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硕考研-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

养方案

(2010年起执行)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和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使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热爱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

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的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实习及毕业论文1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和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指导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

本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依据国家教育部“教指委”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09年9月)而定。课程设置以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需求为目标,围绕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成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课程名称部分采用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部分沿用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现有硕士研究生课程。对选修课选课的规定依从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选修课系列中的具体课程根据北京大学的办学实际情况选择而定,有些课程属有待建设的课程。

(一)课程类型和学分分布

1、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共18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2)选修课(共12学分)

教学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

2、学位预备课程(试行,不设学分)

为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欠缺,在进入核心课程学习前,试行设置:

(1)综合基础课程

(2)课堂教学观摩和体验

(二)课程和学分结构

1、必修课(重在提升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

(1)学位公共课程(6学分)

政治(2学分)、第一外语(4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4学分)、第二语言习得概论(2学分)、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学分)、中华文化和传播(2学分)、跨文化交际(2学分)

2、选修课(12学分,分为三大模块,每个模块至少选修一门)

(1)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

汉语语言要素教学(2学分)、现代化技术和语言教学(2学分)、汉语教材和教学资源(2学分)

(2)中华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类

国别和地域文化(2学分)、中国思想史(2学分)、中华文化技能(2学分)

(3)教育和教学管理类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2学分)、教师发展概论(2学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2学分)

3、教学实习(6学分)

4、学位论文(2学分)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团队学习、国内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大幅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

2、辅之以海内外专家、学者讲座、座谈等,扩大学生对海外汉语教学的了解。

开题、撰写、申请论文答辩、获准参加论文答辩等完整环节和过程、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

八、学位授予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所规定的学分,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教学实习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合格,通过北京大学组织的硕士论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九、专业参考文献、期刊和网站

(一)语言教师发展研究类: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汉办,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名师访谈录》(李景蕙卷),崔希亮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帕克·帕尔默[美]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2007年10月第五次印刷《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港]著,陈静、李忠如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类: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章兼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语言教学原理》,盛炎,重庆出版社1996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对外汉语教学回眸和思考》,张德鑫主编,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刘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言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吕必松,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崔永华,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5

《汉语和对外汉语研究文录》,赵金铭,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本),商务印书馆2006

《对外汉语教学论》,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崔永华、杨寄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怎样教外国人汉语》,李珠、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周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汉语阅读教学理论和方法》,周小兵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三)语言习得及心理认知研究类: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蒋祖康,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9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江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引论》,张灵芝,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Cook, V. J. 2000.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北京: 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0

Ellis, R. 1999.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四)语言研究类:

《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科姆里著,沈家煊译,华夏出版社198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陆俭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五)文化类:

《中华文明史》(四卷),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文化要略》,程裕祯,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