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浒传》讲义
- 格式:docx
- 大小:33.10 KB
- 文档页数:26
水浒传每一章读书笔记加赏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宋朝时期一群英勇好汉在江湖中反抗奸臣贼子的故事。
这部小说的每一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下面是我对其中一些章节的读书笔记和赏析。
第一章:《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章是《水浒传》的开篇章节,主要讲述了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禳灾祈福的故事。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描绘洪太尉的虔诚和张天师的神奇,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
同时,这一章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乱世和英雄们的出场,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础。
读书笔记:这一章通过描绘洪太尉的虔诚和张天师的神奇,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同时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乱世和英雄们的出场,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这一章讲述了王教头私自离开东京,前往延安府的故事。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描绘王教头的英勇和九纹龙的大闹,表现了英雄们在乱世中的反抗精神。
同时,这一章也展现了宋朝官府的腐败和民间的不满情绪,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读书笔记:这一章通过描绘王教头的英勇和九纹龙的大闹,表现了英雄们在乱世中的反抗精神,同时也展现了宋朝官府的腐败和民间的不满情绪,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讲述了鲁提辖为了救助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的故事。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描绘鲁提辖的英勇和镇关西的横行霸道,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冲突。
同时,这一章也展现了古代英雄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为后续的故事情节提供了铺垫。
读书笔记:这一章通过描绘鲁提辖的英勇和镇关西的横行霸道,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冲突,同时也展现了古代英雄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为后续的故事情节提供了铺垫。
第四章:《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一章讲述了赵员外重修文殊院的故事,以及鲁智深在五台山上的大闹。
在这一章中,作者通过描绘赵员外的慷慨和鲁智深的胡闹,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形象。
专题四:名著阅读第二讲《水浒传》【考点解读】考试分值:10分左右考纲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查形式:主观题、知识识记类客观题。
【精华提炼】1.命题规律:题型:大致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题型。
考点:侧重对重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考查,以及名著主题的深刻理解。
2.方法技巧:一定要熟读名著,对其基本内容、情节、人物要非常熟悉,准确记忆;另外在此基础上要横向纵向的对比阅读,深入思考,这样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做答。
3.注意事项:许多同学要么是对作品内容不熟,要么是张冠李戴,要么答非所问,才导致在名著阅读上失分较多。
其实名著题一般都较为简单,关键是要阅读,要熟知,并且要记准。
【知识梳理】作者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内容概览《水浒传》是以宋江领导的起义为主要题材,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主要人物及情节解读鲁智深(花和尚):主要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
主要性格: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有勇有谋、豁达明理。
主要经历: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
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
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
水浒传第二章读书笔记
《水浒传》的第二章主要讲述了武松的故事。
武松是一个勇猛善战的人,他因为杀死了一只老虎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章中,武松被派去押运货物,途中遇到了一群恶霸。
这些恶霸想要抢夺武松的货物,但是武松并没有屈服于他们的威胁。
相反,他勇敢地与恶霸们进行了搏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一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武松的勇气和智慧。
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力,而且还有着非凡的智慧。
在面对危险时,他总是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并采取最合适的行动。
这种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启发。
此外,这一章还让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那些恶霸们无恶不作,欺压百姓。
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武力来谋取私利,完全不顾道德和法律。
这让我深感愤慨。
《水浒传》第二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勇敢、智慧、正义的英雄形象,并且让我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的人生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章《水浒传》讲义第二章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话本的体制1、题目:由简到繁。
2、篇首:一首或若干首诗或词。
3、入话:篇首之后加以解释,引入正话4、头回:行话:“权做个得胜头回”“笑耍头回”。
5、正话:韵散结合。
分回讲说。
6、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套话作结:“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话本特征:以俗为美的说唱文学1、浅俗的语言2、追求常中出奇的世俗风趣3、韵散结合、诉诸听觉的表达方式韵语所用场所:慨叹某事描写人物描写景物多是习用的诗词、套语,构成一定的程式。
4、话本的民俗艺术性时空设置:时间: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
故事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话本小说的分类问题当时说话分“四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其中小说最盛”《都城纪胜》:“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梦粱录》:“且小说名‘银字儿’。
”宋代的说话四家里,只有小说一家确是讲唱文学。
小说话本名目分类耐得翁《都城纪胜》:“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赶(别字)棒、发迹、变泰。
”吴自牧《梦梁录》:“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迹、踪参。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英雄传奇小说P38以一人或一事为线索。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作者和版本一、《水浒传》的故事来源——滚雪球式的成书过程P38(一)正史、野史、笔记北宋《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二)话本、戏曲、民间传说1、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2、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收录在宋末元初人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中。
初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
3、元代(1)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现存最早描写“水浒”故事的讲史话本。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哇塞,《水浒传》第二章那可真是精彩啊!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那王进可不简单呐,他可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嘿,你想想,能当八十万禁军教头的人,那得多厉害呀!就好比是现实里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王进他爹当年得罪了高俅,现在高俅得势了,岂会放过他。
你说王进能不着急吗?就跟那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这高俅就像个恶霸,仗着权势想要整王进呢,这多气人呐!
