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56
简答题1.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07 09探查阶段: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零散的旅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发展阶段: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增,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了先前简陋的设施。
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将下降,但总游客量将持续增加并超过常住居民数量,常住居民产生反感和不满。
旅游地有了界线分明的娱乐、商业区;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已趋饱和或被超过,接待设施过剩,旅游地的良好形象不再时兴,旅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重游游客和会议游客;衰落或复苏阶段:在衰落阶段,很多旅游设施因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而消失,房地产转卖率高,本地居民介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旅游地可能完全失去旅游能力;要进入复苏阶段,有两种途径:a 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b 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重新启动市场。
2.简要分析旅游区划的目的a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地工作和综合分析,找出比较合理的旅游区界线;b确定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和地位,指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c 分析确定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3.简要介绍城市游憩商业区(RBD)的类型RBD是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类型包括:大型的购物中心型、特色的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4.简要分析主题公园的特点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特点: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应性:要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2被动游憩形式:游客长时间地停留,必然带来门票之外的其它消费,从而提高经济效益;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4高门票,高消费。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各个阶段的特征第一章绪论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就是在闲暇时间所专门从事的休憩活动的一部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就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必须返回定居或工作的地方,较长时间地抵达某个目的地展开活动。
同时,旅游目的地必须提供更多各种旅游招待设施以满足用户其须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必须著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领域;2.在研究内容上,必须从目前对资源,旅游研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居多,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必须秉持理论研究与新颖研究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必须倡导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当主动稀释相连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游客:指因为消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专门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返回居住地地至其他地(国),已连续停留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专门从事活动赢得报酬的人。
《旅游地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定义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
它涉及对旅游现象的空间分布、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旅游动机的理论与实践- 旅游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旅游者的空间流动模式与规律- 旅游者行为的空间分布特征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与策略-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 旅游地的发展与管理-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旅游地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旅游地的管理模式与政策制定4. 旅游区域影响- 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旅游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旅游区域影响的评价与调控5. 旅游规划与设计- 旅游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旅游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旅游规划的实施与评价- 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案例分析三、旅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的需求和偏好- 旅游者的消费行为- 旅游者的旅行模式2.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因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3. 旅游媒介(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 旅游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旅游企业的市场策略4. 旅游支持系统(政策、环境等)- 旅游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旅游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旅游环境的质量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深度访谈- 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2. 定量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模型构建- 实证研究3. 实地考察方法- 考察目的地的选择- 考察内容与方法- 考察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 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经济学视角- 社会学视角- 心理学视角- 生态学视角五、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 旅游地理学的起源- 早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旅游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确立2.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旅游地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3. 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旅游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研究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引言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对旅游活动认识的深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1: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2:旅游资源的体验性评价:是基于评价者(一般是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
3.旅游空间竞争:是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内出现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4.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5.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6.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7.感知环境:人们把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8.马斯洛需求层次:①基本的生理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社会的需要④尊重感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9.闲暇概念: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10.游憩:一般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可回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包含范围广,在家看电视和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1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12.旅游者: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13.游客: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非常驻国家去访问的人。
14.国内旅游者: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一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商务、学习、探亲、宗教等。
15.旅游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16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17事件旅游:由于事件能够作为旅游吸引物而使人们前往事件举办地旅行的行为。
18.遗产旅游:以资产为吸引物,到国家、城市和社区遗产内进行的旅游活动。
19.旅游城市吸引:指城市一切能引发游客的旅游兴趣,并构成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以满足游客需求的客观事物现象。
幻灯片1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幻灯片2本章主要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旅游地空间竞争幻灯片3第一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旅游地的发展演化规律研究方面,西方学者提出了几个演化模型,如戈曼森的海滨旅游地的空间-时间模型,米塞克的旅游发展模型,奥珀曼的发展中国家旅游空间模型,但受到学者们广泛注意和应用的是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980年提出)。
幻灯片4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 6个阶段:●探查阶段(exploration stage)●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巩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衰落或复苏阶段(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幻灯片5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述评●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和讨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作为预测工具●就中国情况而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我们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
幻灯片6第二节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1949-1985年是颐和园的发展阶段。
●1985年以后进入稳定成熟阶段。
幻灯片7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以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风景区为例幻灯片8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幻灯片9第三节旅游地空间竞争●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一般而言,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主要是同类型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主要产生互补作用。
幻灯片10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遍在性旅游资源●共性大,个性强●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幻灯片112.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特点是非名影响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名山的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1、国际级旅游地的生命周期(1)国际级旅游地具有较高的旅游品位;拥有极为独特的自然特征;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全球范围的不可替代性;旅游市场具有广域性的特征;客源地球涵盖全2)生命周期没有衰落或复苏阶段;经过巩固阶段或停滞阶段后进入稳定和成熟阶段;可以长期稳定地维持在成熟、稳定阶段黄山陆林,1997年已经历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必须注重采取相关的措施引导和保障黄山向成熟期转化2、地区级旅游地的生命周期(1)地区级旅游地具有较高的品位;不具备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区域性的旅游吸引物;区域级的市场(2)发展特点在与新旅游地的竞争中失去优势;进入停滞和衰退阶段(3)延缓衰退期和刺激复苏方法:其一,开发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其二,广告宣传、改进产品、降低成本和价格3、溶洞类旅游地(1)发展特点共性大、独特性小,区域性旅游资源;没有探察阶段和参与阶段;直接进入了发展阶段轰动效应一过,游客的数量剧减;孤立的溶洞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非常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但,位于旅游热线、高级别旅游景区内、溶洞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则不会很快走向衰落杭州的瑶林仙境安徽的褒禅山华阳洞(2)溶洞类旅游地规划注意问题同一地域多个溶洞,选择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开发投入以满足基本游览条件为准则;不宜在游客量下降时大规模追加投资以换取游客的增长;当游客数量小于门槛游客数时,应该考虑关闭洞穴一、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评估内容与方法(1)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旅游资源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简称区域条件):旅游设施基础设施自然生态条件用地状况当地社区中心区位特性(2)确定各评价因子的分值系统(3)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专家征询:直接征询间接征询(4)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2)RBD与CBD的关系(差异)在区位选择上:CBD,由商业的重要性、土地价格、可进入性、经济地租的相互作用决定,行业空间竞争的结果,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RBD,决定于自然、历史景观,异心性,位于旅游点与CBD之间,没有一个地价峰值地段;重要人口路径区位和旅游特色中心(海滩或瀑布)的相对区位相结合的结果;旅游点是影响RBD 区位的最重要的力量在形态上CBD,中心区域RBD,往往是长条形,以步行街形式设计Stansfield C.A. & Rickert J.E.,以来访的游人汇聚点和观光点为中心这一地带V.泰勒,1975,南非的东伦敦,RBD :用宾馆及其他旅游接待设施、咖啡店、古董店、剧院、服务站、游乐园、饭店、公共浴室和公共水族馆的分布来加以定义把上述设施建筑面积占街区建筑面积50%以上的城市街区,在地图上表示出来,观察到长条形地带在功能上设施的吸引范围或腹地;RBD是从CBD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二者可能相邻或重叠,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城镇;潜在地同时为旅游者(游憩者)与城市居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