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校对规范
- 格式:ppt
- 大小:7.90 MB
- 文档页数:100
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编辑部的日常运作,提高稿件质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辑部是学校的重要部门,承担着编辑、校对等工作,确保各种出版物良好的质量。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编辑部所有成员,包括主编、副主编、编辑和校对人员等。
第四条:凡违反本细则规定的行为,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编辑部成员的基本要求第五条:编辑部成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底,熟悉出版物的编辑和校对技巧。
第六条:编辑部成员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第七条:编辑部成员应保守稿件的机密性,不得将未经发布的稿件泄露给外部人员。
第三章编辑部的工作流程第八条:编辑部应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出版物的主题、内容和排版等事宜,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
第九条:编辑部应按照工作计划,对稿件进行初次编辑,包括内容的完善和语言的润饰等。
第十条:编辑部进行初次编辑后,应委派校对人员对稿件进行校对,确保语法、标点符号等方面的准确性。
第十一条:在校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撰写者,让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二条:编辑部负责最终的编辑,包括整体的调整、协调等,确保出版物整体的质量。
第四章编辑部的奖惩措施第十三条:对于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表现突出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嘉奖,例如荣誉证书、奖金等。
第十四条:对于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较差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警告或者降职处罚。
第十五条:对于故意泄露机密信息或者严重违反规定的编辑部成员,可给予严重警告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章编辑部的监督与评估第十六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考核机构,定期对编辑部的工作进行评估,给予合理的建议和优化方案。
第十七条:编辑部成员应服从考核机构的工作安排,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细则由编辑部主编负责解释,并随时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细则应向编辑部成员公开发布。
第十九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这是一个简要的编辑部校对及奖惩细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英文图书写作编辑基本体例一.拼写的一致性1.整部手稿的拼写,包括连字符在内,必须前后一致。
引文的拼写无论对错都必须保持原文。
美国英语的拼写请统一参照《麦克米伦高阶美语词典》,英国英语的拼写请统一参照《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2.单词转行时如果要分隔,请分别查阅上述两本词典,保证分隔正确、统一。
不能连续三行分隔单词。
3.分页时,单词尽量不要分隔。
二.斜体1.图书、期刊、报纸、歌剧、话剧、舞剧、电影、光盘、磁带、唱片、长篇音乐作品、绘画作品、雕刻作品,其名称在正文中出现时都要用斜体。
如《北京青年报》Beijing Youth Daily《黄河大合唱》Yellow River Cantata2.不成书的作品,如文章、论文、短篇小说、短诗、短小的音乐作品(如歌曲)、广播电视栏目,其名称用引号表示。
另外,讲座、会议发言稿、任何长度的手稿,以及博士论文等未发表的作品也用引号表示。
如Literary History and Sociology"(期刊文章)"Kubla Khan"(诗歌)"Contemporary Theory, the Academy, and Pedagogy" (书中的章节)"Adapting to the Age of Information" (讲座题目)3.中国特色的事物要用斜体,如:气功qigong里li亩mu炕kang斤jin两liang昆曲kunqu opera河北梆子Hebei bangzi但有些已经为西方读者接受的东西,则用正体。
如:京剧Peking opera阴阳yin and yang工夫kungfu馄饨wonton4.一句话中只有一部分斜体时,标点不用斜体。
如:Do you like the novel Harry Potter?如果标点是书名的一部分,则要用斜体。
如:Do you like the film Who Is Afraid of Virginia Wolfe?5. 斜体一般不用于《圣经》作品。
书刊排版校对知识及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书刊排版校对知识及常用编辑校对符号标准书刊排版校对小知识1(科技书中外文符号正体和斜体使用的原则凡是外文符号代表数字含义的用斜体,凡是外文符号代表单位、人名、缩写词、简短语的用正体。
为了更好地掌握规则,还必须熟悉外文常用符号的名称和作用。
2(图书的开本选择和版式设计的原则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强化内容——图书的开本选择和版式设计应根据图书的内容而确定与设计。
3(16开与A4的区别所谓的16开、32开是我国传统的称谓,16开是指全张纸开出十六张同大的纸。
