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 格式:pptx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4
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且联系实际正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具准备:教材、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然后请同学看到窗户外面,问同学今天的天气状况怎么样,一般我们都会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天气。
新授:一、天气与气候1、学习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是一个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并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天气有什么特点,并进行小结。
2、请同学们发散思维,说一说描述天气的故事,谚语有哪些,并连一连。
3、出示一组四季图,让同学们说一说季节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课本,找出气候的概念,知道气候是一个长时间的大气变化,然后用表格显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练一练。
4、出示资料图片,说一说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提问学生一般知道明天的天气的路径有哪些,请学生自由回答。
引入电视上播放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并教会学生如何看云识天气,再引出天气预报的常见的天气符号,请同学们快速记忆,然后抢答。
2、让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播报员是如何播报天气的,然后请几个同学上来,根据图片播报天气,顺便说一说哪些天气不应该做哪些人类活动。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出示空气质量日报图,然同学根据图说一说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三者之间的关系。
2、然后思考一下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说一说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四、小结。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第四章世界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1、概念2、特点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谚语。
过渡:“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气的含义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3、掌握影响空气的主要因素。
读多媒体(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明确学习地理的目的。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应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天气预报的图片,学生会感到好奇,以前一直看天气预报但是对每种图片的意义都不是特别的清楚,所以学生会对老师提出的东西特别的感兴趣。
(二)学习新知:1、天气及影响⑴请同学阅读课本P46页,感受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谈论天气的呢?你能描述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吗?让我们一起来看天气预报,并思考天气预报传递了哪些具体内容?生答后,师小结: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⑶什么是天气?天气(Weather)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⑷那么什么是气候呢?学生看长城四季图思考,生答后,师小结。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⑸思考:天气和气候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议一议:什么是气候,天气和气候在哪些方面有着不同?生答后,师出示二者区别ppt图片。
⑹思考:下列词语和诗句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 师出示ppt图片,生答后,师小结。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让学生说出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生答后,师小结:收听广播、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拨打12121电话查询、手机短信息查询、上网查询。
⑵让学生阅读课文P48-49页,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师出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ppt图片。
⑶想一想: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说明,电视上出现了卫星云图和符号,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你能做一个天气预报员吗?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什么?师出示ppt图片,生答后,师小结。
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是:①短时间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③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天气与气候的区别①对生活的影响②对生产的影响4、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5、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见的天气符号(见P49图3.5)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1、气温的测量(1)项目:实时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2)测量: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温度计放置的高度,离地面1.5米。
(3)观测时间: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间的气温平均值。
2、气温的变化(一)(1)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北半球相反。
3、气温的分布(1)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在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温度相等。
(2)等温线判读:(a)等温线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b)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c)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显著;(d)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着气温差异;(e)等温线呈封闭曲线,如果中心气温低,则为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