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学时模拟电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2.50 KB
- 文档页数:21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认识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元件,理解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电路元件连接简易电路。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电路的组成及闭合与断开的关系。
2.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连接简易电路。
教学难点:1. 电路的连接方法。
2. 电路故障的排查。
教学准备:1. 教具: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电路板、连接器、胶带等。
2. 学具:学生自备电路元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模拟电路。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池、导线、开关、灯泡等元件。
2. 介绍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关系,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3.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连接一个简易电路。
2. 教师选取典型电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电路连接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的组成及闭合与断开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电路组成及闭合与断开关系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电路故障的排查方法。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电路故障的排查方法,包括断路、短路、接触不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排查一个电路故障。
2. 教师选取典型故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故障排查方法。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路故障的排查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尝试连接一个家用电路。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电路的组成及闭合与断开关系。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分析方法、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信号转换电路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及其特性;(2)学会电路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和原理进行电路分析;(3)了解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和信号转换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电路问题;(3)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模拟电路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资源3.1 教材《模拟电路》教材,作者:,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24年。
3.2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子元件等。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解通过PPT、教材等教学手段,系统地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4.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电路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原理。
4.3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电路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5 课堂互动开展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5.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5.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等评价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5.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内容安排6.1 第一章:模拟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器件(二极管、晶体管)6.2 第二章:电路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关系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分析法网孔电流分析法6.3 第三章: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类型(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六、教学内容安排七、教学进度计划7.1 第一周:课程简介与基本元件课程简介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7.2 第二周:电路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关系基本电路定律节点电压分析法演示7.3 第三周:放大电路(一)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的介绍八、教学实践活动8.1 实验一:基本元件测量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8.2 实验二:电路分析法应用节点电压分析法与网孔电流分析法的实际应用8.3 实验三:放大电路设计与搭建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观察放大效果九、教学辅导与答疑9.1 课后辅导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9.2 线上答疑利用教学平台或,进行线上答疑9.3 小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十、教学效果预期10.1 知识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10.2 技能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0.3 综合素质提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十一、教学评估与反馈11.1 定期评估定期进行课程评估,了解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中职模拟电路课时教案教案标题:中职模拟电路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模拟电路中常见的电子元件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3. 能够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模拟电子元件及其特性。
3. 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4. 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实验仪器。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模拟电路仿真软件等工具。
教学过程:课时一: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和分类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模拟电路的概念,解释模拟电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信号的连续性、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类型的模拟电路,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电路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二:模拟电子元件及其特性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调模拟电路中常见的电子元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的模拟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包括其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仪器演示不同电子元件的特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课时三: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 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引出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讲解: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模拟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或滤波电路,并观察实验结果。
