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溶栓病例(阿替普酶)
- 格式:ppt
- 大小:4.46 MB
- 文档页数:15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0例,于溶栓后观察再通情况、并发症及死亡例数。
结果:溶栓后再通率93.3%,无1例死亡。
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再通率高,是冠脉再灌注有效的措施之一,在不能急诊PCI的医院可优先选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心肌坏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后及时采取溶栓治疗,可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尽快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对维护心室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2010~2011年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并具备下列条件:①严重胸痛并持续30分钟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②心电图ST段2个或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或在相邻2个或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mV;③发作时间180/110mmHg,准备溶栓的同时,予以硝酸甘油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 静滴,扩冠脉、降血压,血压控制在180/110mmHg以下开始溶栓。
4例入院时有室性心动过速,阿斯综合征发作,予以非同步电击复律治疗,同时开始溶栓。
心源性休克2例,予以抗休克治疗。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
疼痛剧烈者,通过应用吗啡针或哌替啶针疼痛缓解。
溶栓前检查:患者均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抽血查心脏标志物,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型。
溶栓开始每30分钟记录心电图1次。
发病6小时起每2小时复查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至发病20小时。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阿替普酶是一种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药物,其通过溶解血栓从而恢复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本文旨在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原因引起的心肌血供不足而导致的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措施,可以尽早恢复心肌的供血,减少心肌坏死面积,缓解心绞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
它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并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临床上,阿替普酶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进行调整。
已有许多研究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进行了评估。
其中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另外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30天和1年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且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减少。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也在各项研究中得到了确认。
虽然阿替普酶在溶解血栓的同时也会增加溶栓相关的出血风险,但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的出血事件。
而且,及时识别和处理出血并减少溶栓治疗导致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阿替普酶应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溶栓相关的并发症。
溶栓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需慎重考虑。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应用该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并发症。
2023-11-08CATALOGUE目录•引言•急性心肌梗死概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与数据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治疗的关键。
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血管再通率、心肌坏死标志物、心电图及不良反应等指标。
研究目的评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02急性心肌梗死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AMI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与分类•AMI的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粥样斑块破裂、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时,可引发AMI。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和内皮损伤等。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与发病机制•AMI的典型表现为胸骨后濒死样疼痛,可伴有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根据心电图、心肌酶学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帮助诊断AMI。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0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机制阿替普酶是一种血栓溶解剂,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
药代动力学阿替普酶在体内代谢迅速,半衰期约为5-10分钟,主要通过肾脏代谢。
阿替普酶的药物机制与药代动力学适应症适用于发病时间短、无禁忌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具备胸痛、心电图ST 段抬高和心肌酶升高等典型体征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75例。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①观察组冠脉再通率为80.00%,对照组冠脉再通率为62.2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观察组的再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失血发生率:1.33%、4.00%、8.00%、2.67%,对照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1.33%、6.67%、6.67%、5.3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阿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胸闷、剧烈胸痛、心肌酶学与心电图发生动态变化等,近几年,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渐增多,该疾病死亡率较高,临床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疾病症状,改善临床疗效[1]。
本文主要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病例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在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75例。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44~71岁,中位年龄(57.59±3.64)岁。
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44~70岁,中位年龄(57.41±3.25)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溶栓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74例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組各37例,给予参照组尿激酶治疗,实验组行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参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替普酶溶栓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标签:阿替普酶溶栓;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一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起病急,进展快,预后效果差,因此也是一组急危重症状。
如何有效的治疗本病,一直是现临床探讨的热点。
溶栓是治疗本病的常见方式,具有快捷、简便等优势,据有关报道提示[1],开展溶栓治疗的时间与溶栓药物的选择对本病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74例设为研究对象,观察阿替普酶溶栓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为临床选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74例设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行相关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2]。
其中男48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3±7.9)岁。
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纠正心力衰竭、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行尿激酶(生产企业:吉林显锋科技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1021044)2.2万U/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内,行静脉滴注12 h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生产企业: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批准文号:H20150484)0.5 ml,即5000U行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续治疗7 d;实验组先给予低分子肝素钠60 U/kg静滴后,将阿替普酶(生产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50 mg稀释溶解,浓度为1 mg/ml,静脉注射8 ml,随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2 U/kg微量泵泵入。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
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与冠状动脉再通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与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药物安全有效。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缺血性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突发完全性闭塞后使得心肌损伤、缺血、坏死等,以剧烈的胸痛、胸闷、心肌酶学与心电图出现相关的动态变化为主要的临床表现[1]。
近几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死亡率较高[2],本文探讨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应用阿替普酶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
入选标准[3-4]:发病时间在12h以下;出现持续性的胸痛,且症状维持时间大于30min;所有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各50例。
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2,平均年龄(67.2±5.6)歲,平均体质量(65.6±5.2)kg,平均心率(93.7±4.7)次/min;常规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9∶21,平均年龄(66.5±5.8)岁,平均体质量(66.2±4.8)kg,平均心率(93.5±4.3)次/min。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心病性斑块破裂引起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坏死。
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替普酶(alteplase),其通过溶解血栓,恢复冠脉血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起病6小时内)且无禁忌证的患者。
一般治疗方案为:以100mg溶解至100ml生理盐水中,以每分钟15mg的速度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总剂量不超过50mg,持续约30分钟。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出血病象及溶栓效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临床试验和实践证实,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冠脉血流,修复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溶栓后,心肌供血得到改善,心肌梗死面积较小,心肌损伤程度较轻。
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后1年内的心血管死亡明显减少。
溶栓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溶栓治疗,心肌缺血得到纠正,心肌疼痛得到缓解。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再发率。
