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精准诊断驱动下的精准医学发展-审批编号 CN-36484,过期日期 2020-9-16
- 格式:pptx
- 大小:17.75 MB
- 文档页数:44
【肺癌篇】精准医疗到底精准了啥?看看在肺癌治疗中的进展肺癌是临床精准医疗研究较为成熟的一种疾病,目前已找到一系列相关的疾病驱动基因,如EGFR、ALK、ROS1等,并开发出了相应的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等。
虽然靶向药物治疗比传统化疗效果更好,但只有携带特定透分子遗传标记的人群才可从中受益,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这些都极大影响了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
下文主要探讨精准医疗在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肺癌分子特异性差异显著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肿瘤发生机制的探索带来了新的契机,研究发现肺癌患者体内可以改变正常蛋白表达的基因突变高达150种,比其他的恶性肿瘤高出30-60倍,这可能是肺癌发生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已经完成对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SCLS)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收录在美国癌症和肿瘤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
这些测序结果揭示了肺癌患者中的基因突变(突变或拷贝数变化)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基因突变分子模式测序结果显示无论哪种类型的肺癌患者,TP53都是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肺腺癌中为46%,小细胞肺癌中为86%),但3种组织类型的基因突变图谱差异显著:肺腺癌中除了TP53以透外的另4种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为KRAS、CDKN2A、MLL3和STK11,鳞癌则为PIK3CA、SOX2、CDKN2A和TP63,而小细胞肺癌则是RB1、EP300、MLL2和SMO。
虽然这些突变都可能改变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或蛋白构象,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如KARS基因突变后其产物构象发生变化,激活了下游信号通路,诱导癌变发生),但目前临床开发的靶向药物还非常少,只有有限的几种靶向药物,如靶向EGFR的药物如吉非替尼、埃罗替尼及阿法替尼及靶向ALK、ROS1和MET的克里唑替尼等。
肺癌治疗之EGFR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成熟的靶向治疗基因,该突变在3种肺癌中都能检测到,肺腺癌患者中最高,常见于女性或非吸烟患者。
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污染的增加,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早期肺癌病患往往无明显症状,一旦症状出现则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而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的肺癌干预和治疗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一、新一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随着前沿技术的发展,肺癌的分子水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一代测序技术(NGS)能够全面、高通量地检测多种突变,在个体化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NGS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肺癌基因变异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筛选,为肺癌患者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例如采用基于NGS技术的多基因检测,可以充分利用病患的基因信息,对个体化制定抗癌治疗方案和肿瘤监测方案,明确细胞分化程度、预后风险和药物治疗方案等。
随着NGS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该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机影像处理成为了近年来的热门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肺癌诊断中,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为普通CT进行了升级。
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软件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还可以进一步拆分不同阶段的肺癌,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和干预。
此外,该设备对特异性很高,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出肺癌,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扫描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作用。
三、液体活检技术传统的肺癌活检对于一些部位较深、较小的病灶,手术是常规操作,但是手术对于患者身体损伤大,恢复慢等副作用,且多数病灶仅在表面可见,这种情况手术不仅无法提高诊断准确率,还会对患者健康带来危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流体检测的研究,液体活检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检测出该疾病可产生的生物标记物,检测血液或体液的样本来检测肺癌。
这一方法的主要好处是可以避免组织活检对人体产生的创伤,而且可以在患者初次诊断前就完成诊断,更可以了解肿瘤变化的情况,为肺癌患者策略性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医疗技术在肺癌诊疗中的作用近年来,精准医疗技术日益成熟,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形态之一。
以往肺癌的诊疗常常是一种“瞎猜”的过程,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难以把握。
而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介入,肺癌的诊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准医疗是一种以基因诊断为基础,整合多方信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
它采用大量的基因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临床表现以及组织学检查等,精准地、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诊断和治疗反应,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性。
一、基于基因检测的肺癌筛查目前,肺癌的筛查仍然以胸部CT为主要手段,但肺癌筛查中对于病变的判断往往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而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肺癌筛查,则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随着信号通路的不停地发现,许多跟肺癌有关的基因异常也逐渐变得清晰明了。
肺癌的检测通过检测高频率基因和低风险基因来确定患肺癌的风险。
精准测序能够确认基因序列中存在的突变、缺失、插入等异常情况,在肺癌筛查中能够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二、结合组织学检查的肺癌分类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有不同的类型和难以预测的预后。
因此,分类在肺癌患者中极为重要。
传统上,肺癌的病理分类主要依赖于显微镜下的观察,鉴别不同病理类型。
但是,不同类型的肺癌不仅在形态学上不同,而且在遗传和分子层面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分类需要考虑多方面的信息。
精准医疗结合组织学检查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区分患者的基因型,确定适当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如通过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将肺癌分为两种亚型,胚层肺癌和外周肺癌,这两种亚型引导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再如乳突蛋白基因突变与EGFR、ALK的突变具有相反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治疗解决方案是不同的。
肺癌的分子诊断能够指导精准治疗,对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提供了保障。
三、基于药物敏感基因检测的肺癌个体化治疗传统的癌症治疗模式需要考虑大多数患者的情况,但每个患者的癌症都是独特的,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危害人类健康,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
一、肺癌诊断的最新技术传统的肺癌诊断主要依靠X光、CT扫描和组织活检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比如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难以观察小型病变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通过一些新技术来提高。
一项名为“液体活检”的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它通过检测患者的体液,如唾液、尿液和血液中的肿瘤DNA、RNA和蛋白质等来判断是否患有肺癌,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还能够及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分析也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训练大量的病例图像,人工智能可以准确地识别肺部异常影像,并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二、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一些情况下存在局限性,比如晚期肺癌的手术切除困难和放化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等。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该治疗方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细胞。
