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的优缺点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比例税率名词解释
比例税率是指税率固定的税率,即不管被征税个人或者企业的累计收
入高低,对所有被征税对象实行的一视同仁的税率。
比例税率的特点:
1、税率的确定性:即比例税率一般是确定的,比如说收入税的10%,就是指收入税的税率为10%。
2、征税对象的同等性:比例税率不因个人收入的多少而有所不同,
对被征税对象均实行“一视同仁”,在征税对象中不存在差别,从而可以
公平地实行税收。
3、税收的可预期性:在同一时期,比例税率的确定性使企业和个人
可以事先知道其纳税金额,从而使税收有一定的可预期性,企业和个人也
可以规划税收经济活动,减少税收负担。
4、征税效率高:比例税率运用简单,容易计算,使征税效率大大提高,很好地调节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经济活动更加有序进行。
比例税率的优点也清楚显示出来,它能够实现以“公平”和“可预期”的实现税收,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良性动力,但是也有它的缺陷之处,比
例税率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有可能出现“低税率-高收入”、“高
税率-低收入”的现象。
什么是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特点累进税率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
那么你对累进税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累进税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累进税率的简介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征税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税率越高。
采用累进税率时,表现为税额增长速度大于征税对象数量的增长速度。
它有利于调节纳税人的收入和财富。
通常多用于所得税和财产税。
累进税率的特点是税基越大,税率越高,税负呈累进趋势。
在财政方面,它使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长,具有更大的弹性;在经济方面,有利于自动地调节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被人们称为“自动稳定器”;在贯彻社会政策方面,它使负担能力大者多负税,负担能力小者少负税,符合公平原则。
但在税基不代表纳税能力时,不能适用累进税率。
以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比较,前者累进程度急剧,计算简便,但在累进级距的交界处,存在增加的税额超过税基的不合理现象,后者累进程度较缓和,不发生累进级距交界处的税负不合理问题,因此多为各国所采用。
累进税率对于调节纳税人收入,有特殊的作用和效果,所以现代税收制度中,各种所得税一般都采用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的形式累进税率可分为阶梯累进型和连续累进型两大形式。
阶梯累进税率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
连续累进税率则有指数型、直线型、折线型等多种税率模式。
同时还有超率累进税率和超倍累进税率两种。
各种累进税率的形态如图所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简称全累税率,即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量都按其相应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征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实际上是按照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分等级规定的一种差别比例税率,它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一般相等。
全额累进税率在调节收入方面,较之比例税率要合理。
但是采用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的临界部位会出现税负增加不合理的情况。
例如;某甲年收入1000元,适用税率5% 某乙年收入1001 元;适用税率10%。
从整体上解读税率的种类从整体上对税率的种类进行解读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一)比例税率即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
我画的増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在适用中又可分为三种具体形式:1. 单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2.差别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我国现行税法又分别按产品、行业和地区的不同将差别比例税率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产品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产品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产品采用词一比例税率,如消费税、关税等;二是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行业采用同一比例税率,如营业税等;三是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区分不同的地区分别适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同一地区采用同一比例税率,如我国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 幅度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税法只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各地区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的适用税率。
比例税率具有计算筒单、税负透明度高、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有利于纳税人公平竞争、不妨碍商品流转额或非商品营业额扩大等优点,符合税收效率原则。
但比例税率不能针对不同的收入水平实施不同的税收负担,在调节纳税人的收人水平方面难以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二)超额累进税率为解释超额累进税率,在此先.说明累进税率和全额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増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课税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髙。
累进税率一般在所得课税中使用,可以充分体现对纳税人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税收原则,从而有效地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正确处理税收负担的纵向公平问题。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税率,当税基超过某个级距时,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提髙后级距的相应税率征税,如表1-1所示。
在税制结构中,税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表现的是税款和课征对象之间的函数关系。
从税率的组成内容来看,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是税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的经济目的,将导致不同的税率选择。
三种不同的税率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在计算税款时采用比例征收的方式进行计算,比例税率的比例有高有低,不同的税种、不同的征收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比例。