课时四: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验验证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强调模拟电路设计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模拟电路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信号分析、电路分析、参数选择等。
3. 实验验证: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与功能;2. 学会分析简单的模拟电子电路,了解其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3. 掌握模拟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搭建和调试模拟电子线路;2. 培养学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模拟电子线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强自信心;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学习:- 电子元器件原理与功能,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模拟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交流分析、直流分析等。
对应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四章。
2. 实践操作:- 电路搭建与调试,以教材中的典型电路为例,进行实际操作;- 电路仿真软件应用,如Multisim、Proteus等,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 课程设计任务,分组进行模拟电子线路设计与展示。
对应教材章节:第五章、第六章。
3. 研讨与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讨论,深入理解电路原理;- 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了解模拟电子线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分析方法;(2)使学生了解模拟电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3)使学生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模拟电路设计和制作;(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2. 基本分析方法:等效电路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3. 常见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4. 模拟电路实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分析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路,使学生了解模拟电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3.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1. 导入新课: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通过PPT展示,使学生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3. 讲解基本分析方法:通过讲解和举例,使学生掌握等效电路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4. 分析与设计常见模拟电路:通过讲解和分析实际电路,使学生了解模拟电路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的应用;5. 模拟电路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方法;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程名称:模拟电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模拟电路中常用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能够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常用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 简单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4. 实际电路应用案例分析教学重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常用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3. 简单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1. 常用元件在电路中的复杂作用2. 复杂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常用元件特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电路应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3. 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生活,介绍模拟电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二、讲解1. 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让学生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框架。
2. 讲解常用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电路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模拟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
四、实验操作1. 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电路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路》2. 多媒体课件3.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实验电路板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第一章:模拟电路基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功能。
1.2 教学内容模拟电路的定义与特点电路元件符号及其功能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符号。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参与电路连接实践,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
1.4 教学准备PPT课件电路元件实物电路连接工具1.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模拟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模拟电路的定义、特点以及电路元件符号和功能。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践,加深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理解。
第二章:放大电路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应用。
2.2 教学内容放大电路的原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应用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4 教学准备PPT课件放大电路实例2.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放大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放大电路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放大电路的理解。
第三章:滤波电路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应用。
3.2 教学内容滤波电路的原理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应用滤波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滤波电路的原理和组成。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3.4 教学准备PPT课件滤波电路实例3.5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滤波电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滤波电路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滤波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滤波电路的理解。
第四章:振荡电路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基本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
