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基础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2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组成。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
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利用示例电路图,展示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示例电路图:展示模拟电子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和分析示例电路图,巩固对模拟电子电路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第二章:放大电路2.1 教学目标掌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学会分析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放大电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通过示例电路图,展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特点。
2.4 教学资源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件: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示例电路图:展示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参数。
实验设备:进行放大电路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5 教学评估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放大电路性能指标和参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滤波电路3.1 教学目标掌握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理解滤波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学会分析滤波电路的特性和解算。
3.2 教学内容滤波电路的定义和作用。
滤波电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滤波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滤波电路的特性和解算。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中职二年级《模拟电路基础》学科教案设计§2-1 半导体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过程环节方式内容和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时间复习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环节一:知识回顾1、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种类提问:1、三极管内部有几个PN结?2、PN结具有什么特性?3、两个PN结组合后形成哪些类型的三极管?2、常见半导体三极管的封装形式环节二:新课引入大家都知道三极管有NPN和PNP两种管型,那么如何来判别?在我们装配检测时也会遇到三极管,我们如何来检测它的管型,管脚?环节三:识别检测三极管的依据(1)、三极管基极的检测方法a、万用表置于R×1K挡b、黑表笔接三极管任意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其余两个管脚c、看每一次指针偏转度(阻值大小)结论:两次测得阻值均较小(指针偏转大)或两次测得阻值均较大(指针偏转小),则黑表笔所接的管脚为基极。
抢答问题巩固已学知识回答创设问题观看PPt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为新课内容做铺垫讲解,强调关键点3分钟2分钟5分钟课堂练习分配任务(2)、三极管管型的检测方法根据(1)判断结果,两次测得阻值均较小的是NPN型管;两次测得阻值均较大的是PNP型管。
任务:同学马上动手练习。
(3)、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检测方法以NPN型管为例根据(1)和(2)的判断结果【两次指针偏转大,黑表笔接的是基极,两次阻值均较小的是NPN型管。
】a、将黑表笔接在假定的集电极上,手捏bc,红表笔接另一电极b、观察指针偏转度c、将黑表笔接在另一假定的集电极上手捏bc,红表笔接另一电极d、观察指针偏转度结论:指针偏转较大那一次,黑表笔接的为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为发射结e。
我们会判断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了,那么PNP型三极管的怎么判断呢?回顾PNP型三极管的内部结构。
任务:同学们完成任务书上的问题并结合练习得出结论。
附:PNP型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检测方法根据(1)和(2)的判断结果【两次指针偏转大,黑表笔接的是基极,两次阻值均较大的是PNP型管。
教师教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基础授课学时:64学时授课班级:2010级光电2-4专业任课教师:钟建教师职称:副教授教师所在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第1章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讲授8学时+综合训练2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1.1 半导体材料及其特性:理解并掌握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型与N 型)的导电原理,本征激发与复合、多子与少子、漂移电流与扩散电流的区别;理解并掌握PN结的形成原理(耗尽层、空间电荷区和势垒区的含义);理解PN 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与电容效应。
(2学时)1.2 PN结原理:PN结的形成:耗尽层、空间电荷区和势垒区的含义,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不对称PN结。
(2学时)1.3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理解并掌握二极管单向导电原理及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理解二极管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机理;理解并掌握二极管的四种等效电路及选用原则与区别;理解并掌握二极管主要参数;了解不同种类二极管区别(原理),了解硅管与锗管的区别;理解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4学时)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重点:半导体材料及导电特性,PN结原理,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及二极管方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其温度特性。
难点:晶体二极管及应用,PN结的反向击穿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如何讲授本章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设计、构思)重点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及二极管方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其温度特性,二极管导通电压与反向饱和电流,二极管的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
反向击穿应用:设计基本稳压管及电路。
四、作业1.3,1.4,1.6,1.7,1.9五、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William H. Hayt, Jr. ,Jack E. Kemmerly ,Steven M.Durbin (英文原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引进。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第一章:模拟电路基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功能。
1.2 教学内容模拟电路的定义与特点电路元件符号及其功能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符号。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参与电路连接实践,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电路元件实物电路连接工具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模拟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模拟电路的定义、特点以及电路元件符号和功能。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践,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
第二章:放大电路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原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应用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电路实例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放大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第三章:滤波电路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滤波电路的原理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应用滤波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滤波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滤波电路实例3.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滤波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滤波电路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滤波电路的理解。
