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7.84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技巧:三性原则、四清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一、审题的原则----“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1)服从材料的整体;(2)观点可能比较新颖;(3)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的方法----“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三、高考真题一只老鹰从山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例析高考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项目,它的得分在总分中占比很大,因此在备考阶段,掌握好审题立意方法非常重要。
合理的审题立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题目,找到适合的写作思路,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一、审题的基本原则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作出合适的写作立意。
在审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全面理解题意。
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每个词汇,包括一个格式和内容方面的。
2.理解题目的意图和要求。
要抓住题目要求的关键点,确定自己写作的重点。
3.遵循题目的指令。
要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合理的写作。
二、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审题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任务,在审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题目。
1.分析题目的结构。
要仔细观察题干中各个部分的关系,弄清每个部分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对整个题目的整体把握。
比如:以“你的理想”为主题的作文,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对理想的定义,对实现理想的途径和对反对理想的观点的回应。
2.梳理题目的思路。
有时,题干中的信息没有明确的关系,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梳理题目的思路,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从而帮助我们阐述题意。
比如:题目提到了“复兴”,“创新”和“责任”,考生可以从这些词语出发,分析自己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与创新发展。
3.比较思考。
当题目有对比、选择或提供了两个或者多个观点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思考来帮助我们准确立意。
比如:题目中出现了“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关系,考生可以分析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合理的立意。
4.找出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作文的写作立意和写作的重点。
比如:题目中出现了“主题教育”,考生可以抓住这个关键词,围绕主题教育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5.分析题目要求的关键词。
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提到的关键词,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作文的写作立意和写作的重点。
比如:题目要求我们以“伟人”的视角来写作,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描述伟人的伟大事迹和影响。
高考作文怎样审题立意有哪些方法高考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考作文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审题立意是高考作文首先必须完成,且必须完成好的一个环节。
1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高考作文审题1.高考作文记叙性材料作文审题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高考作文引语式材料作文审题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高考作文漫画式材料作文审题二、高考作文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方法1、高考作文审题立意人格提炼法适合以人物为核心的作文材料。
立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大体阅读材料,找出主要人物;第二步,仔细阅读材料,圈点出与主要人物相关的语言、行为或与之相关的事件;第三步,根据圈点出的内容,思考人物的性质归属——正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品质;反面的,看其是否存在虚假、自私、嫉妒等人格缺陷。
这种针对人格精神的本质或意义立意的方法,要比就事论事来得深刻。
2、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原因剖析法就是以敏锐的目光,借助材料所提供的事物现象、结果或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其发生的原因或可能带来的意义(也可以是危害)。
以人物为核心的材料,要注意探究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分析;以事件为核心的材料,要抓住事件的结果,联系事件的人物、家庭及社会背景,分析事件的根源,指出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或危害。
高二作文学案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砺儒中学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新材料作文”,即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时事新闻,一种自然现象,一次科学实验,一幅漫画等),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比较而言,这种作文题目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1、从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2、从分析原因入手。
3、从不同角度入手4、从辨明关系入手。
5、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6、从材料的互补(同异)关系入手。
三、重要并常用的审题立意方法1、抓关键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技巧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巧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例析高考新材料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题型,它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写出一篇文章。
而选材料、审题、立意是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关键环节,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高考新材料作文通常由两篇短文组成,每篇短文都是由若干篇段落组成的,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两篇短文,抓住关键信息。
文章中的主题、中心思想、立意、情感色彩等都是考生在审题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要求在阅读完材料后,考生要明确文章的写作要求。
文章是要求叙述、议论、说明还是应用文,这将直接影响到考生在审题时所需要抓住的重点和立意角度。
三、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在审题之后,考生需要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
对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来说,立意是决定文章是否成功的关键。
考生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要求和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立意角度,突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四、结合材料展开想象和联想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还可以结合材料展开想象和联想。
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和联想要符合事实和逻辑,不能脱离文本而空想。
五、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审题立意之后,考生要清楚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在审题过程中确定了立意角度,就要明确文章主题和内容该如何展开,如何组织。
反复思考、构思,确保文章主旨无误。
六、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审题立意后,考生在写作时要注重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这意味着要在文中合理地安排材料的展开,使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表达得体。
七、注意语言的表达审题立意完成后,考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合适的词语和短语选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式结构是文章得以成功的保障。