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改变了肺癌的治疗格局。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和PD-L1)的作用,使得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免疫治疗的优点在于较少的副作用和更好的长期疗效。
靶向治疗也是目前肺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这种治疗方法是利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些异常的遗传变异点。
当这些靶向药物与异常的遗传物质结合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此外,射频消融、微创手术和贴敷疗法等新的治疗方法也在肺癌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创伤,恢复时间更短,术后生活质量更高。
三、肺癌诊断和治疗的综合管理肺癌的综合管理是当前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正文】一、现状分析精准医学是一种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可以预测个体患病风险、设计个体化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医学模式。
在肺癌治疗中,精准医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肺癌患者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分型、预测治疗反应、选取恰当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然而,目前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技术限制。
虽然精准医学在理论上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仍面临着技术瓶颈。
基因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和效率尚需要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还不够成熟,这制约了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对于精准医学的认识和推广还不够充分。
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精准医学的概念和应用了解不深,缺乏意识和信任,这导致精准医学的推广受限。
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经济负担较重。
目前,精准医学技术成本仍然较高,导致部分患者无法承担,使得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应用受到限制。
二、存在问题1. 技术限制问题。
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精确度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还不够成熟。
2. 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推广。
部分医生和患者对精准医学的概念和应用了解不深,缺乏意识和信任。
3. 经济负担较重。
精准医学技术成本较高,使得部分患者无法承担。
三、对策建议1.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加强对基因检测技术和治疗技术的研发,提高技术的精确度和效率。
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改善治疗技术的成熟度。
2. 提升意识和信任度。
加大对精准医学的宣传力度,普及精准医学的概念和应用,让医生和患者充分了解精准医学的优势和应用场景,提高对精准医学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降低经济负担。
加强精准医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降低相关技术的成本,推动相关的出台,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四、结论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精准医学在肺癌治疗中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技术限制、认识不足和经济负担重等问题。
精准医学应用在各类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在医疗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精准医学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个体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在癌症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
本文将详细探讨精准医学在各类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对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首先,精准医学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肿瘤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不能对早期肿瘤进行准确识别。
而精准医学通过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肿瘤的基因变异、蛋白表达和代谢特征进行精确分析,从而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断准确性和敏感性。
例如,利用液体活检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患者血液中循环肿瘤DNA的突变谱,实现对早期肿瘤的非侵入性检测。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筛选出特定基因或蛋白标记物,作为早期癌症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实现对癌症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其次,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手段不仅对正常细胞有一定毒性,而且存在对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而精准医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对患者个体基因组序列和肿瘤基因突变等信息进行分析,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通过基于肿瘤基因组的分析,可以预测患者对某些化学药物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其次,精准医学的应用还包括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如抑制肿瘤细胞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激酶,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型免疫治疗手段,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抗肿瘤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精准医学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困扰。
肺癌的精准治疗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
传统的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手术切除对肿瘤的位置和尺寸有一定限制,而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多、疗效受限、治疗周期长等。
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肺癌的精准治疗正在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肺癌的精准治疗基于精准医疗技术,其核心在于诊断和治疗的个性化。
精准医疗是一种基于个体基因组信息的诊疗理念,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基因测序、体细胞突变检测、循环肿瘤DNA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对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的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目前,针对肺癌的精准治疗主要有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两种。
靶向治疗是利用分子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具有特定靶点变异的肿瘤细胞,靶向药物可以实现精准的、高效的治疗。
免疫治疗则是利用免疫系统的作用,激活人体免疫反应,攻击癌细胞。
由于免疫治疗并不直接针对肿瘤细胞,而是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因此适用范围更广,同时副作用相对较小。
具体来说,靶向治疗主要包括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ALK(同源重组型酪氨酸激酶)靶向治疗、KRAS(口腔癌相关蛋白)突变等针对性治疗。
这些突变引起的蛋白质表达异常,导致癌细胞的增殖、分化、死亡等功能失调,靶向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根据突变类型选择标靶点,让治疗更加精准。
