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和无身体认知 PPT
- 格式:ppt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18
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摘要】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理论,强调人类认知的根基是身体与环境的互动。
身体与认知密切相关,感知运动理论指出,认知过程不仅仅是大脑的活动,还包括身体的运动与感知。
情感和认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状态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能力。
语言和具身化的关系也备受关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受到身体经验的影响。
在社会交互中,具身化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进行交流和沟通。
认知的具身化对人类认知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更多关于身体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优化认知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
【关键词】认知的具身化、身体与认知的互动、感知运动理论、情感和认知的关系、语言和具身化、社会交互中的具身化、人类认知、影响、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认知的具身化(Embodiment)是指认知过程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传统上,人们认为思维是一种独立于身体的过程,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身体与认知之间存在着紧密相互作用。
具身化理论强调了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感知的过程,认为身体不仅是思维的媒介,还可以塑造我们的认知能力。
具身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情境依赖”,即我们的认知和感知是受到身体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人们在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会利用他们的身体经验和空间感知能力。
身体运动和感官输入都能够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这种身体与认知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了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认知的具身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本质,并且有助于改善认知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身体与认知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具身化理论来推动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创新。
2. 正文2.1 身体与认知的互动身体与认知的互动是认知的具身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大脑中的信息处理,而是与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
具身认知的原理与应用
具身认知是指人类在进行认知活动时,不仅仅依赖大脑的智力,也依赖身体的动作和感觉。
在具身认知的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会通过感受身体的运动和感觉来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种认知方式不仅体现了人的智能,还可以将人的身体和智能结合起来,使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具身认知的原理
具身认知的原理主要是基于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人类的大脑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信息,然后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人类能够理解的信息。
然后,大脑会将这些信息与人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比,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具身认知的应用
具身认知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疗、娱乐、人机交互等。
在教育领域中,具身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医疗领域中,具身认知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在娱乐领域中,具身认知可以帮助游戏设计师设计更具体验感的游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具身认知可以帮助设计师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使用体验。
结语
具身认知是一种新型的认知方式,它将人类的身体和智能结合起来,使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具身认知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具身认知将会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作为主体的身体:从无身认知到具身认知
唐佩佩;叶浩生
【期刊名称】《心理研究》
【年(卷),期】2012(005)003
【摘要】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的一种新取向。
它否定了传统认知科学把心智看作一种抽象的计算过程的立场。
肯定了认知对身体的依赖和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根源性。
具身认知强调的是,认知不仅不能脱离身体,而且与环境和社会紧密相联。
【总页数】6页(P3-8)
【作者】唐佩佩;叶浩生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510006;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2.1
【相关文献】
1.身体即认知——评《具身认知—原理与应用》 [J], 钟暗华;许波
2.欲望主体的象征性化身——身体的潜意识意象及其具身认知之基础 [J], 陈劲骁;郭本禹
3.具身认知:让记叙文写作从无身到有身 [J], 耿平
4.具身认知:让记叙文写作从无身到有身 [J], 耿平
5.具身认知论的视角:以教育戏剧促进学生身体主体性发展 [J], 张永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2012,5(3):3-8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的名著《肉身哲学:具身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中区分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第一代认知科学认为心智是一个按一定规则处理无意义符号的信息处理器,类似于抽象的计算机程序,是独立于身体的。
身体只不过是一个恰巧适合于运行这一程序的载体而已。
