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97.72 KB
- 文档页数:7
桥涵通用图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形简支梁设计说明一、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及技术指标(一)设计标准1.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34.50m,分离式路基宽度17.00m。
3. 桥面宽度:整体式路基:0.60m(防撞护栏)+15.8m(桥面净宽)+ 0.60m(防撞护栏)+0.5m( 中央分隔带) +0.60m(防撞护栏)+15.8m(桥面净宽)+0.60m(防撞护栏)=34.5m;分离式路基:0.60m(防撞护栏)+15.8m(桥面净宽)+0.60m(防撞护栏)=17.00m 。
4.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5. 环境类别:II类。
6. 环境的年平均相对湿度:80%。
(二)技术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G D81-2006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8.《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扎光圆钢筋》GB1499.1—20089.《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扎带肋钢筋》GB1499.2—200710.《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2010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1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1013.《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 225-2007(三)技术指标(见表-1)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二、适用范围本图适用于正交及斜交桥梁上的简支体系桥面连续的预应力砼T梁。
三、主要材料(一)混凝土30、40m跨径T梁,预制主梁(梁肋、翼缘板和横隔板)及梁间湿接缝采用C50混凝土;桥面连续采用C40混凝土。
第四章装配式简支梁桥的设计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特点:属于单孔静定结构,受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中小跨径桥梁中应用最广泛装配式施工方法特点:大量节约模板支架木材,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期,显著加快建桥速度第四章装配式简支梁桥的设计与构造Array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 第二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第三节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第四节组合梁桥装配式简支梁桥构造类型的采用依据:跨径大小、是否施加预应力、运输和施工条件等 构造类型涉及内容:装配式主梁的横截面形式、沿纵截面上的横隔梁布置、块件的划分方式以及块件的连接集整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按主梁的截面形式分类Π形梁桥T 形梁桥箱形梁桥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c)(a)(b)(a)(b)(c)T形梁桥箱形梁桥Π形梁桥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Π形梁桥说明:块件之间用穿过腹板的螺栓连接优点:截面形状稳定、横向抗弯刚度大、块件堆放、装卸、安装方便缺点:通常用钢筋网做配筋,难以做成刚度大的钢筋骨架经验结论:跨度较大时Π形梁桥混凝土、钢筋用量较T形梁桥大,构件重,一般用于6-12m的小跨径,目前很少采用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T形梁桥说明:主梁之间借助间距4-6m的横隔梁连接优点:制作简单、整体性好、接头方便缺点:截面形状不稳定、运输和安装较为复杂、构件在桥面板的跨中接头对板受力不利经验结论:常用跨径为7.5-20m(钢筋混凝土)、20-40m(预应力),目前在装配式简支梁中应用最广泛。
发展趋势:保证抗剪等条件下,减少梁肋(腹板)厚度,以期减少构件自重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T 形梁桥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箱形梁桥说明:一般情况下受拉区混凝土不参与工作,多余箱梁底板增大自重,全截面受力预应力混凝土梁例外优点:抗扭能力大、横向抗弯刚度大、在预施应力、运输安装阶段单梁稳定性比T梁好、可做成薄壁结构、减少板厚节省钢筋缺点:箱梁薄壁构件预制施工较复杂、单根箱梁的安装质量通常比T梁大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截面形式其他说明:装配式梁桥通常借助沿纵向配置的横隔梁的接头和桥面板的接缝练成整体,以使桥上车辆荷载能分配给各主梁共同负担,鉴于横隔梁的抗弯刚度远比桥面板大,横隔梁对荷载分配起主要作用跨度内无横隔梁的装配式简支梁桥的主梁间的横向联系主要由加强桥面板来实现横隔梁高度大时可将其中部挖空,挖空部分边缘做成钝角并配置钢筋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块件划分方式装配式梁桥块件的划分遵循一般原则重量符合现有运输工具和起吊设备的承载能力 满足受力要求,接头尽量设在内力较小处尽可能少用接头,接头形式要牢固可靠构件便于预制、运输和安装块件形状和尺寸标准化块件划分方式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常用分块方式纵向竖缝划分纵向水平缝划分 纵横向竖缝划分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第一节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类型块件划分方式纵向竖缝划分简支梁桥中应用最普遍(见上横截面图示)。
