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酵母菌对糖类的发酵及其酒精发酵试验共25页
- 格式:ppt
- 大小:1.99 MB
- 文档页数:25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了解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该过程主要分为糖化阶段和发酵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酵母菌- 葡萄糖- 水浴锅- pH计- 滴定管- 漏斗- 玻璃棒- 实验试管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烧杯- 烧瓶- 酒精灯-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用于酵母菌的活化。
2.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到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酒精发酵实验。
3.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pH值、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葡萄糖消耗曲线、乙醇生成曲线和pH变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变化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
2. 葡萄糖消耗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了葡萄糖。
3. 乙醇生成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逐渐升高。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
4. 酒精发酵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酒精发酵效率如下:酒精发酵效率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 发酵后葡萄糖浓度)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100%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发酵效率为 85%。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了解了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七、讨论1.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酒精发酵效率。
2. 本次实验中,酒精发酵效率为 85%,说明仍有部分葡萄糖未被利用。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常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本文将介绍酵母发酵实验的步骤、材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酵母粉末2. 温水3. 白糖4. 量杯5. 试管或试验瓶6. 橡胶塞7. 气球8.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验瓶或试管,用温水洗净并晾干。
2. 用量杯或称量器取一定量的酵母粉末,并放入试管中。
3.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并用量杯加入适量的温水。
将试管口用橡胶塞密封。
4. 在实验室温室或恒温箱中将试管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酵母发酵。
1. 观察气泡产生:在发酵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在试管中产生气泡。
气泡越多越活跃,说明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
2. 观察液面上升: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和释放,试管内的液面可能会上升。
液面上升越高,说明酵母的发酵效果越好。
3. 观察液体颜色变化:酵母发酵过程中,液体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
一般来说,酵母发酵产生的酒精会使液体变混浊,或者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控制变量:1. 温度:可以进行多组实验,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观察。
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和效果。
2. 酵母和糖的比例:可以调整酵母和糖的比例,以观察不同比例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误食或触摸酵母等化学物质。
2.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温度控制要准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酵母的发酵过程。
4.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酵母发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酵母的发酵作用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的结果。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探究其他与酵母发酵相关的问题。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试验仪器及用品:1.试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试验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检测酒精的试剂。
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试验装置及说明: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试验操作: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匀称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 ℃左右。
〔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快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观测到酵母菌培育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开气体散失,影响后面试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
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渐渐膨胀起来了。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比〕、3号。
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
发觉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试验创新点及意义:通过上述试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简单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省意识。
试验现象:1. 闻到了发酵后非常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 详见【试验操作4】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酵现象试验报告范文2一、试验目的〔1〕掌控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考前须知〔3〕娴熟掌控试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育条件的选择二、试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黑曲霉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发酵过程中。
通过与酵母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合适条件下,能够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酵母发酵现象。
本实验将介绍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度,并分析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 干活性酵母- 白砂糖- 500毫升烧杯或容量瓶- 温水- 温度计- 塑料气球或气吹管-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和消毒烧杯或容量瓶,确保无细菌污染。
b. 准备适量的温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c. 准备记录表格,列出实验条件和观察结果的栏目。
2. 实验组设置a. 准备三组实验组。
b. 每组在一个烧杯或容量瓶中加入相同量的温水。
c. 将白砂糖按照不同浓度加入到三组实验组中,比如A组加入10克、B组加入20克、C组加入30克。
3. 酵母投放a. 每组实验组中加入相同量的干活性酵母,比如每组加入5克。
b. 快速搅拌,确保糖和酵母均匀混合。
4. 温度控制a. 使用温度计检测实验组中的温度,并保持恒温。
b. 调整温水的温度,分别为A组控制在25摄氏度、B组控制在30摄氏度、C组控制在35摄氏度。
5. 观察记录a. 开始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组的发酵情况。
