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其应用(精)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它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以下是关于GC-MS联用技术的介绍和应用。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气相色谱与质谱联接在一起的一种技术。
气相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方法,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
质谱则是一种鉴定化合物的方法,它通过将化合物离子化并分析其碎片离子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GC-MS联用技术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鉴定能力相结合,可以实现复杂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和鉴定。
在GC-MS联用技术中,样品首先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接口将分离后的组分引入质谱进行分析和鉴定。
接口是GC-MS联用技术的关键之一,它需要能够将气相色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有效地转移和导入质谱,同时还需要保持样品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化学分析:GC-MS联用技术在化学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结构、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研究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等。
2.生物研究:GC-MS联用技术在生物研究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鉴定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研究生物酶的催化反应、分析生物组织的成分等。
3.环境科学: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它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规律、评估环境污染的影响等。
4.食品科学:GC-MS联用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等,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5.医药领域:GC-MS联用技术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研究药物代谢、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等。
三、总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化学、生物、环境、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物质鉴定能力,可以同时获得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信息,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LC)是一种基于不同化合物在液相中的分离速度差异来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它具有高分离能力、高选择性和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环境和食品等领域。
液相色谱的核心是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而质谱(MS)则是一种基于化合物的质量与电荷比(m/z)来确定化合物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质谱利用化合物在质谱仪内的质荷比来生成化合物的质谱图谱,从而实现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LC-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相连接,通过在液相色谱柱出口处将待分析的化合物分子引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通过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可以避免复杂样品矩阵的干扰,并使待分析化合物逐一进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探测。
质谱仪将产生的质谱信号转化为质谱图谱,进而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整个过程中,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运行参数需要相互匹配和优化,以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和质谱信号。
LC-MS联用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信息,有效地应对样品复杂性的挑战。
其次,它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化合物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估提供支持。
此外,LC-MS联用技术还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检测并鉴定一些浓度较低的化合物,如药物代谢产物和生物标志物。
此外,LC-MS联用技术还适用于多种化合物类别的分析,如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等。
在实际应用中,LC-MS联用技术被广泛用于药物研究和开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生物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LC-MS联用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代谢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残留分析等。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简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一种分离化合物的方法,它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相互作用差异,将物质分离。
HPLC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它是色谱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技术主要用于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医药、食品及石油等行业领域。
HPLC技术具有高效率、精确度、灵敏度和选择性等优点。
它可以对不同的化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定量测定和纯化,是现代化学及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质谱联用技术是将HPLC技术与质谱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在分离化合物的同时获得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质谱数据。
该技术的原理是在分离某一化合物时,利用HPLC技术将化合物输送至质谱仪中,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分子离子化,然后用质谱仪进行扫描鉴定和分析。
质谱联用技术不仅提高了分析测试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化学家了解分子结构、反应机理等重要信息。
三、质谱联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生物化学与医学领域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化学与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代谢物的结构,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结构,以及进行药物筛选和医学诊断等工作。
例如,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常用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药物代谢物的结构和定量测定各种代谢产物的比例,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药物代谢机理。
2.环保领域质谱联用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可以用于鉴定和测定环境中污染物、有毒物质和废弃物中的化学物质种类和含量等,可以有效提高对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例如,在水产、畜牧等养殖行业中,质谱联用技术可用于鉴定和测定养殖废物中残留的激素和抗生素种类和含量等,以便进行环境监测和治理。