装配式简支T形梁桥,当跨径大于20m时,用钢筋混凝梁已经不太经济,应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梁。
我国已为25m、30m、35m、40m、50m跨径编制了后张法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的标准图纸。
公路桥梁实际的T梁跨径已达到52m。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的结构尺寸和构造均应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田G D62-2004)第9.4条的规定要求。
1)主梁、横隔梁的构造布置纵截面的主梁、横隔梁布置,原则上同钢筋混凝土梁桥,只是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常为了减轻吊装重量而将横隔梁中部挖孔。
2)横截面布置a.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数横截面布置主要是主梁片数、主梁间距、主梁高度和主梁细部尺寸等的确定。
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筒支T形梁来说,从预应力梁的受力特点可知,通过加大翼缘宽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截面的效率指标,所以主梁间距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有所增大,以采用1. 80 ~2.50m为宜。
b。
主梁高度与主梁细部尺寸桥跨如果不受建筑建筑高度的限制,主梁高度高一些可以节约钢筋配量。
对于桥跨受建筑高度限制的情况,主梁高度就要梁高度,主梁高度就要适当减小,相应地要适当增加主梁片数和钢筋配筋量。
主梁翼板厚度依据悬臂受力要求宜做成变厚度形式,翼缘悬臂端厚度一般不应小于0.1m,当预制T梁截面与梁之间采用横向整体现浇连接时,其翼缘悬臂端厚度不应小于0.14m。
在与腹板相连处的翼缘厚度一般不小于梁高的1/10,当该处设有承托时,翼缘厚度可计人承托加厚部分的厚度。
当承托底坡tanα大于1/3时,取1/3。
T梁截面的腹板宽度不应小于0.14m,其上下承托之间腹板高度,当腹板内设有竖向预应力钢筋时,不应大于腹板宽度的20倍,当腹板内不设竖向预应力钢筋时,不应大于腹板宽度的15倍,当腹板宽度有变化时,其过渡段长度不宜小于12倍的腹板宽度差。
c.截面基本尺寸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的配筋特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中主要是预应力筋的布置,其它非预应力配筋可分为架立钢筋、箍筋、水平分布钢筋、锚固端加强钢筋网和力筋定位钢筋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在荷载作用下预先施加压力的混凝土结构。
相比于传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较小的开裂和变形、更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首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确定结构类型和荷载:根据建筑用途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如梁、板、柱等,并确定所承受的荷载。
2.确定预应力张拉方案:根据结构类型和荷载要求,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布置方案和张拉方案。
预应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引入混凝土中:一种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前应力预制,另一种是在该构件中给钢筋施加的前应力。
3.确定预应力锚具和张拉设备:根据预应力张拉方案,选择合适的预应力锚具和张拉设备。
预应力锚具用于固定预应力钢束的一端,张拉设备用于施加预应力。
4.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根据预应力设计荷载和预应力张拉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确定预应力张拉力的大小和分布。
计算过程中需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力学性能,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绘制施工图纸:根据结构设计结果,绘制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纸,包括预应力布置图、张拉序列图等。
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确定后,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操作。
以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1.钢筋制作和预应力钢束张拉: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制作钢筋网架,并预先设置钢束的固定端和张拉端。
钢束张拉通常采用液压张拉设备,根据预应力设计要求进行张拉,施加预先确定的预应力。