免疫治疗则包括PD-1(程序性死亡-1)和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之间的免疫阻断剂,这两种物质会互相结合抑制肿瘤的T细胞杀伤作用,而针对性的抑制这些物质合成,能够提高肿瘤免疫细胞作用,从而加强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在肺癌的精确治疗中,诊断和治疗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诊断可以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基因的突变情况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另一方面,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是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可以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肺癌精准诊断驱动下的精准医学发展肺癌精准诊断驱动下的精准医学发展教授:医院: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肺癌治疗的进展免疫治疗新一代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化疗联合化疗放疗手术目前近20年来,随着对肺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和免疫治疗的相继问世,NSCLC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奥希替尼被证实在经治的EGFR (T790M)突变中优于细胞毒疗法奥希替尼被证实在EGFR(T790M)突变中有效克唑替尼(第1个ALK抑制剂)被证实在ALK阳性NSCLC 中有效克唑替尼被证实在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中优于细胞毒疗法化疗ALK或ROS1EGFR基因组分析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突变负荷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LUAD的TCGA基因特征化完成LUA D中描述了RET和ROS融合多西他赛在NSCLC二线治疗中有获益培美曲塞在LUAD一线治疗中证实有效在NSCLC中鉴定出ALK重排LUAD中吉非替尼被证实较细胞毒疗法疗效更好LUSC的TCGA基因特征化完成在LUAD中发现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敏感的EGFR突变克唑替尼被证实在ROS1阳性NSCLC中有效派姆单抗在PD-L1高表达NSCLC一线治疗中被证实优于细胞毒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二线治疗中被证实优于多西他赛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疗法在一线治疗NSCLC中证实有效纳武单抗被证实治疗NSCLC有效EGFR 抑制剂进入临床研发阿来替尼在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中优于克唑替尼HerbstRS,etal.Nature201801;553(7689):446-454.主要内容传统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分型,开启了晚期肺癌的药物治疗基于肺癌驱动基因分子诊断学的进步,揭开了晚期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序幕基于肿瘤免疫学机制的探索,迎来了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的新纪元晚期肺癌精准诊断驱动精准治疗的展望传统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分型开启了晚期肺癌的药物治疗肺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小细胞肺癌(~15%)鳞状细胞癌(~25%)BAC(~5-10 %)腺癌(~45%)大细胞肺癌~5-10%NOS~10-30%MartinEdelman,etal.2014ASCO.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NSCLCvs.SCLC预后的差异腺癌鳞癌2014年数据:NSCLC:5年生存率(%):23.3%小细胞肺癌(约占15%)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2014年数据:SCLC:5年生存率(%):6.2%SCLC的5年生存率远低于NSCLC的5年生存率1.IgnacioI.Wistubaetal.JLungCancer.2012Jun;11(1):12-20.2.DavidMJackmanetal.TheLancet?2005366,1 385-1396.3.NCISEERCancerStatisticsReview1975-2015.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分型,看NSCLC和SCLC不同的治疗策略SCLC(小细胞肺癌)依托泊苷+铂类的EP方案联合同期放疗,作为局限期SCLC的标准一线方案伊立替康+铂类的IP方案和依托泊苷+铂类的EP方案,均可作为广泛期SCLC的治疗方案EP对比IP治疗广泛期SCLC疗效相当I NT0096研究:奠定EP方案同期放疗在局限期SCLC治疗的一线的地位年份作者分期方案NOS(月)2002Nodaetal.(日本)3I-60mg/m2d1,8,15P-60mg/m2d1,q4wE-100mg/m2d1-3P-80mg/m2d1,q3w777712.8vs.9.4P=0.0022006Hannaetal.(美国)3I-65mg/m2d1,8P-30mg/m2d1,8,q3wE-120mg/m2d1-3P-60mg/m2d1,q3w2211109.3vs.10.2?P=0.742008HermesAetal.(德国)3I-175mg/m2d1CBP-AUC4d1,q3wE(P.O)-120mg/m2d1-5CBP-AUC4d1,q3w1051048.5vs.7.1P=0.042009Laraetal.(美国)3I-60mg/m2d1,8,15P-60mg/m2d1,q4wE-100mg/m2d1-3P-80mg/m2d1,q3w3243279.9vs.9.1P=0.712010ZatloukalPetal.(捷克)3I-65mg/m2d1,8P-80mg/m2d1,8,q3wE-100mg/m2d1-3P-80mg/m2d1,q3w20220310.2vs9.7P=0.062013Dong-WanKim,etal(韩国)3I-65mg/m2d1,8P-70mg/m2d1,8,q3wE-100mg/m2d1-3P-70mg/m2d1,q3w17318910.9vs10.3P=0.1207生存率每日2次放疗每日1次放疗月4个周期EP方案同期放疗(45Gy/15f1.5Gybid)使局限期SCLC2年OS达44%,5年OS达23%无论是在西方人群还是亚裔人群,IP与EP 方案治疗广泛期SCLC疗效相当1.NEnglJMed.1999?Jan28;340(4):265-71.2.NEnglJMed.?2002Jan10;346(2):85-91.3.JClinOncol.2006May1;24(13):2038-43.4.JClinOncol.2008Sep10;26(26):4261-7.5.JClinOncol.?2009May20;27(15):2530-5.6.AnnOncol.2010Sep;21(9):1810-6.7.CancerResTreat.2019Jan;51(1):119-127.基于传统形态学的分型,看NSCLC和SCLC不同的治疗策略NSCLC(非小细胞肺癌)含铂两药方案作为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多西他赛作为二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晚期NSCLC一线化疗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ECOG1594:含铂两药方案都可作为一线治疗的标准选择晚期NSCLC一线化疗的临床研究:ECOG5592:三代含铂两药方案优于二代方案MonthOS四种含铂双药的化疗方案在总生存上无显著性差异二线单药化疗多西他赛:TAX317和TAX320奠定了多西他赛成为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BonomiP,etal.JClinOncol.2000Feb;18(3):623-31.JoanH,etal.NEnglJMed2002;346:92-8.Shepherd,FA.eta l.JClinOncol2000;18(10):2095-2103.Fossella,FV.etal.JClinOncol2000;18(12):2354-2362.通过这两项研究,多西他赛成为二线治疗的标准化疗方案NSCLC鳞癌vs.非鳞癌治疗模式的差异基于传统组织病理学分型,看NSCLC 中鳞癌和非鳞癌不同的治疗策略鳞癌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优选的一线治疗选择非鳞癌培美曲塞+顺铂作为优选的一线治疗选择JMDB研究:吉西他滨+顺铂对鳞癌患者的疗效更优培美曲塞+顺铂对非鳞癌患者的疗效更优Meta分析显示:培美曲塞+顺铂方案相比含其他三代化疗药物的双药方案,是晚期NSCLC非鳞癌患者的优先选择与培美曲塞-顺铂相比对比方案总生存分析吉西他滨-卡铂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紫杉醇-卡铂长春瑞滨-顺铂非鳞癌亚组吉西他滨-卡铂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紫杉醇-卡铂长春瑞滨-顺铂鳞癌吉西他滨-卡铂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紫杉醇-卡铂长春瑞滨-顺铂OS(非鳞癌) OS(鳞癌)中位值中位值无事件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月)对照组更好非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月)培美曲塞-顺铂更好ScagliottiGV,etal.JClinOncol.2008;26(21):3543-51.TreatJetal.LungCancer.2012May;76(2):222-7.