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语言的不准确、含混和模糊,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八、把握文章的基本要求高考新材料作文中,文章的基本要求包括要写透题意、言之有理、语言得体、文字通顺、结构完整等。
在审题立意时,考生要把握这些基本要求,确保文章符合标准,避免犯低级错误。
4大方法搞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
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审题立意之方法一.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1、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二、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而对于材料作文来讲,正确的审题立意无疑是作文成功要素中的重中之重。
作文犹如射击,能找到最佳立意就是正好射中了靶心,这样就让行文思路的安排,丰富内容的展开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让整篇作文具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
那么面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材料,如何正确的领会出题者的意图,如何正中材料的要害提取观点呢?首先在阅读材料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可拨云见月豁然开朗:1.统观材料的原则古人云: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面对一则材料,我们需要跳出材料,从材料整体出发,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的解读。
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如2007年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没有理解“西瓜皮”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条件和要素,没有注意到出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正确评判这一事件背后人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指向,所以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显然失之偏颇和浅显。
2.筛选材料的原则材料有时会渗透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出题者在材料中会借助陈述的对象和其它一些事物间接的表达其感情好恶和倾向,在写作时,一定要对这些内容非常敏感,然后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
那么,哪个角度更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哪个角度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 立意创新的原则一篇文章单凭立意就可见出高下,所以,立意要有独到和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要挖深挖透,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材料作文立意的审题技巧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①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育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一、审题立意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的方法:1、悟主旨。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查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主观)或外在(客观)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
如果我们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半壁江山,而对于材料作文来讲,正确的审题立意无疑是作文成功要素中的重中之重。
作文犹如射击,能找到最佳立意就是正好射中了靶心,这样就让行文思路的安排,丰富内容的展开有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托,让整篇作文具有了脱颖而出的可能。
那么面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材料,如何正确的领会出题者的意图,如何正中材料的要害提取观点呢?首先在阅读材料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方可拨云见月豁然开朗:
1.统观材料的原则
古人云:不识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面对一则材料,我们需要跳出材料,从材料整体出发,对材料进行整体性的解读。
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 “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如2007年全国高考卷I,所给材料是一幅漫画,部分考生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漫画的寓意,没有理解“西瓜皮”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条件和要素,没有注意到出题者的意图是要考生正确评判这一事件背后人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指向,所以仅就漫画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谈乱扔垃圾的危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立意显然失之偏颇和浅显。
2.筛选材料的原则
材料有时会渗透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出题者在材料中会借助陈述的对象和其它一些事物间接的表达其感情好恶和倾向,在写作时,一定要对这些内容非常敏感,然后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I,命题人给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模仿老鹰抓羊的乌鸦有不同的认识,写作该材料作文,就有三个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确认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从牧羊人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二是要大胆追求,勇于超越自我(从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角度);三是既要正确认知自己,又要有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综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对乌鸦行为的认识)。
那么,哪个角度更具有客观性和综合性,哪个角度能够将问题引向深刻就选取哪个角度去写作。
3. 立意创新的原则
一篇文章单凭立意就可见出高下,所以,立意要有独到和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要挖深挖透,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争取在文章中以新取胜。
在具体的审读材料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清晰快速的理顺思路抓住出题者的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内容呢?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方法
1. 事件类作文要由果溯主因
比如在一则材料中,宙斯召集众鸟要选最漂亮的鸟为众鸟之王,所
有的鸟儿都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不漂亮,于是,它捡起众鸟脱落的五颜六色的羽毛插在自己的身上,宙斯一眼就看到了花花绿绿的寒鸦,便立它为王。
这是一个完整的事件类材料,结果是寒鸦被立为王,那么,追溯其中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导致最后结果的是它捡起羽毛的动作和行为,于是,我们可以思考寒鸦不漂亮没有好看的羽毛这是它的缺点,而它正是因为懂得取长补短所以最终成功。
而有同学根
据“寒鸦知道自己不漂亮”写正确认识自己是不正确的,如果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无所作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这不是事件的主要原因。
2.抓关键语句法(有提示语的)
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比如材料“材料一有人说舌头很柔软,可是当坚硬的牙齿脱落之后,柔软的舌头还在,可见柔软胜过坚硬。
材料二有人说舌头很柔软,当柔软的舌头不在了,坚硬的牙齿却成了化石,所以坚硬的比柔软的更有力量”。
根据材料中“可见柔软胜过坚硬”。
“所以坚硬的比柔软的更有力量”我们可以看出出题者分别对柔和刚两种精神品质人生态度进行了肯定,由此可以综合立意为刚柔并济成就辉煌人生。
3.辨明褒贬态度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我们发现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可见作者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而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4前提审读法
在材料中有一类特殊的材料是渗透禅机的。
针对这类材料我们要注意前提,关注起因方能破解玄机。
比如一个小和尚很痛苦,他去找禅师,禅师让他把一勺盐放到一杯水里,问他味道如何,小和尚说很苦,让他把一勺盐放到一湖水里,他回答很鲜。
我们要注意禅师的做法无非是为了解决小和尚痛苦的问题,及告诉他如何对待痛苦,如何让苦咸的盐变的味道鲜美,那就是要学会稀释痛苦。
所以小和尚很痛苦的前提不能丢也不能忘,而应该让它成为一把解读材料正确立意的钥匙。
综上所述,在解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找准陈述主体看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指向以及导致整个事件发生前后变化的那些关键要素和最主要的原因。
然后根据这些有效信息的提示,我们才可以把材料彻底读懂读透。
写出立意高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