第四章:振荡电路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学会分析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1)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应用。
2. 第五章: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电压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反馈电路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和实验仪器;3. 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教学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PPT展示,结合实物讲解,让学生直观了解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3. 分析实际电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4. 小组讨论:针对实际电路,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模拟信号的运算与处理(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2)模拟信号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7. 第七章:模拟信号的转换(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2)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的工作原理;(3)模拟信号转换技术的应用。
大学模拟电路基础教案大学模拟电路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模拟电路基础”是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线性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电路设计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标准化方法、软件工具及其应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的电路基础理论和设计能力,为日后开展电子电路设计方面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单电路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电流分压法、等效源、戴维南等效电路、超级节点法和超级网格法;2、稳态响应分析:如响应度、稳态输出电压、输入电压、反馈系数、性能指标等分析;3、交流电路分析:如复数表示、图形表示、阻抗和复功率、相位、功率、功率因数等;4、放大电路与运算放大器:如小信号模型、放大系数、通频带、输入和输出阻抗等;5、振荡器与谐振电路:如概念、分类、组成、转移函数、谐振曲线、稳态频率等;6、滤波器:如概念、分类、通带、截止频率、滤波函数、设计条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理论授课: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以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基础;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体验感受、技能运用可视化体验、在线测量理论验证并获得自我检查、调试及优化的能力;3、综合实验:本课程将以综合实验为主,通过基于实际问题的独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注:具体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和课程进展情况选择或适当调整。
四、教学安排1、授课时间:共三个学期,第一学期16周,第二学期16周,第三学期8周。
每周2—3个课时,每次2小时至3小时不等。
2、授课对象:大学二年级及以上学生。
授课人数视学校实际情况而调整。
3、考试方式:本课程分级考试,包括期末考试和平时考试两部分。
期末考试占总分的60%左右,平时考试占40%左右。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平时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实习,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模拟电路概述1.1 模拟电路的定义1.2 模拟电路的特点1.3 模拟电路的应用二、模拟电路基本元件2.1 电阻元件2.2 电容元件2.3 电感元件2.4 电压源和电流源三、模拟电路基本分析方法3.1 节点分析法3.2 回路分析法3.3 叠加分析法3.4 戴维南-诺顿定理四、模拟电路常见电路模块4.1 放大器4.2 滤波器4.3 振荡器4.4 模拟信号发生器五、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5.1 模拟电路设计流程5.2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使用5.3 电路仿真的一般步骤5.4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六、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6.2 放大器的特性指标6.3 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4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七、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7.2 滤波器的特性指标7.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4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八、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8.2 振荡器的特性指标8.3 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4 RC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九、模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1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作用与分类9.2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特性指标9.3 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4 方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十、模拟电路的测试与调试10.1 测试与调试的目的与方法10.2 测试仪器与设备的选择10.3 电路测试的一般步骤10.4 测试结果分析与调试《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十一、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1.1 通信系统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2 音频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3 医疗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4 工业控制中的模拟电路应用十二、模拟电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12.1 影响模拟电路可靠性的因素12.2 提高模拟电路稳定性的方法12.3 电路保护与故障处理12.4 电路的长期维护与保养十三、模拟电路的现代设计方法13.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13.2 数字模拟混合信号电路设计13.3 射频电路设计简介13.4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工具与应用十四、模拟电路教学实验与实践14.1 实验目的与要求14.2 实验设备与材料14.3 实验内容与步骤14.4 实验结果与分析十五、模拟电路课程设计15.1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流程15.2 课程设计选题与指导15.4 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模拟电路概述: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全套教案130页xxxx大学教案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授课班级: xxxx班、xx级电子信息类x班、xx级网络工程班、xx级电气类1班、xx级电气类2班任课教师: xxxx职称: 助教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期: xxxx学年第一学期xxxx大学教案xxxx 大学教案[2] 罗桂娥主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类).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九、教学主要内容及教学安排:1.2 半导体二极管1.2.1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PN结中载流子的运动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加反向电压PN结处于正向导通(on)状态,正向等效电阻较小。
反向电流非常小,PN结处于截止(cut-off)状态。
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1.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二极管的结构2.二极管的类型3.二极管的伏安特性(1)正向特性(2)反向特性1.2.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1.最大整流电流I F2.最高反向工作电压U R3.反向电流I R4.最高工作频率f M5.势垒电容C b6.扩散电容C d二极管单向导电举例11.2.4 稳压管1.PN结反向击穿机理解释2.稳压管的主要参数3.稳压管的稳压原理(1)稳压管必须工作在反向击穿区(2)稳压管应与负载R L并联,(3)必须限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I Z4.举例说明如何选择限流电阻R补充内容: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或称为等效模型)1)理想模型:即正向偏置时管压降为0,导通电阻为0;反向偏置时,电流为0,电阻为∞。