基于肺癌驱动基因分子诊断学的进步揭开了晚期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序幕肺癌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2015年,FDA批准Osimertinib用于EGFRT790M耐药突变;三代EGFR-TKI的耐药机制:C797S被发现FDA批准Alectinib二线治疗ALK融合BRAF抑制剂用以治疗BRAFV600E;METTKI用以治疗MET14外显子点突变;NTRKTKI用以治疗NTRK融合2018.4.19,FDA批准Osimertinib作为EGFR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2018年9月29日?FDA批准了Dacomitinib一线治疗EGFR突变2018年11月2日,FDA批准了Lorlatinib治疗ALK 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后线治疗1977年,EGFR基因首次被发现1984年,KRAS突变被发现1985年,RET基因被发现1994年,首个ALK融合基因发现于EGFRTKI治疗的淋巴瘤2010年,ALK继发耐药突变发现;2011年,Crizotinib被FDA批准用于ALK融合突变的一线治疗2012年,Crizotinib用于治疗ROS1融合基因的临床前研究启动BRAF抑制剂用于治疗BRAFV600E突变;HER2TKI用于治疗HER2突变;RET融合基因发现2017-2018the1990''s2010-201220152013年,FDA批准Erlotinib和Afatinib一线治疗EGFR突变;三代EGFRTKI用于治疗EGFRT790M突变;ROS1耐药突变发现;RETTKI用于治疗RET基因突变;NTRK融合基因在肺癌中发现2014年,FDA批准Ceritinib用于ALK融合基因的二线治疗Crizotinib用于治疗MET扩增2016年,FDA批准Crizotinib一线治疗ROS1融合基因Ceritinib用于ROS1融合基因Dabrafenib和Trametinib联合治疗BRAFV600EFDA批准EGFRT790MctDNA检测2017年,FDA批准Ceritinib一线治疗ALK融合FDA批准Brigatinib二线治疗ALK融合FDA批准Dabrafenib联合Trametinib治疗BRAFV600E突变阳性患者2017年11月,FDA批准Alectinib一线线治疗ALK融合2002年,BRAFV600E突变被发现2003年,FDA批准Gefitinib用于二线治疗;2004年,FDA批准Erlotinib的二线治疗;EGFR突变和EGFR-TKI的有效性被首次证实;HER2突变在肺癌中被发现2005年,EGFRT790M耐药突变被发现;MET14外显子突变被发现2006年,化疗联合trastuzumab治疗HER2突变2007年,EML4–ALK融合基因发现;ROS1融合基因发现2008年,Crizotinib 用于治疗ALK融合的临床前研究启动2000-20082013-20142016-2017以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肺癌治疗的现状,掀起了肿瘤精准治疗的浪潮RotowJ,etal.NatRevCancer.2017;17:637-658.EGFR-TKI已经成为EGFRm+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试验TKI化疗突变mPFS (TKIvs化疗)PFSHR(95%CI)ORR%(TKIvs化疗)mOSHR(95%CI)≥G3TKI毒性(%)IPASS吉非替尼卡铂-紫杉醇所有9.5vs6.3p<0.0010.48(0.36-0.64)71vs4718.80.933NEJ002吉非替尼卡铂-紫杉醇L858R,Del1910.8vs5.4p<0.0010.30(0.22-0.41)74vs3127.70.89(0.63-1.24)41WJTOG3405吉非替尼顺铂-多西他赛L858R,Del199.2vs6.3p<0.0010.49(0.34-0.71)62vs3234.81.25(0.88-1.78)NROPTIMAL厄洛替尼卡铂-吉西他滨L858R,Del1913.1vs4.6p<0.0010.16(0.10-0.26)83vs3622.81.19(0.83-1.71)17EURTAC 厄洛替尼含铂双药L858R,Del199.7vs5.2p<0.0010.37(0.25-0.54)58vs1522.90.92(0.63-1.35)46LUX-3阿法替尼顺铂-培美曲塞L858R,Del1913.6vs6.9p<0.0010.47(0.34-0.65)56vs2331.60.78(0.58-1.06)49LUX-6阿法替尼顺铂-吉西他滨L858R,Del1911.0vs5.6p<0.0010.28(0.20-0.39)67vs2323.60.83(0.62-1.09)36LUX-7阿法替尼vs.吉非替尼/L858R,Del1911.0vs10.9p<0.050.73(0.20-0.39)70vs5627.90.86(0.66-1.12)28ARCHER-1050(无脑转移)Dacomitinibvs.吉非替尼/L858R,Del1914.7vs9.2p<0.050.59(0.47-0.74)75vs7234.10.76(0.58-0.99)42FLAURAOsimertinibv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L858R,Del1918.9vs10.2p<0.0010.46(0.37-0.57)80vs7638.60.799(0.641,0.997)32HerbstRS,etal.Nature201801;553(7689):446-454.奥希替尼作为EGFRm+晚期NSCLC新的一线治疗地位的确立—FLAURA研究PFS(研究者评估)OS556例患者,342事件数:62%成熟度;奥希替尼:136事件(49%),标准治疗:206事件(74%)556例患者,141事件数:25%成熟度;奥希替尼:58例死亡(21%),标准治疗:83死亡(30%)中位PFS,月无进展生存率自随机化后时间(月)迄今最长的一线mPFS(18.9个月)28%的患者一线mPFS超过三年OSKM曲线在第6周时(第一次评估)已完全分开且从未交叉允许二线T790M突变患者交叉换组的情况下仍然降低20%死亡风险FLAU RAdatacut-off:12June2017JC.Soria,etal.NEJM2018,Jan.(2)378:113-125.奥希替尼治疗EGFRm+晚期NSCLC耐药机制的探索观察到的奥希替尼1线和2线耐药机制的改变截至目前,奥希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的报道,十分有限奥希替尼二线或后线治疗,潜在的获得性耐药机制不论治疗线数,观察到的,潜在获得性耐药机制EGFRC797SMET扩增,EGFR扩增和KRAS扩增KRAS,HER2,PIK3CA,TP53,RB1,CTNNB1,PTEN,SMAD4,BRAF变异其他EGFR变异(例如,L792X,L718Q,C797G)MEK,JAK2,NOTCH,NF2,PDGFRA,IDH2变异(全部n=1检测)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潜在的获得性耐药机制HER2,PIK3CA,FGFR1扩增MET,TET2,BRCA2,FLT4,KMT2B,GRIN2A,APC,KMT2A,RECQL4,DNMT3A,EMSY,FGFR1,MAPK1,AKT3, AXL变异CCDC6-RET,FGFR3-TACC3,ESYT2-BRAF,AGK-BRAF,EML4-ALK,PLEKHA7-ALK,TRIM24-RET融合SCLC转化SqCC转化患者可能有一种以上耐药机制Oxnardetal.JAMAOncol2018[ePub];Piotrowskaetal.JClinOncol2017;35:(Suppl)abs9020;Yangetal.ClinCancerRes2018;24:3097–107;Ramalingametal.JClinOncol2018;36:841–49;Ortiz-Cuaranetal.ClinCancerRes2016;22:4837–47;Lin,ncetRespirMed2018;6:107–16;Bersanellietal.JThoracOncol2016;11:e121–e123;Menonetal.JThoracOncol2016;11:e105–e107;Ouetal.LungCancer2016;9 8:59–61;Planchardetal.AnnOncol.2015;26:2073–78;Kimetal.JThoracOncol2015;10:1736–44;Ouetal.LungCancer.2017;111: 61–64.;Hametal.JThoracOncol2016;11:e1–e4;Minarietal.JThoracOncol2018;13:e89–e91;Schrocketal.JThoracOncol2018[ePub];Zhangetal.JThoracOncol2018[ePub].EGFR突变NSCLC 全程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方向针对TKI耐药的真实世界研究(探索机制、研发新药)特殊人群的疗效(脑转移)三代TKI原发耐药(罕见突变/deno voT790M)123ALK抑制剂一线治疗ALK+的NSCLC患者ALTA-1L:Brigatinib(布加替尼)对比克唑替尼在ALK阳性NSCLC一线治疗ALEX:阿来替尼对比克唑替尼显著改善PFS,OS并未明显获益布加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1年无进展生存率67%,克唑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8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43%中位PFS值(95%CI)1年时无进展生存率(95%CI)月NR9.8(9.0-12.9)BrigatinibCrizotinib67(56-75)43(32-53)ALEX:更新分析结果2018ASCO治疗药物阿来替尼克唑替尼中位PFS,mo(95%CI)34.8(17.7-NR)10.9(9.1-12.9)HR(95%CI)Longrankpvalue0.43(0.32-0.58)P<0.001Brigatinib无进展生存(患者%)Crizotinib疾病进展或死亡HR,0.49(95%CI,0.33-0.74)P<0.001月No.atRiskBrigatinib13711490642631Crizotinib13811775501832Brigatinib(ALTA-1L)的中位PFS和OS尚未达到,最佳治疗模式并不明朗BrigatinibversusCrizotinibinALK-PositiveNon–Small-CellLungCancer.NEJM.2018二代ALK-TKI阿来替尼(ALEX)一线PFS比一代+二代序贯更长,因此也获得了指南的优选推荐,但在研究方案不允许交叉的情况下,OS并未明显获益3代ALK-TKILorlatinib一线对比克唑替尼研究正在进行中(NCT03052608),未来还留有期许1.PetersSetal.NEnglJMed.2017Aug31;377(9):829-838.2.PetersSetal.2018ASCO.3.CamidgeDRetal.NEnglJMed.2018Nov22;379(21):2027-2039.ALK抑制剂治疗后出现耐药的管理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为一代/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治疗提供了选择二代ALK抑制剂耐药后可更换另一个二代ALK抑制剂706050LorlatinibII期临床:EXP4(ALK+,2ALKTKIs±CT),EXP5(ALK+,3ALKTKIs±CT)队列疗效汇总403020EXP4+5(n=111)ORR,n/N(%)(95%CI)43/111(39)(30,49)IC ORR,n/N(%)(95%CI)40/83(48)(37,59)中位DOR,月(95%CI)NR(5.5,NR)DOR≥6月,n?/n(%)20/43(47)中位PFS,月(95%CI)6.9(5.4,9.5)10总体a,b0?10自基线的最佳变化(%)?20治疗持续时间(月)?30?40?50无进展生存率(%)自基线的变化(%)?60完全缓解?70部分缓解时间(月)?80疾病稳定基线时83例(75%)患者有脑转移治疗持续时间(月)?90疾病进展(PD)?100不确定2018年11月,Lorlatinib获批ALK+后线适应症(FDA)停止治疗或发生疾病进展1.BenjaminJ.Solomonetal.WCLC2017.2.LinJJetal.JThoracOncol.2018Oct;13(10):1530-1538.