,相濡以沫的真淳的品格,尽管不无苍凉的苦笑;它们揭露着那些“社会宠儿”的骄奢yin逸,尔虞我诈,寡廉鲜耻的卑劣本质,虽然表面上轻松乃至调侃;它们的怒斥着社会的丑恶黑暗,却以“鬼脸”笑谑……2.看课文后,复述情节。
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人物真诚、无私的爱心,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2)理解小说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2. 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奥斯卡·王尔德及其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典型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主题思想,强调关注家庭、亲情和友情。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理解。
2. 请举例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3. 选取一篇文学鉴赏的文章,简要介绍其鉴赏方法及应用。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麦琪的礼物教案范文五篇麦琪的礼物教案篇1[教材分析]《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短篇代表作,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拉和杰姆这对小夫妻在圣诞节前想互赠礼物,结果却阴错阳差,两人珍贵的礼物却变成了无用之物。
小说主题为揭示人性的光明面,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写得生动感人。
这篇小说,作者巧妙地运用悬念和巧合,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学生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小说,有着极浓的兴趣。
所以备课时将重点放在对情节的研究上和体会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情感上。
[教学目的]1、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2、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3、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教学重难点]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培养学生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教学设想]总体构想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采取“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理清思路,再深入局部(细部),仔细揣摩。
最后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
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要求学生应充分预习课文,除了常规做到的借助工具书解决生难字词外,须准备用四五百字复述全文大意,注意交代清楚时、地、人、事、事件的因果。
教学方法1、复述法。
2、讨论法。
3、创作法。
课前准备:小说片段《哑夫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节日的到来,你想向整日整年不停奔波劳累的父亲、母亲表达你最真诚的“爱”,你想用什么方式呢?(学生回答)刚才我们说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一篇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讲述主人公德拉、杰姆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表达他们之间最真挚纯洁的爱情。
这就是《麦琪的礼物》。
二、粗读小说,整体感知。
1、读完《麦琪的礼物》,你有何感受?用一两个词语来表达。
《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通用13篇)《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通用13篇)《麦琪的礼物》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
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
3.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难点]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
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
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再造想像法。
3.比较法。
总体构想1.摒弃按照小说情节“开端、发展……结局”而教的公式,采取“总体一局部一总体”的方法:先通览全篇,了解概貌(包括内容与形式),再深入局部(细部)。
仔细揣摩,最后又回到全文,综合理解与消化篇中精华。
2.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要求学生应充分预习课文,除了常规做到的借助工具书解决生难字词外,须准备用四五百字复述全文大意,注意交代清楚时、地、人、事、事件的因果。
媒体设计:投影仪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首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一份圣诞礼物造就一个伟大作家的故事。
在1899年的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城监狱里,一位代号34627的囚徒,正在为无钱给心爱的女儿买圣诞礼物而发愁、而痛苦。
他冥思苦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挣到钱呢?忽然,他想起从前办过的《滚石》讽刺幽默杂志,他所写的一些幽默小品和风趣故事,是市民们很好的消遣和娱乐。
为什么不再试试呢?——他想。
于是他在监狱准备迎接圣诞节的忙碌中,偷闲匆匆写下了一篇小说:《口哨狄克的圣诞礼物》。
小说获得很大成功,很快发表在1899年《麦克卢尔》杂志的圣诞专号上。
34627号罪犯终于得到了稿酬,如愿以偿地让女儿在圣诞节得到了心爱的圣诞礼物。
从此后,一发而不可收,34627囚徒变成了和契诃夫、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同学们知道他的笔名吗?对,是欧·亨利。
非常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也是一个关于圣诞礼物的故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解说: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用关于作者的故事来导入,正好切合小说的特点,同时又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究的热情:这位由囚徒到作家的人是谁?他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创作了哪些优秀作品?《麦琪的礼物》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二、解题欧·亨利(1862—1910),原名威廉·锡特尼·波特尔,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麦琪的礼物》教案《麦琪的礼物》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麦琪的礼物》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麦琪的礼物》教案篇1教学目的:1. 作品巧妙的构思;引人入胜的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尾。
2. 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法。
体会人性美,人情美。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爱,并学会爱他人。
教学重点:理清情节,把握思想内容,体会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材料详略的处理,及重要语句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圣经》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耶稣降生时,三个贤人麦琪从东方耶路撒冷赶来送给他礼物:“光明之王”梅尔基奥尔赠送黄金表示尊贵,“洁白者”加斯帕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萨泽赠送毒药预示着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
从此以后,西方在圣诞节这一天互相赠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因而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复习小说三要素,了解小说的阅读方法。
提问: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怎样阅读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阅读小说可分三步:1 明作家,知背景2 读小说,析要素3 深分析,挖主题三、明作家,知背景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藤叶》等。
他的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大都市里小人物的不幸命运和美好的品质,揭露了上层社会的虚伪无耻与专横腐败。
艺术上精于构思,往往有曲折的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法)《我的叔叔于勒》契珂夫(俄)《变色龙》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读小说,析要素)1、下列词语正音,释义。
抽噎(yè) 馈(kuì)赠吝(lì)啬(sè) 鹌(n)鹑(chún)掂(din)斤拨两相形见绌(chù) 俗不可耐忐(tn)忑(tè)不安2、速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找出小说三要素。
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讨,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通过创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的深刻理解。
(2)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思维拓展等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麦琪的礼物》原文。