适用于信号电压远大于二极管压降时的近似分析。
2)简化电路模型:是根据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近似建立的模型,它用两段直线逼近伏安特性,即正向导通时压降为一个常量Uon;截止时反向电流为0。
3)小信号电路模型:即在微小变化范围内,将二极管近似看成线性器件而将它等效为一个动态电阻r D 。
这种模型仅限于用来计算叠加在直流工作点Q上的微小电压或电流变化时的响应。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2. 晶体管2.1 晶体管的结构与分类2.2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2.3 晶体管的其他应用3. 放大器3.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3.2 放大器的类型及特点3.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4. 滤波器4.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4.2 滤波器的类型及特点4.3 滤波器的应用5. 振荡器5.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5.2 振荡器的类型及特点5.3 振荡器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示教板、仿真软件等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电路原理。
3.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2. 示教板:展示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原理。
3. 仿真软件:辅助分析电路性能,如Multisim、LTspice等。
4. 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讨论等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1.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2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2. 晶体管2.1 晶体管的结构与分类2.2 晶体管的放大作用2.3 晶体管的其他应用3. 放大器3.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3.2 放大器的类型及特点3.3 放大器的分析方法4. 滤波器4.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4.2 滤波器的类型及特点4.3 滤波器的应用5. 振荡器5.1 振荡器的基本原理5.2 振荡器的类型及特点5.3 振荡器的应用八、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5. 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应用。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2. 教学辅助材料:课件、教案、实验设备3. 实验材料:元器件、实验板、测试仪器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书籍、网络资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
2. 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2. 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5. 模拟电路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电路;模拟电路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性能、应用和选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模拟电路》教案课程名称电子三年制《模拟电路》授课学时64主讲(责任)教师参与教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人数专业(教研室)电子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讲 1 授课题目半导体基础知识、半导体二极管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1、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的导电机理2、熟悉N型半导体,P半导体的基本特性3、异形半导体接触现象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单向导电性及等效电路(三个常用模型)教学难点1、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2、掺杂半导体中的多子和少子3、PN结的形成;4、二极管在电路中导通与否的判断方法,共阴极或共阳极二极管的优先导通问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10min)(1)半导体材料(2)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3)本征半导体、空穴极其导电作用(4)杂质半导体2 PN结的形成及特性(25min)(1)PN结的形成(2)PN结的单向导电性(3)PN结的电容效应3 二极管(25min)1.3.1、二极管的结构1.3.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正向特性:死区电压、导通电压♦反向特性:反向饱和电流、温度影响大♦反向击穿特性:电击穿(雪崩击穿、齐纳击穿)、热击穿1.3.3、主要参数(略讲)4 二极管电路的简化模型分析方法(25min)4.1理想模型正向偏置管压降为零;反向偏置电阻无穷大,电流为零。
4.2恒压降模型二极管导通后,管压降恒定,典型值硅管0.7V。
4.3折线模型二极管导通后,管压降不恒定,用一个电池和一个电阻r d来作进一步近似。
小结(5min)本讲宜教师讲授。
用多媒体演示半导体的结构、导电机理、PN结的形成过程及其伏安特性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后小结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讲 2 授课题目特殊二极管、检测及判别二极管、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应用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1、掌握稳压管工作条件2、了解光敏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3、整流电路、限幅电路、稳压电路教学难点1、稳压管伏安特性曲线2、稳压管工作条件3、单向桥式整流电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1、特殊二极管(5min)(1)光敏二极管(2)发光二极管2、稳压二极管(15min)(1)稳压管等效电路(2)稳压管的主要参数3、限幅电路(15min)4、二极管门电路(5min)5、整流电路(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15min)(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15min)项目一手机充电器整体设计讨论、分析(20min)(1)降压电路(2)整流电路(3)滤波(4)稳压本讲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教案(2011 —2012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基础授课学时:4授课班级:***师:***教师职称:助教教师所在系别:微电子技术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务处目录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4)第01讲半导体基础知识 (4)第02讲半导体二极管 (5)第03讲双极型晶体管 (7)第04讲场效应管 (8)本章小节 (10)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本章重点讲述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意义,工作状态或工作区的分析。
首先介绍构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
其后介绍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电路模型和主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
然后介绍两种三极管(BJT和FET)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以及工作区的判断分析方法。
二、本章学时分配本章分为4讲,每讲2学时。
第01讲半导体基础知识本讲重点1.PN结的单向导电性;2.PN结的伏安特性;本讲难点1.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2.掺杂半导体中的多子和少子3.PN结的形成;教学组织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半导体的结构、导电机理、PN结的形成过程及其伏安特性等,便于理解和掌握。
主要内容1.半导体及其导电性能根据物体的导电能力的不同,电工材料可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可以定义为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工材料,半导体的电阻率为10-3~10-9Ω•cm。
典型的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 以及砷化镓GaAs等。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有很大的差别:当受外界热和光的作用时,它的导电能力明显变化;往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某些特定的杂质元素时,会使它的导电能力具有可控性;这些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半导体可以制成各种器件。