王进没办法,只能带着老娘逃走。
在路上遇到了史家庄,哇,这一相遇可就引出了后面的好多事儿。
史进那小伙子可是个热血青年,对王进的本事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非要拜他为师。
这史进就好比是一块璞玉,等着王进这个大师来雕琢呢。
你说这第二章是不是特别有意思?能不勾起你继续往下读的欲望吗?。
第二章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话本的体制1、题目:由简到繁。
2、篇首:一首或若干首诗或词。
3、入话:篇首之后加以解释,引入正话4、头回:行话:“权做个得胜头回”“笑耍头回”。
5、正话:韵散结合。
分回讲说。
6、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套话作结:“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话本特征:以俗为美的说唱文学1、浅俗的语言2、追求常中出奇的世俗风趣3、韵散结合、诉诸听觉的表达方式韵语所用场所:慨叹某事描写人物描写景物多是习用的诗词、套语,构成一定的程式。
4、话本的民俗艺术性时空设置:时间: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
故事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话本小说的分类问题当时说话分“四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其中小说最盛”《都城纪胜》:“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梦粱录》:“且小说名‘银字儿’。
”宋代的说话四家里,只有小说一家确是讲唱文学。
小说话本名目分类耐得翁《都城纪胜》:“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赶(别字)棒、发迹、变泰。
”吴自牧《梦梁录》:“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迹、踪参。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英雄传奇小说P38以一人或一事为线索。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作者和版本一、《水浒传》的故事来源——滚雪球式的成书过程P38(一)正史、野史、笔记北宋《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二)话本、戏曲、民间传说1、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2、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收录在宋末元初人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中。
初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
3、元代(1)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现存最早描写“水浒”故事的讲史话本。
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二章中,宋江被官府逼迫,不得已投身梁山泊,成为了梁山好汉的一员。
在这一章中,我们见识了宋江的豪气和义气,也对梁山泊的一众好汉有了初步的了解。
宋江本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但由于被人陷害,不得已投奔梁山泊。
在这里,他结识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众豪杰好汉,也领悟到了“宁做玉碎,不做瓦全”的豪情壮志。
在第二章中,我们看到了宋江在梁山泊的初次表现,他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并且在面对逆境时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与此同时,第二章也展现了梁山泊的一众好汉的豪气与义气。
他们中有的因冤屈受尽折磨,有的因忠义被迫流亡,但他们都选择了投身梁山泊,共同抗击腐败官府,捍卫正义。
这些好汉有的性情豪放,有的忠心耿耿,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为之动容。
在第二章中,我们也见识到了梁山泊的首领,晁盖的威风。
他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他始终不改初衷,义薄云天,忠义之心可嘉。
他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
的豪杰。
总的来说,水浒传第二章主要围绕着宋江投奔梁山泊,结识一
众好汉的故事展开。
这一章描绘了宋江的坚毅和梁山泊好汉的豪气,展现了他们共同抗争的决心和信念。
这些形象栩栩如生,让人印象
深刻,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不仅仅
是一段故事,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正义的呐喊,激励着我们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水浒传》1--10章内容精讲《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所著,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聚义,以及他们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以下是第一章至第五章的详细内容概括,以满足不少于4000字的要求。
第一章: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仁宗嘉祐三年,瘟疫盛行,百姓苦不堪言。
