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 格式:pptx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4
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且联系实际正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具准备:教材、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然后请同学看到窗户外面,问同学今天的天气状况怎么样,一般我们都会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天气。
新授:一、天气与气候1、学习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是一个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并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天气有什么特点,并进行小结。
2、请同学们发散思维,说一说描述天气的故事,谚语有哪些,并连一连。
3、出示一组四季图,让同学们说一说季节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课本,找出气候的概念,知道气候是一个长时间的大气变化,然后用表格显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练一练。
4、出示资料图片,说一说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提问学生一般知道明天的天气的路径有哪些,请学生自由回答。
引入电视上播放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并教会学生如何看云识天气,再引出天气预报的常见的天气符号,请同学们快速记忆,然后抢答。
2、让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播报员是如何播报天气的,然后请几个同学上来,根据图片播报天气,顺便说一说哪些天气不应该做哪些人类活动。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出示空气质量日报图,然同学根据图说一说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三者之间的关系。
2、然后思考一下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说一说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四、小结。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第四章世界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1、概念2、特点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谚语。
过渡:“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