这种观点认为心智凌驾于身体之上,认知既不来源于身体,也很少受到身体的影响。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具身认知概念日益凸显。
具身认知理论反对第一代认知科学的立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认为心智离不开身体的结构和感觉———运动体验,强调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而不是被认知的客体。
心智是具身的,一切认知活动都发生在作为认知主体的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
1第一代认知科学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奠定了近代认识论的理论基础,笛卡尔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彼此独立性,确立了身心二元的观点。
在他的著名格言“我思故我在”中,“我”是一个纯粹的精神实体,是一个不依赖于肉体,和肉体无本质联系的独立精神实体。
他说:“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以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因此这个‘我’,亦即我赖以成为我的那个心灵,是与身体完全不同的。
”[1]第一代认知科学在本体论上采取的正是这样一种二元论立场。
心灵和身体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人的本质在于拥有能思考的心灵,而非身体。
因此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探索人类认知,而不必在意工具本身,因为智能可以发生在任何这样一个计算系统之中。
无论是在符号计算主义取向抑或是联结主义取向的认知科学中,心智和身体都是分离的,心智的发展不依赖于身体。
1.1符号计算主义符号计算主义以Simon和Newell提出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为理论基础。
该假设认为物理符号系统具有必要的和充分的条件来实现一般智能行动。
所谓“必要的”是指,任何表现出一般智能的系统都可以经分析证明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的认知科学研究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则转向了以心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的研究.进入21世纪,神经科学对认知科学研究的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显了出来。
认知科学界对神经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视带来的一个“效应”就是具身性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但是,如果对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视走向了极端,就会将身体在人类体验和认知中的重要作用仅仅还原为神经生物学上的过程.这是我们所要避免的。
尽管“具身性”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但是目前国内对具身认知的研究还主要是建立在现象学分析的基础上在概念层面对具身性进行探讨.可是,单凭哲学和现象学上的反思无法精确地告诉我们具身性到底是如何在我们的认知中发挥作用的以及我们对身体的觉知在何种程度上并且是以何种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内容中去的,因为当现象学遭遇非现象过程的时候,就自然而然显现了其局限性。
我认为想要深入探究身体是如何在我们的认知和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我们就必须抛弃那种自下而上的用神经元机制来解释任何事物的过于简单的进路,同时也要抛弃那种自上而下的用认知状态来解释任何事物的过于复杂的进路,而诉诸于经验性研究的哲学进路。
本文试图借助神经科学、生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经验性学科的研究成果,考察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的不同功能,并进一步探讨具身性是如何通过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以一种前意向性的方式对我们的行动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的。
这是一种将哲学与经验性的科学成果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大胆的尝试。
在这个方面,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理学案例和经验科学实验的探讨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患有偏侧忽略病症的病人,尽管在身体意象上忽略了自己的半侧身体,但是由于身体图式系统仍完好无损,他们仍然能够运用那部分被他们“忽略”或“遗忘”的身体完成意向性的身体活动。
患有传入神经阻滞病症的病人,尽管身体图式缺失了,但是在身体意象的帮助下,仍然能够通过视觉和认知上的努力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基本运动。
具身认知:你的身体会帮你思考身体并不是大脑的傀儡,身体能辅助你更快地学习及认知世界,你的身体就是你的大脑。
身体是如何「思考」的?一起来了解下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乔治莱考夫的「具身认知」。
Q1:可以用一句话描述具身认知吗?莱考夫: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具身认知的最重要特点,那就是:大脑会通过身体来认知世界。
Q2:大脑会通过身体来认知世界?可否举例说明一下?莱考夫:你知道「前进」、「进步」和「向前看」等词汇代表积极吧,可是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这其实源于你的身体构造,你的眼睛能看到永远是前方的东西,前方的东西在可观察的范围内,这表明它是可控制的,可掌握的,意味着安全、稳定、正常因而赋予「前」积极的意义,反之,「后退」、「落后」和「拖后腿」等就赋予了消极的意义。
总之,你之所以能理解世界上各种抽象的概念,是因为你的身体充当了最原始的老师,辅助你更快地学习及认知世界。
Q3:据说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有巨大的差异,其中的差异是?莱考夫:20 世纪60 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以「计算机隐喻」为基础,开始发展兴起,当时的人们偏向认为,精神与肉体是独立的,即大脑皮层抽象推理功能与身体无关,并且用计算机来做隐喻。
大脑就像是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推理、分类、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身体就像是硬件,是大脑的物理载体,不会思考、不会计算,不也会记忆这种认知方式,可以视为传统认知,称之为离身认知到了,20 世纪80 年代,第二代认知科学以精神和身体、思维和行为、理性与感觉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基础,重新思考人类心智的核心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认知与心智与身体的物理属性高度相关,大脑和通过身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对于高级认知过程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认知方式,称之为具身认知所以,具身认知与离身认知最大不同在于:传统认知研究把认知视为可以脱离身体的「程序」或「APP」, 而具身认知则把认知与环境和身体结合,强调了身体构造、身体状态、感觉运动系统等生理因素对认知的塑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