b. 使用塑料气球或气吹管将实验组口部密封,以防二氧化碳逸出。
c. 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发酵结果,并记录到表格中。
6. 数据分析和讨论a. 对每组实验组的发酵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温度和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b. 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糖浓度、酵母菌量等。
c.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并注意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操作平稳,以避免酵母液溅出。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酵母发酵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结果:在较高温度下(35摄氏度),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并且产生的气体量更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酵母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其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主要研究酵母在无氧条件下的发酵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面粉、酵母粉、糖、水、锥形瓶、烧杯、滴管、橡皮塞、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氯化钙、氢氧化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面粉、酵母粉、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2. 分装面团:将面团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3.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溶液,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 实验组:在锥形瓶中加入面团,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4. 将两组锥形瓶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照组:观察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变化,记录溶液颜色、透明度等。
- 实验组:观察锥形瓶内面团的变化,记录面团体积、硬度等。
6. 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变浅,透明度降低;48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消失,溶液浑浊。
2. 实验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面团体积明显增大,硬度降低;48小时后,面团体积继续增大,硬度进一步降低。
3. 实验组气体检验: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六、实验结论1. 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2. 本实验通过观察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讨论1. 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实验条件?2. 酵母发酵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的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糖类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糖类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糖类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产生酸、气体等产物的过程。
在糖类发酵实验中,常用的糖类有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不同,发酵产物和产气量也有所差异。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酵母菌;2. 糖类:葡萄糖、乳糖、蔗糖;3. 培养基: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4. 仪器:试管、酒精灯、接种环、试管架、培养箱、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葡萄糖、乳糖、蔗糖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2. 将糖溶液分别加入无菌试管中,每管加入2ml;3. 用接种环取适量酵母菌接种于各试管中;4.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于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5. 观察各试管中发酵现象,记录产酸和产气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葡萄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2. 乳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乳糖进行发酵;3. 蔗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蔗糖进行发酵。
六、实验讨论1. 酵母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的发酵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微生物的酶系有关;2.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部分微生物还可能产生其他气体,如氢气、甲烷等;3.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pH值下降,可通过pH指示剂观察发酵程度。
七、实验结论1. 酵母菌能利用葡萄糖、乳糖、蔗糖进行发酵;2. 通过观察产酸和产气情况,可以判断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能力;3. 糖类发酵实验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2. 控制好培养温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观察发酵现象时,注意记录数据,便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糖类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糖类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菌在酒精发酵中的重要作用。
3. 学习酒精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优化发酵条件。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指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6H12O6 → 2C2H5OH + 2CO2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干酵母粉2. 葡萄糖3. 硫酸铜溶液4. 澄清石灰水5.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6. 温度计7. 锥形瓶8. 橡胶塞9. 小气球10. Y形管11. 大烧杯12. 试管13. 比色板14. 小烧杯15. 玻璃棒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活化:- 将少量干酵母粉加入温水中,搅拌均匀,使其活化。
- 将活化后的酵母液倒入锥形瓶中。
2. 葡萄糖溶液的制备:- 将葡萄糖溶解于温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 将葡萄糖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3. 发酵过程:- 将锥形瓶置于水浴中,保持温度在30-40℃。
- 观察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气泡。
- 在发酵过程中,塞上橡胶塞,避免气体散失。
4. 二氧化碳检测:-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试管中。
- 将Y形管的一端插入锥形瓶中,另一端插入试管中。
- 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5. 酒精检测:- 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倒入试管中。
- 将产生的气体导入试管中。
-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灰绿色,以检测酒精的产生。
6. 发酵结束:- 当不再产生气泡,石灰水不再变浑浊,溶液颜色不再变化时,表示发酵结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二氧化碳检测:在发酵过程中,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2. 酒精检测:在发酵结束后,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六、影响酒精发酵的因素1. 温度: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发酵效果最佳,通常为30-40℃。