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和Lorlatinib治疗ROS1+的NSCLC 患者(韩国全国性Ⅱ期研究)克唑替尼治疗ROS1+的NSCLC患者色瑞替尼治疗ROS1+的NSCLC患者最佳缓解,克唑替尼初治总体肿瘤直径总和自基线的变化(%)1期扩展试验2期回顾性2期亚洲全球(42%亚洲)法国欧洲种族FISH局部FISH诊断局部FISH未评估缓解率(ASCO更新54%)无进展生存率(%)总体缓解率N(95%CI)中位PFS,月个月个月总体克唑替尼初治疾病控制率中位随访期,月15.99.119.39.1FDA和EMA批准克唑替尼治疗ROS1+NSCLC(分别于2016年3月和8月)缓解持续时间,月中位值(95%CI)生存期(月)Lorlatinib治疗ROS1+的NSCLC患者EXP6:ROS1+,此前任何治疗72%的患者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53%的患者基线有CNS受累Exp6(n=47)ORR,n/N(%)(95%CI)17/47(36%)(23,52)ICORR,n/N(%)(95%CI)14/25(56%)(35,76)中位DOR,mo(95%CI)13.8(11.1,NR)DOR≥6mo,n0/n(%)12/17(71)中位PFS,mo(95%CI)9.6(4.7,NR)BenjaminJ.Solomonetal.2017IASLC.B.Besseetal.2017ESMO.Dabrafenib+Trametinib治疗BRAFV600E突变的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自基线检测的最小降幅,%自基线检测的最大降幅,%最佳确认缓解情况最佳确认缓解情况Larotrectinib治疗成人和儿童NTRK融合阳性肿瘤的疗效DoR第一年,71%的患者缓解仍在持续甲状腺肿瘤阑尾肿瘤唾液腺肿瘤软组织肉瘤结肠肿瘤胆管癌肺癌IFS黑色素瘤乳腺癌胰腺癌GIST肿瘤大小的最大变化(%)第一年,55%的患者仍维持无进展状态ORR:75%(95%CI,61-85),独立中心评估ORR:80%(95%CI,67-90),研究者评估2018年11月26日,FDA批准larotrectinib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实体肿瘤DrilonAetal.NEnglJMed.2018Feb22;378(8):731-739.NCCN指南2019V3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药物推荐FDA已经批准适应症指南中提及,适应症尚未获批EGFR敏感突变ALK重排ROS1重排BRAFV 600E突变NTRKMET扩增/突变RET重排HER2突变一线治疗奥希替尼(I,A)(优选)阿法替尼(I,A)厄洛替尼(I,A)吉非替尼(I,A)达克替尼(I,A)阿来替尼(I,A)(优选)克唑替尼(I,A)色瑞替尼(I,A)Brigatinib(I,A)克唑替尼(优选)色瑞替尼达拉非尼/曲美替尼Larotrectinib克唑替尼卡博替尼凡德他尼T-DM1#(Ado-trastuzumabemtansine)后续治疗奥希替尼(T790M+)化疗(T790M-)阿来替尼色瑞替尼BrigatinibLorlatinibLorlatinib达拉非尼/曲美替尼Larotrectinib高水平MET扩增或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新增,删除了曲妥珠单抗和阿法替尼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NSCLC2019V3.肺癌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异质性的疾病,而理解肺癌的生物学机理对开发有效疗法至关重要鳞状细胞癌腺癌关键激活失活未知增殖,细胞存活,转化未知增殖,细胞存活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周期进展1.HerbstRS,etal.Nature201801;553(7689):446-454.2.IgnacioI.Wistubaetal.JLungCancer.2012Jun;11(1):12-20.晚期肺癌精准诊断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驱动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生物标记物检测1诊断方法组织形态学诊断p40IHC染色腺癌2样本类型液体活检组织、细胞从“全”或“无”的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RT-PCR数字PCR3检测技术TTF-1IHC染色小细胞癌从单基因耗时的测序到多基因同步高通量检测Sanger测序二代测序NGS血液标本结合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技术细胞学标本手术标本金标准补充基于肿瘤免疫学机制的探索迎来了晚期肺癌免疫治疗新纪元CTLA-4通路PD-1通路肿瘤免疫循环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机制4T细胞归巢(CTLs)4,5:活化效应T细胞进入肿瘤活化受阻1-3:抗肿瘤免疫的启动和扩增阶段T细胞浸润肿瘤(CTLs,内皮细胞)5启动和活化(APCs&T细胞)3代表药物:Ipilimumab—抗CTLA-4抗体血管活化受阻功能受限淋巴结肿瘤抗原呈递(树突状细胞/APCs)2识别、结合肿瘤细胞(CTLs,肿瘤细胞)6Tumour6,7:活化效应T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免疫和肿瘤细胞)7代表药物:PD-1抗体:Nivolumab,PembrolizumabPD-L1抗体:Atezolizumab,Durvalumab抗原释放(肿瘤细胞死亡)12.PardollDM.NatureRevCancer2012;12(4):252-264.1.ChenDS,MellmanI.Immunity.2013Jul25;39(1):1-10.FDA目前批准的PD-1/PD-L1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加速批准和监管部门批准Durvalumab目前国内未获批/scripts/cder/drugsatfda/ind ex.cfm?fuseaction=bel_ApprovalHistory#apphistDatacut-off2018.12目前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IO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3期随机临床试验:比较ICBs 与细胞毒疗法汇总IOvs.一线化疗的结果汇总IOvs.多西他赛的结果目前IO单药治疗NSCLC的ORR约在20-30%左右,获益人群有限如何通过生物标志物驱动精准的诊断,从而实现精准的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HerbstRS,etal.Nature201801;553(7689):446-454.免疫分子标记物-PD-L1PD-L1≥50%或PD-L1≥1%的疗效预测——Keynote024&Keynote042Keynote024PD-L1≥50%的生存数据分析1,2Keynote042PD-L1≥1%的生存数据分析3总生存事件中位PFS,月中位OS,月HR(95%CI)HR(95%CI)P值P值Pembro30.0Pembro10.3中位值0.63(0.47-0.86)0.50(0.37-0.68)月<0.001<0.002月化疗14.2化疗6.0月帕博利珠单抗OS获益帕博利珠单抗总生存化疗事件化疗中位值月月风险患者数时间(月)风险患者数时间(月)Pembro15410489442231化疗151997018910Pembro15413612182391120化疗1511231066434710月ReckMetal.NEnglJMed.2016Nov10;375(19):1823-1833.ReckMetal.JClinOncol.2019M ar1;37(7):537-546.Gilberto,etal.2018ASCO.Atezolizumab二线治疗晚期NSCLC:OAK研究PD-L1表达与OS改善相关性TC2/3orIC2/3TC3orIC3人群人群人群人群18个月12个月总生存12个月总生存18个月总生存率(%)总生存率(%)处于风险的患者数量处于风险的患者数量TC0orIC0TC1/2/3orIC1/2/3人群人群12个月总生存18个月18个月12个月总生存总生存率(%)总生存率(%)处于风险的患者数量处于风险的患者数量RittmeyerA,ncet.2017Jan21;389(10066):255-265.免疫分子标记物:PD-L1存在的问题及挑战1、目前关于PD-L1检测仍存在问题和挑战:检测技术方面:如不同的检测抗体、平台及不同抗体的cut-off值不同的问题;生物学方面:肿瘤病灶内的异质性和肿瘤病灶之间的异质性;组织来源方面:如细胞学标本、存档标本与新鲜标本、原发部位与转移灶部位等。
肺癌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肺癌,是指发生在肺部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由于肺癌的高度恶性、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使得肺癌成为人类健康的危害之一。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医生们在肺癌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肺癌诊疗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
一、早期肺癌诊断技术的进展肺癌早期诊断一直是肺癌领域里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因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要远高于晚期肺癌患者。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影像学检查加上切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病情。
但是由于肺癌早期病态组织内的癌细胞数量很少,很难发现,使得早期肺癌的诊断一直很难做到。
近年来,基于影像学技术的肺癌早期诊疗技术得到了瓦解性发展。
如CT辅助早期肺癌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体积为0.8cm的肺癌灶,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微泡CT技术可以对肺癌进行动态成像,了解肿瘤的生长情况。
PET/CT多模态成像技术更可以检测出早期肺癌以及有转移风险的早期病灶,为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选择。
二、肺癌精准医疗的研究进展精准医疗是近年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肺癌也是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分析肺癌组织性质,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
精准医疗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针对肺癌的基因检测。
EGFR、KRAS、ALK、ROS-1等肺癌驱动基因的检测和研究,已经成为肺癌精准治疗的核心。
目前,EGFR基因突变是NSCLC的最常见的基因突变。
随着肺癌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肺癌驱动基因有望被发现,更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式将会得到实现。
三、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免疫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肺癌的方式,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和杀死恶性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不但能够有效治疗肺癌,而且不会带来像化疗那样副作用明显的问题。
PD-1/PD-L1抑制剂是目前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主流技术。
使用这种免疫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CIMAvax是一种针对肺癌的疫苗,它的原理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来抵御癌细胞的侵袭。