A4是国际系列纸张大小的称谓,表示A系列大纸对折四次(裁切四次)。
B4则表示B系列大纸对折四次。
A5、B5以此类推。
总之,16开中的“开”指的是裁切数量,A4中的“4”指的是裁切次数。
4(中外文混排时,标点符号的用法原则上是汉字后面使用汉字的标点符号,外文后面使用外文的标点符号。
如果版面以汉语为主,偶尔在句子的结尾处出现一句外文,此外文作为句子中的一部分,后面也可以使用汉字的标点符号。
5(书刊正文的行与面的规范原则:“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面。
”16开的版心不低于五行可单占一面,32开的版心不低于三行可单占一面。
如果在稿件中遇到不符合此原则的情况,可以采取紧版或撑版及删减不必要的语句来处理。
注意:紧版或撑版及删减不必要的语句时,最好不要选择单行或几行来处理,最好是整段或几段内容的协调处理。
6(外文分拆移行的原则外文分拆移行必须按音节拆分;单音节不可以分拆移行,多音节可以分拆移行;复合词最好不要再分拆移行;移行不得在上行的行尾、下行的行首只排一个字母或两个字母;移行的连接符必须放在行尾;ships of 72 and a half the Harbour, like room Tao Yuan. Triangle at the cemetery (Shanghai, Nanjing and Hangzhou), and the small triangle (Soviet Union, Ka, Lake) where the hinterland, at the junction of Jiangsu, East, South and west sides respectively, and jiax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Wuzhen, Nanxun town and connected. After the liberation, 17 townships, Yan Tomb, provided there is a town,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had in town. A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military's battleground. On November 5, 1937, Japan 10th army landed in Hangzhou Bay, North Bay, on November 12, Shanghai fell. Part of the Japanese army to the North along the flood of jiaxing railway, Jiujiang road, invaded Wu Jiang. On November 18, the Japanese army occupied Wujiang city. Stationed in Wujiang's 避免缩写人名、国名或专用名词分拆;避免连续三行分拆,避免隔页移行;在两个元音中间有一个辅音,辅音可与后面的元音分拆在下行;有两个辅音(相同或不同)在两个元音中间,一般可以在两个辅音的中间分拆;在两个元音中间有三个辅音的,一般前两个辅音分拆在上行,后一个辅音可分拆在下行。
1.“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面”16开的版心不低于五行可单占一面2. 分校的校样应该互相联系以求格式统一(表格用线、表格宽度、标题占行、标题字距、注释版式、书眉格式等)。
3.希望能用阿拉伯数字尽量用阿拉伯数字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②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五个百分点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③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但不要以千为单位)④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36℃~―8℃ 2 500元~3 000元4. 用连词连接的词语,中间无停顿时不用点号分隔。
示例:“你或者小王来都行。
”有停顿时,一般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示例:如果那天下雨,或者我另外有事,我就不能赴你的约会。
5. 分项列举时,各项之间按停顿大小可以用逗号、分号、句号。
但如果有的分项中已经使用了句号,那么各分项之间就不能用逗号或分号,而只能用句号。
6. 在同一个句子中,一般只能用一个冒号,不能用两个。
7.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时,一般要在引文的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加上前引号,而只在引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尾才使用后引号。
8. 如果省略号的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句子的末尾加上句末点号。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标点符号。
省略号的后面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因为连文字都被省略了,再加标点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但如果省略号后面还有文字,为了表示这些文字跟省略号及省略号之前的文字关系较远,可以在省略号后面加上句末点号。
示例:现在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
