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21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我院骨科自2009年对骨科中医优势病种制订了常规治疗方案并按方案指导这些病种的中医治疗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使用中医药参与对于本科中医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0年原有方案进行了优化及总结。
通地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也积累了一些教训本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以尽量完善方案现就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对方案的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发扬整理中医药优势。
通过近一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的医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使中医疗参与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二实施方案一年多来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临床疗效也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了部分我科的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些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
同时也发现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我们进行经验总结后对于不同的病种和不同疗效制订进一步不同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一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传统的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病种我们在原有颈椎病的中医分型上进一步优化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风寒痹阻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并相应制定方药规定为协定处方。
分型进一步规范后使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我科传统中医优势病种运用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效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科室协定中药熏洗方对伴急性滑膜炎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熏洗配合原有的金黄散外敷治疗较好的解决了关节肿胀疼痛的症状避免了对关节的反复穿刺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是我科病人较多的病种对需手术内固定的患者我们对椎弓根钉的植入点进行反复研究将小关节间隙下外缘作为进针点既准确又操作方便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疗效评价总结2010年消渴一、临床资料消渴是指患者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糖尿病归属于本病范畴。
我科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消渴患者合计75例,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7.7±8.3)岁。
二、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措施治疗消渴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症候疗效为89.5096,后期治疗中,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三、分析、总结及评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麻木、冷痛等异常感觉,我科采用中药足浴疗法治疗此病效果明显,具体方药为黄黄60g,丹参、赤芍、川苟、木瓜、伸筋草、透骨草、桂枝等各50g,加水4000m1,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置于专用的木桶内,先熏患肢,待水温降至35~40°C,浸泡双下肢,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浸泡后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1个月为一疗程,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肌中医症候疗效为87.5096。
但在出现糖尿病危急重症时,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足(坏疽)等,患者及家属对使用中药治疗患者病痛的时效性、耐受性差,我们应在临床过程中制定完善的急救措施,从而更好的解除患者病痛。
2011年度疗效评价总结消渴我科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156例消渴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根据我科《喘证特色病症诊疗方案》,统计发现运用降糖活血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痰瘀互结证70例,总有效率为85.60%,并与单独使用西药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改善脂代谢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用七味白术散合生脉饮加减来治疗气阴两虚患者,发现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下降,甘油三酯及胆固醇亦显著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1显著增高。
2023年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肿瘤是当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疾病,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
传统中医作为我国自古就存在的一种疗法,在肿瘤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2023年肿瘤科中医的诊疗方案,以及对其进行评价。
一、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分析1.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是基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制定的。
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经络气血等进行综合辨证,然后采用适合的中药及治疗方法进行施治。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患者,会采用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治疗。
2. 中医药联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中,中医药与西医药并用,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可以缓解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等。
例如,中药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作用,可用于辅助放化疗,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
3. 中医融入综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也融入了中医的其他治疗手段,如针灸、艾灸、推拿等。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肿瘤患者的痛症、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推拿则通过推、拿、揉、捶等手法,调节气血,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抵抗力。
二、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总结1. 个体化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个体化治疗,强调“因病致治”。
