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中涂料常见弊病(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33
窗框四周涂料收头不细致,有大小头现象。
原因分析:1、和土建交接验收不细,土建预留窗洞口与窗框误差太大;2、装饰抹灰前对预留窗洞口与窗框偏差过大情况出现未采取局部粉刷,单靠抹灰厚度来借平造成的大小头现象。
正确图片:(需补充图片)3、技术交底未交清,施工过程检查不细致。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工地开工时加强和土建的交接验收,尽快发现问题并及时报告监理、业主。
土建交接验收检查标准: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5(mm)用尺检查,检查洞口的10%,且不应小于5处外墙上下口偏移20(mm)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小于5处。
2、腻子基层控制。
平整后再做面层涂料。
3、装饰检查标准: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允许偏差(mm):普通涂饰 2 ,高级涂饰 1 。
检验方法: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
问题图片:ZT-涂料工程-02通病现象:乳胶漆墙面电线管槽处装饰后产生裂缝。
原因分析:1、管槽内垃圾未清理干净,2、槽内未冲洗干净,未洗水湿润。
3、预埋管线的深度不符要求,管卡未安装牢固。
4、补槽时水泥砂浆未分层粉刷,一次性操作。
管边水泥砂浆未压密实,未做加强处理。
5、养护不到位。
解决办法(预防措施):1、管槽内垃圾必须清理干净。
槽内粉刷前需浇水湿润,并冲洗干净。
2、预埋管线外表面应与原粉刷面层(或原砖墙面)的深度达到15mm 以上,并使管卡固定牢固。
水泥砂浆粉刷时必需分层粉刷,待基层强度达成50%以上方可粉刷面层水泥砂浆,不得一次性操作。
(针对槽深大于5CM 以上的水泥砂浆因分层粉刷,浅槽2至3CM 的可一次粉刷成型.)4、基层水泥砂浆粉上后必需压紧压密实。
粉刷后,做界面剂贴网格布,然后贴纸胶带批腻子。
5、按规范要求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建议至少三天以上)。
问题图片:正确图片:(需补充图片) ZT-吊顶工程-03在刮抹基层表面腻子时,出现腻子翘起或呈印鳞状皱结的现象。
原因分析:1、腻子过稠或胶性较小。
常见漆膜弊病与防治流挂为喷涂在垂直或斜曲表面上,涂料向下垂流现象。
主要起因:气压过低,或粘度过低,或喷涂中雾化不良。
喷枪太靠近工件表面。
使用不正确的稀释剂,如稀释剂沸点太高,易导致流挂。
喷涂不均匀每道施工之间间隔时间性太短预防措施:调整好气压及粘度,改善雾化。
调整好喷枪与工件的距离,一般为20cm。
使用配套的稀释剂,注意环境温度不同时,稀释剂改换。
4.每道施工后约过5-10分钟再下一道施工。
桔皮湿膜未能充分流平而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这种病态称为桔皮主要起因:施工粘度较高,喷枪口径大小不适,导致雾化程度不足。
喷枪离工件过远,涂层过薄或过厚。
稀释剂沸点偏低,挥发太快。
预防措施:调整施工粘度,选用口径合适的喷枪,以改善雾化。
调整好喷枪与工件的距离,一般为20cm 。