出版社图书编辑与校对工作手册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 (3)1.1 编辑工作职责 (3)1.1.1 策划选题 (3)1.1.2 招募作者 (3)1.1.3 审稿与加工 (3)1.1.4 沟通协调 (3)1.1.5 参与图书营销 (4)1.2 编辑工作流程 (4)1.2.1 选题策划 (4)1.2.2 签约作者 (4)1.2.3 收稿与审稿 (4)1.2.4 提出修改意见 (4)1.2.5 加工稿件 (4)1.2.6 校对稿件 (4)1.2.7 设计制作 (4)1.2.8 参与图书营销 (4)1.2.9 出版发行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评估 (4)2.1 稿件接收标准 (4)2.2 稿件评估方法 (5)2.3 稿件分类与筛选 (5)第三章稿件初审与修改 (6)3.1 稿件初审流程 (6)3.1.1 接收稿件 (6)3.1.2 稿件分类 (6)3.1.3 稿件初审 (6)3.1.4 初审意见 (6)3.2 稿件修改建议 (6)3.2.1 结构调整 (6)3.2.2 语言润色 (6)3.2.3 内容补充 (7)3.2.4 学术规范 (7)3.3 修改意见反馈与沟通 (7)3.3.1 反馈修改意见 (7)3.3.2 沟通协调 (7)3.3.3 跟踪修改进度 (7)3.3.4 再次审查 (7)第四章语言文字加工 (7)4.1 语言文字规范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第五章责任校对与质量监控 (8)5.1 责任校对职责 (8)5.2 质量监控方法 (8)5.3 错误类型分析与纠正 (9)第六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9)6.1 版面设计原则 (9)6.1.1 审美性原则 (9)6.1.2 适应性原则 (9)6.1.3 功能性原则 (10)6.1.4 创新性原则 (10)6.2 排版规范与要求 (10)6.2.1 字体与字号 (10)6.2.2 行距与段落 (10)6.2.3 边距与版心 (10)6.2.4 标题与正文 (10)6.3 版面调整与优化 (10)6.3.1 版面布局调整 (10)6.3.2 字体与字号调整 (10)6.3.3 行距与段落调整 (11)6.3.4 图表处理与排版 (11)6.3.5 版面美化 (11)第七章插图与图表处理 (11)7.1 插图制作规范 (11)7.1.1 插图内容与主题相符 (11)7.1.2 插图质量要求 (11)7.1.3 插图格式与文件命名 (11)7.1.4 插图版式设计 (11)7.2 图表制作要求 (11)7.2.1 图表内容准确 (11)7.2.2 图表类型选择 (12)7.2.3 图表设计规范 (12)7.2.4 图表注释与说明 (12)7.3 插图与图表审核 (12)7.3.1 插图与图表内容审核 (12)7.3.2 插图与图表质量审核 (12)7.3.3 插图与图表格式审核 (12)7.3.4 插图与图表逻辑审核 (12)7.3.5 插图与图表风格审核 (12)第八章责任编辑与版权管理 (12)8.1 责任编辑职责 (12)8.2 版权法律法规 (13)8.3 版权合同管理与授权 (13)第九章营销推广与发行 (14)9.1 营销推广策略 (14)9.1.1 市场调研 (14)9.1.2 定位与策划 (14)9.1.3 媒体宣传 (14)9.1.4 线上线下活动 (14)9.1.5 营销合作 (14)9.2 发行渠道与方式 (15)9.2.1 传统书店 (15)9.2.2 在线书店 (15)9.2.3 电子书 (15)9.2.4 图书馆、学校等机构 (15)9.3 市场反馈与调整 (15)9.3.1 销售数据分析 (15)9.3.2 读者反馈收集 (15)9.3.3 营销效果评估 (15)9.3.4 发行策略调整 (15)第十章培训与团队建设 (15)10.1 编辑团队培训 (15)10.2 团队协作与沟通 (16)10.3 人力资源管理 (16)第一章编辑工作概述1.1 编辑工作职责编辑工作作为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环节,肩负着保障图书质量、提高出版物文化含量的重要任务。
报刊编辑校对工作细则校对工作要点:校对人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图表公式排列、体例格式统一、字体字级批注等方面的差错,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校对人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1993)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以准确传递信息,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一、校是非校对者凭借自身储备的知识或其他权威资料来判断原稿中的是非,确认其是“是”就通过,确认其“非”就提出疑问,请编辑部门解决。
又称作“活校”,是一种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校对功能,目的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和编辑加工的不足,提高书刊质量。
工作时发现原稿上存在的错讹或格式批注疏漏,提请编辑解决,是校对工作的较高要求。
工作内容包括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清除错别字、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等。
此外,还需要对版式进行校对:1.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2.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3.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
二、校异同以原稿为、依据(或标准)来核对校样,分辨二者的异同:同则通过,异则以原稿为准对校样进行订正。
工作时对照原稿仔细查看校样,查出校样与原稿在内容和格式批注方面的不相符合之处,予以订正,是校对工作的基本要求。
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包括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等。
三、校对过程中具体注意事项:1.要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漏字错误以及字体、字号错误。