通过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治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融合了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形成了综合的治疗体系。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
3. 强调调整心态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注重调整患者的心态,增强患者的自我恢复能力。
中医认为情志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精神调摄、情志疏导等手段,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抵抗力。
三、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评价1. 疗效显著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有效控制肿瘤病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轻治疗副作用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分析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深知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方面的优势。
本文将以我个人经验和临床实践为基础,详细分析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一、感冒感冒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所致,主要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针对这两种类型的感冒,我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风寒感冒,我采用了具有温阳解表、发汗散寒作用的桂枝汤加减治疗;而对于风热感冒,则采用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银翘散加减治疗。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感冒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康复周期缩短。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胃病”范畴,认为是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
我针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案以健脾和胃、清热除湿为主,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黄连等。
通过临床观察,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失眠失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症,中医认为是由心肾不交、心肝火旺等原因导致。
我采用滋阴降火、养血安神的治疗方案,常用中药有生地黄、枸杞子、丹参、夜交藤等。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失眠的效果明显,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白天精神状态良好。
四、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郁病”范畴,认为是由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
我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养心的治疗方案,常用中药有柴胡、白芍、甘草、茯苓等。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显著,患者情绪得到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五、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是由气滞血瘀、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
我采用活血化瘀、养血柔肝的治疗方案,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鸡血藤等。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明显,患者症状得到缓解,颈部活动功能恢复。
六、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中医认为是由肾阳虚、湿邪阻络等原因引起。
我采用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治疗方案,常用中药有干姜、肉桂、独活、牛膝等。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351例,完成351例,平均治疗10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35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 2.78%,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例(2.78%),针灸治疗227例(90.4%),推拿治疗121例(48.2%),中,其他疗法46例(18.3%)。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 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 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 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附件2.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疗效分析总结及完善措施一、眩晕〔高血压病〕:(一〕中医分型论治:临证分为阴虚阳亢型、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四型,分别予以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桂附地黄汤加减医治。
四型中以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天麻钩藤饮加减医治效果最好,总有效率到达90.5%。
而四型综合起来总有效率为80%左右。
〔二〕疗效评估1、能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等主要病症,以及胸闷心悸、心烦少寐、耳鸣恶心、腰酸夜尿等兼症。
眩晕的住院患者应用本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达84.1%。
2、能有效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杞菊地黄口服液与苯那普利合用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观察医治后左室重量和左室重量指数分别为医治前的74.5%和74.7%,消退率为25.5%和25.3%,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3、有效降低晨峰血压。
临床观察120例标准西药医治下晨间血压仍无法操作者,加用天麻钩藤饮化裁之中药,晨峰血压操作有效率达77%。
4、可以增强西药降压疗效,减少西药用量,减少费用,同时有效制约西药降压所致付反响,如减少了西药所致干咳、水肿、口干、纳差等不良反响。
(三〕中医医治难点分析1、疗效欠稳定,可能局部与辨证分型不够完善有关。
2、局部高血压患者无明显病症,表现为无症可辨,但从舌脉又难以把握X。
大大影响这局部患者疗效。
3、中药煎煮不方便,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影响了疗效稳定性。
4、中医一直以来倡导“无病防病,即病防变〞的思想,因此应该重视对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药干预医治。
而临床中对这局部患者重视不够,缺少系统标准的中医诊疗方案,〔四〕应对措施1、开展临床症候群调查,进一步完善分型,优化诊疗方案。
2、开展血压与证型的相关性临床研究,以提高无症可辨患者辨证医治的X性。
3、优化方案的根底上,制定协定处方,制成免煎颗粒剂,并通过临床症候群调查研究,筛选出最常见证型1~2个,争取针对其协定处方做进一步研究,为申请院内X制剂做打算。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本报告对多种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临床疗效总结和分析。
通过收集大量病例资料、回顾病症表现和治疗方案,以及衡量治疗结果,我们评估了中医在治疗这些病种中的优势和疗效。