皇帝为了祈求上天消除瘟疫,派遣洪太尉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
洪太尉一行人上山求见天师,途中遭遇种种奇异景象,如大虫、雪花蛇,以及一个倒骑黄牛的牧童(实为张天师所化,洪太尉当时并未认出)。
洪太尉在山上未能直接见到天师,返回方丈后,不顾众道士的劝阻,执意打开了一座名为“伏魔之殿”的封印大殿。
这座大殿内镇压着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座地煞星,即后来的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前身。
洪太尉的鲁莽行为导致封印被破,妖魔纷纷逃出,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失,洪太尉吩咐随从隐瞒放出妖魔的事实,假报天师已成功除尽瘟疫,从而得到了仁宗的赏赐。
这一章节不仅引出了故事的背景,还通过洪太尉的轻率行为,预示了后续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高俅本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因擅长踢球而得到端王(即后来的徽宗)的赏识,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得势后,对曾打翻他的王升的儿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施行报复。
王进无奈,只得带着母亲逃离东京,前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
在逃亡途中,王进经过史家村,遇到了九纹龙史进。
史进是个喜好武艺的青年,得知王进是禁军教头后,便拜王进为师,学习枪棒。
史进在武艺上颇有天赋,很快便有所成就。
然而,史进因结交了少华山上的朱武、杨春、陈达等好汉,被官府得知并告发。
为了救朋友,史进烧了自己的庄园,与朱武等人一同落草为寇。
这一章节通过王进的逃亡和史进的落草,展现了北宋末年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第三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史进在少华山安顿下来后,前往延安府寻找师傅王进。
水浒传第二章内容概括300字
小说《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第二章“张督率众抢寨”揭示了
宋江领衔组织了抢劫黑旗军,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当时国家和人民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苦难局面。
在宋江率领众水浒英雄看来,他们处在一个落后的社会经济局势中,在经济水
平上他们拥有着巨大的不公平。
不仅堤防里住着渔民,连他们的老大宋江也只能靠偷抢来维持生活,而詹姆斯和孙晓燕因出身高贵而能自由生活。
面对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宋江利用互联网管理英雄们,组织他们去抢劫黑龙军的财富,这从侧面反映了民众对经济不公的怨气。
互联网的社会意义,在《水浒传》中表现的非常深刻。
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令
人担忧,宋江以先进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将英雄聚集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整个社会拥有更大的经济活力,使社会充满活力,令民众安居乐业。
最后,与互联网共同发展的英雄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之道:不管今天你
有多少拥有,也不用担心未来会怎样,只要有全心全意地站到穷人身边,勇敢抗争,勇于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变革,便可以改变命运,构建更加平等的新社会!。
第二章成熟的白话长篇小说——《水浒传》话本的体制1、题目:由简到繁。
2、篇首:一首或若干首诗或词。
3、入话:篇首之后加以解释,引入正话4、头回:行话:“权做个得胜头回”“笑耍头回”。
5、正话:韵散结合。
分回讲说。
6、结尾: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或以套话作结:“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话本特征:以俗为美的说唱文学1、浅俗的语言2、追求常中出奇的世俗风趣3、韵散结合、诉诸听觉的表达方式韵语所用场所:慨叹某事描写人物描写景物多是习用的诗词、套语,构成一定的程式。
4、话本的民俗艺术性时空设置:时间: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
故事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话本小说的分类问题当时说话分“四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其中小说最盛”《都城纪胜》:“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
”《梦粱录》:“且小说名‘银字儿’。
”宋代的说话四家里,只有小说一家确是讲唱文学。
小说话本名目分类耐得翁《都城纪胜》:“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赶(别字)棒、发迹、变泰。
”吴自牧《梦梁录》:“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朴刀、杆棒、发迹、踪参。
”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有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
”英雄传奇小说P38以一人或一事为线索。