它的特点是比例固定、计算方便。
例如,流转税大多采用这种税率。
累进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的量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税款的计算和征收,税款幅度是累加的。
制定累进税率时,针对不同的课征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累进幅度。
其特点是计算复杂,税收调控目标明确,对经济的调节功能较强。
所得税主要采用这种税率。
定额税率定额税率是指针对课征对象采取固定额度征收的征收方式,征收额度的大小与税收课征对象有关。
其特点是计算简捷,征收方便,针对性较强。
调控目标明确的税种多采用这种税率。
为什么进行税率选择经济的运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平稳发展是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的目标,运用宏观经济调控工具进行经济调控是不可缺少的。
税率的不同选择是运用税收这一宏观调控工具进行调节的关键所在。
经济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税率在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中,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发生的。
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行业之间的经济不平衡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税率的不同选择与调整可以有效地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国际贸易的经贸往来中,税收起着重要作用,税率的不同选择可以左右贸易顺差或逆差的产生。
例如,当国家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时,可以对发展落后的地区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选择低税率,以便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对于出口产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降低税率,可以有利于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公平原则需要选择不同的税率在税收实践中,贯彻税收的公平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关于《⾃考中国税制复习资料税收要素》,是⽆忧考特地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税收要素 征税对象,纳税⼈,税率(中⼼环节),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
前三个为基本要素。
(⼀)征税对象 1.定义: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的物。
(规定了税的名称) 2.与之相关的⼏个概念: 税⽬:征税对象的具体的内容。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从量、从价) 税源:税收收⼊的来源。
(⼆)纳税⼈ 1.定义: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其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纳税的问题。
2.涉及的有关⼈员:法⼈、⾃然⼈、扣缴义务⼈、负税⼈(实际承担税负的⼈) (三)税率: 1.定义:是税额与征收对象数量之间的⽐例。
其规定解决了征多少税的问题。
它是税收制度的中⼼环节。
2.公式:税率=税额/征税对象数量3.种类: ⑴按性质不同分名义税率=应纳税额/征税对象的数量实际税率=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的数量差异因减免税的存在⑵按税率形式不同分P28 ①⽐例税率: 单⼀的⽐例税率差别⽐例税率(产品差别⽐例税率;⾏业差别⽐例税率;地区差别⽐例税率) 幅度⽐例税率 ②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③定额税率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级定额税率。
(四)纳税环节 1.定义:是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征税对象,选定应该缴纳税款的环节。
2.种类:☆⼀次课征制(⼀次纳税制):即⼀个税种只在⼀个流转环节征税,以避免重复征税。
⼆次课征制(⼆次纳税制):即⼀个税种在商品流转环节中选择⼆个环节征税。
多次课征制(多次纳税制):即在商品流转各个环节多次征税,道道征收。
(五)纳税期限 1.定义:纳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是税收固定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2.确定纳税期限的含义:①确定结算应纳税款的期限②确定缴纳税款的期限 3.确定依据:☆ ⑴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经营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确定。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的区别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的区别如下所示:
税率是应征税额(或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
它是计算应征税额的尺度,体现着征税的深度,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税收政策,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因而是税法构成要素中的核心部分,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
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三种,即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也叫固定税率或固定税额,是指对单位对象,不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而是直接规定固定的税额。
它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定额税率具有方便、直观等优点,因而在一些税中仍然应用。
在内资企业税收中,盐税也采用的是定额税率,它以销售吨为单位,规定各盐场每吨盐的纳税标准。
在涉外税收中,车船使用牌照税,船舶吨税等都采用的是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的主要缺点是它与产品收入之间的联系不如比例税率紧密,不能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它的使用范围较狭窄,不能适应工业产品品种、价格、规格频繁变化的要求,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数量多少、数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算应征税额。
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比例税率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税率,流转税通常都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由于比例税率一般地说具。
第⼆章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 典型习题分析 ⼀、名词解释 1、征税对象 所谓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的物。
征税对象对作为税法的最基本的要素,⾸先是因为体现着征税的最基本界限,凡是列⼊某⼀税的征税对象的,就是这种税的征收范围,就要征税;⽽没有列⼊征税对象的,就不是该税的征收范围,不征这种税。
其次,征税对象决定了各个不同税种在性质上的差别,并且决定着各个不同税种的名称。