该报告旨在为医疗界提供有关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的重要信息,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
1. 引言- 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概述- 相关研究现状和意义介绍2. 方法- 研究设计和目标- 病例收集和筛选- 治疗方案设计和实施3. 临床疗效总结和分析3.1 儿童哮喘- 病症表现回顾-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 - 中药汤剂处方举例- 穴位针刺和按摩举例 -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缓解程度- 肺功能测试结果- 复发率和药物副作用3.2 痛经- 病症表现回顾-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 - 中药丸剂处方举例- 穴位针刺和艾灸举例 - 治疗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月经周期正常化指标 3.3 高血压- 病症表现回顾- 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分析- 中药汤剂和颗粒处方举例- 穴位针刺和艾灸举例- 治疗效果评估- 血压控制率- 合并症改善情况- 药物减量指标4. 优势分析和讨论4.1 个案疗效展示- 典型病例展示,以佐证中医疗效优势 4.2 中医特色疗法评价- 综合分析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特点和优势- 对疗效提升的意义进行讨论5. 结论- 通过对多种病种中的中医治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中医在临床疗效方面的优势- 对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参考文献附录:病例资料和治疗方案详情备注:以上仅为报告的大致结构和内容提纲,实际完成的报告需根据你选择的病种和可用的研究材料进行具体填写和分析。
建议在每个病种的分析部分加入临床案例以加强论述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紫外光照射13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2例%,体征改善12例%,好转12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2、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3.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皮损变薄,红斑颜色变淡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3例患者中皮损消退≥70%的11例%;70%≥皮损消退≥50%的2例%,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于某,男,48岁;主因“全身红斑脱屑反复发作30年,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后累及四肢、躯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于治疗,病情缓解,患者自述本病冬重夏轻,1月前因过敏导致本次病情加重,皮疹泛发于全身,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及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皮科情况: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皮损呈斑块状,中度浸润,上覆糠白色鳞屑,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指、趾甲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白疕血热证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中药熏洗,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给以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17天后皮损消退80%以上,仅有双胫前小块皮损;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白疕临床治疗难点分析银屑病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皮肤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医生颇感棘手;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力物力都投入不少,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突破;难点之一:病因方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路径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难点之二:治疗方面银屑病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等;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存在极大毒副作用而临床无法推广用之;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但疗效缓慢,疗程长,且缓解病情者多;总之,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没有根治手段;难点之三:复发问题银屑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很快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预防银屑病的复发;这是本病难点中的难点;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深入研究,只有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治疗上和预防复发的突破;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工作量力而行;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避免感染因素,避免用药不当、不慎而造成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等的发生,合理恰当用药,力求简单有效,仔细观察病情,避免诱发因素;实验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即使在临床治愈后,其实验室检查亦存在异常,如免疫方面仍存在表皮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皮肤损害消退处的微循环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电镜发现治愈病例个别棘细胞核仍较大,线粒体聚集仍存在,线粒体嵴模糊;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临床治愈的病例,表皮组织的显微结构仍保留着治疗前病变细胞的特点,表明表皮细胞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本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皮肤损害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1.清热凉血消斑,迅速改善进行期的症状,防止皮损进一步蔓延;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血热证患者经过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清热解毒消斑的中药湿敷,紫外光照射,5-7天阻止皮损扩散,无新发皮损;2.