2.本征半导体的结构及其导电性能本征半导体是纯净的、没有结构缺陷的半导体单晶。
模拟电路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2.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计算方法;3.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4.培养学生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2.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1.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2.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培养。
教学时间:12学时教学内容:一、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2学时)1.模拟电路的定义和特点;2.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等。
二、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4学时)1.电流和电压的基本关系;2.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关系;3.模拟电路的基本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奥姆定律等;4.使用计算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计算。
三、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4学时)1.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2.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3.使用计算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分析。
四、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能力培养(2学时)1.通过实例学习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2.培养学生的模拟电路分析和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1.授课教学法:讲授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讨论与实践教学法: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通过使用计算工具进行模拟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教学资源:1.教材:《模拟电路基础教材》;2.计算工具:电路计算软件。
评价方法:1.平时考核:课堂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2.期中考核:模拟电路计算和分析的能力;3.期末考核:综合能力的考核。
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设计;2.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3.在教学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剖析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3.学会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和实验;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常识;2.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特点;3.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4.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5.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1.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工作原理;2.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3.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难点1.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2.电子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特点,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电子技术的应用和电子电路的设计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验操作(30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子实验,例如使用电子仪器测量电压和电流,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教材,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和检验掌握情况;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并亲自动手搭建和调试。
八、教学评价标准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学生是否能够独立使用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和实验;3.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设计和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调试;4.学生是否能够解答相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电路的模拟与数字电路教案以下是一份电路的模拟与数字电路教案,供您参考:一、教学目标1.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应用;4.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模拟电路基础知识(1)模拟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模拟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应用;(3)模拟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
2.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数字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应用;(3)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
2.难点: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及其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演示、图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和应用。
2.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理解和应用。
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学习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加深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3.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4.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提高学习效果。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1.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章:常用半导体器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使用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培养学生对半导体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能力2.2 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和特性半导体器件的应用电路及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半导体器件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半导体器件的应用能力第三章:基本放大电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放大电路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能力3.