2.预制构件制作和连接: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进行预制构件的制作,包括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
完成后,进行构件的连接,通常采用预制构件的预留连接孔,通过填充钢筋混凝土等方法实现连接。
3.总体拼装和固定:将各个预制构件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总体拼装,并进行固定。
通常采用预留焊接点、螺栓连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公路桥梁通用图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上部构造
公路桥梁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上部构造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案。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上部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 上部结构:上部结构由一系列预制的空心板梁组成,这些梁在制造厂进行预应力张拉工序,将混凝土板梁施加预应力。
然后,在现场将这些预应力混凝土板梁按照设计要求装配成桥梁的上部结构。
2. 支座:支座是连接梁桥上部结构和桥墩的元件。
支座的作用是传递梁桥上部结构的荷载到桥墩,同时允许梁桥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调整。
3. 柱墩:柱墩是桥梁的支撑结构,承受梁桥上部结构的负荷并将其传递到地基。
柱墩的设计和施工会根据具体的桥梁要求进行。
4. 墩台:墩台是柱墩的基础部分,用于承载柱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
墩台的设计和施工也会依据具体的桥梁要求进行。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上部构造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经济高效等优点,常用于公路桥梁建设中。
具体的设计和施工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施工组织设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是一种常用的桥梁结构形式,施工组织设计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工组织设计的角度,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施工进行详细描述。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预应力混凝土所需的水泥、骨料、砂浆、钢筋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2. 设备准备:准备好吊装设备、模板支架、预应力张拉设备、搅拌设备等,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和调试。
3. 施工人员:组织施工队伍,包括吊装工、钢筋工、混凝土浇筑工、预应力张拉工等,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和经验。
二、模板制作与安装1. 模板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T梁的模板,包括上、下模板和横向支撑。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漏浆现象。
2. 模板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将模板组装安装到桥墩上,并进行调整和固定。
确保模板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满足施工要求。
三、预应力钢筋张拉1. 预应力钢筋布置:根据设计要求,在模板中预留好预应力钢筋的孔洞,并进行清理和防锈处理。
然后,将预应力钢筋穿过孔洞,并进行正确的布置和固定。
2. 预应力钢筋张拉:使用预应力张拉设备,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
根据设计要求和张拉计划,逐步施加预应力,直至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水平。
同时,对张拉后的钢筋进行锚固和预应力锚具的安装。
四、混凝土浇筑与养护1. 混凝土配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和强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浇筑:在预应力钢筋张拉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养护措施。
包括保湿、覆盖塑料薄膜、防止外界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的影响,以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期达到设计要求。
五、模板拆除与收尾工作1. 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第一章设计方案比选1.1 设计资料青岛高新区科技大道桥:规划河道宽度76m,河底标高-0.05m,设计洪水水位高程2.45m,河岸标高3.5m;设计洪水频率1/100,桥下不通航,不需考虑流冰;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60km/h,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地震烈度为6度。