活血化瘀,促进斑块消退;在银屑病进入缓解期或是静止期,皮损基地已不是鲜红色,再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治疗已基本无疗效,这时需加入活血化瘀或是破血逐瘀药物,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快皮损消退,对于斑块型银屑病尤为明显;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自拟“康银胶囊“的临床应用情况患者长期寒凉中药,损伤脾胃,以致银屑病经久不愈,我科根据老中医经验,以凉血活血,健脾除湿为治则,创制协定方“康银胶囊”,能有效缩短静止期和缓解期的时间,延长复发周期;附协定方“康银胶囊”地黄20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6g拳参15g紫草15g玄参15g白茅根15g槐米12g大青叶15g土茯苓20g茯苓10g防风6g蒺藜6g 苍术12g白术15g党参10g当归6g白芷6g山药15g丹参6g萆薢12g白鲜皮15g甘草6g黄芩12g陈皮12g枳壳9g板蓝根15g牛膝12g双花炭15g;共10付浓缩提纯后灌胶囊,共服用2个月;2013年10月25日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例,完成9例,平均住院日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针刺、拔罐、中药湿敷、火针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2%,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例2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针刺2例22%,半导体激光照射15例100%;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针刺和其他疗法;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刺方法,适用于疾病后期疼痛较重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患者中,100%患者痊愈后出院,疱疹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临床痊愈占病例总数的100%;二疗效评价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疹结痂,疼痛消失, n≥95%;显效:皮疹大部分结痂,疼痛明显减轻,n≥70%;有效:皮疹部分结痂,疼痛减轻,30%≤n<70%;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疗前积分三评价方法1、时间指标:新丘疱疹/水疱停止出现时间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丘疱疹/水疱完全消退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全部结痂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全部脱痂时间、疼痛开始减轻时问、疼痛完全消失时间;2、症状指标1丘疱疹/水疱0分:无丘疱疹/水疱;1分:丘疱疹/水疱数目<25个;2分:丘疱疹/水疱25~50个;3分:丘疱疹/水疱>50个;2糜烂0分:无糜烂;1分:1~3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mm;2分:4~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5-10mm,中度渗出;3分:>6处糜烂,或糜烂直径>10mm,重度渗出;3红斑/水肿0分:正常肤色;1分:皮肤淡红;2分:皮肤潮红,中度肿胀;3分:明显的潮红、肿胀;4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为无痛,10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让患者取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分数;四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疼痛改善、皮损消退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9例患者中疼痛消失、疱疹消退100%,疼痛、疱疹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刘某,男,53岁;主因“右下肢疱疹伴疼痛5天”入院;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无腰痛,无腿麻,诊于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腰部CT检查示无明显异常,未处理;继而右下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疱疹,伴阵发性刺痛,影响患者工作. 既往身体健康,患胆囊结石3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皮科情况:右下肢内侧见散在红色丘疱疹,呈带状簇集性分布,无糜烂、渗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蛇串疮肝经郁热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半导体激光照射,中药涂擦,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治疗9天后疼痛消失、疱疹消退,仅留有褐色素沉着斑;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五、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蛇串疮临床治疗难点分析蛇串疮是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尤其是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难点之一:病因方面蛇串疮的病因较明确,是由于人疱疹病毒3型感染引起;中医方面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而发;但我们通过临床发现年老体虚发病者较多,而且往往引不起足够认识,病程拖延导致治疗效果欠佳;下一步重点观察体虚年老患病者病因形成机制;难点之二:治疗方面蛇串疮气滞血瘀证相当于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维生素类、营养神经类及止痛药等;药物疗效甚微;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针刺、拔罐也有较好疗效;但疗效缓慢,疗程长;总之,本病本证型的治疗缺乏特效药;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辨证准确,用药要灵活;②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休息;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让患者重视本病,得到及时的治疗,才能有较好的疗效;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及早消除了患者疼痛,改善了临床症状;具体分析如下:1.清肝火解热毒,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进入本路径的肝经郁热患者经过中药清肝火解热毒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针刺及半导体激光照射,3天内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2.理气活血,重镇止痛;由于很多患者对本病认识不够,导致病情拖延,来院时疱疹已消退,但疼痛不止;西医已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活血化瘀、重镇止痛的中药配合针刺拔罐治疗,疼痛改善明显,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六、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本方案治疗比较全面,效果比较理想,我们在临床上未采取本方案以外的中医诊疗技术2013年10月28日粉刺痤疮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粉刺痤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门诊患者共有76例,完成73 例,肺经风热证平均治疗时间<28天,脾胃湿热证平均治疗时间<56天,痰淤互结证平均治疗时间<84天,冲任不调证平均治疗时间<84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外用中药面膜,红蓝光照射、针刺、皮损内注射、中药涂药等;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1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73例100%,外用中药面膜38例52%,红蓝光照射15例%,针刺3例4%,皮损内注射5例%,中药涂药61例%;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中药面膜、中药外涂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红蓝光照射和针刺;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中药面膜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临床观察对皮肤美白也有较好作用;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受到患者经济水平的影响,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蓝光照射一次费用较高,应用上受到了限制;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73例患者中,68例患者痊愈,临床痊愈占病例总数的%;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消退率作为疾病疗效判定标准;皮疹消退率=治疗前皮疹总评分一治疗后皮疹总评分/治疗前皮疹总评分;痊愈:皮疹消退率≥95%显效:95%>皮疹消退率≥7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2度以上好转:70%>皮疹消退率≥30%,或疾病严重程度减低l度以上无效:皮疹消退率<30%,或皮疹反见增多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皮损加其他症状按尼莫地平法计算,以皮疹加其他症状评分的总降低率作为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_痊愈:总评分降低率≥95%;显效:95%>总评分降低率≥70%好转:70%>总评分降低率≥30%无效:总评分降低率<30%2.