就世界各国的不同税种来看,有以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有以财产为征税对象的,有以各种⾏为为征税对象的,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税种。
2、纳税⼈ 纳税⼈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纳税⼈的规定解决了对谁征税,或者谁应该纳税的问题。
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可以是⾃然⼈,也可以是法⼈。
⾃然⼈是在法律上形成为⼀个权⼒与义务的主体的普通⼈,他们以个⼈⾝份来承担法律所规定的纳税义务。
法⼈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和民事⾏为能⼒,依法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相对于⾃然⼈⽽⾔,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格化。
3、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例,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有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分。
名义税率就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的⽐例,即:应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实际税率是实纳税额与实际征税对象的⽐例,即实纳税额/实际征税对象数量。
我国现⾏税率分为三种:⽐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4、⽐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例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为等⽐例关系。
⽐例税率可分为:(1)单⼀的⽐例税率:即⼀个税种只规定⼀个税率。
(2)差别⽐例税率:即⼀个税种规定不同⽐率的⽐例税率。
按使⽤范围可分为:①产品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产品使⽤不同的税率,如消费税;②⾏业差别⽐例税率,对不同⾏业采⽤不同税率,如营业税采⽤的税率;③地区差别⽐例税率,按照不同地区规定不同税率,如农业税采⽤的税率。
定额税率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定额税率的特点1. 稳定性:定额税率不随纳税基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2. 简单易行:定额税率的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过多的计算和调整,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操作。
3. 公平性:定额税率对不同的纳税人适用同样的税率,因此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二、定额税率的应用范围定额税率主要应用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印花税等税种中。
在个人所得税中,定额税率通常适用于固定收入或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营业税中,定额税率通常适用于小规模纳税人或特定行业的纳税人。
三、定额税率的优缺点1. 优点(1)稳定性:定额税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随纳税基数的变化而变化。
(2)简单易行:定额税率的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操作。
(3)公平性:定额税率对不同的纳税人适用同样的税率,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2. 缺点(1)公平性:定额税率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纳税人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对一部分纳税人的不公平。
(2)效益性:定额税率可能导致对高收入者的过度纳税,影响税收的效益。
四、定额税率的案例分析1. 美国个人所得税美国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级税率制,将纳税人的收入分为不同的档次,每个档次对应不同的税率。
例如,对于年收入在0-9,525美元的纳税人,税率为10%;对于年收入在9,526-38,700美元的纳税人,税率为12%;对于年收入在38,701-82,500美元的纳税人,税率为22%。
2. 中国营业税中国的营业税采用定额税率,对不同的行业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税率。
例如,对于餐饮业,税率为5%;对于商贸业,税率为3%;对于服务业,税率为6%。
五、定额税率的改革与展望定额税率的改革主要是针对其不足之处,以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未来,定额税率有望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更好地满足不同纳税人的个体差异,提高税收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总之,定额税率是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和简单易行的税收制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公平性和效益性问题。
税率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税率》①基本定义:税率呢,就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就好比你去市场卖东西,政府根据你卖的东西价值或者你赚的钱数,按照一定比例拿走一部分,这个比例就是税率。
比如说你卖了100块钱的东西,税率是10%,那政府就从你这100块里拿走10块钱。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科里超级重要。
无论是国家制定财政政策,还是企业做财务规划、个人算收入纳税,都得参考税率。
没有税率,国家就没办法合理地从社会上收钱来干各种大事,像修马路建学校啥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知道啥是税收。
税收就是国家为了实现各种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向企业和个人强制性征收钱的行为。
另外,简单的百分数计算得懂点,因为税率经常用百分数表示。
④应用价值:像企业想投资一个新的项目,就得考虑这个项目赚钱后的税率是多少,这样才能算出实际能赚多少。
个人也一样,知道税率就能知道自己工资里要交多少税,算出自己的实际收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经济学中税收这一板块里,税率是个核心概念。
它和税收总额、计税依据等其他概念密切相关。
②关联知识:跟税收优惠政策关系老大了。
比如说有优惠政策时,税率可能就降低了。
还和税目有关,不同的税目可能有不同的税率。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难点在于税率种类太多,不同类型的收入或者行业税率可能差别特别大。
像企业所得税税率是25%(一般情况),但是小型微利企业可能有更低的税率。
- 关键点:得理解税率和税收金额、计税基数之间的关系。
就是税收金额= 计税基数税率这个公式必须掌握。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超级重要。
无论是财务相关的专业考试,还是一些经济学常识考试,必考。
- 考查方式:可能直接考某一种税的税率是多少,也可能给你税收金额和计税基数,让你求税率。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税率准确来讲,是衡量税负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
就像是一个能量交换的比例,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钱上的一种比例关系。
不过这比例可不能随便定,都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政策目标等来确定的。
