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30分)
1.形式城市化和功能城市化
2.文化生态学
3.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4.通达指数
5.中心地的等级
6.竞争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题72分)
1.简要归纳C.D.索尔关于农业起源地点的推论。
2.简要回答意境的图的哈衣及其构成要素。
3.简要回答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4.简述市场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简述跨国公司R&D的区位特征
6.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
三、论述题(每题24分,共2题48分)
1.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
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结合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及其战略意义。
2.论述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7。
目录2001年 (1)2002年 (2)2003年 (3)2004年 (4)2005年 (5)2006年 (6)2007年 (7)2008年 (8)2009年 (9)2010年 (10)2011年 (11)2012年 (12)2013年 (13)2014 (14)2015年 (15)2016年 (16)2017年 (17)2001年一、名词解释(15’)1、中东2、地理大发现3、大洋洲4、尼罗河5、巴黎盆地二、简述题(20’)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图略)在图上填出:(15’)1、同意后的德国国界和国名;(1’)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4、城市:不莱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四、论述题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
(30’)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得关系。
(20’)2002年一、名词解释201、中国经济地理2、人口构成3、华南农业区4、京津唐工业地带5、经济地带二、分析论述题80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2003年一、名词解释(30分,每个5分)1、国民生产总值(GNP)2、第三次科技革命3、后发优势4、涓滴效应5、中国西部大开发6、点—轴开发模式二填图题(25分)1)在日本地图上填绘日本八大地区,十三个经济地区(要求划出各2)地区和各经济区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的位置写出名称),在相应的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礼幌等四个城市。
三简述题(45分)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附件3: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地理学
专业名称人文地理学
专业代码070502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13年5月8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主文献研读、学术活动等必修环节)
注:1.平台课是指涵盖本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或相近二级学科群共有的基础性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
2.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应在专业必修课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毕业与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不够可另附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人文地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提醒人类活动的空间构造及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其分支学科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
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核,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外表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
但人文地理学不是研究所有的人文现象,而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开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外表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提醒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开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醒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构造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2、区域性: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不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征,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特性,重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第一章测试1.人文地理学具有()学科属性。
A:社会性B:区域性C:应用性D:综合性答案:ABD2.人文地理研究的传统主题是()A:人地关系研究B:区域研究C:空间分析D:人类文化研究答案:ABC3.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A:对B:错答案:A4.李特尔使人文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倡导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
()A:对B:错答案:B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流派代表人物主要包括()A:拉采尔B:白吕纳C:施吕特尔D:赫特纳答案:ACD第二章测试1.文化的扩展扩散包括()等几种形式。
A:刺激扩散B:迁移扩散C:接触扩散D:等级扩散答案:ACD2.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有()等几个原则。
A:逆境美德B:中庸之道C:适者生存D:挑战与应战原则答案:ABD3.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等类别。
A:功能文化区B:形式文化区C:意识文化区D:乡土文化区答案:ABD4.内外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等方面。
A:民俗文化B:建筑C:聚落类型D:土地利用答案:BCD5.环境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各种因素之间复杂关系,把自然看做是人的产物,居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专家系统法属于人文地理学哪种方法论的具体研究方法?()A:结构主义方法论B:实证主义方法论C:人本主义方法论D:经验主义方法论答案:D2.实证主义研究法的特征有()。
A:寻求法则和规律B:强调归纳与综合C:强调解释D:倡导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答案:ACD3.实证主义地理学常用的模式是()A:统计B:经验C:归纳D:推论答案:ABC4.实证主义是立足于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性),建立科学的理论是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
()A:错B:对答案:B5.时间地理学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
2007年西南大学423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专业: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研究方向:所有方向
试题名称:人文地理学
试题编号:423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经济区
2、旅游环境
3、区位理论
4、第三次科技革命
5、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二、简答题(45分)
1、根据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简析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5分)
2、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协调我国人口结构的对策。
(15分)
3、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5分)
三、论述题(80分)
1、联系我国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25分)
2、对比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5分)
3、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30分)。
西南大学15年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本土化
2.意境地图
3.马汉“海权论”
4.赖利零售引力模型
5.垂直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
6.库兹涅茨法则
二、简答体:
1.简述汤因比“挑战与迎战”学说
2.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
3.。
简述乡村旅游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4.简述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简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及其主要的观点
6.简述产业集群的特征
三、论述体:
1.。
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调控性分析的理解
2.。
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解释全面二胎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人文地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其分支学科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
人文地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具体包括三大主题:1、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
但人文地理学不是研究所有的人文现象,而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2、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3、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把以上三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与自然地理学的不同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2、区域性: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不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特性,重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2003年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
1、国民生产总值(GNP)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后发优势
4、涓滴效应
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
6、点——轴开发模式
二、填图题(25)
在日本地图上填绘出日本八大地方(区)、十三个经济地域(区)(要求划出各地方、各经济地域的大致界限并在相应位置写出其名称),并在相应位置填出东京、大阪、北九州、扎幌等四个城市。
三、简述题(45)
1、简述中国西南区农业地理特征。
2、浅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3、简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不业布局的影响。
四、论述(50)
1、试析当代世界经济地域系统在基本特征。
2、试析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30)
1、经济区位
2、网尼克指数
3、“三湾一海”地区
4、霍尔木兹海峡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区际商品率
二、简答题
1、主导产业有哪些基本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哪些(15)?
2、简述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10)。
3、试述对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15)。
4、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15)。
三、填图题
在图上填出英国11个标准区的名称及大致范围、赫布里底群岛、伦敦、泰晤士河、奔宁山脉。
四、论述题
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及沿岸地区的认识。
(25)
2、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25)
2005年人文地理
一、名词解释40)
1、劳动地域分工
2、主导产业
3、京津塘工业基地
4、经济地域系统
5、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二、简答题(60)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简述战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特点
3、简要评析东北老工业区振兴发展的条件
4、试对我国能源资源进行简要的经济评价
三、论述题(50)
1、论述战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特征、动因和世界主要旅游区域(25)。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是“五个统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试用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和区域开发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你对“统筹区域发展”的认识(25)。
2006年:
1、名词解释:西电东送、全国性商品粮基地、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区位与区位优势、生产要素禀赋论
2、简答:简述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意义与对策?简述地理大发现?简述我国企业增长的动因与企业扩张的基本规律?
3、论述: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重点?论战后世界经济抵御系统条件与特征的新变化?论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水平,,,,,,,(不清楚了)?
2009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经济区
2、旅游环境
3、区位理论
4、第三次科技革命
5、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
二、简答题(45分)
1、根据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简析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15分)
2、中国人口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谈协调我国人口结构的对策。
(15分)
3、简评美国的地理位置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5分)
三、论述题(80分)
1、联系我国的实际,论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途径。
(25分)
2、对比分析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与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工业基本特点及其成因。
(25分)
3、试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来分析欧盟的发展。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