评价方法1、皮疹评分方法:皮疹类型0分:无;2分:仅见粉刺4分:粉刺、丘疹、脓疱并见6分:粉刺、丘疹、结节并见8分:粉刺、丘疹、结节、囊肿并见皮疹数量0分:无;2分:<30分4分:31-50个6分:>50个8分:>100个2、其他症状评分方法:皮疹痒痛0分:无1分:有颜面色红0分:无1分:有口渴喜饮0分:无1分:有尿黄0分:无1分:有便秘0分:无1分:有三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皮损近期改善主要评价指标;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68例患者中皮疹消失,皮疹未改善0例;总体有效率100%;案例1:王,男,19岁;主诉“面部皮疹1年余”来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色皮疹,散在分布,无瘙痒,轻微触痛;未诊疗;既往身体健康;皮科情况:面部见散在数十个红色米粒至豆粒大小丘疹,无糜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粉刺肺经风热证西医诊断:痤疮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以枇杷清肺饮加减口服,面部红蓝光照射、中药面膜外敷等治疗,10天后复诊,见面部皮疹颜色明显变淡,部分已消退,继续上方案治疗10天后,皮疹全部消退,部分留有淡褐色斑;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粉刺临床治疗难点分析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给广大青年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尤其是青春期,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医中药及中医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疗效;。
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肿瘤科是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中医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在肿瘤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势进行分析总结,并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内容丰富、举例充分的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字数超过6000字。
第一章:概述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第二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的特点2.1 中医诊疗方案的整体性2.1.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独特性 2.1.2 中医治未病和治未病的区别 2.1.3 中医证候学与肿瘤分类的关系 2.2 中医诊疗方案的个体化2.2.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灵活性 2.2.2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针对性 2.2.3 中医诊疗方案的拟制与调整 2.3 中医诊疗方案的综合性2.3.1 中医综合疗法的应用2.3.2 中医辨证并治疗体系的优势 2.3.3 中医药材和治疗手段的多样性第三章:肿瘤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分析与评价3.1 肺癌3.1.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3.1.2 典型案例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肺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评价3.2 乳腺癌3.2.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3.2.2 典型案例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评价3.3 胃癌3.3.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3.3.2 典型案例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胃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评价3.4 肝癌3.4.1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3.4.2 典型案例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在肝癌患者中的实际效果评价第四章: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势与局限性4.1 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势4.1.1 预防和调理功能4.1.2 综合治疗效果显著4.1.3 个体化治疗4.2 中医诊疗方案的局限性4.2.1 临床应用中的困境与挑战4.2.2 现代医学对中医的质疑与评价 4.2.3 中医诊疗方案的完善与改进思路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主要研究结果总结5.2 研究成果的意义与局限5.3 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分析与总结
我院妇科专科从2010年成立以来,对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制定了常规诊疗方案,要求本科医生在临床医疗中尽量采用中医药参与治疗。
对于优势病种要求全程按方案实施,并于2011年及2012年两次对原有方案进行优化及总结,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吸取了一些教训,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现就妇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对原方案进行如下修订,对方案实施作出年度总结。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继承发掘整理中医药优势,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全科医生基本掌握了妇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用此方案指导治疗,提高了中医药参与率,同时也提高了广大患者对祖国医学的认识和了解,使部分年轻患者也乐于接受中医药治疗。
2、通过三年对方案的实施,在中医药治疗参与率提高的前提下,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本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我科部分中医优势病种使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分析一些中药对部分常见病的疗效也有明显不足,需要不断总结和优化诊疗方案,及时进行完善和舍失。
所以对优势病种进行经验总结后,制定进一步的改进措施,现分述如下:
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于顽固性功血患者,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当配合西医治疗。
对于生育期和更年期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崩漏,须先经诊刮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提示有恶变倾向者宜手术治疗。
对于年龄超过55岁仍未绝经,崩漏又反复发作又无须手术者,可用中药或西药促其绝经。
以上措施将在新的诊疗方案中得到实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临床实践成果作为一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的医生,我深深体验到了中医在治疗某些特定疾病方面的优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们在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