这其中首先要注意易错字、易混字,一定要看清、拿稳;其次注意形近字和相近字,蒙蔽性很大;再就是音同音似字特别容易迷惑人。
出版业编辑校对标准第一章编辑基本准则 (3)1.1 编辑职责与职业操守 (3)1.1.1 负责对稿件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等环节进行全面负责,保证出版物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道德标准。
(3)1.1.2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出版物内容的各项规定,不得出版有害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道德风尚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
(3)1.1.3 尊重作者的创作成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稿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1.1.4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编辑水平,为出版物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3)1.1.5 严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
(3)1.2 编辑流程与规范 (3)1.2.1 选题策划:根据市场需求、作者特点、稿件质量等因素,策划选题,制定选题计划。
(3)1.2.2 组稿:按照选题计划,组织稿件,保证稿件来源合法、内容真实、质量可靠。
41.2.3 审稿:对稿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内容、结构、语言、格式等方面,保证稿件符合出版要求。
(4)1.2.4 编辑加工:对稿件进行修改、润色,提高稿件质量,使之符合出版规范。
(4)1.2.5 校对:对稿件进行校对,保证出版物内容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文字、图表、数据等错误。
(4)1.2.6 质量控制:对出版物的整体质量进行监控,保证出版物符合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
(4)1.2.7 跟踪反馈:对出版物市场反馈进行跟踪,了解读者需求,为今后出版工作提供参考。
(4)1.2.8 合规性检查:对出版物进行合规性检查,保证出版物内容、形式、版权等方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预处理 (4)2.1 稿件接收与登记 (4)2.1.1 接收流程 (4)2.1.2 登记管理 (4)2.2 稿件预处理与分类 (5)2.2.1 预处理流程 (5)2.2.2 稿件分类 (5)第三章文字编辑 (5)3.1 拼音与语法检查 (5)3.1.1 拼音检查 (5)3.1.2 语法检查 (6)3.2 词语选用与修改 (6)3.2.1 词语选用 (6)3.2.2 词语修改 (6)3.3 标点符号与格式规范 (6)3.3.2 格式规范 (6)第四章校对基本技巧 (7)4.1 校对流程与方法 (7)4.1.1 预备阶段 (7)4.1.2 校对流程 (7)4.1.3 校对方法 (7)4.2 校对注意事项与技巧 (7)4.2.1 注意事项 (7)4.2.2 技巧 (8)第五章语言规范与修辞 (8)5.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8)5.2 语言规范与表达准确性 (8)第六章专业知识与技能 (9)6.1 专业术语与定义 (9)6.1.1 出版物 (9)6.1.2 编辑 (9)6.1.3 校对 (9)6.1.4 稿件 (9)6.1.5 版本 (10)6.2 专业知识的运用 (10)6.2.1 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 (10)6.2.2 内容审查与评估 (10)6.2.3 稿件修改与润色 (10)6.2.4 校对与质量控制 (10)6.2.5 跨学科知识的应用 (10)6.2.6 现代技术应用 (10)6.2.7 团队协作与沟通 (10)第七章版面设计与排版 (11)7.1 版面设计原则 (11)7.1.1 整体性原则 (11)7.1.2 对比原则 (11)7.1.3 对称原则 (11)7.1.4 简洁原则 (11)7.1.5 可读性原则 (11)7.2 排版规范与技巧 (11)7.2.1 字体规范 (11)7.2.2 行间距与段落间距 (11)7.2.3 标题与正文排版 (12)7.2.4 图片与表格排版 (12)7.2.5 页眉与页脚 (12)7.2.6 版心大小与边距 (12)7.2.7 特殊排版技巧 (12)第八章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2)8.1.1 质量控制标准 (12)8.1.2 质量控制流程 (13)8.2 风险识别与防范措施 (13)8.2.1 风险识别 (13)8.2.2 防范措施 (13)第九章作者沟通与协作 (14)9.1 与作者的有效沟通 (14)9.1.1 沟通的重要性 (14)9.1.2 沟通的原则 (14)9.1.3 沟通的方式 (14)9.2 协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14)9.2.1 协作流程 (14)9.2.2 注意事项 (15)第十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15)10.1 出版法律法规概述 (15)10.2 职业道德与责任担当 (16)第一章编辑基本准则1.1 编辑职责与职业操守编辑作为出版业的核心环节,肩负着出版物内容质量的重要责任。