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放大电路的应用实例及功能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放大电路的应用能力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使学生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及功能培养学生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及功能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择和使用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模拟信号处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模拟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能力5.2 教学内容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模拟信号处理的应用实例及功能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模拟信号处理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应用能力第六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6.2 教学内容数字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特点和应用领域数字电子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子技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七章:常用数字逻辑器件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字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使用常用的数字逻辑器件培养学生对数字逻辑器件在电路中的应用能力7.2 教学内容数字逻辑器件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数字逻辑器件的结构和特性数字逻辑器件的应用电路及功能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数字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数字逻辑器件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字逻辑器件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数字逻辑器件的应用能力第八章:数字电路设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能力8.2 教学内容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和技巧数字电路设计的应用实例及功能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数字电路设计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数字电路设计的应用能力第九章:数字信号处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能力9.2 教学内容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实例及功能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仿真实验,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数字信号处理原理的理解程度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数字信号处理电路的应用能力第十章:综合应用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案例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实际电子工程问题的解决策略10.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参与复杂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10.4 教学评估项目报告:评估学生在项目中对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课堂展示:检查学生对复杂电子系统设计和分析的理解程度综合测试:评估学生解决实际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特性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教学内容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制备方法常用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的结构和特性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典型案例分析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状态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半导体器件应用案例第一章: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半导体导电性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基础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用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的结构和特性半导体器件的参数和应用第三章: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放大器电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振荡器和滤波器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振荡器和滤波器的应用案例第五章:模拟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在控制系统和功率电子中的应用。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本章内容简介本章首先讨论半导体三极管(BJT )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随后着重讨论BJT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放大电路。
内容安排上是从共发射极电路入手,再推及其他两种电路,并将图解法和小信号模型法,作为分析放大电路的基本方法。
(一)主要内容:◊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静态工作点Q的不同选择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用H参数模型计算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的工作原理◊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二)教学要点:从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入手,重点介绍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动态参数(电压增益、源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计算方法,H参数等效电路及其应用。
(三)基木要求:◊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了解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分类◊掌握用图解法和小信号分析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及动态工作情况◊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稳定问题◊掌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及各元件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2.1半导体三极管(BJT)2.1.1BJT的结构简介:半导体三极管有两种类型:NPN型和PNP型。
结构特点: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集电区掺杂浓度低于发射区,且面积大;基区很薄,一般在几个微米至几十个微米,且掺杂浓度最低。
2.1.2BJT的电流分配与放大原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是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控制下,通过载流子传输体现出来的。
外部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i B =(l_Q )x* a1-a 2.三极管的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 表示。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 公共电极,用CB 表示。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 表示。
q =必耳=«厶=厶/⑴《)BJT 的三种组态4. 放大作用综上所述,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主要是依靠它的发射极电流能够通过基区传 输,然后到达集电极而实现的。
教师教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基础授课学时:64学时授课班级:20XX级光电2-4专业任课教师:钟建教师职称:副教授教师所在学院:光电信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第1章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讲授8学时+综合训练2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1.1 半导体材料及其特性:理解并掌握本征半导体与杂质半导体(P型与N 型)的导电原理,本征激发与复合、多子与少子、漂移电流与扩散电流的区别;理解并掌握PN结的形成原理(耗尽层、空间电荷区和势垒区的含义);理解PN 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与电容效应。
(2学时)1.2 PN结原理:PN结的形成:耗尽层、空间电荷区和势垒区的含义,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不对称PN结。
(2学时)1.3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理解并掌握二极管单向导电原理及二极管伏安特性方程;理解二极管特性随温度变化的机理;理解并掌握二极管的四种等效电路及选用原则与区别;理解并掌握二极管主要参数;了解不同种类二极管区别(原理),了解硅管与锗管的区别;理解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4学时)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重点:半导体材料及导电特性,PN结原理,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及二极管方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其温度特性。
难点:晶体二极管及应用,PN结的反向击穿及应用。