我要谈谈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优势。
以糖尿病为例,中医通过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改善症状的目的。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还能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副作用较小,患者容易接受。
中医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例,中医通过调理肺脾气机、化痰止咳的原则,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COPD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治疗COPD的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再次,中医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炎症,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副作用较小,患者容易接受。
中医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以脑梗死为例,中医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中医治疗脑梗死的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中医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颈椎病为例,中医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颈椎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副作用较小,患者容易接受。
一、慢性病治疗的突破慢性病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中糖尿病尤为棘手。
中医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运用中药、针灸等手段,从整体上调理患者体质,改善胰岛素抵抗,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一、感冒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论治。
我通常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风寒感冒,我常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对于风热感冒,我则选用银翘解毒汤或桑菊饮加减。
我还会在治疗中加入一些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以提高疗效。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
我常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或柴胡疏肝散等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加入一些中成药,如香砂六君子丸、疏肝理气丸等。
同时,我还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失眠四、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颈椎病注重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我常用桂枝加附子汤、葛根汤或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加入一些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
同时,我还建议患者调整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以减轻症状。
五、抑郁症六、糖尿病一、感冒感冒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
中医治疗感冒主张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风寒感冒,我通常采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对于风热感冒,我则会选择银翘解毒汤或桑菊饮加减。
我还会在治疗过程中引入拔罐、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现代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
我常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或柴胡疏肝散等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加入一些中成药,如香砂六君子丸、疏肝理气丸等。
同时,我还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减轻症状。
三、失眠四、颈椎病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治疗颈椎病注重疏经通络、活血化瘀。
我常用桂枝加附子汤、葛根汤或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加入一些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疗法。
同时,我还建议患者调整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以减轻症状。
五、抑郁症六、糖尿病七、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导致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常见病因。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 自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进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优势病种的病例共有193例,完成19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腰椎牵引、穴位贴敷、腰部理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的19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49. 2%,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针灸193例(100%)、推拿80例(41.5%).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5例(49.2%)、穴位贴敷94例(48.7%)、火针疗法25例(13.0%)、腰椎牵引55例(25.5%)、拔罐123例(63.7%)、腰部理疗者85例(44. 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普通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口服中药、拔罐,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推拿、拔罐活血化瘀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理疗、穴位贴敷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刀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以整体观念治疗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中,一些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优势。