3.食品行业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成分,以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例如,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质谱联用技术来分析农药残留物的结构和定量测定各种残留物的比例,以便更好地监测和控制食品安全问题。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已经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它不仅可以用于生化分析和环境检测, 还在药物分析中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优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两种技术结合起来, 使得样品经过某种分离后直接进入质谱分析器, 从而达到高灵敏度, 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目的。
液相色谱的选择性和分离能力可以使样品中各种成分被分离出来, 而质谱则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鉴别每一个分离出来的成分, 确保每种物质都得到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势显著,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更高的分离能力和选择性, 增强样品分离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能提高分析的探测下限和峰面积, 使得样品中的低浓度成分也能准确地被检测到。
3.可以进行组分结构的确定和鉴定, 通过分子离子的质量谱图,可确定组分的分子结构和可能的化学反应路径。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代谢研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中。
通过监测药物的代谢产物, 可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剖析药物的药效,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和评价药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2.药物成分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分离和分析, 确保药物的安全和质量。
通过确定药物中的各种成分, 可以评价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理, 为药物的研发和质量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毒物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也可以用于毒物分析。
通过对毒物样品进行分离和质谱分析, 可以鉴定毒物类别和浓度, 及时采取措施, 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4.药物残留检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药物残留检测。
分析化学中的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化学领域中,色谱与质谱是两个重要的分离与鉴定技术。
色谱技术通过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而质谱技术则通过分析物质的质量谱图来鉴定其组成和结构。
将这两种技术联用起来,即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LC-MS),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
一、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是将色谱技术和质谱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强大的分析手段。
其基本原理是先利用色谱技术将待分析物质分离出来,再通过质谱技术对分离后的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二、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食品安全检测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及抗生素等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2. 环境监测通过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农药、重金属等,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3. 药物分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有助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研发。
通过分析药物的组分和结构,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毒物分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在毒物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对有毒物质的分离和鉴定,可以为毒物分析和药物中毒的诊断提供帮助。
5. 痕量分析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对样品中的痕量组分进行精确测定,如有机污染物、天然产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等。
三、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优势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相比单一技术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分离效果好通过色谱技术的分离,可以将复杂样品的组分分离出来,减少质谱分析的干扰。
2. 鉴定准确性高质谱技术可以精确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灵敏度高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极低浓度的物质。
4. 宽范围应用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化合物分析,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离子等。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操作流程1.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色谱质谱联用仪器和设备。
First, prepare the necessary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2.然后,准备样品并确保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Next, prepare the samples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sample handling.3.接着,进行色谱柱的装载和平衡,确保色谱柱的稳定性和准确度。
Then, load and equilibrate the chromatography column to ensure stability and accuracy.4.将待测样品按照预定的方法进行注射到色谱柱中。
Inject the test sample into the chromatography column according to the predetermined method.5.同时启动质谱联用检测仪器,调整参数,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Start the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or at the same time, adjust the parameters to reach a stable state.6.开始进行色谱分离,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条件。
Begin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separation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ample characteristics.7.运行色谱质谱联用程序,记录分离过程中的数据并实时分析结果。
Run th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program, record the data during the separation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in real time.8.注意监测色谱质谱联用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调整和处理异常情况。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理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