出版物编辑加工及校对技术标准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 (3)1.1 编辑加工的原则 (3)1.1.1 尊重作者原则 (3)1.1.2 客观公正原则 (3)1.1.3 语言规范原则 (3)1.1.4 格式统一原则 (4)1.2 编辑加工的流程 (4)1.2.1 初审 (4)1.2.2 二审 (4)1.2.3 终审 (4)1.2.4 校对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初步审查 (5)2.1 稿件接收的标准 (5)2.2 稿件初步审查的内容 (5)第三章内容审查与修改 (6)3.1 内容审查的重点 (6)3.2 修改意见的提出 (6)3.3 修改后的稿件审核 (6)第四章语言文字规范 (7)4.1 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 (7)4.1.1 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7)4.1.2 语言文字的逻辑性 (7)4.1.3 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2.1 词语选用 (7)4.2.2 词语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4.3.1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8)4.3.2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8)第五章结构与格式规范 (8)5.1 结构层次的设置 (8)5.1.1 结构层次的划分 (8)5.1.2 结构层次的编号 (8)5.1.3 结构层次的标题 (8)5.2 格式规范与统一 (9)5.2.1 字体与字号 (9)5.2.2 行间距与段落间距 (9)5.2.3 标点符号与数字 (9)5.2.4 图表与公式 (9)5.3 版面设计与排版 (9)5.3.1 版心尺寸 (9)5.3.3 分栏与段落 (9)5.3.4 页眉与页脚 (9)5.3.5 版式设计 (9)5.3.6 版面修饰 (10)第六章引用与注释规范 (10)6.1 引用的基本原则 (10)6.1.1 引用的目的 (10)6.1.2 引用范围 (10)6.1.3 引用准确性 (10)6.2 引用格式与规范 (10)6.2.1 引用格式 (10)6.2.2 引用规范 (11)6.3 注释的编写与标注 (11)6.3.1 注释的目的 (11)6.3.2 注释的编写 (11)6.3.3 注释的标注 (11)第七章图片与表格处理 (11)7.1 图片的选择与处理 (11)7.1.1 图片选择原则 (11)7.1.2 图片处理方法 (12)7.2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12)7.2.1 表格设计原则 (12)7.2.2 表格制作方法 (12)7.3 图片与表格的标注与说明 (12)7.3.1 图片标注与说明 (12)7.3.2 表格标注与说明 (12)第八章校对基本技术 (12)8.1 校对的基本方法 (12)8.1.1 逐字校对法 (12)8.1.2 对比校对法 (13)8.1.3 分段校对法 (13)8.1.4 综合校对法 (13)8.2 校对的重点与难点 (13)8.2.1 重点 (13)8.2.2 难点 (13)8.3 校对后的稿件处理 (13)8.3.1 稿件标注 (13)8.3.2 稿件修改 (13)8.3.3 稿件审核 (14)8.3.4 稿件排版 (14)8.3.5 稿件印刷 (14)8.3.6 稿件发行 (14)第九章校对质量保证 (14)9.1.1 流程梳理 (14)9.1.2 流程优化 (14)9.2 校对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14)9.2.1 错误类型 (15)9.2.2 错误识别 (15)9.2.3 错误纠正 (15)9.3 校对质量的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 (15)9.3.2 评估方法 (15)9.3.3 评估结果处理 (15)第十章出版物发行与版权管理 (16)10.1 出版物发行流程 (16)10.1.1 策划与组稿 (16)10.1.2 审核与审批 (16)10.1.3 出版与印刷 (16)10.1.4 发行渠道建设 (16)10.1.5 销售与售后服务 (16)10.2 版权法规与合同 (16)10.2.1 版权法规 (17)10.2.2 版权合同 (17)10.3 版权保护与侵权处理 (17)10.3.1 版权保护 (17)10.3.2 侵权处理 (17)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编辑加工是出版物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涉及对出版物内容、语言、格式等方面的审查与改进。
图书稿件校对细则
一、校对原则
1.校对稿件要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注意发现原稿在撰写或编辑加工中的遗留问题,如要修改原稿,应与编辑联系。
3.学报的差错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标题、书眉、人名、地名、封面等重要部位杜绝发生错误。
4.正确使用校对符号,改校处要勾画清晰、醒目。
二.校对程序
编辑毛校和一校,作者二校,编辑三校,责任编辑总校,主编或副主编核红校对。
三、校对内容
1.检查封面、版权页、目次页上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除一切错字、别字、多余字,以及字体、字号的错误。
3.消除标点符号的错误。
4.检查外文字母、量和单位符号的字体(黑、白体,正、斜体等)、字号、文种(英、俄、希等),大、小写,上、下角标是否正确。
5.检查图、表、数学式、化学式是否有文字或符号的错误,它们的内容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吻合,版式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外文单词,数字及数字与符号的组合的转行是否符合规定。
7.检查注释和参考文献序号是否与正文所标注的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8.检查全刊的页码是否连续,数学式、插图、表格的序号是否连续,与行文中提及的是否相符。
9.检查全文的标题层次是否合理,标号是否连续;文题、篇首页页码和作者姓名及次序是否与目次页上一致。
10.检查居中、接排、空行、顶格、缩格、正线、反线等版式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