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题1高一化学

选择题1高一化学

选择题1高一化学
选择题1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卷(三)

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实验Ⅰ:制备少量氧气

B .实验Ⅱ:比较酸性强弱:H 2SO 4>H 2CO 3>H 2SiO 3

C .实验Ⅲ:分离溴的苯溶液

D .实验Ⅳ: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2.下列关于常见物质的工业冶炼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制金属钠:电解饱和食盐水

B .工业炼铁:需要用到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生石灰

C .冶炼镁:将六水合氯化镁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以得到

金属镁

D .硫酸工业: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从接触室进入吸收塔的气体中不可能含有SO 2

3.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gH m X 中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A +m (A -N +m)mol

B .a A (A -N)mol

C .a A +m

(A -N)mol D .a A (A -N +m)mol 4.“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好方法。但是有些“类推”也会由于物质的特性等原因产生错误。下列几种类推 结论中正确的是

A .金属镁能在CO 2中燃烧,则金属钠也能在CO 2中燃烧

B .金属钠与水反应产生NaOH 和H 2,则金属铜与水反应也能产生Cu(OH)2和H 2

C .Cl 2+H 2O HCl+HClO 是氧化还原反应,则ICl +H 2O HCl+HIO 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D .CO 2与H 2O 反应生成H 2CO 3,则SiO 2与H 2O 反应也可以生成H 2SiO 3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

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6.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7.8克过氧化钠投入足量的水中,转移电子数为0.2 mol

B .一定量Cl 2与足量Fe 反应,已知Fe 反应掉1mol ,则转移电子数总数为

2N A 个

C .由CO 2和O 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 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将22.4LCl 2通入足量水中,共转移电子数N A 个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金属钠与水反应:Na+H 2O=Na ++OH -+H 2↑

B .碳酸钙粉末中加入醋酸溶液,固体逐渐减少,生成无色气体:CaCO 3+2H +===Ca 2+

+CO 2↑+H 2O

C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Ca 2++CO 2+H 2O===CaCO 3↓+2H +

D .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和NaHSO 4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

Ba2++SO2-4+H++OH-===BaSO4↓+H2O

8.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和Na+.某同学为了确定其组分,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由此可推测原溶液中

A.NH4+、Na+、SO42﹣一定存在,CO32﹣﹣定不存在C.c(Cl﹣)至少为0.2 mol/L

B.NH4+、SO42﹣﹣定存在,CO32﹣、Na+﹣定不存在D.c(Fe3+)一定为0.2 mol/L

9.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不溶物只有铜B.不溶物一定含铜,可能含铁

C.不溶物只有铁D.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Cu2+

10.向一定量FeO、Fe和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5 mo1·L-1的盐酸,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气体,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 mo1·L-1NaOH溶液,要

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A.90mL B.100mL C.150mL D.200mL

11.向铁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4溶液,当生成的Fe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时,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A.1∶l B.2∶1 C.1∶2 D.1∶3

12.有一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 mol·L-1盐酸360 mL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况下6.72L氯气,恰好将亚铁离子全部变成Fe3+,则该氧化物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2O3 B.Fe3O4C.Fe5O7D.Fe8O9

13.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3。

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C、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D、E两种元素的单质反应可以生成两种不同的离子化合物;F为同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D与E以1∶1的原子个数比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2)B、D形成的化合物BD2中存在的化学键为________键(填“离子”或“共价”,下同)。A、C、F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A4F为________化合物。

(3)化合物甲、乙由A、B、D、E中的三种或四种组成,且甲、乙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则甲、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C、D、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B和F的非金属性强弱,B的非金属性________于F(填“强”或“弱”),

并用化学方程式证明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图为一种分离提纯物质的操作方法,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述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利用该装置分离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有

___________,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的实验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实验时仪器②中冷却水的进口为______(选填“f ”或“g ”)。

(3)应用上述分离操作,首先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馏烧瓶内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还有:A 过滤 B 加热 C 蒸发 D 洗气,下列物质除杂用哪种方法最合

适,用字母代号填空:

①除去H 2中的HCl 气体:_______; ②除去NaCl 溶液中的悬浮砂砾:_______;

③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_______; ④除去潮湿食盐中的水:_______。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混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设计如下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实

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仪器并检查气密性;②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 1;③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为n ,装入广口瓶B 内;④打开分液漏斗a 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往试管A 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为m 2。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操作④、⑤都要缓慢地进行,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 .装置A 中的试剂X 可选用浓硫酸

C .装置A 与B 之间的弹簧夹在第⑤项操作前打开,在第④项操作前必须夹紧

D .根据此实验,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为53(m 2-m 1)22n

×100% 16.一般情况下,较强的氧化剂如:MnO 2、KMnO 4、KClO 3、NaClO 等氧化浓盐酸时,有如下反应规律:

氧化剂+浓盐酸→金属氯化物+水+氯气。实验室通常用该原理制取少量Cl 2。现将一定质量的NaClO 放入50mL 12.00mol?L -1的浓盐酸中,生成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3.36L 。试计算(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反应后溶液中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3)反应过程中,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