三、教学设计(如何讲授本章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设计、构思)重点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及二极管方程,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及其温度特性,二极管导通电压与反向饱和电流,二极管的直流电阻与交流电阻。
反向击穿应用:设计基本稳压管及电路。
四、作业1.3,1.4,1.6,1.7,1.9五、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William H. Hayt, Jr. ,Jack E. Kemmerly ,Steven M.Durbin (英文原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引进。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Alexander ,Matthew N.O.Sadiku,(英文原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引进。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Thomas L.Floyd,David Buchla,《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2nd Edition),《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本,2004。
Donald.A.Neamen,《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 Design》(2nd Editio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2007。
六、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变量有了一定了解,并掌握半导体材料及导电特性,晶体二极管及应用,这是学习全书的基础。
从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第2章双极型晶体三极管(讲授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本章主要介绍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的原理、曲线、参数及模型。
具体内容如下:2-1 BJT原理(2学时)NPN和PNP管,放大偏置,放大偏置时内部载流子传输(一般了解),放大偏置的外电流关系(掌握传输方程,,β ̄, I CBO, I CEO的概念),放大偏置时的v BE、v CE作用(正向电压的指数控制作用和反向电压的基区宽调效应),BJT的截止与饱和状态。
2-2 BJT静态特性曲线(2学时)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三个区)及特点。
2-3 BJT主要参数(1学时),β ̄,α,β, I CBO, I CEO , I CM ,P CM ,BV CEO和f T的含义;2-4 BJT小信号模型(1学时)会画完整模型和了解模型参数的物理含义;重点掌握两种简化模型(g m参数和β参数模型)及其模型参数的求解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重点:BJT原理,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三个区)及特点,BJT 主要参数。
难点:BJT小信号模型。
三、教学设计(如何讲授本章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设计、构思)重点讲解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设计实验进行测试。
实际电路模型入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四、作业2-1, 2-5, 2-7, 2-8, 2-11,2-12五、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William H. Hayt, Jr. ,Jack E. Kemmerly ,Steven M.Durbin (英文原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引进。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Alexander ,Matthew N.O.Sadiku,(英文原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引进。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Thomas L.Floyd,David Buchla,《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2nd Edition),《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本,2004。
Donald.A.Neamen,《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 Design》(2nd Editio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2007。
六、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本章通过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的原理、曲线、参数及模型的分析,学生对基本放大电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三章晶体管放大器基础(讲授8学时+综合训练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前面已经学习了常用的放大电路基本元件。
本章介绍几种基本放大电路,以便进一步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性质。
具体内容如下:3-1 实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学时)信号源(内阻,源电压,源电流),负载电阻,输入输出电压(电流),耦合电容与旁路电容,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交流地,工作点,小信号放大过程。
3-2 BJT偏置电路(1学时)掌握工作点的估算,基极分压射极偏置电路的稳Q原理和稳定条件。
3-3 BJT基本放大组态技术指标分析(4学时)小信号放大器指标(正确理解):端增益,源增益,输入与输出电阻,管端输入与输出电阻。
CE、CC、CB放大电路、指标及特点(掌握特等电路分析法,记公式)。
交流负载线,放大器动态范围,截止与饱和失真(针对CE放大器)。
3-4 多级放大电路(1学时)级间耦合方式,直流放大器的特殊问题,放大器通用模型,多级放大器指标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分别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哪些内容要深化,那些内容要拓宽等等)重点:实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BJT偏置电路;BJT三种基本放大组态技术指标分析。
难点: BJT基本放大组态技术指标分析;多级放大电路。
三、教学设计(如何讲授本章内容,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设计、构思)重点讲解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构成原理,以实际电路的直流、交流模型入手进行系统的分析。
四、作业3-1, 3-3, 3-5, 3-6, 3-7, 3-8,3-10 , 3-11五、参考资料(应列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目,可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择是否填写或者是否每章都填写)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William H. Hayt, Jr. ,Jack E. Kemmerly ,Steven M.Durbin (英文原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6月引进。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Charles K.Alexander ,Matthew N.O.Sadiku,(英文原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引进。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Thomas L.Floyd,David Buchla,《Fundamentals of Analog Circuits》(2nd Edition),《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本,2004。
Donald.A.Neamen,《Electronic Circuit Analysis & Design》(2nd Edition),《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本,2007。
六、教学后记(教学后记的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应该在该章(节)教学活动结束后填写)通过本章的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放大电路构成原理,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读图,能分析放大电路,以实际电路模型入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从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第四章场效应管及基本放大电路(讲授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要求(按节或知识点分配学时,要求反映知识的深度、广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技能训练、能力培养的要求等)本章教学任务是结型场效应管(J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具体内容如下:4-1 结型场效应管(JFET)(了解)了解FET的分类、电路符号,了解N沟道JFET及N沟道增强MOSFET的工作原理,放大区的沟道状态及vGS 和vOS此时对iD的影响4-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2学时)以N沟道JFET为重点,了解FET的结构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掌握放大区的平方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