第一节《水浒传》成书、作者和版本一、《水浒传》的故事来源——滚雪球式的成书过程P38(一)正史、野史、笔记北宋《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二)话本、戏曲、民间传说1、南宋罗烨《醉翁谈录》: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2、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收录在宋末元初人周密的史料笔记《癸辛杂识》中。
初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
3、元代(1)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现存最早描写“水浒”故事的讲史话本。
(2)元杂剧“水浒戏”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存。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杂剧,存。
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存;4、明初朱有燉《豹子和尚自还俗》杂剧,存。
《黑旋风仗义疏财》杂剧,存。
(三)元末明初文人加工整理成《水浒传》这部优秀作品二、作者P391、施耐庵、罗贯中合撰:明嘉靖年间高儒《百川书志》云:“《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2、罗贯中撰:明嘉靖年间3、施耐庵撰:明万历年间4、施作罗续:明末清初5、施、罗均属托名:现代学者三、版本:简本系统、繁本系统1、文简事繁本万历二十二年(1594)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现存较早的完整的简本文学性较差,缺乏可读性2、文繁事简本(1)百回本A、天都外臣序《忠义水浒传》万历已丑(1589)今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百回本B、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万历三十八年(1610)现存最完整的百回本(2)一百二十回本袁无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全传》(3)七十回本明末金圣叹把袁无涯刊行的一百二十回本“腰斩”成七十回本,称《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清代三百多年间最为流行的版本第二节《水浒传》的内容与主旨一、主要内容(一)楔子: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二)1-71回:百川归海,众英雄啸聚梁山(三)72回—82回:接受招安(四)83-99回:南征北战安天下(五)100回:魂聚蓼儿洼悲剧结局二、思想和主题倾向(一)农民起义对一次农民革命的描写和歌颂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对封建朝廷的矛盾态度对人生无常、英雄末路的无限感慨1、揭示了农民革命的社会根源“乱自上作,官逼民反”高俅发迹:小人得志歌颂暴力:“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
(二)市民斗争说梁山好汉的大同理想: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或精灵,或粗卤,或村朴,或风流,何尝相碍,果然识性同居;或笔舌,或刀枪,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人。
昔时常说江湖上闻名,似古楼钟声声传播;今日始知星辰中列姓,如念珠子个个连牵。
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惟宋江肯呼群保义,把寨为头。
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
108好汉,以市民为主体。
宋江:下层文官武松、鲁达、戴宗、李逵:下层武官卢俊义:大富商时迁:偷鸡摸狗的人阮氏三雄:渔民解家兄弟:猎户1、逼上梁山官逼民反“乱自上作”(金圣叹)写一百零八将先写高俅2、替天行道仗义疏财、敢说敢做、表里如一、恩怨分明27回,写武松与施恩的友谊。
义夺快活林(市民所崇尚的侠义精神不是公平和秩序)(三)忠奸斗争说1、主旋律:“忠义”悲歌原名《忠义水浒传》、《忠义传》《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发愤之作”。
作者是身在元代、心在宋代;宋江是身在梁山、心在朝廷:一心招安,一意报国。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
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下下”性格矛盾、主题矛盾的原因:集忠、义、孝为一身的人生追求。
P42宋江的一生,演绎了一曲忠、义、孝的悲歌1、四个绰号(1)“黑宋江”(2)“孝义黑三郎”(3)“及时雨”(4)“呼保义”2、复杂一生(1)私放晁天王第二十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郓城县月夜走刘唐》智取生辰纲之后。
不“忠”。
为“义”(2)怒杀阎婆惜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为“义”杀人背离“忠”(3)逃亡沧州、白虎山、清风寨第二十三、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回逃到沧州,投奔小旋风柴进躲避在白虎山孔太公庄上投奔清风寨花荣。
被清风寨刘知寨的夫人诬陷,花荣、宋江大闹清风寨、大闹青州道。
在“义”的旗帜下,一步步与“忠”相疏离。
(4)刺配江州A、独自回家宋江率领花荣等人奔向梁山入伙的时候,巧得家信。
选择“孝”而暂时抛开“义”。
B、回家后被官府抓获,刺配江州赴江州路上,先后遇到多伙占山为王、据地为寇的江湖好汉但情愿过囚犯生活,以图日后能回故乡继续作良民,是自己及父亲的愿望。