2. 辅助材料:相关文学鉴赏书籍、文章。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要介绍作者奥·亨利及作品背景。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人物的感知。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艺术特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情节、人物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进行交流分享。
5. 写作实践:(1)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篇以“礼物”为主题的文章。
麦琪的礼物(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欣赏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写作技巧1.2 课程内容介绍作者奥尔科特及其作品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设定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和辅助材料,丰富教学手段第二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2.1 小说背景介绍美国19世纪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制度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道德观念2.2 作者介绍简·奥尔科特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分析作者在小说中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主角麦琪的性格特点勇敢、善良、乐观的形象塑造分析麦琪的成长过程和内心变化3.2 其他人物角色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探讨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冲突第四章:情节分析4.1 小说情节结构梳理小说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分析小说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局4.2 情节中的悬念和冲突探讨小说中的悬念设置和解决分析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第五章:主题探讨5.1 麦琪的礼物寓意分析礼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象征意义探讨礼物对人物命运和小说主题的影响5.2 小说的社会意义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探讨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第六章:阅读理解练习6.1 练习设计提供关于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6.2 练习解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到答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文本的理解第七章:小组讨论与报告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7.2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报告要求学生准备PPT,并进行口头报告第八章:写作练习8.1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主题的短文可以选择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8.2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论证和表达观点提供写作技巧和修改建议第九章:批判性思维训练9.1 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绘制关于小说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9.2 辩论赛组织一场关于小说主题的辩论赛要求学生准备辩论稿,并进行辩论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10.2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第五章:主题探讨第六章:阅读理解练习第七章:小组讨论与报告第八章:写作练习第九章:批判性思维训练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第五章:主题探讨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小说《麦琪的礼物》的主题,包括礼物在不同情节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语文《麦琪的礼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顺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麦琪的礼物》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礼物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解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分享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6. 拓展延伸:(1)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学生分享解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
(2)学生通过阅读类似的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麦琪的礼物欧·亨利1. 作者简介欧·亨利(O. Henry),本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记者。
出生于1862年,于1910年去世。
他的作品以幽默、机智和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而著称,曾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2. 作品简介《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最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
该小说以其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和独特幽默的风格,被广泛传播,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或广播剧。
《麦琪的礼物》是一篇关于圣诞节礼物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少年小男孩吉姆和他的妻子戴拉为了彼此的圣诞节礼物而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故事。
在小说的结局,读者意外的发现,吉姆为戴拉的头发买了一副漂亮的发夹,而戴拉为吉姆的金表链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以此来买给他一只古董邮戳。
这篇小说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对夫妻对于彼此相爱的深度和意识,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拥有,但是他们的爱情却是无价之宝。
这个故事严格的文体和幽默的元素让人无法忽视,成功的让读者产生了共鸣。
3. 内容分析3.1 主题爱情是本小说的主题。
故事展示了夫妻之间深厚的爱情,他们在圣诞节前夜互相给对方送礼物,然而他们两个都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买对方的礼物。
尽管他们所能给予彼此的礼物都十分微不足道,但是他们的爱恋却是无限珍贵的。
3.2 情节小说的情节是很巧妙的,整个情节线条像一条缓慢曲线,同时也像是一束艺术花束,就足以令人产生深深的印象。
首先,故事的开端是一个关于夫妻相爱的描述。
小男孩吉姆和戴拉的相爱史被迅速而又生动地叙述了出来。
接下来,故事向读者揭示了他们所处的两个世界的技术与文化环境,这样读者可以准确的知道他们的生活处境。
故事的情节转折点发生在男主人公吉姆接受了戴拉的礼物一份带有珍珠的表链之后,他惊讶地发现,戴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来买这个礼物。
《麦琪的礼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概述:介绍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故事情节。
2.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点及其它人物形象。
3. 情节梳理: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理解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
4.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麦琪的礼物、金银财宝等。
5.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爱、牺牲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人物分析:分析主人公麦琪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人物。
4.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明确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
5. 象征意义: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让学生举例说明。
6. 主题思想: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礼物或牺牲的文学作品,如《礼物》、《的礼物》等,比较它们与《麦琪的礼物》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版《麦琪的礼物》,对比小说和电影在表现手法、人物塑造、情节改编等方面的差异。
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七、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金银财宝、麦琪的礼物等象征元素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