3. 学会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概述2. 半导体器件及其等效电路3. 基本放大电路4.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模拟电路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2. 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模拟电路概述- 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 阐述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2. 半导体器件及其等效电路- 介绍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讲解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基本元件的等效电路模型。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半导体器件等效电路的绘制。
2. 学生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工作状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半导体器件等效电路模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半导体器件等效电路的掌握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基本放大电路-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类。
- 讲解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应用。
2.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介绍模拟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等。
- 讲解模拟电路的瞬态分析、稳态分析、频率特性分析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
2. 学生根据实例,运用模拟电路分析方法,求解电路参数。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模拟电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63学时模拟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熟悉模拟电路常见元器件的特性;3.掌握模拟电路基本分析方法;4.能够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内容】:1.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2学时)1.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1.2模拟电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1.3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
2.模拟电路中的常见元器件及特性(6学时)2.1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及应用;2.2理想放大器模型及放大器的分类;2.3 pn结二极管特性及应用;2.4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及应用。
3.模拟电路分析方法(12学时)3.1KVL和KCL法则;3.2戴维南定理和超定方程法;3.3放大器的小信号分析方法;3.4直流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3.5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及应用。
4.模拟电路的基本电路(12学时)4.1放大器电路: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器;4.2比较器电路;4.3滤波器电路: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4.4信号发生器电路。
5.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实验(31学时)5.1基于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器设计与实验;5.2基于二极管的整流电路设计与实验;5.3基于滤波器的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与实验;5.4其他常见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学生对模拟电路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3.教材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点;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教学资源】:1.教材:模拟电路原理与实践;2.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流源等;3.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4.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1.练习与作业:布置练习与作业,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评分: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分,评估实验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试,检验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
模拟电路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功能、符号及参数;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及性能指标;4. 了解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使用常用模拟电路元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3. 能够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模拟电路的性能;4. 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与模拟电路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钻研、动手实践的习惯;4. 增强学生对我国电子科技发展的认识,树立民族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上述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路基础知识:- 模拟电路的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模拟电路的符号、参数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模拟电路分析方法:- 线性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 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图解法、数值法等;- 频率响应分析方法:波特图、频率特性曲线等。
3. 常见模拟电路分析:- 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 滤波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等;- 信号发生器: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信号发生电路;- 模拟运算电路:加减乘除、积分、微分等运算电路。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模拟电路概述1.1 模拟电路的定义1.2 模拟电路的特点1.3 模拟电路的应用二、模拟电路基本元件2.1 电阻元件2.2 电容元件2.3 电感元件2.4 电压源和电流源三、模拟电路基本分析方法3.1 节点分析法3.2 回路分析法3.3 叠加分析法3.4 戴维南-诺顿定理四、模拟电路常见电路模块4.1 放大器4.2 滤波器4.3 振荡器4.4 模拟信号发生器五、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5.1 模拟电路设计流程5.2 仿真软件的选择与使用5.3 电路仿真的一般步骤5.4 仿真结果分析与优化《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六、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1 放大器的作用与分类6.2 放大器的特性指标6.3 晶体管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6.4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与分析七、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1 滤波器的作用与分类7.2 滤波器的特性指标7.3 低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7.4 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八、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1 振荡器的作用与分类8.2 振荡器的特性指标8.3 晶体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8.4 RC振荡器的设计与分析九、模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1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作用与分类9.2 模拟信号发生器的特性指标9.3 正弦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9.4 方波发生器的设计与分析十、模拟电路的测试与调试10.1 测试与调试的目的与方法10.2 测试仪器与设备的选择10.3 电路测试的一般步骤10.4 测试结果分析与调试《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十一、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1.1 通信系统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2 音频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3 医疗设备中的模拟电路应用11.4 工业控制中的模拟电路应用十二、模拟电路的可靠性与稳定性12.1 影响模拟电路可靠性的因素12.2 提高模拟电路稳定性的方法12.3 电路保护与故障处理12.4 电路的长期维护与保养十三、模拟电路的现代设计方法13.1 集成电路设计基础13.2 数字模拟混合信号电路设计13.3 射频电路设计简介13.4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工具与应用十四、模拟电路教学实验与实践14.1 实验目的与要求14.2 实验设备与材料14.3 实验内容与步骤14.4 实验结果与分析十五、模拟电路课程设计15.1 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流程15.2 课程设计选题与指导15.4 课程设计的评价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模拟电路概述: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区别。