税率知识点总结税率是指在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百分比或金额。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纳税人的税负程度以及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税率的高低以及税率的调整都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对税率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税率的基本概念、种类、计算和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税率的基本概念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缴纳税款的计算依据,是税法规定的一种具体征税标准。
在税法中,税率通常指的是百分比形式的税率,也有一些税种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中采用额定额的税率。
税率的核心作用是确定纳税人的纳税金额,是税法规定的核心内容。
税率通常是由国家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政策、经济和社会情况来设定的,是国家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还关系到纳税人的税负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税率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二、税率的种类税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对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税率:1. 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指按照纳税额的比例计算税款的税率。
比例税率也叫等比例税率,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计算纳税金额。
比例税率通常用于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
2. 税额定额的税率:税额定额的税率是指按照固定金额计征税额的税率。
在这种税率制度下,纳税人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来计算纳税金额。
个人所得税中的速算扣除金额就是采用了税额定额的税率。
3. 混合税率:混合税率是指在一个纳税档次内,不同的纳税基数适用不同的税率。
在混合税率制度下,不同的收入档次适用不同的税率,这样可以提高税收公平性。
除了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外,税率还可以按照不同的对象分类,包括企业税率、个人税率、货物和劳务税率等。
三、税率的计算税率的计算是在税法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计算税率时,纳税人需要根据相关税法规定的纳税标准和税率来计算纳税金额。
税收的三要素是:纳税人、课税对象和税率。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又称课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征税的依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税的目的物。
课税对象规定着征税的范围,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征税的深度。
我国现行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种。
其中累进税率有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比例税率的优点表现在: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能够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有利于公平竞争;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
但是,比例税率不能体现能力大者多征、能力小者少征的原则。
定额税率按照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为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定额税率的优点是:从量计征,不是从价计征,有利于鼓励纳税人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包装,计算简便。
全额累进税率:即对征税对象的金额按照与之相适应等级的税率计算税额。
在征税对象提高到一个级距时,对征税对象金额都按高一级的税率征税;超额累进税率:即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每个等级分别按该级的税率计税。
居民企业是指依照一国法律、法规在该国境内成立,或者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在该国境内的企业。
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居民企业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就其境内外全部所得纳税:非居民企业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一般只就其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纳税。
无限纳税义务,指纳税人就其来源于全球范围内的所得或财产对其所在国负有纳税义务。
无限纳税义务只适用于本国居民(公民)。
间接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企业间接税是指在流通型企业的税收,以此区别生产型企业的税收——直接税,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我国税收使用的税率分析作者:刘春才来源:《销售与管理》2019年第15期[摘要] 税率是税制的基本要素,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亦是衡量税负轻重的标志。
在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税率,税率高低也各不相同。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税率使用的特点,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运用税率要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减少税率档次,同时要考虑国内和国际因素。
[关键词] 税收;税种;税率税率是课税对象的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
它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亦是衡量税收负担大小的标志。
税率主要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类型。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种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征收比例都是相同的。
比例税率是使用最广泛的税率,其计算简便,便于税收的征纳。
比例税率具体又有三种,分别为单一比例税率(税种内所有课税对象的税率相同)、差别比例税率(税种内不同税目的税率各不相同)、幅度比例税率(对课税对象规定一个税率区间)[1]。
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的数额划分若干区间,每个区间规定相应的税率。
一般来说,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因税率累进的方式不同,分为全额(或率)累进(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对应的最高税率征税)、超额(或率)累进(课税对象的税额分别按各自对应区间的税率征税,各区间税额之和为应纳税额)。
在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中,18个税种分别采用了比例税率、复合税率、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五个具体的税率形式。
各税种采用的税率具体见表1。
在我国的税种中,由于行业、产品、地域、纳税人规模等的不同,以及征税的目的差别,各税种、各税目采用的税率各不相同,形式多样。