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肺癌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病情发展快速,往往在患者发现症状后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导致治疗难度增大。
近年来,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肺癌诊断和治疗技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本文将围绕肺癌的新技术展开讨论,包括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
1. 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对患者病理标本进行的病理学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组织类型、侵犯范围和分级,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病理诊断中,常见的方法包括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PCR技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病理诊断可以更加精准地指导肺癌治疗。
例如,建立了EGFR、ALK等靶向基因的检测技术,可以通过病理分析进行基因检测,选择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早期肺癌筛查、病变鉴别、治疗评估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X线、CT、MRI、PET等。
其中,CT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可实现对肺部结节、肿块等异常病变的检测和定位,同时可协助评估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
近年来,扫描技术不断升级,比如,低剂量CT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保证成像质量,避免潜在的辐射损伤。
3.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指对肺癌患者的血液或肿瘤组织进行基因检验,以便了解患者的基因信息。
在肺癌中,EGFR、ALK等基因的突变和融合情况与肿瘤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敏感性工具。
在新技术的示范作用下,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查越来越普及化,这为精准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奠定基础。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通过细胞信号通路阻止或抑制癌症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对癌症细胞有更强的选择性和效力,同时不会对健康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在肺癌治疗中,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PD-1/ 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在我国,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肿瘤类型之一,已经成为了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方式、新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给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的早期诊断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早期肺癌往往不易被发现,因为早期病情不明显,症状轻微。
近年来,针对早期肺癌的筛查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诊断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CT低剂量辐射筛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早期肺癌筛查技术。
CT低剂量辐射筛查可以检测到0.5cm以上的肺结节,有利于早期发现肺癌。
对于50岁以上、有吸烟史的高危人群,建议进行CT低剂量辐射筛查,以便尽早发现肺癌。
此外,肺癌标志物的检测也是一种早期肺癌诊断方法。
目前临床上可检测到的肺癌标志物有CEA、CYFR21-1等。
肺癌标志物检测可以协助CT和PET诊断,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但是,肺癌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不能用作肺癌的唯一诊断标准。
二、靶向治疗的进展靶向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一个新方向,它根据肿瘤细胞内的分子靶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靶向治疗疗效好、副作用低,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EGFR TKI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内的EGFR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小肿瘤体积。
EGFR TKI主要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一线药物。
目前,一些新型EGFR TKI已经问世,如奥西替尼、霍格司亭等,它们可以更有效地靶向EGFR突变,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除了EGFR TKI,ALK抑制剂是另一种靶向治疗药物。
ALK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目前,第一代ALK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利妥昔单抗等,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药物。
同时,第二代ALK抑制剂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它们可以更好地抑制ALK蛋白激酶的活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肺癌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目录一、早期肺癌的精细化诊疗和转化研究 (1)二、临床视角:IB期EGFR突变NSCLC的辅助治疗 (3)三、少见突变NSCLC治疗进展及思考 (7)四、抗体偶联药物在NSCLC中的运用 (9)五、肺癌局部介入消融治疗的应用——着眼局部,控制大局 (11)六、类器官在肺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13)七、肺癌分子病理检测的指南与实践 (14)八、肺癌脑转移的研究现状 (16)九、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新进展 (20)十、免疫时代的外科临床思考 (22)十一、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和转化研究 (24)十二、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 (25)十三、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探索 (27)一、早期肺癌的精细化诊疗和转化研究1.ctDNA甲基化相比突变的最大优势是?A.稳定B.数量大C.易分析D.分子小E.长度短参考答案:B2.肺癌辅助化疗提高多少5年生存率?A.0.05B.0.1C.0.15D.0.2E.0.25参考答案:A3.肺结节中恶性比例为?A.0.3B.0.2C.0.1D.0.05E.<5%参考答案:E4.目前肺癌筛查的标准工具是?A.LDCTB.X rayC.CEA、cyfra21-1D.纤支镜E.PET-CT参考答案:A5.EGFR突变的术后辅助治疗首选?A.化疗B.放疗C.靶向治疗D.免疫治疗E.细胞治疗参考答案:C二、临床视角:IB期EGFR突变NSCLC的辅助治疗1.基于EVIDENCE研究,埃克替尼在国内获批适应症A.单药适用于IB-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B.用于ⅠB-ⅢA期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NSCLC术后辅助治疗C.单药可试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后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D.用于ⅠI-ⅢA期存在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突变的NSCLC术后辅助治疗E.单药适用于II-IIIA期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参考答案:E2.根据NCCN指南(2022年第5版),以下高危因素描述不正确的是A.低分化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B.楔形切除C.脏层胸膜浸润D.肿瘤>4cmE.淋巴结状态未知(Nx)参考答案:A3.关于I期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楔形切除术相比,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在总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B.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的3年或5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C.肺叶切除术比亚肺叶切除患者有更好的生存D.对IB期患者肺叶切除后辅助化疗是更有效的治疗模式E.手术切除方式是影响I期NSCLC患者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参考答案:B4.JACC第八版分期Ib期(T2aN0M0)患者的生存率约为A.77%B.68%C.53%-65%D.60%E.36%参考答案:B5.以下哪类患者可能不能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A.肿瘤直径<4cmB.IB期有高危因素的C.肿瘤直径≥4cmD.II期E.III期参考答案:A1.晚期NSCLC一线EGFR-TKI耐药后的治疗策略2.对于没有敏感突变基因突变的EGFR-TKI耐药患者来说,选择哪种治疗方式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A.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B.抗血管治疗C.免疫治疗D.抗血管联合免疫E.