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加入适当的流平助剂。
泛白施涂后溶剂急速挥发造成漆膜表面温度下降,这时空气里的水份就在油漆表面凝结而混入漆膜,从而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白色膜的情况,称为泛白。
预防措施:1、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2、使用油水分离器,以清除压缩空气中水份。
3、避免在高湿度时喷涂,必要时可以在油漆中加入适量的化白水。
(防潮剂)调整好喷枪与工件的距离,一般为20cm 。
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加入适当的流平助剂。
针孔喷涂完毕后,漆面产生针尖小泡的现象,称为针孔。
主要起因:溶剂挥发太快。
夏天用香焦水为稀释剂多数要出现针孔喷完后立刻进烘箱,也容易出现针孔涂层过厚。
预防措施:1、采用较高沸点溶剂。
2、降低施工粘度,注意涂层厚度。
3、在涂层表干后,再加温烘烤。
金属闪光色泽不匀含有铝粉或珠光颜料的涂料,在施涂后出现流垂或湿膜厚薄不匀使铝粉或珠光颜料不能形成均匀的定向排列,导致涂膜金属闪光不匀。
主要起因:1、施工粘度过高,一次喷涂过厚。
2、喷涂时雾化不良,喷涂厚薄不均。
3、涂膜干燥过慢。
预防措施:1、降低施工粘度,注意施工厚度。
2、掌握好喷涂技巧。
3、选用合适的稀释剂,加快涂膜干燥。
27种常见涂料弊病及解决方案在涂料施工中有许多不知道的可能发生的弊病,这些弊病都有其独特的诱发因素,下面将为大家介绍27种弊病的原因、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
1、发花--含有多种不同颜料混合物的色漆在贮存或干燥过程中,一种或多种颜料离析或浮出并在色漆或漆膜表面集中呈现颜色不均的条纹或斑点等现象。
原因分析:①颜料分散不良,导致颜料分离;②漆料干燥过快;③表面助剂使用不当。
预防措施:①确保颜料分散良好;②使用慢干溶剂,并确保使用正确稀释剂;③使用防蜡剂或防油剂;④一道施工不可太厚。
2、金属漆发花--特指金属漆在施工时发生金属粉分布或排列不均而导致颜色不均匀现象。
原因分析:①施工走枪不均匀;②喷涂过湿;③使用不良稀释剂;④喷涂气压不对;⑤漆料本身施工性不好。
预防措施:①使用正确的走枪方式和气压;(一般气压稍大、喷幅稍大、走枪快不易发花);②稍微干喷;③使用正确稀释剂。
3、起气泡--涂料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汽等气体或两者兼有的泡,这种泡在漆膜干燥过程中可以消失,也可以永久存在。
原因分析:①不正确的刷涂方法,或不适于刷涂施工的漆料以刷涂施工;②漆料对底材湿润能力不够,或底材处理不净;③溶剂挥发过快(使用过快稀料或加温过快);④单层施工过厚或(和)每道间隔时间过短;⑤聚氨酯油漆中含有水分;⑥漆在5℃以下施工并干燥也易出现。
预防措施:①严格按说明操作;②底材处理干净;③使用合适的表面助剂;④喷涂湿膜有足够的闪蒸时间,对厚湿膜应有更长的闪蒸时间才能烘烤;⑤烤漆避免在较低温度下施工或(和)干燥。
*附注:起"痱子","痱子"形状与起气泡很相似,但一般要小,起因也存些类似又稍有不同,痱子的起因主要有:①漆料对底材湿润能力不够,或底材处理不净;②溶剂挥发过'快(使用过快稀料或加温过快);③单层施工过厚或(和)每道间隔时间过短;④聚氨酯油漆中含有水分或在潮湿环境中干燥;⑤烤漆在5℃以下施工并干燥也易出现;⑥漆膜未完全干燥即暴露于潮湿环境中(完全干燥也可能会出现)。