1.2 方案编制初步确定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钢筋混凝土拱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三种桥梁形式。
(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图1-1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尺寸单位:cm)孔径布置:26m+26m+26m,桥长78米,桥宽2×12m(分离式)。
桥面设有1.5%的横坡,不设纵坡,每跨之间留有4cm的伸缩缝。
结构构造:全桥采用等跨等截面预应力T形梁,主梁间距2.4m。
预制T梁宽1.8m,现浇湿接缝0.6m,每跨共设10片T梁,全桥共计30片T梁。
下部构造:桥墩均采用双柱式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重力式U形桥台。
施工方法:主梁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法。
(2)钢筋混凝土拱桥图1-2 钢筋混凝土拱桥(尺寸单位:cm)孔径布置:采用单跨钢筋混凝土拱桥,跨长78m。
结构构造:桥面行车道宽15m,两边各设1.5m的人行道,拱圈采用单箱多室闭合箱。
下部构造:桥台为重力式U形桥台。
(3)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图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尺寸单位:cm)孔跨布置:24m+30m+24m,桥长78m,桥面宽18m(整体式),设有2m的中间带,桥面设有1.5%的横坡,其中中间标高高于外侧标高。
主梁结构:上部结构为等截面板式梁。
下部结构:上、下行桥的桥墩基础是连成整体的,全桥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摩擦桩,桥墩为圆端型形实体墩。
施工方案:全桥采用悬臂节段浇筑施工法。
1.3 方案比选表1-1 方案比选表选择第一方案经济上比第二方案好;另外第一方案工期较短,施工难度较小;在使用性与适用性方面均较好。
所以选择第一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5米装配式预应力砼简支T形梁桥设计计算设计要求:1. 桥梁跨度:25米;2. 简支T形梁桥;3. 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桥梁选型:根据跨度和结构形式,选择简支T形梁桥作为设计方案。
简支T形梁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中小跨度的桥梁。
梁截面选取:根据跨度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梁截面。
一般情况下,采用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较为常见。
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和审美要求,选择T形截面。
梁截面尺寸计算:根据跨度和荷载要求,确定T形梁截面的尺寸。
梁截面的尺寸应满足承载能力、构造要求和装配要求等。
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截面尺寸进行合理设计。
预应力布置及计算:预应力布置应根据桥梁的跨度和荷载要求进行设计。
常采用屋面布置预应力,以提高梁的抗弯承载能力。
预应力设计应满足弯曲及剪切的受力要求,并考虑预应力张拉和锚固的施工性。
荷载计算: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确定桥梁所受到的静载荷和动力荷载。
静载荷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和附加荷载等。
动力荷载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和碰撞荷载等。
结构计算:对桥梁的承载构件进行计算,包括主梁、支座、墩柱等。
计算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确保梁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构造计算:对桥梁的构造进行计算,包括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支座选型等。
构造计算应满足连接的可靠性和施工的方便性。
装配计算:根据桥梁的组装方式和现场条件,进行装配计算和分析。
装配计算包括起重机械选型、吊装方案、维护通道等。
验算和优化:对桥梁的各项计算进行验算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经过多次优化和调整,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桥梁方案。
总结:25米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设计计算是一个涉及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才能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桥梁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桥梁的结构和构造计算,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常用的经济合理跨径在20m 以下。
跨径增大时,不但钢材耗量大,而且混凝土开裂现象也往往比较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为了提高简支梁的跨越能力,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目前,世界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最大跨径已达76m。
但是,根据建桥实践,当跨径超过50m 后,不但结构笨重,施工困难,经济性也较差。
