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美育树人大有可为

2019国家公务员面试时政热点:美育树人大有可为

核心阅读:从培养时代新人的高度,一方面呼唤美育回归本质,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育人心灵;另一方面也呼唤美育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开拓实践新天地

修身育人,以美升华人生境界

中华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去追求,把美的教育和传续作为民族发展重要基石去重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就不缺对美的发现、体认、洞察和表达。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懂美的民族,从古至今美育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历史积淀中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文化思维特征。

中华美育精神的根基在于从中华大地古老生存方式里诞生的东方哲学。生命何来?价值何在?先贤与哲人一直在试图回答这些终极追问。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感叹“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万物生生不已,人为何是万物之灵,尊贵于天地之间?恰因为人之生命有“大德”和“道义”通贯其间,《周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因为有“德”而生,又因“德”之内存而宝贵;《荀子·王制》有言:“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朱熹云:“仁者,天地生物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哲学具有源远流长的重“生”传统,对生命的思考从未间断,特别强调人之生命在宇宙间的尊贵地位,并且深刻指出如此尊贵特别需要修养和培育。

如何修养和培育?《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命题的提出,内涵丰富,所指深刻,从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特别角度,深刻阐明儒家礼乐文化中诗歌、礼仪、乐舞三者之间的深刻关系,即在礼仪、秩序、大道、规矩立于心中之前提下,诗歌和乐舞发挥引导、启迪、梳理、整合的美育作用。美育之于人格养成和生命成长不可或缺。为此,周代制定系统而严格的包含礼乐修养在内的修养计划,命名为“六艺”,并被历代重视和延续。从生命体认起步,到生命意义的圆满达成,美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美育将天人合一的综合性思维理念落实到个体生命的锤炼和升华过程,将生命感悟与生命终极意义追索结合起来,在美育中丰富和提升生命的哲学内涵。中华美育的修身目标,符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心理推导,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行为推演,不仅包含对个体生命体认和修养的明确表述,更是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行的文化力量。

尽善尽美,熔炼正确价值理念

中华文化审美观不局限于形式美,更强调美善统一、尽善尽美,只有富于“善”的意味,美才有更高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