教案第一部分课程概况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及其选用,了解和掌握常用模拟集成器件的外特性及其应用,掌握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能指标的估算,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初步设计电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理论方面的基础。
后续课程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路》,《电子测量仪器》、《电视原理》和《电器控制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的特点1.对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要求并重;2.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与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是重要的补充。
四、教学总体要求1.理解半导体基本器件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及其选用;2.掌握信号放大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计算方法;3.掌握信号的运算和处理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分析计算方法;4.掌握信号的发生和转换单元电路的组成、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技术指标的计算;5.通过实验课,理解信号的产生、放大、运算等各种不同处理方法及其采用相应不同的单元电路增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测试技能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模拟电子技术》主编:胡宴如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基础》主编:康华光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及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教学内容:1.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和导电规律,PN结的原理和特性;2.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3.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教学要求:了解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掌握外特性,能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器件。
教学建议:1.二极管、三极管、N沟道结型和绝缘栅型增强型场效应管的外特性、主要参数的物理意义是本章重点;2.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组件的功能、符号及工作原理。
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信号传输、变换和处理过程。
4. 了解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绘制、识别和分析模拟电路图。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搭建简单的模拟电路。
3. 能够利用实验方法验证模拟电路的性能和功能。
4. 能够解决模拟电路中的一般故障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增强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挑战、积极探索的精神。
4. 使学生认识到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树立科技强国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基本概念与原理-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模拟电路的定义、分类及应用- 模拟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 常用模拟电路组件-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与应用- 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基本组件的工作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稳压电源等组件的功能与符号3. 简单模拟电路分析- 电路图的绘制与识别- 电压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分析- 交流与直流电路分析方法4. 模拟电路设计与实践- 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搭建简单模拟电路的步骤与技巧- 实验方法验证电路性能与功能5. 模拟电路应用与拓展- 模拟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模拟电路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模拟电路与现代电子技术的联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模拟电路基本概念与原理第2周:常用模拟电路组件第3周:简单模拟电路分析第4周:模拟电路设计与实践第5周:模拟电路应用与拓展本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紧密,涵盖模拟电路的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拓展应用。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的模拟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学会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如电压、电流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等。
4. 熟悉模拟电路的常见电路图,并能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模拟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模拟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电路分析方法:电压、电流分析法,节点分析法等。
4. 常见模拟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电路设计:简单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的模拟电路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模拟电路》2. 教具:黑板、粉笔、PPT3.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放大器、滤波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模拟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 分析:分析常见的模拟电路实例,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实践:让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模拟电路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多媒体设备等。
2. 学习模拟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路》2. 在线资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电路设计软件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名称:模拟电路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日期]授课学时:[学时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其工作特性。
- 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
- 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 理解并应用半导体器件等效电路模型。
- 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特点。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
- 能够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电路设计。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半导体器件基础:- 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