因此,我国桥规明确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50m。
3.3.1 横截面设计1.横截面形式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横截面类型基本上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类似,通常也做成T 形、I 形,但为了方便布置预应力束筋和满足锚头布置的需要,下部一般都设有马蹄或加宽的下缘(见图3.15b、c)。
有时为了提高单梁的抗扭刚度并减小截面尺寸,也采用箱形(见图3.15d)。
图3.26 横向分段装配式梁 由于采用预应力筋施加预压力,可以提供方便的接头形式,为了使装配式梁的预制块件进一步减小尺寸和重量,还可做成横向也分段预制的串联梁(如图3.26)。
但由于串联梁施工麻烦,构件预制精度要求高,在国内使用较少。
2.主梁布置经济分析表明,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当吊装重量不受限制时,采用较大的主梁间距比较合理,一般可采用1.8~2.5m。
3.截面尺寸(1)截面效率指标为了合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首先分析其截面的受力特点。
截面特征如图3.27所示: 在预加力阶段和运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承受双向弯矩。
在预加力阶段,施加了偏心预加力,在预加力和自重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合力相当作用于截面的下核点(截面上缘应力为零)(如图3.28a);在运营阶段,若计及预应力损失△,截面内合力为y N 1g M y N y N y y y N N N ∆−=′,则在结构附 加重力(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弯矩和汽车与人群荷 图3.27 界面特征 2g M 图3.27截面特征载弯矩作用下,合力将从下核点移至上核点(截面下缘应力为零),即移动了p M y N ′x s k k K +=的距离(如图3.28b),则有:1'g y M e N = (3.1)()()p g x s y y M M k k N N +=+∆−2 (3.2)图3.28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应力状态式中:——预应力筋距截面下核心的偏心矩;'e x s k k 、——截面上、下核心距。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首先,桥梁的布置和形式要符合设计要求。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通常采用直线形式,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弧线或斜线形式。
桥梁节点的设置要合理,确保板梁、桩基和墩上设备等各构件的连接和传力良好。
其次,梁型和预应力布置要符合受力要求。
梁型通常选择I形或T形,根据跨度和荷载大小确定断面尺寸,保证受力性能。
预应力布置应符合桥梁的内力状况,在主梁和副梁上设置预应力筋,两者之间通过横向连接筋进行连接。
第三,考虑桥梁的荷载引入与传递。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桥梁的边跨和中跨数量,边跨通常设置独立锥块,中跨通过预应力筋引入荷载。
在设计荷载影响线时,需要考虑活载和恒载对桥梁产生的作用,并确定合适的引入点和转移点。
第四,选择适当的装配式预应力构件。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通常采用预应力桥面板、预应力拉杆和钢筋混凝土墩柱等构件。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构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桥梁的受力要求。
同时,还要确定合适的连接方式,确保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
最后,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预应力设计原理和国家相关规范,进行梁桥的结构计算,计算各构件的强度和刚度。
在施工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预制构件的制作和安装工艺,确定合适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梁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满足使用要求,并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随着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将被建设,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3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构造与设计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常用的经济合理跨径在20m 以下。
跨径增大时,不但钢材耗量大,而且混凝土开裂现象也往往比较严重,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为了提高简支梁的跨越能力,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目前,世界上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最大跨径已达76m。
但是,根据建桥实践,当跨径超过50m 后,不但结构笨重,施工困难,经济性也较差。
因此,我国桥规明确指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标准跨径不宜大于50m。
