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0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2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如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 学会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能够应用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 正确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2. 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合作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平面图形,引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5分钟)- 讲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 演示如何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探究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究该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 每组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4.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计算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
- 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些与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计算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2.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难点
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准备
教师把教科书第134页的两个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
(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
“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现,
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
的?”(长方形。
)
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
成下表:
1.习题三十的第1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习三十的第2题。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有什么问题。
集
体订正时,以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不
同的做法。
3.习三十的第3题。
必要时,教师可以画图演示。
4.习三十的第9题。
练习三十的第4、5、6、7、8、10题。
事情,然后指名说一说题目中
要做的是什么事情,明白后,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晒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测量和认识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持教人:齐江静内乡实验学校小学部2017.5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能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能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3.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运用这一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1.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指什么?2.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公式?用字母表示是怎样的?3.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概念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和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概念谁来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线的长度总和)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呢?(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3.练习①老师给你一个平面图形,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摸一摸它的面积呢?②这儿还有两个图形,请你也来指指周长,摸摸面积。
一起拿出手来演示一下。
【意图: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回顾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再次感受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为后续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和整理奠定基础。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过渡:看来,我们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生说电脑出示)2.想一想,哪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有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3.剩下的三种图形,它们的周长没有现成的计算公式,该如何求呢?给你数据,你会吗?4.你能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给它总结出一个计算周长的公式吗?5.那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师小结:是的,求任何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这个图形所有边线的长度总和。
教学设计班级:六年级姓名:x x x《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7面《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内容。
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进行熟练运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整理知识,掌握复习方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平面图形贴学具准备:作业纸、每小组一套平面图形学具、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师:“五一”是个出游的好时节,今年五一你们都到哪里去玩了?师:刘老师的家在咸宁,有谁去过咸宁?咸宁被誉为“香城泉都”,金秋时节,满城桂花飘香;寒冬腊月,汩汩温泉流淌。
还有诸葛亮、周瑜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有既可以坐船,又可以乘小火车,还可以悠闲漫步,游览方式堪称一绝的隐水洞;还有一碧千里,竹影婆娑的星星竹海;去年新开发的“冰雪王国”更是深受小朋友的喜欢。
师:同学们,喜欢咸宁的这些美景吗?我打算把这些美丽的照片做成相框挂起来想一想:如果要给它加上木框,需要多长的木线条?师:这是求它的什么?如果要给它装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是求它的什么?2、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难点:1.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 猜谜语:一块草地来了一只羊?(谜底:草莓)草地上又来个一只狼?(谜底:杨梅)教师:知道了第一个谜语的谜底,第二谜语就一定能猜出来,因为两个谜语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也是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间存在的联系。
2. 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概念复习师:我们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想一想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面积?围成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平面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要制作一个相框,如果想知道需要用多大块的玻璃,就是求什么?如果想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实际是就求相框的什么?(求玻璃的大小,是求相框的面积。
求木条的长短是求相框的周长。
)师:同学们对概念理解的真好。
(二)梳理知识1.同桌交流: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整理出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拿出来,小组四人相互交流一下整理情况,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取长补短,有好的建议要互相指出来。
然后推选出你们小组整理得最好的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
2.汇报展示: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整理成果?哪个小组先来?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要注意观察他们的整理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做好补充评价的准备。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P87)一、填一填。
1.用a cm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学具(铁丝没有剩余),如果学具长是25cm,那么宽是(a÷2-25)cm。
2.把一个圆按半径剪开平均分成若干份小扇形,再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6.28分米。
这个圆的周长是(12.56)分米。
3.一个长方形长4米,宽2.5米。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3)米,面积是(10)平方米。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2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4)平方米。
5.从一块边长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78.5)cm2,剩下的边角料是(21.5)cm2。
二、选一选。
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周长(B)。
A.不变B.扩大2倍C.扩大4倍2.下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是(A)。
A.2πcm B.2.5πcm C.4πcm3.一个半圆的半径为r,它的周长为(C)。
A.πr B.πr+r C.πr+2r4.梯形的上、下底的和是42cm,高是5cm,梯形的面积是(B)cm2。
A.210 B.105 C.47三、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厘米)(5+8+5)×5÷2-5×5÷2=32.5(平方厘米)四、解决问题。
1.要在底面半径是15cm的圆柱形水桶外面打上两圈铁丝箍,接头部分是8cm,需用铁丝多少?3.14×2×15×2+8=196.4(cm)答:需用铁丝196.4cm。
2.在一个直径为8米的圆形草地周围铺一条宽3米的环形道路,这条路的面积是多少?8÷2=4(米)4+3=7(米)3.14×(72-42)=103.62(平方米)答:这条路的面积是103.62平方米。
五、下面直角三角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单位:dm) (5+2)×(5+2)÷2=24.5(dm 2)3.14×22×14=3.14(dm 2)24.5-3.14=21.36(dm 2)口算 5.6÷0.4=1425×0.2=5 4.5×2=9 8.4÷2.8=34.6×5=2316÷32=0.50.7+1.3=2 8×0.5=4 0.2÷0.1=2 1.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