- PN结及其特性。
- 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2. 基本电子线路分析:- 电路元件的基本参数和特性。
- 电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 电路分析方法(节点法、回路法等)。
3. 电路仿真软件使用:-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4. 典型模拟电路分析:- 放大电路(共射、共集、共基放大电路)。
- 滤波电路(低通、高通、带通、带阻滤波电路)。
-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电路设计和分析方法。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模拟电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半导体器件、基本电子线路分析、电路仿真软件使用等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讲解电路设计和分析方法。
4.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5. 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电路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3. 学会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能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1 模拟电路的定义1.2 模拟电路的特点1.3 模拟电路的应用2.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2.1 电阻2.2 电容2.3 电感2.4 晶体管2.5 运算放大器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3.1 直流分析3.2 交流分析3.3 瞬态分析4. 简单的模拟电路设计4.1 放大电路设计4.2 滤波电路设计4.3 振荡电路设计5. 动手实践5.1 实验目的5.2 实验器材5.3 实验步骤5.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以及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让学生了解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 实验法: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模拟电路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元器件,以及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模拟电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0课时,其中包括20个理论课时的讲授,10个实验课时的动手实践,以及10个课时的案例分析与讨论。
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以讲授和实验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教学步骤1. 理论教学:7.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课时)7.2 常用模拟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参数(4课时)7.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6课时)7.4 简单的模拟电路设计(4课时)2. 实验教学:7.5 放大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7.6 滤波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7.7 振荡电路设计实验(2课时)3. 案例分析与讨论:7.8 分析实际的模拟电路案例,进行讨论和总结(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模拟电路的理解。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模拟电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讲授56学时,实验10学时,其它6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主要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内容。
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字电路》、《高频电路》等专业核心课的必备基础,也是学生进行《基础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基本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等基本电路的结构原理以及分析计算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2:深刻理解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等简单应用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模拟电路发展的概况及前景,能用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单模拟电路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自学。
该部分可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提问,老师解答的方式。
6、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使其关注电子信息学科的最新发展,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常用基本电路、主要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以及这些概念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模拟电路原理和实际电路的对接,以及“等效”、“近似”等计算方法的掌握,理解运放、功放、振荡等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等。
模拟电子线路教案周鸣籁说明:1. 教学要求按重要性分为3个层次,分别以“掌握★、熟悉◆、了解▲”表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其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目标。
2. 作业习题选自教材: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
3. 以图表方式突出授课思路,串接各章节知识点,便于理解和记忆。
课次:1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信号第二节信号的频谱第三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第四节放大电路模型第五节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目的要求1. 了解信号的频谱分析。
2. 熟悉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概念。
3. 熟悉放大电路的四种模型。
4. 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讲授思路1. 简述信号的频谱和分类,详述放大电路模型和性能指标:信号源的等效(戴维宁/诺顿)周期/非周期信号频谱分析◆分类(4类)若干正弦信号分量叠加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傅里叶级数/变换)放大(模拟信号基本处理功能)◆电路模型分类性能指标定义及测量电压放大、电流放大、互阻放大、互导放大★主要指标其它指标★推导模型分析计算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增益、最大输出功率、效率、频率响应、带宽信噪比、抗干扰作业布置思考题:1. 某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为10pA时,输出为500mV,它的增益是多少?属于哪一类放大电路?2. 某放大电路开路输出电压为Voc,短路输出电流为Ios,试求其输出电阻Ro。
3. 对于一个正弦波信号,经有限带宽的放大电路放大后,是否有可能出现频率失真?为什么?习题:第21页题1.5.3 1.5.4 1.5.6课次:2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第二节 PN结的形成及特性目的要求1. 了解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2.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特性曲线和方程、反向击穿特性、结电容效应。
讲授思路1. 简述半导体的基本知识:按导电能力分类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常用材料特点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掺杂半导体2.详述PN结的形成和特性、简述二极管的种类和参数:本征半导体掺杂P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PN结形成◆性质二极管单向导电反向击穿结电容温度特性种类特性(同PN结)◆参数(整流)(稳压)(变容)(测温)★特性曲线和方程高频特性普通稳压变容光敏/发光(单向导电性变差)课次:3 课时:3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第三节二极管第四节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第五节特殊二极管目的要求1. 熟悉二极管的种类和参数。
2. 掌握二极管的四种等效模型和二极管电路的分析计算。
3. 熟悉稳压管电路的原理以及限流电阻的计算。
