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一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解析和鉴赏《阿房宫赋》全文,详细讲解第一、第二自然段,重点分析骈文的韵律美、修辞手法以及作者通过景物描绘所抒发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文章的基本结构。
2.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会分析骈文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
3. 体会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绘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骈文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阅读与鉴赏《阿房宫赋》,学会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建筑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a. 学生观察图片,谈谈对阿房宫的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杜牧。
2. 阅读全文,初步感知文章结构。
a. 学生朗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 精讲第一、第二自然段。
a. 学生自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标注难点、疑点。
b. 教师详细讲解骈文的韵律美、修辞手法。
c. 通过例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随堂练习:分析第三、第四自然段的艺术特色。
a. 学生独立分析,相互讨论。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骈文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阿房宫赋》2. 板书内容:a. 作者:杜牧b. 结构:总分总c. 艺术特色:韵律美、修辞手法d. 情感:历史感慨、现实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阿房宫赋》第五、第六自然段的艺术特色,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答案示例:第五、第六自然段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了阿房宫的奢华与衰败。
作者在描绘阿房宫的同时,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
阿房宫赋优质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学习《阿房宫赋》这一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设计。
通过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学生可以了解到汉代文化的精髓,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同时,通过学习这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王之涣的文学地位;2.通过阅读理解,掌握《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阅读和理解《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2.难点: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与理解2.1 学生个别阅读《阿房宫赋》,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读后感,交流讨论;2.2 全班集体阅读《阿房宫赋》,老师解读文中的难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2.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4 整理出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展示和交流。
3.分析与总结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比喻、夸张、对仗等;3.2 学生自主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3.3 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4.文学创作要求学生以《阿房宫赋》为题材进行创作,可以写诗、写故事、写文章等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考查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程度;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考查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3.通过学生的文学创作作业,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文化和王之涣的其他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七、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文学创作,学生也提升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杜牧创作《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2)感受杜牧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3)分析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阿房宫赋》中某些句子的理解;(2)杜牧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杜牧及《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作品韵律;(2)让学生查找并学习《阿房宫赋》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阿房宫赋》的文学美感;(2)分析杜牧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风格。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感受杜牧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阿房宫赋》中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阿房宫赋》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杜牧当时的思想感情。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能够分析并欣赏《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能够默写《阿房宫赋》的重要段落和名句。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朗读、背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批判精神,理解历史教训。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阿房宫赋》的重要段落和名句的理解和欣赏。
2.2 教学难点:《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对《阿房宫赋》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阿房宫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标记生僻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分析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进行讲解和分析。
3.5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阿房宫赋》,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学生背诵重要段落和名句,提高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阿房宫赋》的韵律和情感的把握。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5.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和参考资料:准备《阿房宫赋》的文本,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解析文章。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及文学价值;(3)分析并欣赏《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建筑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历史兴衰,珍惜当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2. 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3. 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古典文学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2.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案例分析法: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4. 欣赏教学:品味《阿房宫赋》的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阿房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之美;1.2 简介《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历史背景;1.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杜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简介;3.2 分析《阿房宫赋》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3.3 解析文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4. 案例分析4.1 选取《阿房宫赋》中的典型例子,分析修辞手法;4.2 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和修辞,进行创作练习。
5. 课堂欣赏5.1 品读《阿房宫赋》中的优美语言,提高审美情趣;5.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理由。
6. 课堂小结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6.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下面是分享的精选《阿房宫赋》教案3篇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精选《阿房宫赋》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不霁何虹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一“一”数→动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阿房宫赋》教案杜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并积累本文常用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赋"这一文章体裁,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并找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感受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保持谦虚态度,具有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并积累本文常用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了解“赋”这一文章体裁,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
【教学难点】1、思考并找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感受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2、认识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保持谦虚态度,具有忧患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家作品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而杜牧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阿房宫赋》。
二、知人论世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
[27]大和年间,考中进士,起家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
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
大中六年,去世,时年五十。
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
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
文以《阿房宫赋》为最著,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
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又著《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
高中必修一《阿房宫赋》其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
掌握古汉语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剖析文章内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阿房宫的赞美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深入剖析文章结构布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阿房宫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边读边标注生词、难句。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如:阿房宫的建筑特色、作者的情感表达等。
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4.分析文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阿房宫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章?4.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是否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探究效果。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阿房宫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作者杜牧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壮丽景象,以及秦朝的兴衰历程。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我们特开设《阿房宫赋》公开课,以优秀教案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篇名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理解《阿房宫赋》的内容和主题;(3)掌握《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4)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阿房宫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2)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阿房宫赋》的内容和主题;(3)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探讨《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4)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提高朗读《阿房宫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1.《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阿房宫赋》的内容和主题;3.《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4.《阿房宫赋》的朗读技巧。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2.阅读和分析:(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2)引导学生分析《阿房宫赋》的内容和主题;(3)讲解《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3.小组讨论和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2)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分享。
4.课堂讲解和练习:(1)讲解《阿房宫赋》的朗读技巧;(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3)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和指导。
5.总结和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研究。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阿房宫赋》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3.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4.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阿房宫赋》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帮助学生掌握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领会《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如赋的定义、结构、修辞等。
解读《阿房宫赋》中的主题思想,如宫殿的壮丽与衰败、历史的沉思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赋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魅力。
欣赏法:品读《阿房宫赋》中的精彩片段。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文本、作者照片及相关图片。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杜牧和《阿房宫赋》的纪录片或朗诵视频。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赋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杜牧的《阿房宫赋》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简要介绍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3.2 讲解文学特点解释赋的定义和特点,如韵律、对仗、排比等。
分析《阿房宫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3 解读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阿房宫赋》中的主题思想,如宫殿的壮丽与衰败、历史的沉思等。
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互动4.1 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和背诵《阿房宫赋》中的重要段落。
设计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或问答题,检测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
4.2 学生互动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赋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魅力。
分享感悟:邀请学生分享对《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魅力的感悟。
强调学生对赋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魅力的理解。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赋的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魅力。
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其他杜牧的赋或相关的古文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悟。
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这是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廊腰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不霁(jì)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剽(piāo)掠其人鼎铛玉石(chēng) 锱铢(zīzhū) 弃掷逦(lǐ)迤(yǐ) 架梁之椽(chuán) 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 戍(shù)卒叫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公开课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阿房宫赋》,内容包括第一章节“阿房宫之奇”,详细讲解作者对阿房宫建筑、景色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全文结构。
2. 领悟并欣赏《阿房宫赋》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注释及译文。
3. 相关历史、文学资料。
4.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阿房宫赋》的语言美,引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全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课文分析:a.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b. 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和分析。
6.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
2. 重点词汇、短语。
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母校的短文。
2. 课后阅读: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了解秦始皇及阿房宫的历史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推荐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如《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全文结构”。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并分析《阿房宫赋》中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