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6第九章_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 格式:ppt
- 大小:335.00 KB
- 文档页数:22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重点)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凤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重点)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凤的北进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姓名:李延帅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至唐前期是中古期第一段,以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为标志。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前期鼎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文学创作个性化,期间宫廷起核心作用,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趋同性使文学呈现群体性风格,使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在五古和辞赋方面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出现。
文学自觉的标志:(一)文学从学术中分化成为独立门类。
1、汉朝人所谓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2、南朝文学有独立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同时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二)体裁的细致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臸和风格有明确认识。
1、《艺文志》、《东观汉纪》蔡邕《独断》刘熙《释名》等反映早期文体辨析意识。
2、《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明晰而自觉。
3、《文赋》将文体分为10类,对每类特点有所论述,并将诗赋分成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追溯起源,考察演变,并列举作品。
4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3期总第830期No.23,2020Total of 830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历代文人所争论的热点话题。
很多人强调文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但这并不是说文学与政治毫无关系。
纵观中外文学史,会发现文学和政治有着很奇妙的关系,二者不可分而论之,又不能混为一谈。
政治对文学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同样,文学也是政治的形式化、荣誉化,以及维持统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这个现象,在魏晋六朝时期尤为明显。
汉末魏初,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和变革的年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很独特的年代,出现了诸如“建安风骨”“正始之音”“魏晋玄学”等著名文学特征,被历代文人所传颂,几千年来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缘起:乱世文人出新风魏晋时期,是一个乱世。
政治极端黑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政治形势的复杂、社会分裂的动荡时局,对当时文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文学追求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从西汉“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
汉末,政治形势不稳定,大一统政权失去了控制能力。
文士们从儒家经典之中解放出来,思想异常活跃,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之后的再度繁荣。
他们积极探索,对人生、对天道都有着独特思考,人性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人性的觉醒也加速了文学的自觉,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所以魏晋又被称为是文学自觉的年代。
汉末魏初,动荡分裂的形势、文人思想的大解放、新的文学思潮的出现等一系列原因,直接催生着当时文人的创作,他们探索文学新的形式,使文学的发展达到空前的大繁荣,形成了新的特色。
曹魏时期,文人们反叛旧观念、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强烈的忧患意识、忠君爱国思想、不得志之后的忧愤之思等多种题材异彩纷呈。
乱世文人通常是新的文学形式的开创者。
因此,政治形势对文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曹魏时期的两个文学现象“建安风骨”与“正始之音”,有着明显的不同,彰显出独有的思想特色,这正是受到不同的政治形势影响之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