它将两种常用的分析仪器相互衔接,通过样品的挥发性分离和质谱检测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分析结果。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是先使用气相色谱将混合物分离成各个组分,并将其按照一定的顺序传递到质谱仪中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通过样品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
而质谱则是利用样品中的化合物在电子轰击下形成的离子片段,通过测量离子的质荷比和对应的相对丰度,来确定每个组分的结构。
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气相色谱起到了分离和预处理的作用,将样品中的复杂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减少质谱中的干扰。
分离后的组分按顺序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通过电子轰击或其他方式激发样品中的化合物,使其产生一系列离子片段。
这些离子片段按质荷比进入质谱仪的离子选择器,只选择特定质荷比的离子进入质谱仪的检测器,并测量其相对丰度。
通过对质谱信号的分析,可以确定每个组分的质谱图谱和峰形,并进一步利用数据库进行结构鉴定。
同时,由于分离的过程中已经去除了大部分的杂质和干扰物,因此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比单独使用质谱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总而言之,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将气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
利用色谱的分离性能和质谱的结构鉴定能力,可以对复杂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灵敏的分析。
这项技术在食品、环境、药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手段。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一、离子化接口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的离子化接口是连接液相色谱和质谱的重要部分。
离子化接口的作用是将液相色谱流出的样品进行离子化,以便在质谱中进行鉴定和分析。
离子化接口的设计应能适应各种不同性质的样品,并保证在不影响样品特性的情况下实现离子化。
常见的离子化接口有电喷雾离子化(ESI)、大气压化学离子化(APCI)和大气压光电离(APPI)等。
二、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核心部分。
样品经过离子化接口进入质谱后,首先通过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按照其质量数分离,然后进行检测和记录。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得到样品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等信息,从而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同时,还可以通过检测样品的离子丰度分布,得到样品的定量分析结果。
常见的质谱分析器有四极杆、离子阱和傅里叶变换等。
三、接口技术特点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接口技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灵敏度:离子化接口可以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并通过质谱分析器的分离和检测,实现对样品的微量分析,灵敏度可达pg水平。
2. 高分离效率: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加上质谱的鉴定能力,可以实现复杂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高纯度分析。
3. 高选择性:对于某些性质相似的化合物,可以通过调节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和质谱的鉴定参数,实现对这些化合物的选择性分析和鉴定。
4. 高动态范围: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适应不同浓度的样品分析,动态范围可达几个数量级。
5. 高可靠性:该技术的分析结果具有高度可靠性,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生物样品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四、应用领域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药物研发、生物医学研究、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在药物研发中,该技术可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该技术可用于鉴定生物体内的代谢物和药物代谢产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马瑜璐摘要:色谱质谱联用是分析化学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分析方法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GC-MS和LC-MS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关键词:GC-MS;LC-MSChromatography - Mass Spectrometry Abstract: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is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most widely used metho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his article presented GC-MS and LC-MS technology and their applications.Key words: GC-MS; LC-MS色谱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技术,但不能对分离出的每个组分进行鉴定;质谱是一种重要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一种高灵敏度、高效的定性分析工具,但没有分离能力,不能直接分析混合物。
二者结合起来,将色谱仪作为质谱仪的进样和分离系统,质谱仪作为色谱仪的检测器将能发挥二者的优点,具有色谱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生物样品中药物与代谢物定性定量的有效工具。
本文分别从GC-MS和LC-MS两方面介绍一下关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
1GC-MS的联用GC-MS使用EI源,所获得的质谱碎片信息量大,重复性好,有几十万张质谱数据库,是最成熟的色质联用装置,但由于受样品的挥发性限制,适用范围不及LC-MS[1]。
1.1GC-MS的联用的关键技术1.1.1 真空技术真空系统:质谱仪必须在良好的真空条件下才能正常。
真空系统为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提供真空条件。
若果没有真空系统,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就会太短,离子就会与残留气体的分子碰撞,不能使待测离子到达检测器;也会缩短灯丝寿命,增加本底干扰。
1.1.2 接口与离子源由GC出来的样品通过接口进入到质谱仪,接口是色质联用系统的关键。
接口一方面用来满足压力匹配(质谱离子源的真空度在10-3Pa,而GC色谱柱出口压力高达105Pa,接口的作用就是要使两者压力匹配。
);另一方面用来浓缩组分(从GC色谱柱流出的气体中有大量载气,接口的作用是排除载气,使被测物浓缩后进入离子源。
)EI和CI是在GC-MS中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离子源,二者都要求在真空下操作。
EI利用高能量的电子束轰击使样品分子被碎裂成大量的特征碎片离子[4]。
但是,EI源使某些化合物的分子离子检测不到。
相反,CI没有像EI那样强烈的能量交换,是一种较温和的离子化技术,电离出少量的离子碎片,使分子离子强度增大。
Nina Brenner等人[2]已研究出常用于LC-MS接口的ESI源也可作为GC-MS的接口,与GC-APCI/MS或GC-EI/MS相比,GC-ESI/MS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定量性能和灵敏度。
1.1.3 几种特殊的气相色谱技术(1)衍生化衍生化的目的:增加样品挥发性;减弱样品的吸附活性;柱外或柱上衍生化获得更多的定性信息。
衍生化反应的要求:反应最好完全,尤其要保证重现性;反应迅速、步骤少;衍生物稳定;衍生试剂要能从色谱柱上洗脱且与衍生物分离。
常见衍生化反应:硅烷化;酯化;酰化。
(2)顶空分析顶空分析:对液体或固体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一种间接测定方法,在恒温封闭体系中,使样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液体样品及其顶上空间的气液平衡,取上部气体进行分析的色谱方法。
