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一模作文讲评
- 格式:pptx
- 大小:364.18 KB
- 文档页数:9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2018年广东一模作文导写和广州一模作文分析一、2018广东高考一模作文题点评:要抓住“关系”二字展开(广州爱智康语文团队)2018广东一模作文题:今天与明天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字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要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的把剩下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广东高考一模作文题已经出来啦,这次依然是材料作文哦,大家看完这个作文材料之后,有什么想法呢?“今天与明天”的关系这个话题看似简单,但是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哦。
今年的广东一模作文题属于名人名言材料+任务型作文,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等,而题干中又明确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的思考的限制。
我们要写的是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只做一个的分析思考。
具体来说,从第一句关键句中,可以立意为:明天可改正今天的错误,使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灰心不丧气,明天会更好;等;从第二句关键词中,可以立意为为:今天把握不好,何来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容做错;不要因为有明天的存在,忽视今天的努力等;从第三句关键词来说,可以立意为: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明天的辉煌;明天的幸福是因为有了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创造幸福比明天的拥有幸福更幸福等。
既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方面来谈,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来写,还可以从社会今天与明天来分析。
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写作,都要扣住材料含义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
相比于广州一模,广东省一模这篇文章在审题方面会有一些坑,同学们要注意要抓住关系二字展开,不要割裂任何一方。
就立意方面,广东省一模的立意可能性更多,无论是今天是明天的基础还是;明天给了今天希望,都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日前,南粤中学高三年级的宣传栏上出现了这样一组标语:我们不是,我们要做“高三同学齐努力,!?”这组标语运用了网络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引起全校轰动。
有同学很快搜索出,这些甲骨文表情包原来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
陈教授受“艺术与科学”学术运动的启发,借助电脑技术重新解读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设计出具有几何审美效果的甲骨文字体。
2017年,中国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某报“时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向社会征稿。
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抓住题目中甲骨文和时尚两个关键词,联系思考,进而得出核心范围:古文化、时尚。
2、思考甲骨文字体热传以及成为时尚的直接原因:重视传统文化,才让其变得时尚。
3、所以,围绕传统文化和时尚的关系来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是契合题意的。
、是什么:1、甲骨文是什么;——是古文化的象征——是厚重、意蕴丰富的古文化——是一种传统的魅力——是古文化的起点,孕育了中华文化2、甲骨文成为时尚是什么;——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文化自觉的体现,是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是现代人传承意识增强的体现——是文化认同感提升的昭示——是对中国文化延续活力的启示、指针为什么:1、甲骨文为什么会成为时尚;——因为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宣传形式的创新赋予甲骨文以鲜活生命——全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让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有了鲜活、创新的外在动力——重新关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是中华人内存的精神诉求——唯有与社会需求结合,与时俱进,以时尚加持,中华文化才能历久弥新(时尚才更具活力,才可能永久流传)——因为甲骨文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活力——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理应成为我们传承的责任担当——因为其成为时尚代表的中国文化自信的诉求——因为要进一步发展中国,汲取文化的给养是必然选择——因为甲骨文独特魅力为我们对中华文化重新审视和关注提供了契机,增添了吸引。
明天是今天存在的意义:2018年广东省高三一模作文深度解析随着高考临近,每一次的重大考试对高考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收集各地近期重要考试,由一起学语文——猛师老徐操刀,对本次作文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文| 猛师老徐(ID:hongkingxu)【文题呈现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
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对“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深度解析】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广东第一次面向全省出的高考一模题;没猜错的话,这很可能是当年广东高考自主命题那帮人出的题。
这道作文题,显然不是全国卷的命题套路,而是当年广东卷的命题套路。
改用全国卷之前,有三套地方卷,材料取材范围最喜欢“人生”和“人性”,分别是上海卷、福建卷和广东卷。
以上纯属猜测,当是个玩笑就好,下面开始正儿八经地讲题。
新材料作文也好,任务驱动型作文也罢,甭管什么作文题,审题的第一要务是读懂材料。
讲题之前,还是忍不住想吐槽一下这几年一些作文题解析的奇怪现象:为了迎合“任务驱动”,解题开始,都来一句充满了仪式感的“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给的任务是……”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很好理解,一个句号把一段话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一个机会把事情做好”,意思就是说,我们可能对自己的今天不满意,或者今天没有把想做好的事情做好,我们永远在等待和期盼,明天生活会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把事情做好。
可问题是,“如果我搞错了”,可能方向错了,也可能方式、方法错了,甚至可能是客观环境错了,我们期待的明天就没有了,而“今天”就成了所剩的全部,面对这不满意的“全部”,我们如何对待?材料后半部分给出了看似正确的解决办法,“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巅峰就是明天、就是未来、就是理想,就是那些我们想要的结果。
2018年深圳高三一模作文题解析及下水文【原题呈现】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题最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要求。
2018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的这一要求高度契合。
本题是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事实类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对中外父母在育儿理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异,思考自身的成长。
一、体现“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就教育领域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为国际叫好,英国已经引进中国小学的数学教材。
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时下的的聚焦点之一。
试题所关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冲突,更切合着家风、家教的时代热点,倾注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2018深圳一模作文题,完全契合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任务指令性作文的以下几个特点:1.材料是来自生活的叙述类材料,有真实的情景,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思考,并且给出了思考的角度或者方向——“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下文是60分作文点评:(60分)本文作者运用书信体形式出色地完成了五个写作任务,可谓匠心独运。
文章围绕中国家风中“以德教化”这一中心,从“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和“富贵子弟无成者,失于姑息也;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两个角度进行正反论证,最后得出“教育孩子,全凭德行感化”这一结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此外文章观点突出,举例丰富、简洁,引用合理,论证有力,充分显示了小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学识的丰富,如此佳作,当与众共享!下文是59分作文点评:(59分)本文紧扣“良好的家风对于家族兴旺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去论述,结构清晰,逻辑关联性强。
此外,本文能调动“拔河”、“围屋”等生活感知,对“和”的认识准确深刻。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多元化使得文章有骨有肉,颇为增彩。
当然,书写不够整洁,“向孔子学院学生介绍”这一任务没有完成,这些都是本文的败笔。
下文是58分作文点评:(58分)文章开篇提出“国有千万家,家家聚成国”,鲜明地表达了家风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作用。
接下来,从个人的“行为准则”和“家庭教育”进行论述,接着扩展到与他人相处的社会层面,然后再落脚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最后回扣“国有千万家,家家聚成国”的国家层面,层层深入,富有极强的逻辑论证力量。
此外,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优美的卷面书写和丰富的语言表达。
比如,开篇几段的“滋润”、“孕育”、“蕴含”、“根植”等词语的运用,贴切灵动,流畅自如。
当然,尽管本文没有充分的论据内容,但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几乎很好的掩盖了这一不足。
细究之下,也有几点修改建议:尤其第二段“包青天”用例不贴切。
此外,应试考场上,文章结构编排可以更加清晰明朗。
下文是58分作文点评:(58分)本文亮点较多:1、卷面清晰,语言流畅。
2、文章切合题意,这一点从标题“家风,代代相传的美好品德”就可看出;结尾处再次点题,观点鲜明。
3、作为一篇任务驱动性文章,本文在第一自然段就把90%以上同学不能完成的“向外国友人介绍”这一任务自然顺畅地完成了,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