经过溶栓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功能损伤较轻,使得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率大大降低。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出血(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过敏反应。
在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时,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切实遵循适应证和禁忌证。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以预防血栓再形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迅速恢复冠脉血流,减轻心肌损伤,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谨慎选择,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副作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临床研究邵林【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3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与采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溶栓成功率为60%,观察组成功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14.29%,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效果[Abstract]:Objective:o study for general enzyme thromboly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Methods:select 30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 alteplase treatment,and with urokinas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were compared.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ith thrombolytic success rate was 83.33%.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success rate was 60%,to observe the successful thrombolysi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bleeding rate was 6.67%,control group patients bleeding incidence rate was 14.29%,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bviously,P<0.05,i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for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significant,safe and reliable,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enzyme;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effect本文主要观察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特选取2014年到2016年收治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危重的心脏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临床疗效的分析,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阿替普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药理作用阿替普酶是一种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主要作用是加速纤维蛋白原的凝固分解成纤维蛋白溶解酶,从而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2.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溶栓药物之一。
临床应用阿替普酶可以有效地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从而减轻梗死范围,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改善预后。
1.溶栓时间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时间大约在2-4小时之间,其中75%的患者溶栓时间在3小时以内,这个时间要比其他溶栓药物的溶栓时间短。
2.开通梗死动脉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开通梗死动脉的率约为60%-70%,这个开通率要比其他溶栓药物高。
3.出现出血并发症的比率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出现出血并发症,其中静脉穿刺部位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他出血并发症包括脑出血、心肌缺血、肾功能损害等。
经过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出血并发症比例大约在5%-10%之间。
4.预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相对较好。
研究表明,治疗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少,心功能恢复快,复发心肌梗死率和死亡率降低。
三、结论与建议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以下优点:溶栓时间短、开通梗死动脉率高、预后好。
虽然阿替普酶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比例较高,但是出血的程度不重,治疗后可及时控制出血并发症,患者安全。
建议临床医生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尽量避免出现大出血并发症,同时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治疗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和死亡。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疾病,通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出冷汗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导致心肌坏死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引发致命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的及时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阿替普酶是一种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药物,它能够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并且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阿替普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阿替普酶是一种具有纯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的产物,它能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降低血栓形成,并恢复血流。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阿替普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溶解导致梗死的血栓,恢复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根据临床指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阿替普酶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之一,它通常以溶液形式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的3-6小时内使用,以取得最佳的溶栓效果。
1. 降低心肌梗死面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心肌梗死的范围。
研究表明,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心肌梗死的扩散,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从而保护心肌组织,减轻心脏的负担。
一项关于溶栓治疗效果的荟萃分析显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面积相对于对照组减少约25%,可见其在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2. 恢复冠脉血流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形成而导致血流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阿替普酶能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溶解血栓,从而恢复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细胞不受更多的损害。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阿替普酶(alteplase)是一种组织型铁蛋白溶栓药物,它可以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溶作用,溶解血栓。
由于其高效且安全的溶栓作用,阿替普酶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溶栓治疗中。
本文旨在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的临床疗效。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MI的理论基础在于溶解血栓,恢复心肌血液供应。
临床研究表明,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阿替普酶具有更高的溶栓速度和更高的再灌注率。
一项研究显示,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率可达65%,而使用其他溶栓药物的则仅为48%。
阿替普酶可以更快地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实践表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AMI患者的疗效显著。
阿替普酶可以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缺血时间,增加心肌再灌注,从而有效地保护梗死心肌。
一项meta分析显示,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的梗死心肌存活率提高了30%,并且降低了因心肌梗死引起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延长了AMI患者的生存时间。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92%,而无溶栓治疗组的生存率仅为83%。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临床试验显示,由于阿替普酶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和较快的肝脏代谢速度,其血药浓度可以迅速降低,从而降低了出血的风险。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的出血风险为2.2%,与使用其他溶栓药物的患者相比,出血风险并无显著增加。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AMI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它通过恢复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阿替普酶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其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改善。
由于阿替普酶的应用需遵循严格的治疗指南和适应症,临床医生在使用阿替普酶治疗AMI时应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症的判断,以及剂量的控制和溶栓治疗后的监测。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6例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疗效。
方法我们对2016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随机将这3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
治疗方式为:实验组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对照组静脉滴注尿激酶。
之后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组患者好的溶栓再通效果较另一组明显要好,患者心电图显示其ST段回落程度较大,效果更优,相比之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人数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疗效显著,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且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阿替普酶;溶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急性心脏病的范疇,多因冠状动脉狭窄或急性闭塞引发心肌缺血所导致,患者罹患次病后往往伴有胸痛及急性循环系统疾病,心电图显示ST升高和血清心肌标志物增加。
STEMI的治疗目前是首选PCI,但在无条件进行PCI时,临床仍然首选溶栓治疗,旨在第一时间内纠正患者的缺血状况,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后续损伤。
对此,本文着重就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疗效进行探讨,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
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
实验组男13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55.6岁,患者的梗死情况如下:前壁梗死10例,侧壁梗死4例,下壁梗死2例,正后壁梗死2例;对照组男14例,女4例,年龄31~70岁,平均55.8岁,其中前壁梗死11例,侧壁梗死3例,下壁梗死3例,正后壁梗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