3.3.1 横截面设计1.横截面形式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横截面类型基本上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类似,通常也做成T 形、I 形,但为了方便布置预应力束筋和满足锚头布置的需要,下部一般都设有马蹄或加宽的下缘(见图3.15b、c)。
有时为了提高单梁的抗扭刚度并减小截面尺寸,也采用箱形(见图3.15d)。
图3.26 横向分段装配式梁 由于采用预应力筋施加预压力,可以提供方便的接头形式,为了使装配式梁的预制块件进一步减小尺寸和重量,还可做成横向也分段预制的串联梁(如图3.26)。
但由于串联梁施工麻烦,构件预制精度要求高,在国内使用较少。
2.主梁布置经济分析表明,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当吊装重量不受限制时,采用较大的主梁间距比较合理,一般可采用1.8~2.5m。
3.截面尺寸(1)截面效率指标为了合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首先分析其截面的受力特点。
截面特征如图3.27所示: 在预加力阶段和运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承受双向弯矩。
在预加力阶段,施加了偏心预加力,在预加力和自重弯矩的共同作用下,合力相当作用于截面的下核点(截面上缘应力为零)(如图3.28a);在运营阶段,若计及预应力损失△,截面内合力为y N 1g M y N y N y y y N N N ∆−=′,则在结构附 加重力(桥面铺装、人行道、栏杆)弯矩和汽车与人群荷 图3.27 界面特征 2g M 图3.27截面特征载弯矩作用下,合力将从下核点移至上核点(截面下缘应力为零),即移动了p M y N ′x s k k K +=的距离(如图3.28b),则有:1'g y M e N = (3.1)()()p g x s y y M M k k N N +=+∆−2 (3.2)图3.28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应力状态式中:——预应力筋距截面下核心的偏心矩;'e x s k k 、——截面上、下核心距。
①由式(3.1)可见,偏心距实际上起到了无偿抵消主梁自重的作用。
采用形心较高的截面,可以加大偏心距,从而节约预应力筋的数量。
'e 'e ②式(3.2)表明,截面核心距的大小体现了运营阶段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且核心距K 愈大预应力筋就愈节省。
排除截面梁高h 的影响,可用截面效率指标h K =ρ 表示,故应使ρ尽可能大。
显然,截面形式不同将影响到截面形心位置和截面效率指标的大小。
从经济性考虑,通常希望ρ值在0.45~0.5以上。
实际上,对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适当加大翼缘宽度,增加梁的间距,可以提高截面效率指标ρ。
(2)主梁高度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主梁高度取决于采用的汽车荷载等级、主梁间距及建筑高度等因素,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对于常用的等截面简支梁,其高跨比的取值范围在1/15~1/25,一般随跨径增大而取较小值,随梁数减少而取较大值,对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一般可取1/16~1/18左右。
当桥梁建筑高度不受限制时,采用较大的梁高显然是较经济的,因为加高腹板使混凝土用量增加不多,而节省预应力筋数量较多。
⑶其他细部尺寸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由于混凝土所受预应力和预应力束筋弯起,能抵消荷载剪力的作用,肋中的主拉应力较小,肋宽一般都由构造和施工要求决定,但不小于160mm。
标准设计中肋宽为140~160mm。
T 梁上翼缘的厚度按钢筋混凝土梁桥同样的原则来确定。
为了减小翼板和梁肋连接处的局部应力集中和便于脱模,在该处一般还设置折线形承托或圆角,此时承托的加厚部分应计算在内。
T梁下缘的马蹄尺寸应满足预加力阶段的强度要求,同时,从截面效率指标ρ分析,马蹄应当是越宽而矮越经济。
马蹄的具体形状要根据预应力束筋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确定,同时还应考虑施工方便和力筋弯起的要求。
具体尺寸建议如下:①马蹄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并注意马蹄部分(特别是斜坡区)的管道保护层不宜小于60mm。
②马蹄全宽部分的高度加1/2斜坡区高度约为梁高的0.15~O.20倍,斜坡宜陡于45o。
为了配合预应力筋的起弯,在梁端能布置锚具和安放张拉千斤顶,在靠近支点附近马蹄部分应逐渐加高,腹板也应加厚至与马蹄同宽,加宽的范围最好达到一倍梁高(离锚固端)左右,从而形成了沿纵向腹板厚度和马蹄高度都变化的变截面T梁。
标准设计中,一般采用自第一道内横隔梁向梁端逐渐变化的形式。
4.横隔梁布置沿纵向的横隔梁布置基本上与钢筋混凝土梁桥相同,但中横隔梁应延伸至马蹄的加宽处。
当主梁跨度大、梁较高的情况下,为了减小重量而往往将横隔梁的中部挖空。
3.3.2配筋构造预应力混凝土梁内的配筋,除主要的纵向预应力筋外,尚有非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水平分布钢筋、承受局部应力的钢筋(如锚固端加强钢筋网)和其他构造钢筋等。
1.纵向预应力筋的布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通常采用后张法施工,根据简支梁的受力特点通常采用曲线配筋的形式,其常用的布置方式有图3.29中所示的两种。
全部主筋直线布置的形式,仅适用于先张法施工的小跨径梁。
预应力筋一般都采用图3.29a所示全部弯至梁端锚固的布置形式,这样布置可使张拉操作简便,预应力筋的弯起角度不大(一般都小于20o的限值),对减小摩阻损失有利。
对于钢束根数较多或当梁高受到限制,以致梁端不能锚固全部钢束时,可将一部分预应力筋弯出梁顶(图3.29b)。