涂层缺陷现象主要原因喷涂不均匀,局部或全面过厚按规定进行喷涂稀释剂过量—造成涂料过稀按技术要求进行稀释被涂面温度过高和过底适当的温度下进行涂装皱皮底漆未干即涂面漆,面漆干燥底漆未干,两层收缩底漆要充分干燥和橘皮一次涂装过厚注意推荐膜厚油性涂料干燥剂过量,表干过快调整干燥剂用量底材温度过高调整施工时间烘烤型涂料,表面固化远快于本体固化底层涂料未干即涂面漆或底漆过厚待底漆干后再涂面漆环境温度过高且表干过快/湿度低而未喷雾注意配套的正确表面粗造度偏低对于降温调整施工时间无机锌一次涂装过厚及油性涂料不断氧化和聚合设计干膜厚度涂料配方采用合适的树脂,增塑剂和颜料可将涂层龟裂的趋势降至最低底层涂料未干即涂面漆或底漆过厚耐候性好的树脂随着涂层的干燥和固化的进行,其表面变得硬而脆并产生了表面应力,造成表面出现了不见底的细小裂纹(涂层内聚力小而被表面大的收缩力拉裂的现象)底漆过软,面漆较硬不会发生细裂的活性颜料或添加含有纤维颜料温度急剧下降使用期长且稳定的增塑剂无机锌一次涂装过厚配有挥发较慢的溶剂当表面收缩速度大于本体时,开裂就会发生避免温度高时施涂及阳光暴晒鳄纹和细裂一样,最初并不穿透涂层煤焦沥青暴露于阳光和风雨侵蚀之下,特别是在施工厚涂层的情况下设计干膜厚度除去裂纹部份,重新涂装决不要将需要氧化或聚合的硬性涂层施工在永久软性或橡胶状的底漆上注意配套的正确涂料应薄层多道重叠施工,以使其能在施工后一道涂层前固化强溶剂涂料施涂在挥发型涂料表面上注意配套的正确钢材本身的热胀冷缩钢表面升降温稳定时施涂或调整施工时间老化发硬的涂料,如醇酸树脂涂料等涂层缺陷现象主要原因预防和修正方法流挂垂直涂装面的涂料向下流,形成流坠状的现象铲去流挂涂层,小心磨平,补漆处理细裂龟裂涂层表面硬化和收缩的速率比涂料本身快的细裂反应所引起的,这是一种由于涂层表面应力引起的微裂型损坏涂层过厚时表干而主体内不干,内部干燥收缩使表面起皱隆起或呈橘皮状的现象(涂层内聚力大而未被表面收缩力拉裂的现象)打磨平整后再涂装龟裂(泥裂)由温度变化、风蚀作用和持续的聚合反应所产生的整个涂膜、涂膜与底材之间的应力所引起穿透涂层,延伸至底材的裂纹多发生在颜基比较高的涂料中,基料少抗拉强度底而干燥快收缩又大,除去裂纹部份,重新涂装预防和修正方法常见油漆弊病,原因及预防修补方法一览表表面处理不良—太光或太脏,底材上有微量的粉物,灰尘,污垢,油及油脂,水、锈和化学物质等杂质清除表面上油、水、锈底面漆不配套注意合理配套底漆油漆未干已复涂控制涂装最小间隔期理超过涂装间隔期漆膜要进行拉毛或扫砂处理被涂物表面过于坚硬、光滑注意涂装表面粗糙度溶剂混合比例不当挥发太快,成膜物来不及补平空隙环境温度过高,表干‘凝定’迅速,封闭了涂层内溶剂及空气/快干涂料一次涂装过厚或有孔涂层表面上喷涂过厚有机涂层溶剂平衡‘错误‘压力过大过份的通风或大风环境喷涂时距离太远在涂装前激烈搅拌时裹入空气形成气泡,不待其消失即进行涂装,因溶剂挥发太快,表层迅速变稠和表干、气泡来不及益处涂装黏度太大底漆中的可溶性稀释颜料可溶性化学盐类渗透稀释作用—渗压起泡表面油类、腊或脏物等污物,会使附着力不好,潮湿蒸汽在此处进入涂层而形成泡。
常见的涂装弊病1.缩孔现象:由于涂料组成的变化和温度变化导致表面张力不均,流体由低表面张力处外流向高表面张力处,结果在流体表面形成凹陷,最终出现边缘隆起、中心下陷成圆形的缩孔,或边缘隆起、中心下陷为六边形槽。
产生原因:涂料在施工干燥过程中形成缩孔,有涂料本身的问题和基材清洁的问题。
由于涂料本身有低表面张力液滴的存在或被涂饰表面因污染存在有低表面张力区,造成表面张力的不均匀,此为缩孔形成的内因;涂料本身的一些性质,如涂料粘度、触变性、涂料干燥速度以及涂膜厚度等,能加剧或减弱涂料流体的流动能力,从而加剧或减弱缩孔的程度,此为缩孔的外因;内因是缩孔的必然条件,外因可以适当控制或加剧缩孔的程度。