本报告将对这些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一、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药在冠心病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通过调整心脏功能、改善和保护心肌,减少冠状动脉痉挛等作用,有效缓解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降低了心肌梗死的风险。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针灸、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对糖尿病的诊疗也展现出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胰岛功能,调节血糖水平等多种方式治疗糖尿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轻并发症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慢性肾病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医药在慢性肾病的诊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肾脏功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调节体内水盐平衡等多种方式改善慢性肾病患者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中医经络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尿常规指标、肾功能指标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中医药对痛风的诊疗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湿气、寒热平衡,排除体内毒素,改善关节炎症等方式缓解痛风患者的关节疼痛,减少关节病变的发展。
常用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理、外敷疗法等,这些疗法能够有效控制尿酸水平,减轻关节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也在其诊疗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肿瘤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肿瘤科是现代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针对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展开研究和探索。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治疗领域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围绕肿瘤科优势病种展开中医诊疗方案的分析总结及评价,主要包括乳腺癌、胃癌、肺癌和肝癌四种肿瘤的中医诊疗方案。
1.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辨证施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根据患者体质、肿块质地等病情特点,辨证施治能够更好地解决乳腺癌的根本问题。
例子:有的患者乳腺肿块质硬,脉象沉细,属于气滞血瘀型,中医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调理。
1.2. 调理养生中医认为调理养生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通过调整饮食、生活规律和心态等,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癌能力,达到乳腺癌细胞被抑制和自身康复的目的。
例子:乳腺癌患者饮食上宜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品,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中医还可结合调理脾胃功能,提高体内湿气排除能力。
1.3. 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结合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
中药有许多具有抗癌作用的草药,如青蒿素等,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子:青蒿素作为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有效抑制乳腺癌的发展。
2. 胃癌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在胃癌治疗中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胃癌治疗中,中医注重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例子: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可采用健脾和胃的方剂,如六君子汤,增加脾胃功能,改善食欲。
2.2. 保护胃粘膜中医强调保护胃粘膜,减少因药物治疗或化疗导致的胃黏膜损伤,中药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减轻化疗带来的不良影响。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报告题目: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1.引入研究主题及目的二、研究方法2.研究设计与流程3.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4.指标评价方法三、研究结果1.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应用情况a.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b.常见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发热、腹痛等)c.中医症型分类及诊断d.中医主要治疗方法和方药应用情况2.临床疗效评价a.临床疗效评价指标b.疗效评价方法四、数据分析与解释1.中医方案临床疗效总结a.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否有效b.不同病情、病程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2.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点和局限性五、讨论与结论1.讨论中医诊疗方案在优势病种中的应用价值2.对研究结果的启示和展望目录附录以上是一个参考报告的体例,下面是一个具体分析报告的示范,供参考:一、引言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选取XX病种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总结分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中医在优势病种中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2.研究设计与流程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收集到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
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症状和体征进行描述和整理;然后,根据中医症型分类和诊断依据,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症型组别;接着,分析中医主要治疗方法和方药的应用情况;最后,对疗效进行评价。
3.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患者的基本情况、病程资料以及中医治疗方案的记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处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等。
4.指标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来衡量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三、研究结果1.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应用情况a.患者基本情况本研究收集了XX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XX例,女性XX例,平均年龄XX岁,病程介于XX天。
b.常见症状和体征患者常见症状包括XX、XX、XX等,同时出现的体征有XX、XX、XX等。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2例(92.3%),体征改善12例(92.3%),好转12例(92.3%)。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92.3%。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以皮损严重程度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皮损基本消退,临床症状消失,n≥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n≥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n≥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n<50%。