免疫+化疗+抗血管参考答案:E3.下列哪两个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向小细胞肺癌的转化?A.RB1和TP53B.RB1和C797SC.RB1和METD.RB1和RETE.RET和TP53参考答案:A4.目前市面可及的三代EGFR-TKI药物OS最长超过多长时间?A.2年B.3年C.2.5年D.4年E.5年参考答案:B5.对于EGFRm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T790M和C797S突变且为顺式模式,可以使用下列那种药物治疗?A.BrigatinibB.阿法替尼C.阿美替尼D.奥希替尼E.吉非替尼参考答案:A6.对于EGFRm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治疗后出现T790M和C797S突变且为反式模式,可以使用下列那种组合药物治疗?A.吉非替尼+埃克替尼B.吉非替尼+阿法替尼C.埃克替尼+达克替尼D.吉非替尼+奥希替尼E.阿美替尼+奥希替尼参考答案:D三、少见突变NSCLC治疗进展及思考1.治疗少见突变晚期NSCLC的抗肿瘤药物不包括以下哪种IB.双特异性抗体C.内分泌治疗药物D.ADC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参考答案:C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少见突变NSCLC围手术期靶向治疗的地位已确立B.不同TKI药物的耐药机制存在差异C.一种靶向药物可能可同时抑制不同的少见突变基因变异D.同一种驱动基因变异可在不同病理类型的实体瘤中发生E.以靶向少见突变的特异性抑制剂为主的联合治疗或可延缓耐药发参考答案:A3.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液体活检相比于组织活检,具有克服肿瘤组织的异质性、样本可及性高、样本类型多、微创等优点,所以液体活检优于组织活检。
精准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精准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新兴概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以个体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通过精确的检测和定量评估,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精准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对肿瘤患者的帮助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精准医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与诊断:精准医学通过对肿瘤细胞中关键基因的检测和分析,可以确定特定癌症的类型、分级、预后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例如,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发现并分析肿瘤细胞中的突变,从而指导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精准医学利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提前发现患者的肿瘤,并进行早期诊断。
同时,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可以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二、精准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个性化药物治疗:精准医学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组检测,可以确定患者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种个性化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
2. 免疫治疗:精准医学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通过对患者免疫系统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为免疫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通过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可以确定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反应,为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精准医学对肿瘤患者的帮助与意义1. 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精准医学可以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表型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诊疗模式可以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和副作用。
2. 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精准医学可以帮助医生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精准医学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和低效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3. 探索新的治疗策略:精准医学的发展为新的治疗策略的探索提供了平台。
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在迅速进步。
其中,精准医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精准医学的目标是根据个体的遗传特征、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为每个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癌症治疗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首先,精准医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传统的癌症诊断通常依靠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但这些方法往往不能提供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精准医学利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高通量技术,可以对肿瘤进行全面的遗传学和分子学分析,从而为病理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例如,通过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可以检测肿瘤中的突变和染色体重排等异常,从而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此外,通过分析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和表达模式,可以对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估,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次,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不佳和副作用大等。
精准医学通过对肿瘤的遗传特征和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针对某些特定的癌症突变,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来抑制突变基因的功能,从而达到抗癌的目的。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通过提供个体化的化疗方案,避免患者对特定药物的耐药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多项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使更多患者受益于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此外,精准医学还在癌症预防和预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个体的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因素,精准医学可以提前发现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癌风险。
此外,精准医学还可以通过对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进行评估,预测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一些研究也表明,个体化的癌症预测和干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精准医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近年来,精准医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成果。
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个体的分子特征和疾病生物学机制,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医学模式。
在癌症领域,精准医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首先,精准医学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实现了对癌症个体化诊断的突破。
传统的癌症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形态学,即通过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癌症类型。
然而,由于不同癌症细胞形态的相似性和复杂性,这种诊断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误诊率。
而精准医学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如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准确地检测癌症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功能状态,从而实现对癌症的精确诊断。
这种个体化诊断不仅能够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还能够为个体的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案。