优点:清洁、有效、方便、灵敏。
缺点:只能检测挥发性组分,定量重复性差。
(3)热解析一种间接分析气体、液体中挥发性组分的方法,也可直接分析固体中的挥发性组分。
利用选择性吸附原理,将气体、液体中的挥发性组分吸附(富集)于吸附管中,而后将吸附管置于热解吸仪中密闭加热解吸,电磁阀切换进样而进行的色谱分析方法。
固体样品则直接置于玻璃管内热解吸分析。
特点:方便、清洁、有效、灵敏、快速、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4)裂解气相色谱法裂解气相色谱是一种反应气相色谱。
采用一个裂解器作为进样器,高聚物或其它试样在严格控制条件的裂解器中进行高温裂解,生成挥发性的小分子,再进入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
通过对裂解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与裂解温度,裂解时间等操作条件的关系,可以研究裂解产物和原样品的组成、结构和物化性能的关系,并可以研究裂解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1.2色质联用常用测定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total ionization chromatography, TIC)——类似于色谱图,用于定量。
选择性离子监测(selected ion monitoring, SIM)——对选定的某个或数个特征质量峰进行单离子或多离子检测,获得这些离子流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检测灵敏度比总离子流检测高2-3个数量级。
1.3 标准质谱图和谱库检索分析复杂样品时可能会出现上百个色谱峰,人工解析不仅费时而且费力,利用谱图检索有利于顺利、快速解析未知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
注意:1、EI 70eV;2、纯化合物;3、避免被扫描物质被其他物质干扰;4、匹配度最高的化合物并不一定是要求的化合物。
1.4 GC-MS联用技术的应用GC-MS主要应用在复杂混合物的成分分析、杂质成分的鉴定和分析、目标化合物的定量分析等方面。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氧化剂、面粉增白剂,面粉中添加过多一则降低小麦粉的营养价值,二则会危害人体健康,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是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
周敏等人[3]使用GC-MS法确定苯甲酸,并用选择离子检测方式SIM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避免GC分析时杂质峰的干扰。
将苯甲酸标准溶液进行GC-MS全扫描分析,得到苯甲酸的总离子流图和质谱图见图1和图2,由图可知,苯甲酸的分子离子为122,特征离子分别是51、52、77、105、106。
对面粉样品进行同样的检测可以定性鉴定样品是否加过氧化苯甲酰及定量测定加入量。
过氧化苯甲酰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苯甲酸,用GC-MS法测定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其方法较其他方法简单了很多,而且能够通过质谱图直接判断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的存在,较之GC更为直观。
加之质谱检测器可以选择离子扫描检测,避开样品中的基质干扰,这是GC所无法比拟的。
为面粉及其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提供一种简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方法。
两种不同的选择离子监测扫描:Rikard Landberg等人[4]以m/z 268作为基础离子,以1,3-二羟基-5-烷基苯衍生物的同系物C17:0,C19:0,C21:0,C23:0和C25:0作为分子离子,C20:0作为内标物进行选择离子监测SIM。
Tsukatani等人[5]以2,3-, 2,4-,2,5-, 2,6-, 3,4-, 3,5-二甲苯酚和o-, m-, p-乙基苯酚在同样的质荷比下的典型SIM选择离子监测色谱,九种物质峰有效地分开,可以对这九种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LC-MS的联用质谱一直是药物代谢产物研究的强有力的手段,随着LC-MS联用接口技术的成熟,LC-MS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已经取代了传统的GC-MS,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生物样品、药物代谢、临床诊断、食品环保分析,目前尚无谱库检索,但质谱给出大量碎片离子的信息及准分子离子的质荷比,鉴定能力极高[6]。
2.1 接口和离子源LC分离需用大量溶剂,如何去除溶剂并使样品离子化是LC-MS联用的关键。
接口作用:1将流动相及样品气化;2分离除去大量的流动相分子;3对样品分子的电离。
早期使用过的传送带接口(MB)、热喷雾接口(TSP)、粒子束接口(PB)、快原子轰击(FAB)等十余接口装置均存在一定的缺点,未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几乎所有的LC-MS联用仪都使用大气压电离源(API)作为接口装置和离子源。
API 包括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两种。
二者都是非常温和的离子化方式,ESI适合于中高极性的化合物,APCI适合于具有一定挥发性的、中低极性的中等分子量的化合物。
仪器简介:Agilent1100LC-MS系统:○1电离室是圆形,缩小死体积,减少对离子化有害的湍流;○2采集中交替改变施加在喷口和毛细管之间的高电压极性,在显示器上显示化合物可能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方便测定条件的选择优化;○3自动调谐。
2.2 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7]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新型的软电离生物质谱,仪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离子源(MALDI)和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
MALDI的原理是用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的共结晶薄膜,基质从激光中吸收能量传递给生物分子,而电离过程中将质子转移到生物分子或从生物分子得到质子,而使生物分子电离的过程。
因此它是一种软电离技术,适用于混合物及生物大分子的测定。
TOF的原理是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飞行管道,根据到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不同而被检测即测定离子的质荷比(M/Z)与离子的飞行时间成正比,检测离子。
MALDI-TOF-MS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及分辨率高等特点,在检测过程中无需标记物,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成为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一种强有力的分析测试手段,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2.3 分析条件的选择优化1接口;2正负离子模式:碱性化合物宜用正离子方式,酸性化合物宜用负离子方式,如未知正负离子都要做,优先选择正离子;3流动相:甲醇、乙腈、水,离子对试剂尽量不用,必须使用时尽量少量;4流量: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使用小径柱子;5系统背景的消除:溶剂色谱级,样品纯化,系统清洗,高纯氮。
2.4样品制备主要指分离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固相萃取。
在固相萃取中,固相对分离物的吸附力比溶解分离物的溶剂更大。
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床时,分离物浓缩在其表面,其他样品成分通过吸附剂床;通过选择性吸附剂,可以得到高纯度和浓缩的分离物。
固相萃取填料一般为经过化学键合的颗粒型硅胶,非极性化合物用非极性填料,极性化合物用极性填料,离子型化合物用离子交换树脂填料。
固相萃取前要对被分析物进行提取,然后用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净化包括活化及平衡、上样、淋洗、洗脱、浓缩5步。
目前正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2.5LC-MS联用技术的应用LC-MS主要应用在肽和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合成药物、抗生素的鉴定、中药和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代谢物研究等方面。
农药多残留分析的LC-MS的TIC:农药残留一般成分复杂,简单的LC不能把种类繁多的成分区别开,采用LC-MS联用的TIC,可以把18种成分完全分离开,且可通过质谱来进行定性鉴定。
紫杉醇的APCI-LC/MS和ESI-LC/MS的分析[8]:总流出曲线图简单明了,从质谱图上可以使用APCI源时碎片离子峰较多,准离子峰强度很弱,而使用ESI源时碎片离子峰较少,准离子峰很强,为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