讲授思路1. 详述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二极管电路分析(非线性特性曲线)图解 ★简化模型电路(特性曲线线性化) (二极管特性+外电路特性)大信号 小信号2. 详述稳压管电路的原理及计算:◆稳压管工作条件(max min z z I I I <<)求I 最大和最小值计算限流电阻范围 作业布置 思考题:1. 空穴是一种载流子吗?空穴导电时电子运动吗?2. 什么是N 型半导体? 什么是P 型半导体?当两种半导体制作在一起时会产生什么现象?3. PN 结上所加端电压与电流符合欧姆定律吗?它为什么具有单向导电性?在PN 结加反向电压时果真没有电流吗?4. 二极管的极间电容主要影响它的什么工作特性? 习题:第97页 题3.4.6 3.4.9 3.5.4课次:4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第一节 BJT第二节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目的要求1. 熟悉三极管的原理。
2. 掌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方程。
3. 熟悉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4. 掌握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讲授思路1. 简述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分类、结构、符号内部载流子传输过程★ 电流分配关系公式2. 详述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方程:三极管放大电路组态(共基极、共发射极、共集电极)特性曲线图解分析◆输入特性 ★输出特性(各区工作条件和特点)截止区 放大区 饱和区 3.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主要参数定义直流参数4. 详述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电路原理图各元件作用静态直流量 直流量+交流量★直流通路画法 ★交流通路画法计算静态工作点 计算交流性能指标课次:5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第三节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第四节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问题目的要求1. 掌握H 参数小信号模型画法。
2. 掌握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3. 熟悉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
4. 熟悉饱和失真、截止失真概念,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计算。
5. 了解温度对共射放大电路工作点的影响及射极偏置电路的分析计算。
讲授思路1. 简述用图解法分析静态动态工作情况和失真:静态 动态外电路特性+BJT 输入特性曲线 外电路特性族(平移)+BJT 输入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BQ I CEQ V B i BE v 波形外电路特性(直流负载线) +BJT 输出特性曲线 +BJT 输出特性曲线静态工作点CQ I CEQ V C i CE v 波形失真(Q 点不合适+输入大)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计算▲饱和失真 ▲截止失真Q 点高,CQ BQ I I 大 Q 点低,CQ BQ I I 小 2. 详述H 参数小信号模型:输入输出回路方程小信号(微分)H 参数方程H 参数小信号模型电路H ★H 参数的获得:βbe r ★3. 详述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共射电路图★静态工作点BE I CQ I (EQ I ) CEQ Vbe r★小信号模型电路★按定义推导交流性能指标o i vs v R R A A )(公式4. 简述温度对共射放大电路工作点的影响,详述射极偏置电路的分析计算:◆CEO BE I V β随温度变化共射电路改进★(分析过程同共射电路)课次:6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第五节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六节 组合放大电路目的要求1. 熟悉共集、共基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
2. 了解复合管的组成。
3. 了解组合放大电路的形式、特点及分析方法。
讲授思路1. 详述共集、共基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 分析过程同共射电路。
2. 简述组合放大电路的形式、特点及分析方法: 三种基本组态电路改善性能(o i v R R A )复合管 组合放大组成原则 分析方法(o i v R R A 计算)课次:7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第七节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2. 第一、三章作业讲解和答疑3. 第一、三章复习和习题练习 目的要求1. 熟悉三极管混合π模型。
2. 熟悉单级共射电路上限和下限截止频率的计算、增益带宽积的概念。
讲授思路1. 详述三极管混合π模型:H 参数模型高频参数c b C 'e b C 'β◆混合π模型 β高频特性混合π模型参数的获得 βf T f (低频时H 参数、混合π模型相同)2. 详述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v A 频率响应(耦合低频等效电路:H e b ')H总频率响应表达式3. 第一、三章作业讲解和答疑4. 第一、三章复习和习题练习: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作业布置 思考题:1. 既然BJT 具有两个PN 结,可否用两只二极管背靠背地相连以构成一只BJT ,试说明其理由。
2. 能否将BJT 的发射极、集电极交换使用?为什么?3. 有哪几个参数确定BJT 的安全工作区?4. 什么是放大? 放大的对象是什么?负载上获得的功率来自何处?5. 为什么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说明它有放大作用?如何将晶体管接入电路才能使其起放大作用?组成放大电路的原则是什么?有几种接法?6. 用估算法计算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Q 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Q 点?什么是动态?如何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7. 放大电路的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概念有何不同?什么情况下这两条负载线是重合的? 8. 如何确定放大电路的最大动态范围?如何设置Q 点才能使动态范围最大? 9. 试比较图解分析法和小信号模型分析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10.设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为正弦波,问在什么情况下,电路的输出出现饱和截止失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交越失真?用波形示意图说明这两种失真的区别。
11.引起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2.试列举几种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13.为什么可以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为电压跟随器?14.三种组态的放大电路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它们的特点组成派生电路?15.什么是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哪些因素影响通频带?如何确定放大电路的通频带?16.一个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幅频响应曲线一般只有在中频区是平坦的,而在低频区或高频区,其频响则是衰减的,这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17.为什么要讨论频率响应?如果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不满足要求,应该怎么办? 18.如何将多个单级放大电路连接成多级放大电路?各种连接方式有什么特点? 19.对于一个参数已知的放大电路,是通频带愈宽愈好吗?20.晶体管的h 参数等效模型在较高信号频率下还适用吗?为什么? 习题:第185页 题4.1.1第188页 题4.3.5 4.3.9 第190页 题4.4.3 第195页 题4.7.2课次:8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五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第一节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第二节 MOSFET 放大电路目的要求1. 了解场效应管的种类、参数。
2. 熟悉MOS 管的特性曲线和方程。
3. 掌握MOS 管共源和共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计算。
讲授思路1. 简述场效应管的种类:场效应管分类MOSFET JFET增强型 耗尽型 P 沟道 N 沟道P 沟道 N 沟道 P 沟道 N 沟道2. 详述N 沟道增强型MOSFET 的特性曲线和方程: N 沟道增强型MOSFET 结构工作原理(GS v DS v 对D i 的影响)◆输出特性曲线及方程可变电阻区 饱和区 截止区◆转移特性曲线3. 简述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主要参数定义直流参数 交流参数 极限参数4. 详述N 沟道增强型MOSFET 共源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计算:共源电路图两种偏置电路形式★静态工作点GSQ V DQ I DSQ V◆m g (计算或图解)★小信号模型电路★按定义推导交流性能指标o i vs v R R A A )(公式5. 详述N 沟道增强型MOSFET 共漏电路静态工作点和交流性能指标的计算: 分析过程同共源电路。
课次:9 课时:3 教学内容1. 第五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第三节 结型场效应管第五节 各种放大器件电路性能比较2. 第四章作业讲解和答疑3. 第四章复习和习题练习 目的要求1. 熟悉JFET 管的特性曲线和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