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初级)》(2016)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9.1 复习笔记

第一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1.社会救助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以家庭经济状况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困难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其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2.社会救助的内容

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权利从政府获得直接的现金帮助,使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低保标准。

(2)特困人员供养

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③提供疾病治疗;

④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供养采取在当地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在家分散供养两种形式,由特困供养人员自行选择。

(3)受灾人员救助

①受灾人员救助的界定

受灾人员救助是指国家对遇到自然灾害致使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受灾人员救助内容主要包括为受灾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衣被、取暖设施、临时住所、医疗防疫等,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政府还应当及时核实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并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

②受灾人员救助的特点

此类救助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等特点。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为因当年冬寒或者次年春荒遇到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提供的基本生活救助,也属于受灾人员救助范畴。

(4)医疗救助

①医疗救助的界定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②医疗救助的形式

a.资助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

b.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对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给予救助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属于医疗救助范畴,符合规定的急救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

(5)教育救助

①教育救助的对象

a.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

b.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②教育救助的内容

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教育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减免相关费用、发放助学金、给予生活补助、安排勤工助学等。一些地区或学校给贫困学生发放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也属于教育救助范畴。

(6)住房救助

住房救助是指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方面的帮助,满足其基本住房需求。住房救助的形式在城镇主要是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在农村主要是开展危房改造等。

(7)就业救助

就业救助是指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费用减免、公益岗位安置等办法,帮助其实现就业。如果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政府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该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8)临时救助

①临时救助的界定

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②临时救助的方式

临时救助采取发放救助金、发放实物或者提供转介服务3种方式。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属于临时救助范畴。

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

1.救急难

社会救助有“不救不活”“不救难活”的说法,“急难”二字凸显了社会救助的急遣|性和重要性。在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处于危急时刻,社会救助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最直接、最有效的物质帮助,以保全生命、保障基本生活。

2.托底线

社会救助是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托底的作用,这种作用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3.可持续

对于陷入困境中的社会成员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不间断地支持和帮助才能彻底改变境遇,提高生存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对于政府来说,在充满风险和变动的现代社会,必须拥有足够的、与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财力保障,才能使社会救助行为持续进行,并且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三、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求在这5个层面上均有体现。

1.生理需求

这是救助对象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社会救助的对象大多数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以及收入较低的社会困难群体,他们的衣食住行要靠政府或者社会给予帮助,要靠政府和社会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疾病治疗以及办理丧葬事宜等。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主要包括救助对象的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当社会成员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时,为他们提供临时食宿、疾病救治等方面的临时救助。

3.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即爱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当救助对象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情感方面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来自家人、邻里和社会的亲情和友情尤为重要,能支持处于困窘中的个人和家庭获得自信和力量。

4.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既有来自内部的自我尊重,也要有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尊重和认可。尊重需求的满足可以让一个人充满自信,信任他人和社会,而且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就是要进一步地发挥潜能,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员其自我实现需要社会充分的重视、理解和支持。社会工作者要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潜能,勇于挑战极限,用自我实现的内驱力改变命运。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

1.定义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以及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恢复。

2.主要特点

(1)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找不到工作的失业人员,有残疾人、重症病人等失能人士,有因为突发事件而使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

(2)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针对不同救助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能提供的救助服务期限、救助服务形式以及救助服务数量差异很大,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3)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