此处“忠”、“孝”又占了上风,而与“义”拉开了距离。
C、浔阳楼题反诗被判死刑,梁山众好汉江州劫法场获救。
下定决心,投奔梁山。
(5)聚义梁山主观愿望:“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客观后果:动摇了封建国家机器,走向了“忠”的反面。
(6)接受招安不顾阻挡,率众招安选择“忠”放弃“义”宁与兄弟反目不与朝廷失和(7)宋江之死率众征辽国、平方腊得不到朝廷信任,依然忠心耿耿。
以死保全梁山好汉“忠”的名声保全自己“忠”的名声4、宋江形象小结作者以“忠义”为指导思想塑造宋江,将其写成“忠”、“义”、“孝”的代表和化身;但“忠”、“义”、“孝”代表了封建时代不同阶层的利益,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作品中的宋江一生中都在“忠”、“义”、“孝”之间摇摆不定,其性格也因此常有前后矛盾之处、做作之处。
借助这一形象作者试图写出一曲“忠义”颂歌,谱写出的却是一曲“忠义”的沉痛悲歌。
(四)崇尚力、勇之美绝假纯真代表人物P431、李逵:“第一真人”“盖作者只是痛恨宋江奸诈,故处处紧接出一段李逵朴诚来,做个形击。
”2、鲁智深:“人中绝顶”“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3、林冲“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特色一、结构:以联缀体为主P46(一)联缀体又称连环列传体。
一个人物写完,引出另一人物。
各个单元内容无关联,共同的思想主题始终贯穿其间。
(二)原因:聚合式成书方式元代刊刻的《大宋宣和遗事》:第一次聚合。
《水浒传》:将原有的以不同人物为中心的众多话本、众多故事连缀糅合一处并贯以统一的思想主题(三)七十回以后的单线结构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中心,以单线结构记录描写先后发生的各个事件: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等等。
二、风格: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P45 (一)传奇性:1、张扬生命力舒张的快感黑旋风斗浪里白条2、喜剧化风格李逵打虎等。
(二)现实性1、深刻地描写了历史上一场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结局2、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三、塑造了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人各一面。
主要人物的经历,形象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宋江:“忠”“义”矛盾的代表。
林冲:“逼上梁山”的代表。
四、成熟的白话语体纯净朴素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表现力堪称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典范之作第四节《水浒传》塑造人物的特点描写人物数量最多的小说。
一、善写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物根据其出身、身份、生平经历等,把握其思想性格。
中下级军官市井江湖人物闺阁女子二、人物性格有清晰的变化发展过程根据各人的具体经历写出其性格发展变化。
林冲:隐忍-豹子头武松:打虎-杀嫂-狮子林-鸳鸯楼-梁山-六和寺杨志:“旧家子弟”;功名之念——彻底抛弃武松“直是天人”打虎、杀嫂。
“以极近人之笔,写极骇人之事。
”三、性格与情节相互推动性格支配情节推展,情节又形象地说明了性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阳岗武松打虎”四、善用对比法描写人物1、同中有异2、特犯不犯P45(1)林冲、杨志、鲁达军官——逼上梁山(2)林冲、卢俊义逼上梁山(3)鲁智深、武松《水浒传》写鲁智深、武松故事女性出现最为频繁:“鲁达凡三事,都从妇人身上起”“特特写豪杰亲酒远色,感慨世人不少”鲁智深:“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五、绰号和武器成为人物形象有机组成部分“花和尚”“武行者”第五节《水浒传》的影响一、为后世各种文学体裁提供题材P47小说戏曲说唱民间文艺二、小说技法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1、楔子:篇首独立的楔子2、结构:连环列传体的结构3、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4、纯粹的白话语言三、开创英雄传奇小说流派《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精忠传》),共七十五回。
熊大木撰。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列传》等,共八十回,作者不可考,一说为郭勋。
现存刊本很多。
清同治壬申年如皋义林堂新刻本注徐文长编。
四、世情小说的先声《水浒传》以更多笔墨具体细致地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五、《水浒》续书1、《水浒后传》古宋遗民陈忱2、《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3、《荡寇志》俞万春(《结水浒传》)六、国际影响1、1757年日译本:100回《忠义水浒传》全译本2、1850年法译本:摘译本1978年全译本:120回全译本3、1933年美译本:70回《四海之内兄弟》(赛珍珠)4、1980年英译本:100回全译本思考题1、比较说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特色2、分析《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任选其一):宋江林冲武松3、谈谈《水浒传》的写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