我国使用的税率呈现以下特点。
1.使用的税率形式多样如上所述,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采用了比例税率、复合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等多种类型的税率。
再具体来看,比例税率中的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都有使用。
比例税率的基本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同一纳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有利于企业开展平等竞争;计算简便,有利于企业核算。
定额税率的基本特点定额税率是一种税收制度,其基本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 固定税率:定额税率是一种固定的税率,不随纳税人的收入或财富变化而改变。
无论纳税人的收入多少,都需要按照固定的税率缴纳税款。
这与比例税率不同,比例税率是随着纳税人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
2. 简单明确:定额税率通常设定为一个固定的百分比或金额,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或调整。
纳税人只需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税款,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即可。
这使得定额税率具有简单、明确的特点,方便纳税人理解和操作。
3. 适用范围广:定额税率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不同税种可以设定不同的定额税率,以满足不同税种的特点和需求。
4. 社会公平性:定额税率可以被视为一种相对公平的税收制度。
由于税率固定,不会因纳税人的收入或财富变化而改变,所以相对于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然而,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来说,定额税率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因为对于低收入者来说,相同的税额可能会对其负担过重。
5. 可预测性:由于定额税率的固定性,纳税人可以准确预测自己的纳税义务。
这有助于个人和企业进行财务规划和预算安排。
纳税人可以提前计算自己的税款,并在税款到期日之前做好准备,避免因税款金额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财务困境。
需要注意的是,定额税率虽然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例如,对于高收入纳税人来说,相同的定额税率可能会导致他们支付更高的税款,与其收入水平相比,这可能被认为是不公平的。
此外,定额税率也可能无法充分反映个体或企业的经济状况差异,因为不同纳税人的收入和财富水平存在差异,相同的税率可能对他们的负担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定额税率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实现税收的公平和效率。
税率的种类按照税率的表现形式,税率可以分为以(1)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又称固定税率,它是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所以又叫“固定税额”。
它是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适用于从量征收的某些税种。
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地区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等不同形式。
定额税率计算简便,税负稳定,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采用时,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纳税。
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可分为产品比例税率、行业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以及其他一些比例税率等。
比例税率对同一纳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收负担相同,因此有利于企业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开展竞争;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它计算方便,有利于企业核算、缴纳,也便于加强税收稽征管理工作。
但是,不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都按同一税率征税,这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不完全适应,在调节企业利润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把纳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税率,这种税率既可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又可有效调节纳税人收入,而且适应性强,灵活性大,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征税。
按累进税率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全额累进税率,即对纳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等级的累进税率计算纳税。
在纳税对象提高到一个新的级距时,对其全额都提高到一级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税率计算纳税。
它的计算方法简单,对纳税人的所得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但在各级征税对象数额的分界处税收负担相差悬殊,不利于鼓励纳税人增加收入。
②超额累进税率,即把纳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对每个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各等级应纳税额之和,就是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它的累进程度比较缓和,纳税人的税负较全额累进税率要轻一些,但计算比较复杂。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各有哪些优缺点:
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它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
定额税率在计算上更为便利,而且由于采用从量计征办法,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它的缺点是负担不尽合理,因而只适用于特殊的税种。
比例税率是对相同的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的大小,均按同一比例计征的税率。
在具体运用上又可分为几种类型:行业比例税率,即按行业的差别规定不同的税率;产品比例税率,即按产品的不同规定不同的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率。
在比例税率下,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的负担相同,具有计算简便负担率明了,激励作用较强优点,也有利于税收征管,一般应用于商品课税。
比例税率的缺点是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且具有累退性质,不能兼顾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累进税率指随着征税对象数增大而相应逐级提高计征比例的一种税率制度。
它能对纳税人的收入进行弹性调节,符合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原则,其不足之处在于计算相对复杂且对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