2)以皮损症候评分在治疗前后的积分变化来判断疗效,分4级判定。
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证候积分减少≥5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而恶化,证候积分减少不足50%。
2、评价方法1)皮损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表1)表1:PASI评分表PASI评分=头部面积分×头部严重程度分(D+I+E)×0.1 +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程度分(D+I+E)×0.2+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程度分(D+I+E)×0.3+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程度分(D+I+E)×0.42、中医证候的改善,采用中医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表2)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表2.主要临床症状评估量表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皮损变薄,红斑颜色变淡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3例患者中皮损消退≥70%的11例(84.6%);70%≥皮损消退≥50%的2例(15.4%),未改善0例。
总体有效率100%。
案例1:于某,男,48岁。
主因“全身红斑脱屑反复发作30年,加重1月余”入院。
患者于3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后累及四肢、躯干,曾在多家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给于治疗,病情缓解,患者自述本病冬重夏轻,1月前因过敏导致本次病情加重,皮疹泛发于全身,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及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 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皮科情况:前胸、后背起黄豆大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双小腿皮损呈斑块状,中度浸润,上覆糠白色鳞屑,双手呈片状脱屑,无明显瘙痒,指、趾甲正常。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诊断:白疕(血热证)西医诊断:寻常型银屑病进入路径后立即复方甘草酸苷静滴,中药熏洗,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给以犀角地黄汤口服,治疗17天后皮损消退80%以上,仅有双胫前小块皮损。
案例2:(略)案例3:(略)病例基本信息表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一)白疕临床治疗难点分析银屑病是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皮肤病。
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临床医生颇感棘手。
多年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力物力都投入不少,但仍有诸多问题没有突破。
难点之一:病因方面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清楚,目前认为,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通过免疫介导的共同路径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
但迄今为止,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
难点之二:治疗方面银屑病的治疗进展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目前西医治疗用药为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类、维生素类药物等。
部分药物疗效好,但存在极大毒副作用而临床无法推广用之。
中医治疗本病辨病与辨证结合,分型与分期兼顾,临床确有一批疗效甚好的验方、复方,但疗效缓慢,疗程长,且缓解病情者多。
总之,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药,没有根治手段。
难点之三:复发问题银屑病不是不治之症,不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我们所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很快能够达到临床治愈,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够预防银屑病的复发。
这是本病难点中的难点。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①进一步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深入研究,只有对本病的发病机制有清晰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到治疗上和预防复发的突破。
②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扬长避短,取西药见效快的特点与中药疗效满意、安全无副作用等有机结合,研制一批安全特效的药物,同时对目前疗效肯定的中药验方、复方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了解其作用机制。
③用现代医学模式的观点防治认识教育基础上,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重视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病加重及复发中的作用,医患合作,给患者更多关心和理解,解除思想顾虑,避免精神紧张,合理安排生活,注意饮食调节,工作量力而行。
治疗上要采取针对性防范性措施,避免感染因素,避免用药不当、不慎而造成红皮病或脓疱型银屑病等的发生,合理恰当用药,力求简单有效,仔细观察病情,避免诱发因素。
实验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即使在临床治愈后,其实验室检查亦存在异常,如免疫方面仍存在表皮内免疫复合物沉积;皮肤损害消退处的微循环虽有改善,但仍未恢复正常;电镜发现治愈病例个别棘细胞核仍较大,线粒体聚集仍存在,线粒体嵴模糊。
所有这些都说明经过临床治愈的病例,表皮组织的显微结构仍保留着治疗前病变细胞的特点,表明表皮细胞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这可能是本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减轻了患者皮肤损害程度,改善了临床症状,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分析如下:1.清热凉血消斑,迅速改善进行期的症状,防止皮损进一步蔓延。
中医药治疗有助于减轻病情进展速度,进入本路径的血热证患者经过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配合清热解毒消斑的中药湿敷,紫外光照射,5-7天阻止皮损扩散,无新发皮损。
2.活血化瘀,促进斑块消退。
在银屑病进入缓解期或是静止期,皮损基地已不是鲜红色,再用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治疗已基本无疗效,这时需加入活血化瘀或是破血逐瘀药物,改善皮肤微循环,加快皮损消退,对于斑块型银屑病尤为明显。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自拟“康银胶囊“的临床应用情况患者长期寒凉中药,损伤脾胃,以致银屑病经久不愈,我科根据老中医经验,以凉血活血,健脾除湿为治则,创制协定方“康银胶囊”,能有效缩短静止期和缓解期的时间,延长复发周期。
附协定方“康银胶囊”地黄20g丹皮15g赤芍15g知母6g拳参15g紫草15g玄参15g白茅根15g槐米12g大青叶15g土茯苓20g茯苓10g防风6g蒺藜6g苍术12g 白术15g党参10g当归6g白芷6g山药15g丹参6g萆薢12g白鲜皮15g 甘草6g黄芩12g陈皮12g枳壳9g板蓝根15g牛膝12g双花炭15g。
共10付浓缩提纯后灌胶囊,共服用2个月。
2013年10月25日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例,完成9例,平均住院日5.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半导体激光照射、针刺、拔罐、中药湿敷、火针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2%,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例(2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针刺2例(22%),半导体激光照射15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