其次,精准医学在癌症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采用放化疗等常规手段,但由于药物的广谱性和副作用的不可避免性,往往会导致患者的耐药性或不良反应。
而精准医学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技术,能够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状况,选择适合的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这种靶向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精准医学还为癌症患者提供了个体化的预后和监测方案。
传统的癌症预后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组织学分级来判断,但这种方法往往不够精确。
而精准医学通过基因分型和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能够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和监测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预后评估和监测方案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治疗策略,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精准医学在癌症诊断中尚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精准医学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和临床样本,但目前这些资源仍相对有限。
其次,精准医学的应用需要具备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知识,但大多数临床医生并未接受过相关培训。
肺癌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诊断与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主要就肺癌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肺癌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早期筛查技术的改进早期诊断对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成为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CT图像分析能力将大大提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定位肿瘤。
2.液体活检技术传统上,组织活检是最可靠的确诊手段,但存在侵袭性、创伤性等问题。
近年来,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型无创诊断方法逐渐兴起。
这种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细胞外囊泡等标志物来检测肺癌。
未来,液体活检技术将变得更加精准和可靠。
3.病理学特征的综合分析除了传统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外,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肺癌诊断中。
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肺癌的分类、分期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二、肺癌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1.个体化治疗策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领域的突破,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接受个体化治疗。
例如,EGFR基因突变抑制剂和ALK融合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特定类型的肺癌患者,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
未来,定制化治疗将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2.免疫治疗技术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领域最重要且最具潜力的进展之一。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逃逸机制,增强宿主免疫系统的抗肿瘤能力,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目前,PD-1和PD-L1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但在未来还有更多针对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免疫治疗药物将问世。
3.微创手术技术传统的肺癌手术需要进行大切口切除,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伤。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例如胸腔镜辅助下或机器人辅助下的肺叶切除术,可以实现更小范围的切除,并且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医学研究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难以早期诊断、易造成转移而成为全球公认的难治癌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提升,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医学研究成为了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本文中,将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前景。
一、研究现状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医学研究包括了生物标志物、成像学、遗传学等多个方向。
随着基因检测、影像学技术和临床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进展。
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用于测量生物体内生理或病理状态的指标,如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诸如肺癌相关抗原 (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直接胆红素 (DBIL) 等都被广泛研究。
此外,基于血清标志物的多重检测和组合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肺癌早期诊断的成功率。
影像学方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X光胸片是肺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CT已经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标准技术。
新一代的增强CT和PET-CT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肺癌识别的准确性,而且也能够更好的区分良恶性肿瘤。
遗传学研究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尤其是癌症基因的研究。
其中包括检测基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等,通过获取个体生命体征、检测卡路里摄入情况、血压和其他重要指标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癌症发生的概率。
二、影响因素肺癌早期诊断的精准医学研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不仅患者就诊太晚,而且在粗筛阶段也会漏掉不少早期肺癌病例。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1.患者自身因素。
长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的肺癌多是无症状的。
百度虽然肺癌高风险人群年龄在40岁以上,但早期肺癌的年龄集中在45岁以下。
2.检测技术问题。
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和遗传学的应用也面临着识别和鉴别灵敏度不高的问题。
精准医学开启肺癌治疗新篇章陈余清【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6(034)004【总页数】3页(P379-381)【作者】陈余清【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安徽蚌埠233004【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1月20日奥巴马首次提出“精准医疗计划”,致力于治愈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意味着精准医学时代的来临。
所谓“精准医学”是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
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
精准医疗属于个体化医疗的范畴。
精准医疗是指与患者分子生物病理学特征相匹配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策略。
肺癌属于基因性疾病,分子遗传上具有很大异质性,临床表现复杂和多样,即使相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对同一种抗癌药物的治疗反应差异也很大,因此肺癌是实施精准医疗的最佳领域之一。
精准医疗的实施依赖于组学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是一种高通量检测方法,它只需少量组织,即可对同一肿瘤的多个分子改变进行平行检测,它可以检测单核苷酸变异、插入或缺失、拷贝数异常、结构变异、基因融合、甲基化及表达。
癌症基因组图谱对于癌症的精准医疗具有决定性意义。
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的成功离不开NGS技术的发展。
TCGA对230名肺腺癌与相应正常肺组织进行基因图谱分析,发现多个癌基因突变频率和常见的关键信号通路的变化[1]。
其中TP53突变率达46%,KRAS(33%),EGFR(14%),BRAF(10%),MET(7%),RIT1(2%)STK11(17%),KEAP1(17%),NF1(11%),RB1(4%),CDKN2A(4%);染色体修饰基因SETD2(9%),AR1D1A(7%),SMARCA4(6%);RNA剪切基因RBMl0(8%),u2AF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