防治措施:减少涂膜缩孔重点在预防,设计合理、适用性强的涂料生产配方,控制涂料制造工艺,严格控制涂料原材检测,可以减少缩孔发生的几率。
为防止缩孔,需提高乳胶漆的抗缩孔性,也就是降低成膜的表面张力。
其主要途径有:(1)选用表面张力低得溶剂。
由于乳胶漆的主要溶剂是水,表面张力很大,远大于底材的润湿张力;用水/有机共溶剂的混合物,表面张力可降到一般有机溶液的水平;(2)降低成膜聚合物的表面张力。
聚合物的极性越大则表面张力越大,可通过降低聚合物的极性来降低其表面张力。
(3)使用表面活性剂。
2.流挂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使涂膜厚薄不匀,形成泪痕。
产生原因:(1)涂料施工粘度过低或施涂时蘸料过多;(2)喷涂时喷枪的孔径太大,喷涂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施涂面距离不一致;(3)涂刷面凹凸不平在凹处积料太多,也容易产生流挂;(4)料的密度大,在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颜料、填料。
防治措施:(1)对于流挂、流淌现象,应适当调整生产配方,颜、填料尽量采用细粉,以减小其密度;(2)涂料涂装时,严格控制施工涂层的厚度,不可过厚;(3)控制好涂料的施工粘度,不同类别涂料,按其要求的粘度施工;(4)施工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5%。
涂料施工常见缺陷现象及对策涂料施工常见缺陷现象及对策" }/ W W' ]/ @: V" \+ t2 A& hi% Y# [* l! x# |# A! w% }# d1 流坠(下垂或流涎)现象:涂膜呈部分下垂或流涎状态。
成因对策) d! Z+ o9 |! E 涂料粘度过过低、稀释过度。
调整涂料适当粘度。
+ h5 I' f5 C$ K8 }慢干涂料一次厚涂。
徐布量适度,不可一次厚涂。
喷涂角度不适当、不正确。
喷涂时.喷枪垂直被涂物。
缓干稀释剂使用过量。
适量添加缓干稀释剂。
喷枪保养或调整不佳。
做好保养并调整漆形。
光滑涂面之上层涂装。
用砂纸将表面磨糙。
基层湿度大、不吸收或很少吸收涂料中的水分。
太湿墙面不宜施工。
: X% x }. x' N* E! H8 v1 施工场所温度太高,涂料干燥较慢,在成膜中流动性较大。
加强施工场所的通风,选用干燥稍快的涂料品种。
毛刷、毛辊蘸料太多,喷枪的孔径太大。
毛刷、毛辊蘸料应少,勤蘸,调整喷嘴孔径。
/ N) W& Q" m' ~7 v7 f涂饰面凹凸不平,在凹处积料太多。
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
刷涂时刷匀。
4m8 B& e, C L- z4 Y# {+ Q- ?* d 喷枪施工中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饰面距离不一致。
调整压力均匀,气压一般在0. 3N/mnl2 —0. 5N/mn/,喷嘴与饰面距离一般在40cm —5()cnl,并匀速移动。
已垂流之表面。
使用砂纸磨平垂流部分或铲除重涂。
2 遮盖力不良(透色) 现象:虽然施涂数道涂料,但却未能达到希望的色泽,仍然露出素材或底材的颜色。
6 o8 N3 \+ H8 T4 _+ n4 H) \) c0 I成因对策着色颜料之遮盖力差。
选用较不透明性之颜料。
涂料底、面涂色泽配合不当。
底色用浅色或接近面涂颜色。
涂料调合、混合稀释不当。
充分搅拌、不可过度稀释。