2. 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越高,酒精产量越高,但过高浓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
3. pH值:酵母菌在pH值约为4.5-5.5的条件下发酵效果最佳。
篇一:酵母菌酒精发酵实验报告实验方案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研究学院(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生姓名:鑫学号:11018150 班级:生物工程二班指导教师:肖一、实验目的1、学会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2、找到酵母菌发酵时的最优条件二、培养基和实验方法及材料的确定 1、玉米粉的糖化方法玉米粉的糖化采用双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粉→加水→液化→糖化→发酵→蒸馏→成品酒精试验中,发酵培养按照三角瓶100ml培养。
本次工做20组是要,共需发酵液20*100=2000ml。
培养液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
所以共需玉米粉700g。
液化:取100g玉米粉,加入300ml的水,液化温度为90℃,ph值为5.5,液化时间为3.5h,液化酶的添加量为0.035g/100g玉米粉糖化:糖化时的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为58℃,ph值为4.5,糖化时间为3.5h,糖化酶的添加量为0.3g/100g玉米粉。
2、活化培养基本实验在进行实验时采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配方如下表一:表一3、扩大培养基扩大培养仍然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由于要用液体的,所以将其中的琼脂配料去掉。
4、发酵培养基糖化液稀释至l0%浓度,添加辅料(硫酸铵0.4%),ph5.5灭菌三、培养基的制备及酵母的活化1、准备酵母母菌一支常温下存放一天,增加菌种的活力。
在母菌存放期间制作各时期培养基2、准备固体培养基(察氏培养基)50ml,做成8支试管斜面,扩大培养基800ml(做扩大培养时使用)。
做成8个三角瓶,每瓶200ml。
120℃灭菌30min。
3、发酵液的制备(1)玉米粉的筛选实验前准备粉碎后的玉米粉700g。
(2)玉米粉的液化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的配比对玉米粉进行液化,液化方案上文已经交代。
在1000ml 烧杯里,或者500ml烧杯分两次,水浴液化。
器材:烧杯500ml两个,玻璃棒一个,水浴锅一个,糖化酶0.225g 步骤:1、将糖化酶,玉米粉,水按照比例配置好在烧杯里。
糖酵解实验报告糖酵解实验报告糖酵解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通过此过程,糖类物质被微生物或酵母菌转化为能量、二氧化碳和乙醇等产物。
这是一种重要的代谢途径,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本实验旨在探究糖酵解过程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葡萄糖、酵母、酵母培养基、培养皿、试管、试管架、气球、酒精计。
2. 方法:a. 准备酵母培养基:按照指定比例将酵母培养基溶解于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
b. 准备培养皿:将酵母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摇晃培养皿使其均匀分布,然后用无菌棉花塞好。
c. 准备试管:将试管洗净并消毒,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
d. 添加酵母:用无菌的吸管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葡萄糖溶液中。
e. 封闭试管:用气球将试管口封闭,确保气体不外泄。
f. 培养:将培养皿和试管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为30-37摄氏度)。
g. 观察:观察试管内气球的膨胀情况,并记录下来。
h. 酒精计测定:取出培养液,用酒精计测定其中乙醇的含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管内的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糖酵解过程中产生了气体。
这是由于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同样也释放出能量。
糖酵解过程中,酵母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具有酵素,可以催化糖类物质的分解,将其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酵母菌在糖酵解过程中通过发酵代谢产生乙醇,这也是酿酒和发酵食品制作中的重要步骤。
实验中还可以通过酒精计测定培养液中乙醇的含量,以进一步了解糖酵解的效果。
酒精计是一种测定液体中乙醇浓度的仪器,通过光学原理进行测定。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培养液中乙醇的含量,从而评估糖酵解的效果。
糖酵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温度是影响酵母活性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酵母的生长和代谢能力。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现象的基本原理;2. 掌握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发酵现象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酵母菌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其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这一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酒精,来验证发酵现象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1. 实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 实验用品: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100ml的40温水倒入锥形瓶中,加入一大勺白糖,用汤匙搅拌均匀,再加入一小包干酵母,继续搅拌均匀。
2. 保温: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用水浴保温,保持温度在30—40℃左右。
3. 观察现象:观察酵母菌培养液是否有气泡产生,并塞上橡胶塞,以避免气体散失。
4. 发酵: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干瘪的气球是否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5. 检测二氧化碳: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以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6. 检测酒精: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若变为灰绿色,则表明酒精的产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酵母菌培养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后,干瘪的气球逐渐膨胀,表明酵母菌已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2. 将气球内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实了二氧化碳的产生。
3. 取少量发酵液,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为灰绿色,表明酒精的产生。
实验方案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研究学院(部):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生姓名:鑫学号:*****150班级:生物工程二班指导教师:肖一、实验目的1、学会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2、找到酵母菌发酵时的最优条件二、培养基和实验方法及材料的确定1、玉米粉的糖化方法玉米粉的糖化采用双酶法,其工艺流程如下玉米粉→加水→液化→糖化→发酵→蒸馏→成品酒精试验中,发酵培养按照三角瓶100ml培养。
本次工做20组是要,共需发酵液20*100=2000ml。
培养液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
所以共需玉米粉700g。
液化:取100g玉米粉,加入300mL的水,液化温度为90℃,pH值为5.5,液化时间为3.5h,液化酶的添加量为0.035g/100g玉米粉糖化:糖化时的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为58℃,pH值为4.5,糖化时间为3.5h,糖化酶的添加量为0.3g/100g玉米粉。
2、活化培养基本实验在进行实验时采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的配制,配方如下表一:表一3、扩大培养基扩大培养仍然用察氏(czapck)培养基,由于要用液体的,所以将其中的琼脂配料去掉。
4、发酵培养基糖化液稀释至l0%浓度,添加辅料(硫酸铵0.4%),pH5.5灭菌三、培养基的制备及酵母的活化1、准备酵母母菌一支常温下存放一天,增加菌种的活力。
在母菌存放期间制作各时期培养基2、准备固体培养基(察氏培养基)50ml,做成8支试管斜面,扩大培养基800ml(做扩大培养时使用)。
做成8个三角瓶,每瓶200m l。
120℃灭菌30mi n。
3、发酵液的制备(1)玉米粉的筛选实验前准备粉碎后的玉米粉700g。
(2)玉米粉的液化按照100g玉米粉、300ml水的配比对玉米粉进行液化,液化方案上文已经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