这样的布置方式使张拉操作稍趋繁琐,使预应力筋的弯起角度增大(达25o~30 o),摩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也随之增大。
图3.29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纵向预应力筋的布置(尺寸单位:m)预应力筋在梁内的具体位置可以利用索界的概念来确定。
以部分预应力截面为例,根据使其上、下缘容许出现不大于规定拉应力的原则,可以按照在最小外荷载(即张拉阶段承受预加力和结构自重弯矩)作用下和最大荷载(即运营阶段承受的预加力以及荷载短期效应组合或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弯矩y N 1g M 'y N ∑=M 1g M ++,其中和分别为后期恒载和活载弯矩)作用下两种情况,分别确定Ny 在各个截面上偏心距的极限值。
由此可绘出如图3.30所示的两条曲线。
只要使预应力钢索的重心位置位于这两条曲线所围成的区域内(即索界内),就能保证梁的任何截面在各个受力阶段上、下缘应力均不超过规定值。
显然,在实际布置时还要满足混凝土规定保护层的要求。
2g M p M 2g M pM 图3.30 索界图 另外,从图3.30中还可看出,由于简支梁弯矩向梁端逐渐减小,故索界的上下限也逐渐上移,这就是必须将大部分预应力筋向梁端逐渐弯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预应力筋弯起的曲线形状可以采用圆弧线、抛物线或悬链线三种形式。
在矢跨比较小的情况下,这三种曲线的坐标值很接近,工程中通常采用在梁中部保持一段水平直线后按圆弧弯起的做法。
预应力钢束弯起的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对钢丝束、钢绞线,d≤5mm(d 为钢丝直径)时,不小于4m;d>5mm 时,不小于6m;对精轧螺纹钢筋,D≤25mm(D 为钢筋直径)时,不小于12m;D>25mm 时,不小于15m。
图3.31横截面内钢筋布置 30mm 20mm 40mm 40mm 30mm20mm 预应力筋在跨中横截面内的布置,应在保证梁底保护层和位于索界内的前提下,尽量使其重心靠下,以增大预应力的偏心距,节省高强钢材。
预应力筋在满足构造要求的同时,尽量相互靠拢,以减小下马蹄的尺寸,减小梁体自重。
直线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40mm ,并不小于管道直径的0.6倍。
此外还应将适当数量的预应力筋布置在腹板中线处,以便于弯起。
直线形管道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表3.1的要求,对曲线形管道,其曲线平面内側受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挤压,混凝土保护层在曲线平面内和平面外均受剪,梁底面保护层和侧面保护层均需加厚,其值应依据《桥规》计算确定。
横截面内预应力筋的布置如图3.31所示,d 为管道的内直径,应比预应力筋直径至少大lOmm。
2.纵向预应力筋的锚固预应力筋的锚固分两种情形:在先张法梁中,钢丝或钢筋主要靠混凝土的握裹力锚固在梁体内;在后张法梁中,则通过各类锚具锚固在梁端或梁顶。
此处仅介绍后张法的锚固:在后张法锚固构造中,锚具底部对混凝土作用着很大的压力,而直接承压的面积不大,应力非常集中。
在锚具附近不仅有很大的压应力,还有很大的拉应力。
因此,锚具在梁端的布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1)锚具的布置应尽量减小局部应力。
一般地,集中、过大的锚具不如分散、小型的有利。
(2)锚具应在梁端对称于竖轴布置,以免产生过大的横向不平衡弯矩。
(3)锚具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净距,以便能安装张拉设备,方便施工作业。
为了防止锚具附近混凝土出现裂缝,还必须配置足够的间接钢筋(包括加强钢筋网和螺旋筋)予以加强。
间接钢筋应根据局部抗压承载力计算确定,配置加强钢筋网的范围一般是一倍于梁高的区域。
另外,锚具下还应设置厚度不小于16mm 的钢垫板,以扩大承载面积,减小混凝土应力。
图3.32为梁端锚固区的配筋构造示例。
图3.32梁端的垫板和加强钢筋网图3.33预制钢筋混凝土端板和叉形钢筋网 (尺寸单位:cm )也可以采用带有预埋锚具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端板来锚固预应力筋,如图3.33所示。
此时除了加强钢筋骨架外,锚具下设置两层叉形钢筋网,施工起来也比较方便。
目前用于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具(如OVM 锚)已包括了钢垫板和螺旋筋在内的整套抵抗锚固区局部承压所需要的加强措施,故不需要再配置上述的加强钢筋。
施加预应力之后,应在锚具周围设置构造钢筋与梁体连接,并浇筑混凝土封锚,以保护锚具不致锈蚀。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构件本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C30。
3.其他钢筋的布置预应力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梁一样,要按规定的构造要求布置箍筋、架立钢筋和纵向水平分布钢筋等。
由于弯起的预应力筋对梁肋混凝土提供了预剪力,主拉应力较小,一般可不设斜筋。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还要设置其他的非预应力钢筋。
(1)箍筋的配置预应力混凝土T 形梁的腹板内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 的箍筋,且采用带肋钢筋,间距不大于250mm;自支座中心起长度不小于一倍梁高范围内,应采用闭合式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用来加强梁端承受局部应力。
纵向预应力筋集中布置在下缘的马蹄部分,该部分的混凝土承受很大的压应力,因此,必须另外设置直径不小于8mm 的闭合式加强箍筋,其间距不大于200mm(见图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